收到故乡恩师的手书来信,内附恩师和师母的近照。看着照中满头白发的二老,读着他熟悉的字迹,我不禁泪流。
恩师一生致力于学术科研,在国内同行中颇有名望,曾主编过大学的教科书。在他朴实的来信中却感叹:经几十年的努力,在学术上没有形成一新概念,也没能为百姓的疾苦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深感内疚。
从小的教育让我们只注重于学业上的成就,而忽视人文教育。能否进好的大学只凭高考分数好坏而定。记得当初报考他的研究生时,也只是慕他在业界的名。在跟随他的日子里,我得到的不仅是学业上的进步,更让我觉得收获满满的是亲身感受他正直的为人和做学问的严谨风范。再回头看那些靠投机取巧,溜须拍马而成就的所谓的“教授”,已有所不齿。
漂洋过海后,又面临一次择师的考验。一个是学术上独占头鳌,却不顾学生死活的名教授,另一个是在认真做学问的同时,还在一丝不苟地“为师”。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 他每次给学生上课前,都要关上门,独自预讲一遍。想着他已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那些教材对他来说早已是滚瓜烂熟的东西,只因是育人,他仍不敢有任何懈怠。让我们这些没啥学问,做个助教就自以为是而不再备课的晚辈羞愧难当。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师。
想起韩愈在《师说》中的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个中排序,已甚为明了,传“道”至上,为人之道,求学之道。授“业”次之,第三类的是解“惑”的“师”。 学生终究是要独立的,开劈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继承师者的衣钵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社会在前进,人类的认知也将不断扩展。唯有求学治学的态度,亘古不变。
谨慎择师,认真为师,于己于社会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作者:海棠花飞 (http://blog.creaders.net/haitanghuaf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