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成龍的一本電影“我是誰?” 講的是一特警在非洲叢林中執行任務時失了記憶,在努力找回自我Identity的過程中歷盡成龍式的艱辛和磨難,在搞笑武打的連環戰中,最終正義戰勝邪惡。片中有一場景是成龍在非洲曠野中充滿困惑的高聲疾呼:“我是誰?。。。。”看成龍在那時的扮相,忍不住都笑出聲來了。
喜歡在網上與網友們交流,覺得互聯網在交友上有其獨特之處: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24小時全球通; 可以披個馬甲,自由地抒發內心所思所想,不受太多的現實圈子的約束;交友的範圍大大的擴展,無須見面,卻享受了好友之間精神上的共鳴,彼此憐惜的美麗。最近忙乎着與網友們挖坑灌水,時不時的,被網友們“逼迫”着要真人秀。想當初,剛開始上網,就是嚮往着馬甲的神秘和自由。要是真的把自己的“光輝形像”公布於眾,上網的三大好處就活生生的少了一個。然而看到網上GGMM們的帥哥亮妹照後,忍不住還是去翻了一下塵封多年的相冊。
青春年少時,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我就是我。單純自信,就喜歡在花叢中照相,敢與花兒競放。等有了孩子,照相機的鏡頭就都是用來記錄他們的成長。孩子大了,出去看風景,又覺得大自然太美妙了,不忍心把自己中年的身影放在裡面煞風景。自知年歲不饒人,不再照些“人比黃花還憔悴”的片片了。
翻弄着僅有的幾張近照,稍有幾張看得上眼的,也是跟風去照相館拍的婚紗照,藝術照,看相中強光照射下濃妝艷抹的自己,面若桃花,美目含情,看得自己都頭皮發麻,越看越不像自己,不敢拿來秀人,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再瞅一眼抓拍的生活照,蓬頭垢面,衣衫不整,又覺得實際的自己要比照上的強多了,心裡難免又不甘。左看右看,竟覺得沒有一張能代表真實的自己,突然之間,有了一種對自己的陌生感。我是誰?不由得,居然也像電影裡成龍一樣的問自己。
找工作,我們是拿着自己的簡歷到處販賣:某段時間,在哪幹啥,受過何等教育,發過幾篇文章,有過幾張證書學位,擅長什麼,得過啥獎。那幾頁薄紙似乎就成了自己的標籤。但是細想一下,那真是我嗎?寥寥數筆的經歷又怎能傳達自己在每一段里程里的掙扎和奮鬥,歡笑和眼淚。在現實生活中,親朋好友,仿佛彼此已知根知底,但是,如果我們追問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周遭朋友們的心裡動態,也許大部分人會承認那是一塊盲區。其實即使對枕邊人,有時也會有種茫然不知所思的感覺。所以但凡聽到熟識的友人做了出乎意料的事,大可不必大驚小怪,因為我們實在了解的,只是我們眼裡看到的那個他 (她)。隱藏在日常生活下的友人的另一半不為我們所見。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不真實。
網絡世界的掘起,讓我們可以帶上各式面具馬甲,自由地宣泄內心的另個“我”。現實中的“我”是一個用衣冠 掩飾下的肉體,就如照片裡的人像,一個圖像而已,好看難看,任由世人評說。網絡上的“我”是用馬甲來記錄自己內心的軌跡,或快樂,或憂傷,或迷茫,或振奮,是精神世界裡的“我”。
有個好友讀了我的一篇抒情小文,笑着說我文中“纏綿悱惻”的小樣,太不像現實中的我了。他眼裡的我,是“颯爽英姿五尺槍”似的“英雄兒女”,頭腦簡單,拿得起,放得下。我聽得傻了眼,看來在別人眼裡的“我”竟像個“男人婆”。不讀我的文章,還不知我也有拿得起,放不下的痛苦。看我傷心的樣子,他又換個法子安慰道:“我的意思是看不出你還在想些事情來着。”嗨,還不是一個意思。他的評述讓我自己也困惑了,現實中別人眼裡的“我”和網絡博客里的“我”,到底哪個更真實些,哪個更似我?
唉,人到中年,迷戀網絡,竟然有了我到底是誰的疑問,困惑王國里有又多了一個困惑。
作者:海棠花飛 (http://blog.creaders.net/haitanghuaf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