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珍奇照片(1)”裡貼了13張照片﹐怎麼只出來2張﹖沒辦法﹐再刷漿糊﹐接著貼。 3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219.jpg) 美國佛羅里達州,1967年7月17日早晨。電線工人蘭度.贊比安到傑克遜維爾市進行例行檢查時碰到了一根高壓線,他立刻被電擊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馬上跑過來搶救。 畫面上是最先跑過來爬上電線杆的工人湯普遜。他發現贊比安已經窒息,馬上對他進行人工呼吸。隨後趕來的工人上來一起把贊比安救到地面,送往醫院,終於從死神手裡奪回了贊比安的生命。 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這是偉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經驗的記者,當他走在路上時,聽到人們驚慌的叫喊,便馬上跟着跑了過去,觀察事態的發展,最終拍攝到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第二年,這幅作品獲得了美國普利策大獎。 4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317.jpg) 巴西。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貧賤中,也不失堅毅與強韌,也不失自立與剛強,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薩爾加多抱着更多的理解、尊重、讚頌的態度拍攝的這位淘金者,雖然衣衫襤褸,渾身泥污,但仍令我們肅然起敬。 在這個觸目驚心的形象中,涌動着一股蒼涼而粗糙的意志力。他顯示了人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嚴,激起我們對勞動、對生命的尊重。 5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527.jpg) 馬克.呂布(美國)。1967年,越戰。美國決定與南越軍隊聯合向柬埔寨進攻。面色陰沉的總統尼克松在電視上說:“我們將不允許敵人躲在有利的庇護所里把上千個美國人殺掉。”這種戰爭叫囂在美國大學校園裡的反應是意料之中的,學生掀起了空前的抗議示威浪潮。四百多所大學罷課,十萬多名學生直搗華盛頓,把白宮變成了一個武裝兵營。 面對荷槍實彈的武裝士兵,學生毫不畏懼,他們手捧鮮花,祈求和平。有的學生還採來一束束鮮花,插進士兵的槍口。 6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709.jpg) 大衛.伯內特(美國)。1984年,多災多難的非洲.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山地、高原國家,由於眾多的河流發源於此,人們又稱這裡是“東亞水塔”。由於殖民主義的掠奪,國內政治動亂不斷,經濟十分落後,連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壞,這裡連年乾旱、顆粒無收。 這幅作品以特寫的鏡頭展示了人們倍受乾旱折磨的生活狀況:一個乾咳到極點的十歲男孩,就像一棵被火太陽暴曬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臨,但是沒有。小男孩出於生命的本能,跑到曾經有過水流的自來水管下拼命吮吸.這是他的生命之源,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肌膚黝黑、雙眼緊閉,尤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這裡不再有水,結果會怎樣,不言而喻。 7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844.jpg) 莊重與浪漫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狀態、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時代特徵。德馬克林卻將二者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將人物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位年輕的女郎,秀美而健康,她深知這一點,於是極為莊重的姿態中雙眼沉穩、率直地直視攝影師,直視我們。不容迴避,要你說出是愛是恨。而在莊重的形象中,秀髮凌亂,上身裸露又十分浪漫。這是一個十分有人性與個性的形象,一位模特曾說:“很多攝影師都把我們當做靜態生活中的蘋果或者別的什麼來拍攝,從不把我們當成自己。德馬克林卻不同。他總是抓住我們的個性。”他努力使拍攝對象的個性更加耀眼,更加燦爛,他以博大的胸懷,澎湃的激情準確地表現豐富的人生。 8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3959.jpg) 維吉 1952年 紐約 往腿上抹金粉準備上場的脫衣舞女對門邊那個怒氣沖沖的男子無動於衷。斑駁的牆壁和雜亂的物件與前台並沒什麼共同之處。維吉從不讓他的人物從環境中分離出來以簡化畫面,也從不害怕閃光燈在人物身後留下陰影。他的意思是:“我(攝影師)在,我抓拍。”完全美國式的直率。 9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4122.jpg) 圖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他被24名暴徒追趕到一小巷的死角處,遭到眾人大砍刀、匕首、棍棒加石塊的攻擊。在被折磨致死後,暴徒首領當眾割斷了他的喉管。此事發生在印尼暴亂後期,警方對此採取的惟一行動,是在私刑結束後,移走了受害者的屍體。 印度尼西亞學生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達議會大廈外集會,要求結束蘇哈托總統的統治。在5月初,因為參加示威遊行的學生被殺,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有着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數萬印尼年輕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對腐敗政治進行清算。5月21日,執政長達32年之久的印尼總統蘇哈託辭職。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屈服於抗議的壓力。 蘇哈托的辭職並沒有結束該國動盪騷亂的書面。當各個團體在為填補權力真空而明爭暗鬥之際,無法無天引發的混亂在全國蔓延開來。數千商人被搶、被殺。其中華人的產業及人身安全受到首當其衝的侵犯,許多華人婦女在騷亂中被有預謀地強暴,他們的家園被搶砸成了廢墟。 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達議會大廈外集會,要求結束蘇哈托總統的統治。在5月初,因為參加示威遊行的學生被殺,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有着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數萬印尼年輕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對腐敗政治進行清算。5月21日,執政長達32年之久的印尼總統蘇哈託辭職。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屈服於抗議的壓力。 蘇哈托的辭職並沒有結束該國動盪騷亂的書面。當各個團體在為填補權力真空而明爭暗鬥之際,無法無天引發的混亂在全國蔓延開來。數千商人被搶、被殺。其中華人的產業及人身安全受到首當其衝的侵犯,許多華人婦女在騷亂中被有預謀地強暴,他們的家園被搶砸成了廢墟。 10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4205.jpg) 道格拉斯.馬丁(美國)1957年 1955年,美國黑人為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從蒙哥馬利市開始。當時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成為運動的領袖,他主張非暴力的鬥爭,在爭取種族平等運動中享有無可爭議的領袖地位。鬥爭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國政府廢除了許多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制度,這幅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榮獲年度大獎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記錄了當時生動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剛剛宣布解除種族隔離,黑人女學生多羅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學考入當地中學,但是遇到種種阻撓,結果,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派1000名空降兵到該地護送這九名黑人學生入學。但是,軍隊能壓服暴徒,卻壓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觀念。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學生後面出洋相,校方的兩個護送人,神態也 截然不同,一個是 堅定神聖地履行職責,一個是很不情願地鄙視態度,似乎代表了美國人中對廢除舊制度的不同態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學生臉上流露的莊重與自尊,她勇敢地走進充滿敵意的校園,只是為了捍衛黑人受教育的神聖的權利。 11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4343.jpg)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洲少雨,連年乾旱,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飢餓中、在瘟疫中備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許多記者在那裡拍攝的鏡頭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慄。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記者前去採訪旱情十分嚴重的烏干達,深深地為那裡經受的苦難而感動。他沒有一般化地去拍攝面黃肌瘦的災民,也沒有去拍攝寸草不生的乾裂土地,而是拍攝了一個對比強烈的鏡頭――豐潤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從而表達出自己對於乾旱惡果的強烈感受和向社會呼籲的熱望。作者大膽的畫面剪裁,捨棄了對比以外的一切東西,而使人們的視覺感覺強烈而集中,強化了照片的視覺衝擊力,使乾旱帶來的深重苦難在無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聞報道攝影以瞬間紀實為使命為優勢,然而,在拍攝的一瞬間,又能以恰當的構圖、生動的形象衝擊人們的視覺,震撼人們的心靈,則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12 ![](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4501.jpg) 中國形容性情殘忍兇狠的人便使用“殺人不眨眼”這句話。這幅在世界引起極大反響的照片可稱是這句話的寫照。這是一個令人震驚和反感的特別瞬間,而正是因為它被拍攝下來的時間才顯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貢政府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開槍擊斃一個被認為是越共的嫌疑犯。這幅照片拍攝下的正是子彈打入越共頭部的一瞬間。 這幅照片令人產生對於法律思想的嚴肅反思:警官有無權力在未確認、未審判的情況下擊斃嫌疑犯?這場戰爭值得去打嗎?在南越,美國是在為民主和自由而戰嗎?隨着這張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聲名越來越壞。他被免職後逃到美國謀生,仍不斷接到辱罵與恫嚇電話。 13 13![](http://blog.creaders.net/yikecao/upload_file/20090325214623.jpg) 維吉 紐約 1945年 “庫爾斯,35歲,曾做過管道修理工。他在天堂夜總會扮作舞女跳脫衣舞。這是家專為男同性戀者服務的夜總會。”維吉報道說:“庫爾斯因涉嫌在夜總會外向男性伴侶賣淫而被捕。當我前往囚車拍照時,‘她’立刻擺了副明星姿態,並且提醒我發表照片時尺寸最好大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