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湮灭之城的博客
  地上之物终将湮灭,天上之城永恒,在生命短暂的超越中寻找瞬间的化境。
我的名片
湮灭之城
注册日期: 2022-10-30
访问总量: 1,158,2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女子赛车手
· 真信仰是恩典,也是挑战
· 听老周解读高善文解读的中国经济
· 通过夏威夷大岛浮潜认识了它
· 这国专“克”独裁者
· 昔日什刹海冰场——恍如昨日的回
· 亲历基督新教婚礼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杂记随想】
· 真信仰是恩典,也是挑战
· 听老周解读高善文解读的中国经济
· 这国专“克”独裁者
· 亲历基督新教婚礼
· 川普的朋友圈(续)
· 川普的朋友圈
· 公民的胜利——写在大选之后
· 以被蹂躏者作为叙事隐喻的阶级仇
· 我赞成川普当总统
· 也说说“大康”
【照片的魅力】
· 目击红色帝国的崩溃——照片的魅
· 精彩纷呈的周五午夜极光
· 濒死前的祈祷
· 一幅充满故事张力的老照片
· “有工作,有饭吃,就是希望”
· 波罗的海人链:他们为何坚定地反
【边走边看】
· 女子赛车手
· 通过夏威夷大岛浮潜认识了它
· 保罗的孤独——宗教改革500周年
· 宗教改革与我们有关吗?—宗教改
· 在旷野中寻觅——神奇的应许之地
· 从东到西,K-pop文化的融合
· 告别约旦,跨入以色列——神奇的
· 精彩纷呈的周五午夜极光
· 神奇的应许之地(6)—面朝红海
· 神奇的应许之地(5)——佩特拉
【恍如昨日的回忆】
· 昔日什刹海冰场——恍如昨日的回
· “716”:当年游泳二三事
· 忆我的藏族朋友“阿里王”
【回归常识】
· 尊严,需要正确的表达
· 拒绝“标准答案”
· 是非、知道、“卮言”
· 朋友与镜子
· 党,是有差别的!
· “不耻下问”可以休矣
· 游戏的遵守与超越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世界的边缘
   


在纽芬兰岛的几日,我们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大部分时间是沿着大西洋的海岸线行走,经过了一个个海角,遍历了一个个灯塔。

曾几何时,纽芬兰岛的西北端竟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旧世界的交汇点!

从人类共同的祖先开始,有两拨人沿着相反的方向行走迁徙:一拨人通过非洲和欧亚大陆,自西向东借助白令陆桥抵达了阿拉斯加,继而进入美洲“新世界”;另一拨人则从非洲自东向西,由亚洲、欧洲,乘船进入美洲大陆。

历史上的迁徙者及探险者,从不同方向不约而同地登上了北美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他们终于在纽芬兰岛西北端的兰塞奥兹牧草地(L'Anse aux Meadows)汇合了!

出生在保加利亚的纽芬兰雕塑家博伊科夫(Luben Boykov)与来自瑞典的雕塑家布里克塞尔(Richard Brixel)共同创作了雕塑——《两个世界的相遇》(Meeting of Two Worlds)。雕塑试图表现的,正是原住民与北欧探险家在兰塞奥兹牧草地的这次历史性相遇。

它更象征着人类探索新大陆漫长旅途的终点!

xDSC01004.jpg

坐落于兰塞奥兹牧草地历史遗址的雕塑

 

倘若追问一下,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抵达之前,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原住民?答案显得含糊,有人说,即便以最多的人口来估算,大约不超过200万。

那么整个美洲大陆呢?答案似乎更加模糊:1000万到一个亿。

为了追溯1000多年前北欧维京人登陆北美的踪迹,我们驱车1000多公里来到兰塞奥兹牧草地,这里是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所在地,早在1978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说到北美最早的原住民,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印第安人”,但这一称谓并不准确,主要源自当年欧洲探险者的误解,如今这一称谓已被美洲原住民(美国)和第一民族(加拿大)所取代。

有趣的是,根据加拿大法律,第一民族并不包括广为众人所知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为什么?

据说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因纽特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似乎应视作两个民族。

绝大多数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在距今大约20000年前从欧亚大陆迁徙到美洲的。当时因为冰期的影响,白令海峡的海平面下降,一条联结亚洲和美洲的陆桥裸露出海平面,于是这些美洲原住民通过白令陆桥从亚洲迁徙到了美洲。

而因纽特人的祖先,则是在这次移民潮结束的1万年之后才从亚洲来到美洲的。也因此,因纽特人的外貌明显要比其他美洲原住民更接近东亚人的样子。

美洲的人类就是这样,貌似与世隔绝地生活了数万年,直到公元10世纪,这里的沉寂终于被打破。

打破这一沉寂的,正是“维京人”(Vikings)。

“维京人”这一称谓明显带有贬意,它特指当年那些从事海上抢劫的斯堪的纳维亚男人,是地道的海盗,而女人并不包括在内。现今人们更多地以一个中性词取而代之:北欧人(Norse)。

挪威维京海盗-1.jpg

挪威维京海盗-2.jpg

滑稽的卡通维京人(引自网络)

 

根据冰岛古老的萨迦(Saga,史诗,北欧特有的一种文学,“小故事”)记载:公元10世纪在冰岛生活着一个来自挪威的维京人红胡子埃里克(Eric the Red)。据传公元981年,红胡子因犯了杀人的重罪,无法在冰岛继续待下去,故而带领家人和奴隶离开冰岛,向西北方向远航。因为传说中,在冰岛的西北还有一片大陆。

Greenland,东部的Scoresby Sund是世界上最长的峡湾.jpg

格陵兰东部的斯科斯比湾(Scoresby Sound)是世界上最长的峡湾(引自网络)

欧洲与北美的海上衔接.jpg

欧洲与北美的海上衔接

 

红胡子果然在西北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岛屿,他将这片冰天雪地起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名字:格陵兰(Greenland,绿色的土地)!在红胡子的忽悠下,之后陆续有数千维京移民来到了格陵兰岛。

当时,格陵兰岛上并非无人居住,那里生活着来自北美大陆的多尔赛特人(Dorset),他们早在因纽特人来之前就已经存在,所形成的古北极圈文化被称作多尔塞特文化(Dorset Culture)。他们大约从公元前800年起开始兴盛,至公元1000年左右走向衰落。

Christian-krohg-leiv-eriksson 莱夫·埃里克松发现美洲,Christian Krogh于1893年绘画.jpg

Christian Krogh1893年所绘的《莱夫·埃里克松发现美洲》(引自网络)

 

然而,维京人真正踏上纽芬兰岛,是红胡子的儿子——莱夫.埃里克松(Leif Erikson9701020)的功劳。莱夫率领着一支6090人组成的团队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几块陆地,他将其命名为:赫鲁兰(Helluland,意指平石之地)、马克兰(Markland,意指树岛)与文兰(Vinland),也就是今天的巴芬岛、拉布拉多半岛与纽芬兰岛。

文兰中的Vin,古挪威语系指自然的草原,这里气候温和,土地丰腴,冬日只结一点霜,即使到了冬天草依然是绿色,河中有许多鲑鱼。莱夫在这个岛上建立了北欧人聚落,而且一直居住到冬日过去。

也因此,莱夫被认为是第一个抵达美洲的欧洲人!比卡伯特早了500年!

莱夫登上“文兰”的109日,如今已被加拿大和美国指定为“莱夫.埃里克松日”。

xIMG_2356 conv.jpg

当年维京人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今天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当时莱夫过冬的地点正是兰塞奥兹牧草地!此地是迄今为止美洲唯一已被证实的维京人的聚集地遗址。

为什么叫“兰塞奥兹”?据说这大概是L'anse a la Medee的讹误,本意是美狄亚湾。美狄亚,希腊悲剧中的女主角,17世纪的许多法国船只都以美狄亚命名。只是讲英语的定居者到来时,这个名字就成了这样,但村庄前面的海湾依旧叫美狄亚湾。

xIMG_1491 conv.jpg

兰塞奥兹牧草地遗址远眺

 

莱夫满载大量优质葡萄、木材和鲑鱼返回格陵兰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其它地区,更多的模仿者跃跃欲试。1010年前后,冰岛人索尔芬恩带领了一支160人的庞大船队前往文兰。他们在那里建立起定居点,索尔芬恩的孩子遂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出生在北美的欧洲人。

这些欧洲人用器具、奶制品等与原住民进行物质交换,而且最初与当地人相处和谐。但维京人一直遵循一个原则:不会将武器交换给原住民。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科技”封锁了吧。

然而,人类在兰塞奥兹牧草地的重逢并不总是意味着相见恨晚,悲喜交加,一片和谐。

原本,维京人打算在纽芬兰建立一个永久的定居地,但由于后续到来的维京人对原住民使用了暴力手段,这彻底激怒了众多的原住民。尽管维京人有枪,但却无法抵挡住人多势众的原住民,结果,在原住民的不断攻击下,维京人被迫撤退,一路逃回了格陵兰,他们在这里的逗留时间仅有310年。

建立永久定居地的愿望自此宣告失败。

为了不给原住民留下任何欧洲文明的痕迹,他们在离开前,将包括房屋在内的所有东西都付之一炬,以至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剩下地基的痕迹与挖掘出的残片。

xIMG_2251 conv.jpg

遗址入口


xDSC01045.jpg

山顶上维京人的造型,由艺术家尼凯尔克(Karen Van Niekerk)设计。人物面向东南方,象征着维京人依托这里的大本营向外探索的精神(合金钢制成,高约2.4米,厚约10毫米)

 

这里还有一个更加戏剧性的故事:

就是上述那位索尔芬恩,为了能站稳脚跟,试图与当地原住民结盟。他热情邀请当地的酋长到维京人的定居点参加宴会。宴会上维京人用最珍贵并引以为豪的特色美食——各式乳制品来款待酋长。但可惜的是,酋长大概是对乳制品过敏,回到部落便开始上吐下泻,病情严重。当地原住民误以为是维京人下的毒,愤怒的当地人决定与维京人开战。结果,100多维京人根本无法抵挡成千上万原住民武士源源不断的围攻,索尔芬恩只好放弃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定居点,失望地离开文兰返回格陵兰。他到死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后来,尽管格陵兰岛上的维京人仍然定期前往文兰,砍伐木材,捕获鲑鱼,但再也没人去尝试建立永久定居点。

xIMG_2246 conv.jpg

遗址入口前英斯塔德夫妇的雕像

 

这个遗址是1960年发现的。那年,挪威探险家兼作家海尔格(Helge Ingstad)和妻子安妮(Anne Stine Ingstad)根据资料记载一路找寻到这里。当他们询问当地人附近是否有任何不寻常的土丘或低矮的草皮围墙时,一位当地的老渔民乔治(George Decker)将他们带到一处“土著人”的旧营地。夫妇二人惊喜地发现,这或许正是他们寻觅已久的维京人遗址。19611968 年间,安妮带领考古人员对杂草丛生的11世纪北欧建筑废墟进行了历史性发掘。在出土的数百件北欧文物中,包括一个皂石纺锤轮和一个青铜环形针加工器,以及其他铁器、青铜器、石器和骨器等,这证明当时有妇女在此居住。

经放射性碳年代测定,遗址时间为公元990-1030 年之间。

据说,宇宙射线也帮助人们确定了北欧人出现在这里的时间,因为公元993年的一次强烈宇宙射线轰击,在碳记录中留下了痕迹。荷兰的研究人员利用在遗址发掘出的北欧人砍伐的木材,确定了这一碳标记。之后通过计算那次轰击后的年轮,他们得出了这些木材样本是在1021年砍伐的结论!

之后,他们对发掘物进行了复原保护。

整个遗址由80平方公里的森林、沼泽、海岸、海湾和岛屿组成。值得称道的是,在遗址设计上将北欧人的建筑遗迹与重建的建筑进行了严格的分隔。其遗址核心包括三个建筑群和一个铸币厂,但没有与农耕相关的谷仓或马厩。

IMG_009.jpg

遗址区域分布图(A、为地位较高的人建造的大礼堂,包含一个小单间和供其他船员居住和工作的公共区域。其中一个房间堆满了炉渣,可能是用来炼铁的;B、地位较低的生活房屋,也是冶炼前烘烤沼泽矿石的地方;C、遗址地位最低的小房,供奴隶居住;D、三个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可能是为工人建造的;E、妇女工作居住的小屋;F、最大的建筑领袖大厅;G、地位较低的船员的工作室和生活空间;J、冶炼小屋。)

 

xDSC01036.jpg

xDSC01038.jpg

如今看到的遗址是这样滴

 

通过复原可知,这些建筑有着冰岛风格,厚重的草皮屋顶由内部柱子支撑。熔铁炉是一个简单的炼铁炉,内设一个小型地下小屋和一个坑式炭窑。大型建筑内有睡眠区、木工作坊、起居室、厨房和储藏室。

xDSC01008.jpg

复制的长屋


xIMG_2256 conv.jpg

长屋内的复原


xIMG_2269 conv.jpg

聆听“北欧人”讲述屋内陈设的用途,还有传奇故事


xDSC01009.jpg

xDSC01022.jpg

正在手工削制北欧象棋棋子的工人

 

如果梳理一下维京人的探险路径,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竟舍弃了最先看到的更大的陆地,代之继续向南,直到文兰才停下。

为什么?

萊弗·艾瑞克森尋找並登陸文蘭的可能路線.jpg

当年莱夫行船的可能路线

 

答案是:他们必须能够寻找到下次再来时的显著参照物,以确保回到之前的地方。而文兰沿岸,分布着两个突出的小岛,极易辨认,就这么简单!

到了公元15世纪中叶,随着地球上的小冰期进入到太阳活动的低潮期,全球气温再次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几乎整个格陵兰岛开始终年被积雪覆盖,巨大的冰盖封堵住了港口,阻断了格陵兰与冰岛、挪威以及北美的联系。

当时,格陵兰的人口不到500人。即使有一些冰岛船员经营着文兰岛的生意,但成本也根本无法维持收益。由于实在无法继续在格陵兰岛上生存,维京人被迫放弃了格陵兰,移民到了冰岛和挪威。

连格陵兰岛都被遗弃,更不用说文兰了。

北美与欧洲之间的联系就此一度断绝。

直到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始……

small_2.jpg

索伊克斯港的海上古风神圣墓地(Sacred Burial grounds in Port au Choix,引自网络)

 

其实,早在维京人之前,多尔塞特人就曾经从格陵兰登陆过纽芬兰岛。就在兰塞奥兹牧草地西南、沿海岸线约230公里的索伊克斯港(Port au Choix),便有一处基于海洋资源发展起来的海上古人(Maritime Archaic)的大型定居点遗迹,那里有着距今30006000年的格罗斯沃特人(Groswater)和多塞特人的文化,包括已有5500年历史的海上古风神圣墓地和菲利普花园(Phillip's Garden)。

数千年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纽芬兰大北部半岛和南拉布拉多半岛,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用文明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与繁荣,先是海上古人,接着是维京人,在维京人的500年之后,又有巴斯克捕鲸人来到这里……每种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特有的印记,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而土著人,则继续生活在这里。

返程之前,顺便拜访了距遗址不远的小镇圣安东尼(St. Anthony)。最早发现这一捕鱼良港的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探险家卡蒂埃(Jacques Cartier),所谓“3C”(卡伯特、卡蒂埃、尚普兰)之一。卡蒂埃于1534年发现了这里并取名为圣安东尼港。

以下两幅照片为圣安东尼港风光。

xDSC01061.jpg

xDSC01063.jpg

 

需要提及的是,在著名的“维京小径”(Viking Trail)上,分布着几个著名的景点。格罗斯莫恩国家公园自不必说,还有拱门省立公园(The Arches Provincial Park),就在格罗斯莫恩国家公园(Gros Morne National Park)和索伊克斯港之间的路边。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jpg

沿着“维京小径”分布的著名景点


GrosMorneWestern-Brook-Pond-Fjord-Hikers-TourismNL-493366-1920px.jpg

格罗斯莫恩国家公园风光(引自网络)


Visitor Guide.jpg

还有需要乘坐渡轮才能抵达的“红湾”

 

海滩上一块巨大而多孔的岩石十分抢眼,岩石经过千百年来海浪的冲刷形成了三个天然拱门,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金色!

据说原来曾有第四个拱门,但由于海浪不断地侵蚀,最终拱门倒塌,所以只剩下了三个。至于这三个拱门能维持多久,没人可以预言。

xDSC00982.jpg

xDSC00987.jpg

漂亮的拱门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作者202395日拍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