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会改变人。好的信仰会让人变得更好,因为它会让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有限与不堪,因而会变得更加温和、更加宽容和富有爱心。 由信仰驱动下的爱情能改变人,持久的爱情能将一个看似难以改变的人重塑,让人刮目相看,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滴水穿石一般。 11月,儿子结束了两年多的爱情“拍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的地点选择在他们每周都会前往的一间新教教堂。 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圣经《创世纪》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也因此,婚姻是神圣的,而充满圣洁的教堂当然是首选。 这是一次难忘的西式婚礼,简单、庄重,有着鲜明的主题。 而婚礼前后的所有准备,包括仪式过程和一切的细节安排,都是由两个年轻人在牧师指导下经办的。我们,只能算是参加。 婚礼的动议与筹划是在两个月前。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教堂作为举办婚礼的地点,之后是选择一位自己所熟悉的牧师为之证婚。这对于日常有自己固定教会活动的基督徒来说并不困难。只是在实际操作上,计划的婚礼需要纳入教堂全年的排期,因为一般说来,教堂总是很忙的。 还好,教会为我们准备了一个空当,而时间,刚刚好。 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或传承的教会而言,通常都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包括具备政府所承认的证婚资质等等。所以,一旦选择了教会和牧师,原本所有需要与政府部门对接的手续都将由教会来完成。否则,就必须去政府部门填写表格材料、领取空白证书,以及寻找官员或律师作为证婚人……。 严谨的教会和牧师,都要求预备结婚的年轻人接受婚前辅导。这是一门必修课,历时数周,目的是:要让年轻人了解和明白,结婚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牧师会将婚后遇到的一切可能和诸多问题都摆在年轻人面前,俗语说“丑话说在前头”。此时也许有的年轻人会被吓住,或心存疑虑犹豫不决,或改变主意临阵退缩,据说还有两人因重大分歧而当场翻脸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牧师会随时中断辅导过程,建议年轻人将结婚计划推迟半年或一年,因为他们的婚姻基础并不牢固。 当然,通过七、八次辅导课,也加强了牧师与年轻人、以及两个年轻人之间彼此的深入了解。有经验的牧师会根据年轻人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必要时会延长辅导时间,或者叫停辅导、直至终止整个辅导过程。此时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年轻人不同意延长或者不愿终止,牧师可能会选择不为其证婚。毕竟,经自己之手证婚的双方,倘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婚姻并因此导致婚后不久就关系破裂,这不仅是牧师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牧师的失职。 一般,如果是属于教会的会众使用教堂作为婚礼现场,那么场地和证婚都不收取费用。至于当事人如何向付出心血、提供帮助的人员表达感谢和感激之情,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因人因事而异。 教堂一旦选定,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教堂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项工作既可以自己承担,也可以委托专业公司帮助实施,内容包括现场的布设、各类花草和装饰的提供以及摄影摄像等,不一而足。 按照西方礼节,两位新人一般会提前一段时间向各自的亲朋好友发出婚礼邀请,再根据回复情况确定参加仪式的人数,准备相应的座位、礼品和安排婚宴。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负责布设场地的工作人员便会来到教堂现场,着手搭建环境。由于此前他们已来踩过点,并且与年轻人进行过充分的沟通,此刻他们手中已握有详尽而具体的设计方案,所以一切都是按设计进行。算起来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一个庄严、圣洁与温馨的环境就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说到整个婚礼的流程,不同的教会会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与天主教不同)。比如:同在婚礼的前一晚,牧师就安排两位年轻人与双方的父母来到教堂现场,一方面是商议确定次日的仪式细节,一方面是试着走走位,免得出差错。 牧师一上来就表示:他对整个仪式的流程持开放态度,具体有什么愿望和要求都可以大胆提出,不要有任何顾虑。 于是,第二天的正式婚礼便是依照以下步骤(Wedding Ceremony Order of Service)进行的(现场实录): 1)宾客入座完毕,新郎提前站在台上迎候,牧师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2)伴随着背景音乐,大屏幕开始播放两位新人一个月前在意大利度过的浪漫场景,时间大约4分多钟 3)视频播放完毕,婚礼入场音乐响起:新郎父母率先步入会场 4)行至台前,新郎母亲一人走到台上,在事先准备的烛台上,点燃了婚礼的第一支蜡烛,然后走下台来与新郎父亲汇合并入座 5)伴随着入场音乐,新娘的母亲携手披戴婚纱的新娘步入会场(新娘的父亲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场) 6)行至台前,新娘的母亲一人走上台来,按照同样的方式点燃了婚礼的第二支蜡烛,之后走下台来回到新娘身边 7)新郎从台上走下,来到母女两人前面,聆听长辈教诲。母亲将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中,低声向新郎叮嘱着什么,之后新娘母亲入座 8)新郎携新娘步上舞台,走到居中的证婚牧师面前 9)牧师请两位新人侧向来宾,开始致欢迎词并做婚礼祈祷(Words of Welcome and Opening Prayer) 10)接下来是牧师的简短讲道(Sermon),时间大约6分钟,主要是分享婚姻的意义,带来上帝的祝福 11)新郎新娘互致结婚感言: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环节,也是令台下来宾动容的一幕 12)证婚开始 A. 牧师以提问的方式,分别由新郎和新娘宣示对婚姻的愿意 牧师要求两位新人面对面站立,牧师开始发问: 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你的妻子,在神圣的婚姻中按照上帝的旨意共同生活吗?你承诺爱 她、安慰她、尊重她,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陪伴她,抛弃一切,只爱她,直到永远? 新郎答:我愿意 问新娘:你愿意嫁他为你的丈夫,在神圣的婚姻中按照上帝的旨意共同生活吗?你承诺爱她、安慰她、尊重她,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陪伴她,抛弃一切,只爱她,直到永远? 新娘答:我愿意 B. 两位新人分别跟随牧师宣读结婚誓言 牧师要求两位新人手拉手,一句句重复牧师所言: 我(新郎)/愿意娶你(新娘)/为我的妻子/从今以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富有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我都会爱你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遵照上帝的圣法/这是我庄严的誓言。 我(新娘)/愿意嫁你(新郎)/为我的丈夫/从今以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富有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我都会爱你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遵照上帝的圣法/这是我庄严的誓言。 C. 两位新人交换结婚戒指 作为现在所立誓约的象征和承诺,新娘和新郎将各自把戒指戴在对方左手的无名指上。 (新郎)(跟读牧师):我把这枚戒指送给你/作为我们誓约的象征/我的一切/我拥有的一切/我尊敬你 (新娘)(跟读牧师):我把这枚戒指送给你/作为我们誓约的象征/我的一切/我拥有的一切/我尊敬你 让这些戒指继续成为你们两人真挚婚姻爱情的价值、纯洁和坚贞的象征;以及你们所立誓约的印记。 D. 新郎、新娘、两位见证人(新郎与新娘的母亲)、牧师共5人,签署结婚证书(Signing of Document) 新郎、新娘坐在签字桌前,两位母亲再次走上台来,站在两位新人的两侧,各人在牧师的指示下签字完毕,最终是牧师签字 E. 宣布婚姻(Pronouncement of Marriage):由牧师当众宣布:两位新人的婚姻合法、有效,就此结为夫妻 13)联合仪式(Unity Ceremony):新郎新娘共同点燃位于中间的、婚礼的第三支蜡烛 14)新郎的父亲代表两位新人父母发表家庭祝福感言 这是一个非标准环节。尽管整个婚礼程序或因教会不同而略有不同,但所有程序的重点是庆祝婚姻的神圣性和新人在上帝面前的承诺。而父母讲话则被视为一种表达家庭祝福、增进仪式温情的方式。 15)牧师再次祷告祝福新人(Prayer or Blessing) 16)新人行吻礼(The Kiss) 17)闭幕祝祷(Closing Benediction):牧师再次给出祝福,宣布两位新人正式结为夫妻 18)退场音乐(Recessional):新人退场 19)新人与来宾交流互动,合影 20)转场,婚宴 至此,婚礼完毕。整个过程紧凑、平顺,有条不紊,而且不乏亮点。 亮点之一是:联合仪式的设计极具象征性。西方人注重仪式感,三支蜡烛的创意寓意深刻:旁边的两支分别由两位新人的母亲点燃,代表着来自不同的家庭与各自的传承;中间一支大些的蜡烛代表着联合。当两位新人分别拿起两边点燃的蜡烛,共同点燃中间的那支大蜡烛时,既代表着家庭的传承在两位新人身上合二为一,也代表着夫妻二人身心的合一,更代表着两位新人与上帝的合一! 亮点之二是:当新娘随着音乐步入会场时,已然是情难自制,而她的6位伴娘、也是她关系最好的6个闺蜜更是泪流满面、啜泣失声。其感情之真挚、性格之外露,令所有在场的人们为之感动。据说连亲戚的两个小男孩坐在台下也是看得眼泪汪汪。 亮点之三是:在新郎、新娘互致结婚感言的自由发挥环节,两人分别将事先准备好的想说的话,当着对方的面一一读出,轻声、缓慢,字句间是爱慕、是因爱而改变的自己,也是对爱的永久承诺。那是一个充满情感交融的浪漫时刻,也是两位新人真挚爱情的美好见证...... 亮点之四是:在合影留念的环节,新娘被6位伴娘围绕着,她们在摄影师的启发下做出许多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人忍俊不住。到了新郎与他的朋友合影时,朋友使个眼色,几人先是将新郎高高抬起,作出欢呼状。接着,几人又将新郎横抱在胸前,伴之以一连串的搞怪夸张表情,惹得台下笑成一片。这些个俊男靓女,分别来自巴基斯坦、罗马尼亚、摩洛哥和中国大陆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或是出生在这里,或是很小就随父母来到这里,他们的圈子就像是一个小世界,他们可以流利地运用多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身上得以融合。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也同时被这里的营养所滋润、所浇灌,以至于表现出颇为一致的共性,即:毫不掩饰的喜怒哀乐,发自内心的真诚友谊,以及虽性格各异、但却单纯率直的待人之道…… 这的确是一次幸福和美好的体验,让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