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7,8岁时,我随父母在农村呆了4年,确切的讲,农村三年,县城小学一年。在县里的小学,参加了班宣队,跳了舞蹈《南泥湾》。还清楚地记得,每人捧着一个 花篮,花篮里面还真有野花。随父母返城后,城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一年,我参加了校宣传队,成了校广播站的小播音员(小时候,我喜欢跟着收音机学播 音)。也是这一年,竟然班主任老师(学校文艺骨干)还向我父母正式推荐我去考艺校。可见我还是有跳舞的天分。当然父母是不同意的。初中后,被父母强制不准参加校文艺活动(校宣队是要早上练功,下午排练),下课后,在家带小妹妹玩(后有病夭折)。因为我家是住教职工楼里,我经常是抽空趴在窗口看同学们表演。心里痒痒的。静下来的时候,有时两眼泪汪汪地发呆,心里想,为什么不让我跳舞?我姐姐还算体谅我,跟她的同学借了一双芭蕾舞鞋。我开心极了,每日在家苦练。嗨,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也正是这样,我小学五年级的经历,刻骨铭心。这是1973年的事。我(文中的小薇)是小学五年级的女生。秃小(化名)是小学4年级的男生。那一年,是我最开心最幸福的童年。下面这段故事是真实的写照,也是发表在龙乡里的《秃小的糗事》系列故事里的一节。
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演出的《八子参军》剧照(网上获取)
秃小的糗事(11)-----校宣传队
秃小的糗事还真不少,可那时他年龄小,没觉得这些事有什么大不了。在禿小眼里最糗的事,一直藏在他心里,大人们那里会知道。这件事非常糗,闹的全校学生都掂记着。当时,他是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变成小蚂蚁钻进去。
那是开春的时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事发生在东风路小学。四年级的秃小在那里可算是风云人物。歌唱得好,学习也很不错。 在校宣队里算得上积极分子。
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个新童鞋(同学),五年级的姐姐,叫小薇,胖乎乎的,头上红绳扎着两个小辫,蹦蹦跳跳地。眼大大的扑闪闪地会说话。还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也算是个风云人物。秃小可不拿她放在眼里,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欺负新来的女童鞋。在他看来,带着一帮小兄弟,把女童鞋气跑,这是他做的最有趣的事,就像电影里喊的"鬼子来了",把女童鞋吓跑了,多有气魄!
宣传队有活动了,要排练一个舞台剧《父母送子去参军》。秃小可有事干了,当完了"鬼子",又可以"干革命",令他的同伴们羡慕死了。
课 后来到排练室,一眼就看到了小薇。她怎么到宣传队来了?咋啥好地方都有她。秃小眼睛不服气地死盯了她一下。小薇冲他一笑,就没啥反应了。老师给大家安排了 角色,当妈妈的,当爸爸的,还有当儿子的,当奶奶的,还有当亲戚朋友的一些小角色。一开始大家都很开心。可在每天的排练中,经常会出现小尴尬。比如说," 妈妈"挽着"爸爸"的手,"奶奶"抚摸"孙子"的头,“妈妈”帮“儿子”缝衣裳,以表现“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的母子情。但是大家本着对革命的热忱, 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家又要唱,又要比划,为参加市教育局的汇演卖力地快乐着。秃小也不再对小薇恶作剧了。因为在戏里,小薇当妈妈,秃小当爸爸,还得要 互动呢。时间一长,其他童鞋也知道了,宣传队在演"男女关系"的戏。就成群结对地来到排练室的门口,探头缩脑地想看个究竟。看到过瘾时还会大笑。每到这时,小演员们就有点不好意思了,特别是4,5年级的童鞋,对性别差异还是有一点概念的,脸红的不行。
有 一天,排练完了,照例大家散伙回家,小薇和秃小走在一条街上,小薇在前,秃小在后。秃小故意和小薇隔着一段距离。心里想着自己的小心思。这两天,也不知乍 得,秃小不再是"鬼子"头了,从此他成了众矢之的。他的那帮"鬼子"们,在学校经常开他和小薇的玩笑,"秃小有媳妇了,秃小当爸爸了",有时故意四面夹 攻,把秃小和小薇挤在一起,那比闹洞房还热闹。秃小真后悔 演"爸爸"。当了"爸爸",却被一串"小鬼子"挤兑。还处处小心,不要再让"鬼子"们有机会"闹洞房"了。这不,以前可以跑着跳着地回家,现在要夹着尾 巴,跟着后 面,保持一段距离。生怕被童鞋恶作剧。想时迟,说时快,也不知从哪里蹦出一队"小鬼子",大声喊着:"秃小,小薇!--小薇,秃小!"。小薇一惊,鬼子来 了,撒腿就跑。回头偷偷一看,这才知道原来秃小在后面跟着呢。只见秃小,英勇无比,抓起地上的残枝,挥舞着,大步追逐着他那帮"小鬼子"们去了。从此以 后,"小鬼子"们不再闹腾了,秃小又是一条好汉(鬼子头)。
(因为已发表在接龙游戏龙乡里了,就暂不接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