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金曲是发自真情的倾诉
-- 大宗师
上古大禹治水之初,路经涂山(今重庆一带),娶涂山氏为妻,但因治水事务繁忙,三过其家而不入,其妻涂山氏甚是思念,日日登涂山,盼望情郎回家,唱出“候人兮猗”,这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歌的情歌。大约人类还不会说话,就会唱歌了;不会走路,就会舞蹈了。人类文化不是起源于先贤的道德文章,而是起源于上古的歌舞,它们记载了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情感、生活、历史、信仰和梦想。《尚书》上就讲,上古时尧制有祭祀的歌舞,极其壮观动听,以至于“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但音乐和舞蹈在上古很难流传下来,借文字流传下来的就是上古的诗歌。在中国,就是《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泉之一。在其他一些国家、民族,如古希腊、古印度、中国的藏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就是史诗。
《诗经》包括风、雅、颂,“风”包括大量的各地的男女间的情歌,“雅”大多是是关于历史政事的记载和评述,而“颂”则是贵族祭祀典礼上的颂唱。政治或祭神固然重要,但更令人感兴趣的还是男女间的情歌,这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在希腊神话中,潘神是个人身羊腿的神祗,模样虽丑,但吹得一手好笛子,水平和主管音乐的在诸神中最英俊的太阳神阿波罗不相上下,于是两个神就找到迈尔斯国王,一人演奏一曲,让迈尔斯国王做裁判,看谁是第一。阿波罗先以竖琴演绎了一首神界的颂歌,庄严恢宏。然后,潘神用笛子吹了一曲,那是人间的情歌,充满了男女间的爱情、欲望、悲欢离合,如泣如诉,迈尔斯国王听得如痴如醉,满眼是泪,拜服在潘神脚下,称其为人间第一乐神。阿波罗当然很不高兴,两手抓住迈尔斯国王的耳朵向上一拉,就成了驴子耳朵,以讽刺迈尔斯国王是个“驴子耳朵”,听不懂神曲。
虽然人有理性,但是人本质上还是感性的,人是有感情的,人随时随地需要抒发感情、交流感情,这是人的本性。古人将人的基本情感分为几类,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哀、乐、悲、思、恐、惊,这些基本情感既与人体内分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有关,又与感官刺激与思想意识有关,即与所谓六欲:色、声、香、味、触、法有关。人抒发、交流感情最原始、最感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歌舞。人类的情感是有普遍性的,跨地域、跨种族、跨时代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甚至不同的时代,语言不通,但情感是一样的,只是方式、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与情感直接相通的歌舞也同样是有普遍性的,跨地域、跨种族、跨时代的,歌舞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讲不同语言甚至不同时代的人群中一样可以产生类似的共鸣,找到知音。但什么样的歌舞能产生最深、最广、最大的共鸣,成为永恒的金曲呢?那一定是发自真情的倾诉,因为只有发自肺腑,发自真情,简单直白,没有修饰,没有矫揉造作的歌舞,才能使人心产生真正的感动。即使年代久远,人的真心、真情不变,来自真心、真情的绝唱依然会使人感动,情不自禁。
比歌舞再复杂些的就是诗词歌赋、文学、剧作了,它们虽然复杂,但功能一样,仍是抒发感情、交流感情,能否得以流传,争取到广大群众仍然是“真情”二字。我与旅美诗人兼医生、中国第一个微雕专家郭石老师曾谈到过有关问题。他讲道:诗言志。一首诗是否能成为好诗,就看这首诗是否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当年在国内时,他和诗友们经常聚会互相传阅自己的新作。其中有个县长诗友,他的诗文也还可以,但也谈不上有多少上乘之作。有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文革期间因他被揪斗而与他离异多年的老妻和爱女,一时百感交集,赋诗一首。诗友们读了他的诗,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感动万分。郭石老师讲,这首诗乃其发自肺腑、发自真情之作,所以感人。真情之作不在多,一首足以传世了。诸葛亮古往今来绝顶聪明之人,文学作品却不多,只有出师二表,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真情流露,足以使之传于万世,历代后人每读二表都深有所感,禁不住“常使英雄泪沾襟”。
国家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人心比较浮躁,歌舞、文学、文艺上矫情、造作、修饰、功利之作较多,发自真心、真情,能够使人真心地感动,能够传世的作品少之又少。这是市场化的必然吗?我看不见得。北美、欧洲、日本经营市场经济多年,但他们的歌舞、音乐、文学、电影、电视、娱乐办得十分成功。其实精神文化市场,最是直接,最是反应快,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大众喜闻乐见,能感动大众,满足大众抒发感情、交流感情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才会有市场,否则马上就被淘汰了。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在大众里产生最深、最广、最大、最长久的共鸣呢?那唯有发自真情的倾诉。只有发自肺腑,发自真情的表白,才能使大众产生真正的感动,争取到最多的听众、观众,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相比之下,国家改革开放以前约三十年里的歌舞、文学、文艺作品,虽然时代政治烙印比较明显,但制作认真,有感而发,发自真心,出自真情,虽年代久远,现在听起来、看起来,却感到十分质朴、亲切、动人。所以,什么时代,只要发自真心,出自真情,就会创作出感人的传世之作。我和太太去年秋季回国,注意到国内民间开始自发地出现有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文艺现象,这是中国文化、文艺复归真善美极其重要的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来自民间,以现代化的方式、形式,反映现代真实大众生活,有真情实感,使人心产生真正的感动,可以传世久远的永恒的金曲和佳作就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