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接受并身体力行中华文化的人就可以算是中华人
--大宗师
我身边经常有不少犹太同事、同学,一次我问其中一个年级比较大的犹太同事,什么叫犹太人。他给我讲,以色列宪法和犹太法的讲法可能有些不同,以色列宪法的“犹太人”定义更着重于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国家公民,而犹太法所指的犹太人,不仅务必信仰犹太教而且其母亲还必须是犹太人。用“犹太人”来定义犹太人有些逻辑循环,但其核心思想是必须还有犹太血统。与父亲是否有血缘关系在过去不易鉴定,就以与母亲的血缘关系为准。不过事实上是,现在的很多犹太人与远古的十族犹太人已没有太多血缘关系,当年数量不多的犹太人移民欧洲,很多当地人被犹太教同化,加入犹太教,现在的很多犹太人是这些加入犹太教的当地欧洲人的后裔,比如马克思、列宁就是这样的犹太人。其实在内地的大多数“回民”,也是被当年沿丝绸之路到中国做生意的波斯、阿拉伯商人吸引加入伊斯兰教的汉人的后裔,只有极少数“回民”是这些波斯、阿拉伯商人的后裔。还有很多苏联犹太人根本就是冒充,当年他们为了离开苏联,移民以色列,都千方百计冒充是犹太后裔。所以犹太人是个严格的宗教团体,又是个不绝对严格的种族群体,他们有个祖国叫以色列。
那什么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不是单指中国公民,中国人又有一个称呼是华人,华人这个称谓大概更有普适意义。华人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宗教,在血统上更不纯正。早在万余年前,就有伏羲、女娲、神农等氏族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活动,建立了较高程度的的农、猎、畜牧业文明。但华人的祖先一般被认为是五六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的分别以龙、凤为图腾的华、夏两个氏族或以黄帝、炎帝为首领的两个氏族,这两个氏族统一以后,和以共工、蚩尤、刑天为首的南方三苗氏族集团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联合,最后达成了以华夏为主的民族的大融合。后来到了禹、启,建立了第一个父子相传的朝代--夏,又经商、周、春秋战国,两千余年间,虽说有名义上统一的王朝,但并没有严格的国家制度,仍是任由下面各个邦国、民族各行其是。直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文同书,建立了完整严密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华夏大地松散的邦国、民族才得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国家的版图从西北高原直到渤海、黄海、东海之滨,从漠北直至岭南。至此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大都依照秦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管理建设统一的国家。毛主席在给郭沫若的七律·读《封建论》中也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对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大汉王朝自汉武帝始,对北方匈奴开始了系统的分化打击,终于将其击溃,其一部远迁欧洲,另一部融入大汉,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晋以后直至隋唐,五胡闹华,但这些北方民族都被中华文明和政治制度所倾倒,主动学习接受中华文化和政治制度,最终也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李唐王朝和突厥人有着血缘关系,李世民的母亲就是突厥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周边的各国各民族纷纷来到大唐,这些“外国人”最终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宋朝是北方民族金国与南方汉民族大宋南北分治的历史时期,这种南北分治的局面最终被蒙古帝国以对金国与大宋的颠覆所终结。这段时期又是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方民族被中华文明和政治制度所征服,主动学习接受中华文化和政治制度。随着明朝的建立,汉民族结束了北方民族的统治,北方民族又再一次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明后,北方的满人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满人十分羡慕、欣赏中华文明和政治制度,积极学习、认真接受中华文化和政治制度,最终也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人种、血统的来源十分复杂,既古老又新鲜,不能以人种、血缘来定义华人,那么华人用什么来规范呢?从历史可以看到,吸引外邦、外族,最终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所以我们可以说:热爱、接受并身体力行中华文化的人就可以算是中华人。
人是有感情、有七情六欲、有理智、有思想、有智慧、有梦想、有追求、有自尊、有独立意志的社会动物,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与其他人、与社会互动、交流、相适应,经过长年累月、祖祖辈辈的互动、交流、相适应,一个社会里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互动、相适应的模式、内容、方式、经验,人在社会里生活的形式、状态、习惯,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人对自身感情、理智的认识、调节、发展的模式、内容、方式最终稳定沉淀下来就成为了这个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当文化形成后,就成为一种强大的“有机”的“操作系统”,被“载体”,即社会新成员“下载”学习,最终被“载体” “安装”接受并身体力行,作为新成员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指导。当然,人是有独立意志的,文化虽然强大,但也不能严格控制人的一言一行,只能起指导作用,人有创造性,能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所以文化也是发展的。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虽然文化的诸元素在各种文化体系中都存在,在本质上都相近,但其“阈值” 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是不同的,表现方式更是不同,这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发展轨道,不同的命运。很多古老文明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却没能经得起时间、战争、自然和社会变故的考验,辉煌的过去只能在残墙断壁中被人凭吊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万年从远古一路走来,由小到大,其中有起有落,有辉煌也有哀伤,几经风雨苍黄,但从未中断,从没有消亡,总能够吐故纳新,凤凰涅磐,重获新生而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再度辉煌。中华文明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华文明是开放性的、务实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想体系。人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人的身体与心灵、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中华文明乐意学习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加以消化吸收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华文明最能恰如其分的适应、体现在社会中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及在社会中适度满足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中华文明没有太多宗教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宗教的负面影响,却有着宗教积极的功能。中华文明寄托了人类自远古以来最原始、最美丽的梦想,及对未来大同社会美好的憧憬;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万年的思考、智慧、探索、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中华文明重德、重仁、重义、重礼、重智、重信,有“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强守弱,上善弱水,厚积薄发”的大智慧,所以中华文明最具亲和力、最有人情味、最具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又不会误入歧途,并能在文明竞争中占据道德和战略的制高点。这一切都赋予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无穷的人性的魅力。
北宋时期,大约两千人的犹太部落迁移至开封,定居了下来。大家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极其坚强、稳定的民族,两千年来,他们在世界各地漂流,无论受到怎样的打击和迫害,却从未失去其信仰、民族、文化、语言、传统和习惯,唯一的特例就是这支移居到开封的犹太部落。这支犹太部落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被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亲和力所感动,居然自愿放弃了犹太信仰、民族、文化、语言、传统和习惯,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的一个老师就是二战时从欧洲逃到上海的犹太人的儿子,除了长相和我们不一样外,其他的和我们一模一样,我们从没有把他当外国人看,而把他和我们自己一样当作中国人。我认识许多“汉化”的回族、蒙古族、苗族、藏族、壮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等少数民族同胞,除了长相和我们不太一样外,从没有觉得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可以这么讲:不管他(她)是什么人,移民中国的美国人、日本人、南韩人、印度人、俄国人、德国人,或愿意加入中国的外蒙人,只要他(她)热爱、接受并身体力行中华文化,讲中文,那他(她)就可以算是中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