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花钱习惯看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大宗师
一般普遍的看法是西方人爱花钱,东方人爱存钱,当然这种看法有点大而化之,stereotype,西方国家包括很多国家,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几个讲英语的国家,还有不讲英语的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国家,瑞典、瑞士这些北欧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这些南欧国家(北意大利人不愿意被称为南欧人,他们自认为是西北欧),匈牙利、波兰这些东欧国家,还有不东不西、或东或西的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这些国家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东方人除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的人,大概也应包括其他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人,这就有点麻烦,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东诸国文化、人种和东亚人完全不同,倒更靠近所谓西方文明或西方人,这“东方人”就不太好代表所有东方的人了。大概这么讲比较贴切: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比较爱花钱,大多数受儒文化影响较大的东方国家的人比较爱存钱。
西方人天生就爱花钱吗?这种花钱、存钱习惯仅仅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吗?好像不是这么回事。西方殖民主义兴起以前,广大人民十分贫困,贫富、劳资矛盾十分尖锐,那时西方人爱花钱是不可能的。直到西方殖民成功,将大笔从殖民地国家掠夺来的财富输送回国内,也使国内一般人民得了利益,分享了其中一部分财富,从那时起,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国内贫富、劳资矛盾就大大减弱了,一般老百姓也有的钱花了。到了近代,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兴起福利社会,人民的生存、教育、医药、失业、救济、养老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相当的保障,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西方人爱花钱的习惯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被养成了。而绝大多数东方国家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牺牲品,财富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掠夺,国家政治、经济处于长期的动乱之中,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人们除了钱,没有任何东西是靠得住的,所以东方人怕惯了,只有钱才让他们稍有些放心。当然,东方文化传统里确有许多节俭的思想,但这些节俭的思想之所以到现在仍被东方人所坚持,而其他的一些旧思想却被抛弃,归根到底还是现实的残酷造成的。
对于当下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有些人认为正是由于西方人花钱太过而东方人存钱太过,两种方式的巨大反差最终造成的,西方人应该向东方人学习,学会节俭,学会量入为出,学会不乱借钱;而东方人也应该向西方人学习,除了吃以外,在其他方面,学习一点铺张,学习一点提高生活质量,学习一点潇洒,学习适当借些钱来花。这大概对西方人容易一点,因为没有钱了,想花也没有了,但对东方人来讲却没这么简单。譬如中国之所以高度依赖于出口贸易,据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人不愿花钱,外国人爱花钱,就只好卖给外国人,现在外国人没钱了,不买了,怎么办,只好想办法培养国内人花钱的习惯。前面讲过,西方人爱花钱除了殖民主义掠夺到的财富的再分配以外,还是由于国家福利政策使国民再无后顾之忧所形成的,但中国的大多数国民,一没有完全、充分的分享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没有良好的福利,教育、医药、养老这三座大山吓得他们哪敢花钱那!所以拉动内需,培养国民花钱习惯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国民福利,减轻甚至削平压在国民头上的教育、医药、养老这三座大山,让他们看到依靠,看到希望,解除国民花钱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就敢花钱了。
中国对外殖民主义也可以试试,但不应对其抱太大希望,中国现在和不久的将来的实力还远达不到能够挑战西方列强既定势力范围的水平,而且代价巨大,也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相背离。毛主席讲中华民族应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我看中华民族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是给世界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社会的新状态、新模式。美国给世界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社会的状态、模式,这个模式曾经非常成功,人民富足、自由、民主,国家强大,科技发达,但这个模式的代价巨大,需要消耗庞大的资源,不可复制。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不同的道路,中国怎样才能在与美国差不多面积但可用面积远不如美国的国土上,以相对较少、有限的资源,为四倍于美国人口的国民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社会呢?一是要城市化,要建立以超级大城市为主的城市群,二是要发展以超级现代化公共交通网为主的交通运输系统,三是要发展适当面积、适当价格的巨大民居群。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是要给每个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居住和交通,但并不是如美国人一样的大面积豪宅和大车,原因很简单,中国没那么多土地和资源。第四和第五则是我认为的中华民族应该为世界文明发展做的另外两个贡献,那就是发现和大规模应用超级能源,很可能是室温下可控核聚变,及将中医现代化,真正将中医提高到科学化、现代化的高度,使之和西医一道造福于人类。
如果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能够使中国各方面力量认清正确的发展方向,达成共识,采取切实、正确的措施,真正拉动内需,坚定地向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社会的新状态、新模式迈进,争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那么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能坏事变好事。当然既得利益集团的短视使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还是会有斗争,恐怕还是要下重手段整合各种力量才会形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