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Benjamin Button
--大宗师
好莱坞大片Benjamin Button讲述了一个出生在新奥尔良的叫做Benjamin Button的奇人的传奇故事,Benjamin Button生下来就是一个老头,与一般人逐年长大变老相反,他越长越年轻。他历经一战、二战、美国各个历史时期,在幼年,或对于他来讲“老年”时,与童年时的他的女友现识;在两个人都是中年时相恋;在老年时,或对于他来讲“幼年”时,被老年时他的女友收养,最后作为一个婴儿死在他老女友的怀中。当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现实中并不存在。不过,我的老友小林,可有点Benjamin Button的味道,他们两口子可是越长越年轻哦!
小林出生于江南一个书香世家,第一个定族谱的人曾是唐太宗时期的吏部尚书,几乎代代为官。宋朝王安石还和他家族有些瓜葛,曾帮他家重定过家谱。家族在清朝最后一个为官的是他的曾祖父,时任浙江金华道台,直至民国,而其父则曾任咸丰时期的礼部侍郎。新中国后,他本家的爷爷辈的,还当过医学院院长、部长、人大副委员长什么的。他出生后由于那个时代众所周知的原因,父母革命工作忙,无法照顾他,就托付给老家的祖母。小林小时候身体可不太好,三天两头病歪歪的,能养大还真不易。其实到他爷爷辈,家里已经没什么了,但老奶奶总自认为是大家来的,自小就教育小林要有大家的风范,要有礼、有孝,要约束自己,要保守,切末冲动激进,“枪打出头鸟”,要明哲报身。弄得小林大家的风范倒是一点也看不出来,但象个小老头似的,胆小、多疑、保守、不敢冒险,没激情、没冲动,也不太爱玩,什么都是个中不溜。不过小林认为他的情商不高和他自小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有关,可能也有点关系。小林读书那段时间,国内提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小林除了读书就更没机会去发展别的了。等出来到了社会上,才发现小时候缺了好多重要的人生课,到了这把年纪,补课都困难了。但没办法,社会是最好的学校,你不想学都得学。摔过无数次跤,亿万次碰得头破血流后,终于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正常的情感、理智条件反射,有了些胆略,有了些激情,有了些爱好,敢于冒些风险了,懂得了些生活,从小老头慢慢的变成了个中年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林还真是有些像Benjamin Button。
小林的例子其实挺典型的,他代表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成长的经历。传说中道家始祖老子在其母体里孕育了六十年,生出来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寓意着中华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老人文化,其相当的基调是理性、自律、保守、多疑,不太鼓励激情、冲动、冒险、创造。很多知识分子培养出来,花还没开就凋谢了,思想已经老化了,还能够保持朝气的比例不多。这些“小老头”只有经过在社会、人生中曲折、坎坷的磨练,有悟性的如小林之类,才能凤凰涅磐,通过痛苦的重生,获得青春。看来当年毛主席主张知识分子要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还是很正确的。
当然,我并不是想讲中国“老年化”的文化都是糟粕,如果不理解中国文化,用错地方、用错时候了,那中国文化真是糟粕;但如果理真正解中国文化,用对地方、用对时候了,那中国文化真是精华,上乘的大智慧啊!但是对于年轻人,在他们不太可能真正能够理解、掌握高深的中国文化精髓的时候,还是不应强迫灌输中国文化里过于世故的内容,而是要鼓励他们去尝试感性的东西,要有激情、朝气、理想、冲动,要勇于冒险、创新,要让他们知道感性的东西是理性之母、之源,到将来长大理智之后,仍然有理性辅助下的激情、朝气、理想、冲动和冒险、创新精神。衷心祝愿小林们如Benjamin Button般继续成长“年轻”,退回幼儿状态倒不必了,永葆三十几岁的青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