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漫谈一二
--大宗师
谈到国防,就免不了要谈到历史上著名的国防工程比如说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和法国著名的马其诺防线。秦始皇当年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命蒙恬北筑长城,历时十数年,动用民工百万,占当时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耗费无数。长城横跨中国北方,长达数万里,可谓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马其诺防线建于法德和法意边境,历时十年,共部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长达100公里,道路和铁路总长450公里,可谓固若金汤。但中国的万里长城也好,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也罢,它们都起到了抵御敌人入侵的作用了吗?秦以后,北方民族从未停止过对汉民族的入侵,汉民族王朝被北方民族灭亡过两次,即蒙古人最终灭亡宋朝建立元朝和满人灭亡明朝建立清朝,长城从未能阻止北方民族的南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则更是个大笑话,希特勒的装甲兵团绕过马其诺防线,一个闪电战,英法联军根本没什么抵抗,法国就亡国了,英军也被炸回英国。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大规模国防工程根本就没什么用,这些大规模国防工程只有在国力强盛之时,不仅有效,而且也是应该做的。国与国之间,一般绝不太可能轻启战事,一个国家若想攻击另一个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国力极盛而另一个国家国力衰弱,这个国家相当有把握之时,才会发动攻击。攻击之前,这个国家一定对另一个国家作了相当的研究,其任何防御体系都被认真剖析过,都找到了弱点和破解之策,不攻则已,一攻则必中其要害,任何防御在有准备的强敌的突袭面前,都不会有太大作用。最好的防御只能是拥有强大的国力,练好内功,对外示强,让敌国知道轻易得不了好,使其不敢轻启战事。而大规模国防工程则是最好的示强手段,最好的展示强大国力的方式。
当年中苏关系紧张之时,据说中央对苏的国防政策就是由边防的重装部队挡一挡苏军的强大攻势以争取时间,中央及总预备队则迅速撤到西南大山之中。北方及东部的平原地带上的任何防御都挡不住苏军机械化部队及其优势空中力量的攻击,就干脆防都不防了,一下子就进入大山,准备以西南巨大的纵深和险要地势,打持久战,打人民战争。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其实也是这么个策略,淞沪战役失守之后,南京等地的防御不堪一击,蒋介石掘开黄河以阻挡日军进攻的速度,自己则带领文武百官和军队大部,一溜烟的就钻进西南大山里去了。不仅是中国,大国应对强敌入侵,依托国土巨大的纵深和天险等自然特点与强敌周旋,最终拖垮敌人,扭转力量对比,打败敌人的策略,在大国国防史里想当常见。俄国也好,苏联也罢,当年都是用的这个策略最终取得对拿破仑、希特勒侵略战争的胜利。只是这种抗战策略,人民将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牺牲,巨大的代价,这个策略是以广大人民的牺牲来换取战争中对该大国有利的时间和空间,逐渐缩小入侵敌国武装力量在该国的生存时间和空间,过程漫长而极其残酷。最好的还是应该国家不仅大,更是强,能拒敌于国门之外,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强大的国力、军力保障国民的和平,使人民永不受刀兵之苦。
有人讲,当年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日本不袭击珍珠港,不把战线拖得太长,纳粹德国和大日本皇军可能就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我看这种不考虑策略方向,只考虑战略、战术本身的思维方式,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俄国也好,苏联也罢,它是任何欧洲战争不可能跃过的坎儿,它是欧洲战争的终极灭火者。它在某些时期或许有一统欧洲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欧洲以外的列强加以阻止的话,但即使如此,它也不会这么做,因为开启战争的最终目的是结束战争,打完了怎么办,最终还是要靠政治、靠文化来整合欧洲各国人民的思想,它的政治和文化远没有这个整合能力,所以它是不会有这个胃口的,但它是有这个胃口和力量来阻止任何国家的类似企图的。希特勒不傻,他很清楚苏联即使这时无意或无力干涉他的欧洲战争,但它将来一定会出手的,与其让它准备好了出手,不如在它还没准备好的时候一下子就把它击垮。可惜,苏联的巨大纵深和寒冷的冬季超过了任何欧洲国家战争能力的极限,希特勒还是没能逃过与当年拿破仑一样的失败结局。同样的,日本军部也不蠢,他们知道他们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战争冒险,挑战了美英的势力范围,最终美国是一定会介入的,与其让它准备好了强力介入,不如趁它还没准备好,就一下子打掉它介入的资本。只是美国的战争能力和战争意志远远的超出了日本的想象,偷袭珍珠港换来了两颗原子弹和大日本帝国的覆灭。如此看来,纳粹德国和大日本皇军的许多重大战略、战术都不错,武器装备也精良,而盟国的战略、战术却有过一些失误,但这只是延长了战争的时间,使世界人民多受了些战争的苦难而已,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当德国选择纳粹,当日本选择军国主义,当这些法西斯分子举起屠刀的时候,他们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政治方向决定一切,战略、战术只是雕虫小技,政治方向的反动,靠高明的战略、战术、军事、科技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要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