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去包装
灵魂深处的痛楚
用什么去低诉
一抹不灭的乡愁
闭目遥对月光
月光无语
悄然伫立夕阳
大雁在头顶飞过
俨然有一幅画
那里有
大漠高昂的胡杨
在心头耸立
那里有
千古江南烟柳
在心底轻摇
是谁在
划一叶扁舟
在瀚海里浮荡
是谁在
在柳下的桥头翘首
远方风景里
飘来的音符
就如在额角皱纹上
翩翩起舞的牵牛
故乡的思念
泛起的涟漪
仿佛又听到
母亲在耳边
轻唱起的童谣
蘸着老泪
演奏出忏悔
然而
人, 在天涯
故乡,在天的另头
音乐链接: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376920642&uk=3509963113
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即是马思聪《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思乡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过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从音乐符号学(Semiology of Music)的原理来研究“音乐的意义”,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景是一样的景,情却是十二万分不一样的情。”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给予人们数不清、点不尽的言外之意。唐代诗人李白的《夜静思》的意境,是一种“安以乐”的“治世之音”,描绘的是人间超越时空、遥远又清晰的思恋的情愫;而马氏《思乡曲》创作于抗战的烽火之中,“乱世之音怨以怒”,既采纳了《夜静思》中柔和感伤的元素,更反映了离乡者对国土沦丧的乡恋悲情,受众在诗意的感性审美中激发起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精神的理性思考。
乐曲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运用了我国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乐曲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性质较接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此时,小提琴甜美的音色揭示出了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色彩,并将乐曲中思念和幻想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情此境,怎能不令听众想起王维的一首小诗《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就是家乡的写照。白石滩清清的河水,绿蒲在水中飘荡差不多可一手盈握,家住在水的东边和西边,浣纱女聚到水边在月下浣纱……是白描,极为简洁,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家乡的那幅画画下来了。
是的,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对故乡的思绪寄托在宛曲的琴声里了。悠扬,徐缓,纯粹,静静地沉醉在琴声里,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月光和月下的村庄。悠扬、宛曲、却带点儿悲凉的旋律,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这是一个离乡者在一条河边的思念,是一个远游者看到月圆时的惆怅,是一个漂泊者听到秋虫响起时的感伤。
《思乡曲》创作于外寇入侵,烽火狼烟的岁月,这首充满浓郁乡思乡情乡愁的爱国歌曲,拨动了被日寇所逼而离乡别井的中国人的心弦,成了一支流传全国的抗战歌曲。
1988年5月20日,马思聪逝世一周年,著名作家徐迟以激愤的情绪撰写《祭马思聪》,怀念这位中国创造卓越艺术成就的伟大音乐家、教育家。祭文曰:“他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生离死别,徒呼负负。呜呼哀哉,作文祭奠,其辞曰: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愿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生,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