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朋友饭聚后聊天,不觉谈到中国最近几年出生率下行的话题,一位朋友慨叹退出“人口红利”时期的来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过另外一位年轻朋友却有不同见解。他认为现今世界总体人口过多,由此造成自然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因此出生率下降未必是坏事。再者,当下正步入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期,将来的制造业、服务性行业等大量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因此专注于出生率没有意义,倒不如在提高人类的教育水平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多下功夫。他的构想是,人类应当聚居在不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而在人类居住群落之外,尽量多地保留自然生态,保持物种的相对平衡。 这位朋友的看法的确很新颖,却未必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过我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论述,他认为多数人对“人口红利”的真正含义其实不甚了了。事实上,的确很多人从字面上去理解“人口红利”,往往只看到“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因素,而忽略了“劳动力资源”与就业需求的关系。假定劳动年龄人口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无疑可以充分体现“人口红利”的正向影响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失业问题长期化,丰沛的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必然会打了折扣。这部分未能就业的劳动力就成了“人口红利”的“漏损群体”。 这位朋友的见解很有前瞻性,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主流思潮,毕竟现如今还没有足够的机器人来处理那些需要劳工密集的行业。因此,在一个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少儿与老年人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社会中,只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人口红利”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产业链的迁移,除了地缘政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劳动力资源带来的低成本效益。最近两年,外资企业加大了在印度、越南等地的投资,打开了这些国家的人口机会窗口,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这些国家财富积累的速度。同时,为了适应各行业间不同人才的需求,客观上也提高了这些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 低人口增长,高素质生活状态是一个理想。然而各国政府要面对的现实,仍然是当国家面临老龄化的时候,如何有效地解决人口总抚养比形成“人口负债”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