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期间,一位乡贤设席,邀请参加晚宴,二十来人分了两桌。由于配偶未必谙熟我们的家乡话,所以普通话和粤语就成为了“共同语”,倒也是沟通畅顺。席间有人用家乡话唱起了民歌,使我再次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再次感叹那些极力提倡“消灭方言”者的荒谬。 晚宴的主人陈先生,今年八十多岁,九十年代初从香港移民到这里,一向热心公益,于 2010 年获颁新西兰功绩勋章 (New Zealand Order of Merit)。陈先生时刻关心远在数千里外的家乡建设,多次为家乡的中学、大学捐款义助。陈先生于 2002 年创立了同乡会,并且一力承担会长的重任,十年前因为年事渐高,才不再主理会务。 同桌的一位乡亲我以前没见过,互通姓名乡里之后,才知道原来彼此同族同宗。按族谱排序,这位乡亲虽然比我小一轮,却是比我高两辈!这叫我想起当年第一次回乡的情景。那年我念小学六年级,回到家乡,竟有那二十多岁的汉子叫我“叔公”,令我不解,经由长辈解释才明白个中缘由。 席间谈起今年此地侨团之间没有什么互动,大家各有见解。 大约十年前,经由朋友引荐,我加入了一个社团,并参与会务。这个社团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以前侨居东南亚各国,由于各种原因,辗转来到新西兰的华人。通过参与这个社团的活动,我有机会与此地其他侨团互动,得以了解此地华人社团的历史和现状。此地最早的华人侨团大概是“屋崙华侨会所”,成立于 1961 年,成员以老华侨以及他们的后代为主,其中不乏与华人婚配的外籍人士。九十年代以后,陆续有来自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香港的华人成立不同的侨团,在不同的领域,各自的社群中发挥作用。 根据我的了解,除了“纽西兰台湾华夏协会”,其他华人社团多多少少都与中国驻纽机构保持联系,中国驻纽使领馆官员也经常出席这些侨团举办的活动。2019 年 9 月份,“第20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可算是一个高潮。彼时来自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潮团领袖,新西兰政商、文教、媒体等各界代表约 2500 人与会。由于会期前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 3.15 枪击事件惨案,来自世界各地潮团的参会代表,积极响应国际潮团总会的号召,他们或以潮团的名义,或以个人的名义,仅仅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募集爱心善款达 2271940 纽币。 此地华人侨团互动最为频密的年份在 2015 至 2019 年。那几年,每逢中国的节庆日,总会有社团举办大型宴会,广邀友好团体首脑参加,此伏彼起。中国使领馆根据社团的级别和影响力,派出相应级别的官员参加宴会。最近两年,这类饮宴戛然而止,无复旧观。有人说那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使社团领导人对于群聚采谨慎态度。也有人说是区域政治大气候转趋不友善的原因。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无不引澳洲杨怡生案件与本地侨领因为政治献金被怀疑包含中国共产党干预新西兰政治的因素为例。 在我看来,那类带有政治色彩,秀影响力的活动少了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如某些退出政治舞台的政客常说的“回归家庭”,也许所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