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皇帝大多偏瘦谈起
喻大华
今天中国的胖子多,我本人就体重超标,无疑,这跟饮食有关。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基本是豆芽菜的体型,成年人也很少肥胖。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低,当时东北市民的供应标准是每人每月三两豆油、半斤肉、28斤粮食。人们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自然谈不上肥胖。
在清朝的前中期,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估计会高于这个供应标准,即使在晚清的正常年景里,人民的供应也不至于低于这个水平,但清朝很少有胖子。一个人能够发胖,是令人羡慕的事儿,叫发福。
更令人称奇的是除了嘉庆帝略胖一点儿外,清朝的皇帝大多也不胖,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个个都是偏瘦的体型,这就令人奇怪了。作为一国之君其饮食肯定十分丰盛,而且,满族是游牧起家,其食物中肉食比重很大,尤其喜食猪肉,并且,甜食吃得也很多,还吃高胆固醇的奶酪等。这些人饱食终日,从事“脑力劳动”,很少运动,然而,偏偏不胖,你说奇怪不奇怪?
相比之下,现在很多人肉食吃得并不多,又刻意运动,为什么依然减肥效果不明显呢?我想,这可能跟食物的质量有关。在清朝的时候,人们吃的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激素、色素,没有“转基因”、农药残留等问题,即使吃多也无害健康。
而现在的人就没有这个福分了。记得两年前,有朋友送给我包装精美的两箱大米,每箱4公斤,怕我不识货,特意告诉我价格是每五百克138元。这两箱就值2200元。我十分惊讶,请教这“天价大米”好在哪里?他说了三个字——“无污染”。您想,“无污染”就值这个价,我平时吃的两元钱500克的大米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位朋友是大市场的经理,他不厌其详地告诉我哪些食物不能买,不能吃,最后的结论是几乎什么都不能买,不能吃。由于怕我绝食,他转而嘱咐我要少吃,饭后要多运动,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不过,说到喝水他又有点儿信心不足了。最后,他乐观地让我耐心等待,说等到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食品安全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我心里十分憋气,心想在清朝的时候,食品本来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