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格勃的日子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中國之際,明鏡出版了第一部中文版《普京傳》。該書作者何亮亮以大量第一手資料,述說了出生於工人家庭的普京如何從克格勃到總統的過程。 明鏡出版社 授權多維周刊選刊 《普京傳》第二章: 克格勃官員面試 一九七四年秋天,普京升入大學的最後一年級。這一年普京獲得了列寧格勒的柔道冠軍,顯示了在普遍高大的俄國男性當中,他能以技巧和力量的結合而成為佼佼者。在學業方面,論文的題目已經確定,只待在最後一年完成,並且爭取較好的成績畢業。 普京自己二000年三月接受莫斯科『生意人報』記者的採訪時說,他小時候想當水手,後來又想做飛行員,對一個蘇聯少年來說,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少年普京最終打定注意,在十六歲時決定要加入克格勃,原因是他看了許多有關情報官員和特工的書刊和電影如『劍與盾』。 九年級時,普京跑到列寧格勒的克格勃辦事處要求加入,但是克格勃的一個官員告訴普京,他們只收大學畢業生和復員軍人。普京追問,收什麼樣的大學畢業生,那個官員告訴他,最好是法律系畢業生,於是普京決定投考列寧格勒大學的法律系,以便今後加入克格勃。因此,當他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接到通知接受克格勃面談的時候,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普京出身工人階級家庭,品學兼優,將是可造之才。克格勃已經在注意他了,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在讀中學的時候就想當克格勃了。當然,他們並不只是注視他一個人。蘇聯最龐大也最神秘的官方機構克格勃,在各大學特別是著名大學如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大學招募畢業生,並非絕密的事情,儘管也沒有到處張揚。 普京記住了克格勃不招自我推薦的人。因此,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在還沒有克格勃官員找他的時候,他想到了未來或許也可以到特別檢察局工作或者當律師。 列寧格勒的克格勃每年都會在列寧格勒大學挑選合乎要求的潛在的對象。克格勃得到學校當局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閱讀學生的檔案,再和可能的人選個別談話,當面考查,再向上匯報,決定是否錄用。克格勃招募情報官員的標準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獻身精神、機智勇敢、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二十五歲。主要從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和應屆大學畢業生當中招募。被錄用者還需要經過半年至五年的專門訓練和培養。這種招募和訓練方式,使克格勃能夠長期維持一支素質較高的職業情報人員隊伍。 開學後不久,學校忽然通知普京,有人將在一間教室見他。教室當時沒有課,因此只有來人和普京兩個人。據『莫斯科新聞』周報二000年一月五日的報道,這位客人是伊萬.瓦西里耶維奇,但是也可能是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反正是最常見的俄羅斯人的名字,而且很可能並非真名。 來人並沒有介紹自己的身份,他對普京說:“這次來是關於你今後的分配問題,想同你談談這方面的事。但是我暫時不能告訴你確切的去向。”當然,普京立刻就明白了,這正是克格勃來招募的官員。『莫斯科新聞』稱,[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普遍的。]據報道,和普京一起被吸收到克格勃的列大當年畢業生一共是三個,包括伊萬諾夫,他在普京擔任總理後接替普京出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 普京很可能如實向父親說明了將加入克格勃,老普京應該是支持兒子這一決定的。對一個工人的兒子來說,成為克格勃軍官,決不是丟臉的事。就這樣,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京,在他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就正式加入了克格勃。 普京這樣評價自己當時的情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是蘇聯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典範。] 普京應該是在這個時期加入蘇共的,這是成為克格勃的必要條件。 從契卡到克格勃 普京從二十二歲開始進入克格勃成為職業情報軍官。蘇聯的情報機關一直實行軍銜制,現在的俄羅斯仍然如此,直到一九九0年三十八歲退出現役,仍然是預備役中校,一九九八年又成為克格勃繼承者的俄羅斯聯邦安全總局局長。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是為克格勃工作的。西方媒體甚至直稱普京是[克格勃之子]。因此,了解克格勃也是了解普京的關鍵。 克格勃是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俄文簡稱,成立於一九五四年,但是其歷史應該追溯到一九一七年成立的契卡。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之後,全俄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一個清查和鎮壓反革命的專門機構,十二月二十日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員會成立,其簡稱就是契卡。委員會主席是費里克斯.愛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一八七七年出生在波蘭貴族家庭的捷爾任斯基早年就參加社會民主工黨,是地下活動的老手,一九0六年開始成為列寧的重要同志。他六次被沙皇政府逮捕,三次被流放。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勝利後,捷爾任斯基從莫斯科的監獄獲釋,旋即成為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的中央委員,是彼得格勒斯莫爾尼宮起義指揮部的成員。捷爾任斯基對革命忠誠,又具有對付沙皇秘密警察的豐富經驗,就成為契卡主席的最佳人選。 十月革命勝利後,立憲民主黨人、右翼社會黨人和沙皇政府的殘餘勢力聯合反對蘇維埃政權,西方的情報機構積極參與了反蘇維埃活動,各種暴亂此起彼伏,契卡的成立正是為了肅清形形色色的反對勢力和破壞活動。當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蘇維埃政府就發布法令,授予契卡特別司法權和執法權。契卡內部設有情報局、組織局、行動局、機要處、特別局、經濟局和紅軍登記處等機構,並在各州和自治共和國建立了分支機構。捷爾任斯基在建立情報網和偵察反布爾什維克活動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每天工作二十小時。 設立情報和反間諜機構是國家政權的必要之舉。在革命勝利的初期,為了對付反革命武裝暴亂,採取非常措施也是必要的。法國大革命勝利後革命黨和反革命勢力之間的殊死鬥爭就說明了這一點。蘇維埃是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遭到拼死反抗是必然的,契卡的設立也是必然的。契卡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種必要的[惡]。但是,特別司法權和執法權,也使契卡處於超越於法律和司法執法機構之上的地位,它只對布爾什維克中央負責。這就為後來的蘇聯安全情報系統的惡性膨脹和無法無天創造了條件。 一九二二年二月契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捷爾任斯基這時已經是內務人民委員(相當於內務部長),兼任了該局局長。他在列寧去世後一年,在中央委員會的一次辯論中,因心臟病猝發而不治。捷爾任斯基高大清瘦、蓄山羊鬍、身穿紅軍軍裝的形象,一直為蘇聯人民所熟悉,成為[契卡/克格勃之父]。他的名字被命名為後來克格勃所在地的廣場,他的雕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克格勃總部前面,在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被推翻。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是根據斯大林的提議設立的,直接向中央委員會負責。除了反間諜和肅反以外,還監視蘇聯公民的日常生活,審查新聞、電影和文化出版物。一九二四年該局成立了邊防軍。一九三0年蘇聯政府明確規定保衛總局有驅逐、強制勞動和判處死刑的權力。一九三三年又規定它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手段鎮壓一切破壞活動。]一九三四年蘇聯進入國際聯盟,建立了內務人民委員部,總局改組為國家安全總局,屬內務人民委員部管轄,開始從事國外的間諜活動。在大清洗時期,國家安全總局是主要的執行者,其內部也遭到清洗,有三千多人被處決。該局還在國外刺殺蘇聯的流亡者,其中最著名的是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被謀殺案。一九四一年二月,國家安全總局從內務人民委員部劃出,組建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六月德國入侵蘇聯,該部再被改為總局,仍從屬於內務人民委員部。一九四三年四月,重新成為獨立的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戰後,一九四六年三月,根據斯大林的指示,蘇聯政府各人民委員部統一稱部,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遂改稱國家安全部,加強了對國外的情報活動,重點是對美國的情報活動,且成效顯著。一九五三年斯大林去世後,該部被撤銷,業務歸屬內務部。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三日,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決定將國家安全部門從內務部劃出,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直屬部長會議,一直到一九七八年,克格勃成為國家級機構,正式的名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普京進入克格勃的時候,克格勃名義上還屬於部長會議,實際克格勃一直是直屬蘇共中央政治局和總書記的。 龐大的克格勃 英國的克格勃研究專家克里斯多弗.安德魯和變節的克格勃倫敦站站長奧列格.格爾捷夫斯基在他們合著的『克格勃∶內幕故事』(倫敦霍德.斯托頓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版)一書中,將斯大林以後的克格勃歷史分為四個時期,即冷戰時期、勃列日涅夫時期、緩和的衰落和失敗以及戈爾巴喬夫時期。普京在克格勃經歷了後兩個時期,他加入克格勃的時候,東西方的緩和開始衰落,冷戰方興未艾。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0年普京在民主德國工作,這個時期是戈爾巴喬夫時期,他在德國和北約的情報機構鬥了六年,到頭來卻面臨著亡黨亡國和克格勃本身的終結。 一九七八年克格勃升級為國家一級的機構後,性質不變,包括∶ 1,在國內外展開情報搜集活動,滲入外國情報機構和外國的蘇聯流亡者組織,滲入外國政治、科學、技術機構和國際組織上層,搜集政治、軍事戰略計劃、最新科技成就和間諜情報機構的情報;向外國提供假情報。 2,負責蘇聯國內的反間諜活動,在國內重要部門和軍隊中採取反間諜措施,保護國家秘密和安全。 3,同反蘇分子和民族主義分子鬥爭,及時發現和制止反蘇文件的出版和散發。 4,打擊各種教派的活動,防止天主教和梵蒂岡之間的聯繫。 5,負責保衛蘇共和國家領導人的安全。 6,監視通訊聯絡,組織和保障政府的通訊,負責無線電通訊中的反間諜活動,記錄全國所有電台的工作情況。 7,保衛蘇聯邊界。 8,執行蘇共中央交給的其他任務。 為了執行這些任務,克格勃享有如下權力∶ 1,指揮特工竊聽和秘密攝影。 2,秘密控制國內、國際的郵政、電話和電報系統。 3,檢查各部門的保密情況。 4,扣留和逮捕可疑分子,搜查嫌疑犯的住所,沒收罪犯的財產。 5,檢查外國人和蘇聯人的文件,檢查所有的蘇聯出版物。 根據克格勃的最後一任主席巴卡京在回憶錄『擺脫克格勃』(北京新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中譯本)的透露和上述『克格勃』一書,可以看出解體前的前的克格勃機構組成∶ 第一總管理局∶負責國外情報,實際從屬於蘇共中央國際部,在全世界廣泛建立了情報網,展開各種活動。 第二總管理局∶負責反間諜。 第三總管理局∶負責軍隊的反間諜工作。 第四總管理局∶負責克格勃的交通運輸。 第五總管理局∶負責監視反蘇活動(指各種持不同政見者)並同之鬥爭,在八十年代末由於名聲太臭而改為保衛憲法制度總管理局。 第六總管理局∶負責經濟安全。 第七總管理局∶專門負責戶外監視和跟蹤。 第八總管理局∶負責通訊和密碼。 第九總管理局∶負責蘇共黨政領導人的安全保衛,管理屬於克里姆林宮的別墅、休養地和消遣場所。 第十總管理局;管理檔案。 第十二總管理局∶負責竊聽。 第十五總管理局∶通訊檢查和信號情報。 第十六總管理局∶負責政府機構保密。 邊防軍總管理局;負責保衛蘇聯的陸地和海上邊界線。這個部門由於包括邊防軍,人數最多。此外還有通訊總管理局和業務技術管理局。在巴卡京擔任主席的時候,克格勃共有四十八萬人(包括邊防軍)。 克格勃高等學校;這是一個世界上罕見的學校系統,包括多所各種形式的學校,從學習期長達十年的間諜訓練學校到為時半年的短訓班都有,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種,其具體名稱、地點、課程設置和學員分配去向等都還沒有解密。克格勃認為,間諜是培養出來的,任何人都能經過教育而成為一個真正杰出的高級間諜。 克格勃實際上成了國中之國。巴卡京指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一個滲透到一切中去的部門,能夠控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克格勃成為這樣一個不受監督和控制、只聽命於最高領導層的超級機構,它的末日也就為期不遠了。 克格勃的間諜大師 由於普京的政治和專業背景,他大學畢業後,正式加入克格勃。他先是在列寧格勒克格勃的秘書處辦理了加入的手續,被分配在反間諜處,在那裡工作了五個月,應是從事一些初步的跟蹤監視之類的工作。半年後又被派到一個業務培訓班學習了六個月,之後回到列寧格勒,又在反間諜處工作了半年。 克格勃儘管名聲不佳,但是國際情報界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間諜幾乎都出自克格勃。普京進入克格勃的時候,克格勃已經接近尾聲,快要落幕了。但是他的前輩,例如左爾格和別洛夫/阿貝爾這兩個間諜大師的事跡,在克格勃內部一直被作為最好的教材。 理查德.佐爾格(一八九五│一九四四)是俄德混血兒,父親是一個德國工程師,母親是俄國人。他出生於俄國高加索地區,三歲隨父母到德國定居,曾經在德軍服役,先後在柏林、基爾和漢堡大學讀書,獲得博士學位。一九一七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一九一九年加入德共,是德共早期的黨員之一。佐爾格的祖父曾經是馬克思的私人秘書,或許佐爾格的共產主義信仰部分來自家庭影響。一九二五年佐爾格離開德國去蘇聯,隨後加入蘇共,獲得蘇聯國籍,並被分配在共產國際的情報部門工作。 佐爾格智商極高,精通德語、俄語、英語、法語,後來又學會了日語和中文。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他先後在英國和北歐工作。三十年代初佐爾格被吸收到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先以德國記者的身份到上海,在上海建立了一個諜報網,其中最重要的成員是尾崎秀實(出身貴族家庭的日本左翼青年)。一九三三年佐爾格在德國待了一段時間,當時希特勒剛上台。佐爾格周旋於納粹上層,深得納粹宣傳部部長戈培爾的信任,佐爾格以德國一家報紙記者的身份常駐日本,戈培爾還出席了餞別宴會。由於這層關係,佐爾格很快在東京站住腳,他的流利日語和對日本情況的迅速了解,使他成為東京德國大使館的座上賓,尾崎又幫助他在日本政界上層建立了情報網。佐爾格在東京成功地及時地為蘇聯政府搜集大量有關德國和日本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情報,特別是有關日本將開闢南太平洋戰場的情報,使蘇聯得以放手在西部抗擊德軍,這為蘇聯後來爭取戰略轉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佐爾格及時送往莫斯科的有關德國將進攻蘇聯的可靠情報,卻被斯大林嗤之以鼻,以致於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國發動的大規模攻勢面前遭受了巨大損失。這充分說明了即使是最機密的戰略情報,如果決策者不能判斷和採用的話,還是不能發揮作用。佐爾格的情報網在一九四一年被日本憲兵隊破獲,佐爾格和尾崎在一九四四年被處死刑。斯大林不喜歡人們多談佐爾格。佐爾格的事跡在一九六四年才開始廣為流傳,那年蘇聯政府追授他[蘇聯英雄]稱號,在莫斯科命名了佐爾格街,豎立佐爾格雕像。 以阿貝爾上校聞名美國和西方情報界的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別洛夫,一九0二年出生,有語言及藝術天賦,精通英、法、德、意、波語,有很高的美術和音樂和文學造詣。一九二七年加入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改名約翰.利貝爾,以波蘭德國人的身份,在一九四0年遷居德國,結識了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的上層,不僅在黨衛軍中物色和發展了情報來源,他自己也成為黨衛軍情報機構負責人舒倫堡的副官。一九四五年別洛夫返回祖國,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一九四八年,別洛夫到加拿大,再移居美國,化名阿貝爾,在紐約開設畫廊,建立了克格勃在美國的總部,為克格勃搜集了大量美國情報。一九五七年其助手被捕後出賣阿貝爾,但阿貝爾被捕後始終不承認自己的真正身份,被判處三十年徒刑。一九六二年美國間諜飛機被蘇聯擊落,美國方面以阿貝爾交換被蘇聯捕獲的飛行員鮑爾斯,阿貝爾回國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和列寧勳章,並晉升為上校。此後他一直在克格勃總部從事培養情報官員的工作,一九七一年病逝。別洛夫身經二戰和冷戰,分別在德國和美國以當地公民身份潛伏多年並建立起高效的情報網,在二十世紀的國際情報戰中,獨一無二,無人可及。 佐爾格和別洛夫都有堅定的信仰,此為最大的工作動力,金錢和地位對他們並非主要的刺激。同時他們又都有隱蔽自己和結交敵方高官的本領,有傑出的語言才能,有很高的文化藝術修養。這種類型的間諜大師,在二十世紀後期已經鳳毛麟角,東德國家安全部的馬爾庫斯.沃爾夫應該算一個。沃爾夫和普京有工作聯繫,但這是後話了。 第一總管理局 普京在列寧格勒克格勃的反間諜處工作期間,被調到第一總管理局,先在莫斯科受訓一年。然後在列寧格勒克格勃的第一處(屬於第一總管理局)工作了四年。普京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當然要做許多見不得人的工作,這是事實,很遺憾。] 普京在一九九八年七月出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後,所任命的幾個重要官員,都是他當年在列寧格勒克格勃的同事,包括尼古拉.帕特魯謝夫(一九七五年與普京同時正式進入克格勃),謝爾蓋.伊萬諾夫(曾經在列寧格勒和德國和普京共事)以及維克托.切爾克索夫、亞歷山大.格里高耶夫。 一九八四年普京再次受訓,這次是在在莫斯科的安德羅波夫紅旗學院,該學院是克格勃專門培養對外情報官員的地方,其特點是,學員是在將要前往的國家的模擬環境中生活和學習。普京所在專業是用德語教學的,生活環境也模擬德國。普京當然明白,結業之後,他將被派到德國。第一總管理局在莫斯科的環城公路,是克格勃主要的對外諜報機構,機構龐大,包括三個局、三個直屬處、十一個地區處和七個專門業務處。具體情況是∶ 非法活動管理局(S局)∶負責選拔、訓練和管理向國外秘密派遣的情報官員,下設八個處,其中第八處是行動執行處,專門負責暗殺。 科技管理局(T局)∶主管搜集高科技情報,包括核武器、導彈、航天、戰略科學、工業技術等,分四個處,一個研究所。 反間諜局(K局)∶負責派遣人員滲透到外國間諜機構、策反外國情報人員,管理蘇聯駐外使館的安全保衛並監視蘇聯駐外官員。三個直屬處為∶ 1,情報處,主管分析、發送從國外來的情報,每天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出版一份當天的情報摘要,定期向政治局提供國外形勢預測報告,評估國外情報站送來的情報。 2,特殊宣傳處,主管心理戰,受命於蘇共中央國際部,定期向政治局匯報。 3,計劃分析管理處,主管派出情報人員和國外情報站的管理和情報質量分析,向總局局長報告。 第一總局的核心機構是十二個按地區設立的處,即第一至十處及十七、十八處,具體分工是∶ 一處∶美國和加拿大; 二處∶拉丁美洲 三處∶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四處∶東德、西德和奧地利; 五處∶荷、比、盧、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希臘、意大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 六處∶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朝鮮; 七處∶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 八處∶近東的非阿拉伯國家; 九處∶英語非洲國家; 十處∶法語非洲國家; 十七處∶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 十八處∶近東阿拉伯國家。 專業處分工為∶ 十一處∶負責與社會主義國家聯繫; 十五處∶登記和檔案; 十六處∶密碼及破譯西方密碼; 十九處∶移民管理; 二十處∶負責與發達國家聯繫。 人事處∶負責挑選、招募、訓練和管理本局情報官員。 由以上簡略介紹可以看出第一總管理局的規模,西方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情報機構]。 蘇聯的停滯時期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正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初期。但是蘇聯仍然處於勃列日涅夫統治的長期停滯的後期,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滯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慢,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擴大;另一方面,蘇共領導下的政治體制日益僵化,克格勃作為對內專政工具的功能更加突出。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一九0六│一九八二)是一九六四年赫魯曉夫下台後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擔任蘇聯黨政軍最高領導人長達十八年,僅次於斯大林擔任總書記的時間(三十年)。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放慢了赫魯曉夫推動的改革步伐,經濟發展陷於停頓;國內政局表面穩定,領導人不思進取,保守氣息濃重;但在國際社會中卻加緊和美國爭奪霸權,四處出擊。 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蘇聯推行了大刀闊斧的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改革,反對個人崇拜已經深入人心。但是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系統的理論,帶有他本人強烈的個主觀隨意色彩,因此造成了一些混亂。這是導致勃列日涅夫串聯政治局其他成員將赫魯曉夫趕下台的主要原因。 但是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平庸的總書記,他沒有遠見,更沒有創見,這是蘇聯的不幸,是俄羅斯這個大國的不幸,也是他本人的不幸。從六十年代以來一直接近歷任蘇聯領導人(從赫魯曉夫到葉利欽)的阿爾巴托夫在『蘇聯政治內幕∶知情者的見證』(中譯本,新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一書中對勃列日涅夫和這一時期的評價是比較中肯的。阿爾巴托夫指出∶ [這一時期的主要災難,亦即現在所謂的‘勃列日涅夫現象’,就在於勃列日涅夫這樣一個人會被我國的歷史進程,會被當時實行的政治機制推上他很不稱職的職位上這樣一事實。企圖(總的來說其他領導成員也同意)扮演一個對他來說是力不從心的角色│一個偉大強國(世界上兩個最有勢力的強國之一)領袖的角色,而且是在非常複雜的關鍵時刻。] 阿爾巴托夫進一步分析說∶[勃列日涅夫是當時上層政治精英的典型。雖說他形式上具有高校畢業文憑,實際的教育程度卻很低,甚至沒有多少學識。其人能力平平,文化水平不高。][作為國家領導人,他最大的弱點是∶幾乎完全完全沒有經濟知識;他思想保守,墨守陳規;對新生事物簡直就是一個過敏反應症患者。] 他指出∶[勃列日涅夫操縱權力卻是得心應手。][他使戰友們俯首貼耳、惟命是從。]包括安德羅波夫和蘇斯洛夫這些政治局委員都怕他。如果說勃列日涅夫不懂經濟和文化,不懂戰略和外交,他對掌握權力所必須的軍隊、克格勃以及傳播工具卻控製得很緊。阿爾巴托夫透露,勃列日涅夫在軍隊和克格勃層層都有耳目,因此當時的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都知道自己也處於勃列日涅夫的監視之下。 當然,這是體製造成的,並非勃列日涅夫一個人的問題。蘇聯政論家、曾經擔任赫魯曉夫和安德羅波夫幕僚的費奧多爾.布爾拉茨基在『領袖和謀士』(中譯本,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中指出∶[權力是作為命運的禮物落到勃列日涅夫身上的。][駭人聽聞的空談之風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形成的。][勃列日涅夫喜歡開快車,然而吉爾轎車開得越快,國家的發展就越慢。][侵吞公物、受賄舞弊被視為正常之舉,幾乎成為通行的生活準則。]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軍費的開支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蘇聯的軍力已經和美國並駕齊驅,但是與此同時蘇聯坐失了無數良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各個經濟領域的技術越來越落後,工業和農業都沒有實現現代化管理,沒有現代化的商業服務體系,蘇聯人的生活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越來越低下。這種趨勢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和蘇共的解散。 勃列日涅夫不是虐待狂和迫害狂,但是在利用克格勃對付持不同政見者方面,卻是頗為成功的。儘管蘇聯從七十年代以來各種持不同政見者的情況各異,從自由派到左派都有,但總的來說是蘇聯缺乏民主和言論自由的結果。 一九八一年上台的美國總統里根,充分利用了蘇聯的頹勢,運用美國各方面的優勢,與蘇聯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並且實施了對蘇聯雙管齊下的[和平演變]戰略。克格勃雖然在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情報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在對付國內的持不同政見者方面也效率甚高,但是作為勃列日涅夫和蘇共中央的專政工具,無法擺脫蘇聯固有的體制缺陷,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逐漸失利,連招架之力都越來越弱。因此,單是情報機關的效率,並不能扭轉蘇聯在冷戰中的頹勢,更何況克格勃作為蘇聯的國家安全機關,無論是職能.管理還是設備,都不可能脫離蘇聯社會的現實發展水平,特別是七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無論是蘇聯、蘇共還是克格勃都未能敏銳地察覺到這個變化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勃列日涅夫反對改革,他有一句名言∶[改革、改革,誰需要這種改革?誰懂得這種改革?只要更好地工作,一切問題都會解決。] 布爾拉茨基指出∶[勃列日涅夫時代的主要教訓是∶斯大林時期形成的專橫的國家體制的崩潰。國家不僅不能保障進步,反而越來越阻礙社會的發展。][即使勃列日涅夫不惜借用斯大林的大鎮壓手段來加固其搖搖欲墜的樓閣,他也回天乏力,無法使這一體制恢復活力]。 普京正是在這時期作為低級軍官開始其克格勃生涯。在這樣的時代和社會,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列寧格勒,普京的工作都不會是創造性的,而主要是跟蹤和監視被克格勃認為是可疑的外國人如外交官、遊客、商人,或是蘇聯本國的持不同政見者。普京被認為忠於職守,他在克格勃的最初幾年,作為一個新手,想必在工作方面的表現是不錯的,否則他不會被派往國外。 兩個德國 一九八五年,普京從安德羅波夫紅旗學院受訓後,即由克格勃第一總管理局第四處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工作。他以這裡為基地,以整個中歐的德語地區(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為舞台,度過了他克格勃生涯最有成效的五年歲月。本來普京是可以選擇到聯邦德國(西德)工作的,西德當時已經是最發達的西方國家之一,生活生活和工作條件都比較好。但是,如果要去西德,必須先在莫斯科的第一總管理局的四處工作一段時間(一年至三年),而去東德就沒有這個要求。普京顯然是急於建功立業,就選擇了不需要在機關坐班,立即就可以到第一線工作的方案│到東德。中歐的德語地區是東西方冷戰的最前線。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從二戰後就展開了全面的冷戰,中歐地處兩大陣營的中心,遂成為雙方滲透和反滲透.間諜活動和反間諜活動的主要戰線。兩個德國本身就是冷戰的產物。一九四五年七月一七日至八月二日,三個盟國(蘇聯.美國和英國)的國家元首和外長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最高級會議,商定了由這三個加上法國分別占領德國,簽署了『波茨坦協定』。會議並沒有決定分割德國,只是確立了四個分區占領的格局,以及對德國實行[四化]∶非軍事化、非納粹化、分散化和非卡特爾化。會議也規定了將哥尼斯堡城及其附近地區割讓與蘇聯,那裡後來改名加里寧格勒,是普京夫人柳德米拉的出生地。但是,四大國對占領德國以後的打算,懷有不同的戰略目的。四國原先都有肢解和分割德國的計劃。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四國不同的戰略利益,特別是蘇聯和美英法之間的矛盾開始出現。英國首相邱吉爾說∶[在我對俄國人意圖的懷疑消失之前,我很不願意分割德國。]美國很清楚,擊潰德國之後,歐洲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同強大的蘇聯軍事力量抗衡。法國的目標是儘可能削弱德國的力量,以防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斯大林認為∶[這次戰爭和以往的戰爭不同,誰解放領土,誰就把自己的社會制度推行到他們的軍隊所到之處,絕不可能不是這樣。]蘇聯認為自己在二戰中損失最大,因此在德國東部的占領區拆遷工廠,引起美英的不滿。蘇聯實力的增長和戰後反帝反殖民主義運動的風起雲湧,更加深了西方對蘇聯的疑慮。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和西方在德國問題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德國的分裂。特別是一九四六年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之後,對斯大林持強硬態度,對抗和遏制政策成為對蘇政策的核心。隨著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出籠,西方將德國的美英法占領區從行政和經濟方面逐漸合併。 斯大林毫不示弱,一方面拒絕了馬歇爾計劃,另一方面加緊對蘇聯占領的東歐的控制,幫助東歐各國共產黨執政。一九四八年捷克發生二月事件,聯合政府垮台,共產黨掌握了政權,西方認為這是蘇聯策動的政變,乃加快了三國德國占領區的合併,以阻遏蘇聯在東歐的擴張。西方占領區實行貨幣改革,成為分裂德國的第一步。蘇聯在自己的占領區也推行貨幣改革。同時,為了抗議西方舉行的倫敦會議排斥蘇聯的參加,封鎖了柏林至西方占領區之間的陸路和水陸交通,只允許空中交通。柏林的封鎖是冷戰的第一個高潮,在此期間柏林正式分裂,西柏林和東柏林分別建立了市政府。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西方占領區範圍內,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德國,亦稱西德)正式成立。十月七日,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亦稱東德)。從此德國正式一分為二,兩個德國分別屬於兩大政治和軍事集團,柏林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分裂的城市。 雖然盟國對德國的占領已經結束,但是四國仍然在兩德和柏林駐軍。兩個德國就在這種特殊的情勢下,開始了德意志民族戰後的重建,並且分別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聯邦德國實行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經濟迅速增長。一九五0年聯邦德國的工業生產已經超過了整個德國戰前的水平。一九五九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法國,翌年超過英國。五十年代末聯邦德國實現了經濟復興,六十年代重新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以迄於今。一九八一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四位,目前是美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貿易國。民主德國在成立後開始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推行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在六十年代後期就成為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之後的第二大經濟強國,並躋身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民主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確保基本消費,普及了公費醫療和教育,文化事業和體育事業均十分發達。但是,隨著蘇聯自身發展的停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分工的不合理,以及各種外部因素,例如從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一年有四百五十萬人從東德合法或非法移居西德,造成人才和勞動力大量流失,民主德國內部機制的僵化也越來越嚴重,和聯邦德國相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在七十年代,民主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聯邦德國的四分之一,勞動生產率只有聯邦德國的百分之三十,職工收入只有聯邦德國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聯邦德國十│十五年。東德的城市基礎設施也比西德落後。東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低於西德。德國的分裂既是當年納粹發動世界大戰造成的惡果,也是戰後東西方冷戰的產物。聯邦德國從一九七一年開始推行新東方政策,[以接近推動改變],緩和及發展與蘇聯.民主德國和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民主德國領導人在否定德國統一的前提下,同意和聯邦德國加強經濟、文化和民間的聯繫。七十年代後期每年從聯邦德國到民主德國探親和旅遊的超過八十八萬人次,民主德國前往聯邦德國探親和訪問的也超過一百萬人次。兩德之間的經濟貿易增長更快,聯邦德國為民主德國提供了大量無息貸款,以促進兩德貿易。這種貿易對雙方是互利的,聯邦德國獲得了它所需要的市場,民主德國獲得了所需要的硬通貨,兩德人民本來就是一家,民間的交往使分裂的民族和國土增加了重新互相了解的機會。 蘇聯在一九五五年九月邀請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訪問莫斯科,兩國正式建交,從此蘇聯和兩德都保持外交關係,蘇聯官方人員在兩德都可以合法身份展開活動。當然,蘇聯官員在民主德國的活動要方便得多,因為民主德國不僅是蘇聯的盟國,而且蘇軍在民主德國駐紮,蘇聯的克格勃和民主德國國安部之間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這就是普京在一九八五年到民主德國赴任時,兩德的基本情況,以及兩德和蘇聯的關係。此時,蘇聯在冷戰中的頹勢已經出現,但並不明顯,東西方在兩德的冷戰雖然沒有五十和六十年代那麼轟動,但是雙方都沒有偃旗息鼓,而是在更隱秘的情況下展開,普京在其中逐漸扮演了重要角色。 基地∶德累斯頓 東柏林是民主德國首都,西柏林則屬於西方陣營,柏林從戰後開始一直是東西方冷戰的橋頭堡,但是柏林並非唯一的間諜活動大本營,事實上,在中歐整個德語地區,包括兩德、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和瑞士的最大城市蘇黎世,都是兩個陣營隱蔽戰線的戰常華約和北約的軍事對峙的首要地區是在兩個德國。 以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和軍事情報機構、英國的軍情六處、法國的對外安全總局和國防部情報局、聯邦德國的聯邦情報局和北約的情報協調部門為一方,以蘇聯的克格勃和格魯烏、東德國安部的情報局和一些華約國家的情報機構為另一方,在德語區各國展開了激烈而隱秘的諜報戰。克格勃在德國活動的大本營是東柏林郊區的卡爾肖斯特。據路透社報道,克格勃在民主德國活動的全盛時期,有二五00多名特工分布各地。柏林以南接近捷克的古城德累斯頓,則是克格勃的又一個重要基地。普京在德國的五年,即以此為基地,從事諜報活動。在普京被任命為俄國總理之後,特別是在他成為俄國代總統之後,已經統一的德國(仍然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情報當局發現俄國的新領袖曾經在民主德國工作五年,就立即調查普京當年在德國的活動,尋找普京的有關檔案,詢問曾經和普京共事或認識他的德國人。使德國情報機構震驚的是,在他們接收的民主德國國安部的檔案中,有關普京的檔案已經全部不翼而飛。這是什麼人幹的?誰不願意普京當年的情況曝光?這裡留下了許多使人耐人尋味的空間。德累斯頓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已經有近七百年的歷史,也是許多德國人認為最美的德國城市,在二戰前甚至是世界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可惜一九四五年二月盟軍的大規模空襲使這個城市毀於一旦。德累斯頓位於易北河畔,毀於空襲的聖母教堂遺址仍然保存。大部分被毀的歷史性建築物已經重建,包括茨溫格宮。著名的賽姆配爾美術館收藏了許多珍品,包括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這樣的無價之寶。德累斯頓又是德國音樂的重鎮,韋伯和瓦格納曾經在此指揮演奏,施特勞斯的歌劇曾在此首演。德累斯頓的歌劇院和交響樂團一直在歐洲享有盛譽。普京在德累斯頓住了五年,當能感到這座城市在文化方面和列寧格勒的共同點,雖然德累斯頓的城市規模小於列寧格勒,人口也只有五十多萬。德累斯頓不僅是一座文化古城,更是民主德國的科技研究(特別是原子能)中心,又是重要的工業城市,精密和光學儀器、電器、變壓器、發電機和攝影器材的生產都很發達。普京在德累斯頓領導著一個八人小組,我們有理由推測,一九八五年當他從蘇聯來到德累斯頓的時候,由於已經有了九年的軍齡,軍銜應已在上尉或大尉這一級。 普京帶著夫人柳德米拉和兩個女兒一同赴任,在德累斯頓安家。他們的住所和小組駐地在德累斯頓的安格利卡大街,這條大街位於易北河北岸,和德累斯頓的大部分街道一樣,在綠蔭的包圍之中,寧靜而優雅。這裡是高級住宅區,附近的樓房都是[施塔西]軍官的住宅。普京的兩個女兒從小在民主德國受教育,因此能說流利的標準德語,回國後還在莫斯科的德國學校讀書,直到普京出任總理,才轉往莫斯科本地學校。 安格利卡大街離蘇軍德累斯頓基地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柳德米拉經常到基地商店購買蘇聯商品,普京夫婦還經常到基地看蘇聯電影,普京在閒時也到基地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普京後來回憶說,他剛到德國的時候,東德的商店物品豐富,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和蘇聯形成鮮明對照,當時蘇聯什麼商品都缺,到處都要排隊。這對初次出國的普京是一種震撼。他經常去德累斯頓以北的一個小城拉德堡,那裡的啤酒廠出產東德最好的啤酒。普京買了一個能裝三升多的啤酒罐,每次到拉德堡就買一罐,這個罐子有一個龍頭,擰開龍頭就可以接啤酒。其結果是普京的體重很快就從七十三公斤增加到八十五公斤。 蘇軍德累斯頓基地屬於蘇軍西部集群,西部集群即蘇軍駐德部隊,總部在溫斯爾多夫,是蘇軍西方戰區總司令部(設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的一部分。白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獨立國家,但是現在已經和俄羅斯聯合為聯盟國家,使俄羅斯又獲得了西部的屏障,代表俄國與白俄羅斯簽署條約的正是普京。駐德蘇軍是蘇聯在國外最大的駐軍,八十年代還保持著二十八萬人的兵力,基地遍於民主德國各地,德累斯頓則是蘇軍在東德南部的主要基地。普京和駐德蘇軍德累斯頓基地的關係,當然不僅僅是去看電影。據德國雜誌透露,克格勃給普京的任務,包括和德累斯頓的格魯烏聯繫。格魯烏是蘇軍總參情報總局的簡稱,在業務方面一直受克格勃的領導。格魯烏在國外和克格勃一樣有很強的情報搜集能力。普京作為克格勃在德累斯頓的負責人,自然要和格魯烏協調行動。普京在選舉前夕談到自己在德國的工作,當然是抽象的,不可能透露具體內容。他說,[我是政治間諜,獲取政治家的信息,敵人(北約)的計劃等等。][工作包括發展線人、獲取信息加工信息並發到中心。信息包括政黨的動態,內部的趨勢,他們現在的和潛在的領導人。重要的是掌握,誰在做什麼,怎樣做的,注意與我們有關的國家的外交部在說些什麼,他們在世界各地是怎樣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政策。還有就是我們的談判對手的立場,例如關於裁軍的立場等等。當然,為了獲得這些情報,必須有線人,發展線人和獲得情報是並列的,還有就是分析和加工信息。] 普京和間諜大師沃爾夫 曾經在德國活動多年的克格勃中校普京成為俄國總理之後,西方媒體對普京當年的情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德國記者們各顯神通,探訪了普京在德累斯頓等地活動的有關人士。但是,畢竟普京從事的是秘密行動,檔案已經失蹤,即使德國有關當局掌握了檔案,考慮到德國和俄國的關係,特別是普京本人對德意志民族和聯邦德國的經濟模式具有好感,絕沒有理由將這些檔案公之於眾。有的記者或道聽途說,或未作基本核實,報道就會失實。例如,二000年二月初外國通訊社引用德國『薩克森日報』的報道稱,普京在一九七五年作為塔斯社記者派駐波恩,不久即因從事間諜活動被聯邦德國政府驅逐出境,之後就到德累斯頓和萊比錫工作。報道還援引德國情報局發言人的話說,普京一九九0年至九四年在德累斯頓為克格勃工作。這個報道實在錯漏百出。無論是根據俄國官方通訊社俄通社公布的普京簡歷還是俄國國內外的有關報道,一九七五年普京二十三歲,雖然已經加入了克格勃,但只是剛開始接受諜報工作的基本訓練,沒有也不可能作為塔斯社記者派駐波恩。至於一九九0年至一九九四年,普京是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市政府工作,他的[灰衣主教]綽號就是那時獲得的。同一報道還援引一個前克格勃官員的話說,普京當年在德國的工作並不出色。 一九九八年普京已經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的總統班子工作,葉利欽多次研究了普京的檔案後,決定任命預備役中校普京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葉利欽看到的檔案,當然是克格勃保存下來的,從這個任命可以推測,克格勃對普京在德國的工作評價不會很差。 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旁證,可以證明普京在德國的工作相當有成效。一九八八年,即柏林牆倒坍前一年,民主德國國安部(施塔西)給普京授勳,頒發勳章的是東德國安部部長埃里希.米爾克(一九0七│?)。米爾克是德共老黨員,納粹德國時期逃往蘇聯,參加過西班牙內戰,二戰後回到德國,參與組建國家安全部。他是德國統一社會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表彰的理由是普京[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傑出貢獻]。另一個報道與此稍有出入,即授勳是在一九八七年德累斯頓紀念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大會上,不是由米爾克而是施塔西的另一個負責人波希姆為普京授勳。 普京自己在選舉前的一次訪談中首次承認,他在德累斯頓的工作很出色,兩次獲得提升,他去東德的時候,是高級偵緝人員;隨後提升為處長助理,最後提升為第一總管理局四處處長的高級助理。施塔西為普京授勳,當非虛應故事,而是普京確實為蘇聯和民主德國的情報工作作出了貢獻。普京在德國工作時期,和馬爾庫斯.沃爾夫([米沙])有接觸,由於沃爾夫在西方以間諜大師聞名,西方情報界人士提起沃爾夫都會肅然起敬,由此可以證明普京也絕非等閒之輩。前文談到佐爾格和阿貝爾這兩個屬於克格勃的世紀間諜大師。沃爾夫雖然也被視為間諜大師,情況卻完全不同,沃爾夫從未在第一線工作,他完全是幕後部署、指揮和控制。馬爾庫斯.沃爾夫,一九二三年出生於德國南部赫辛根的一個猶太人醫生家庭,這位醫生是馬克思主義者。希特勒上台後,沃爾夫的父親無法在德國生活了,於是輾轉來到蘇聯。一九三四年沃爾夫隨著母親也到達莫斯科和父親團聚,沃爾夫從此在蘇聯生活了十二年,蘇聯成為他的第二祖國,他有蘇聯護照,俄語說得和俄國人一樣,俄國人稱他米沙。戰時沃爾夫在共產國際的學校學習,也參加了莫斯科的[德國人民電台]的廣播工作。戰後即回到德國,在德國的柏林電台從事新聞工作,集採編播於一身,顯示了很強的工作能力。沃爾夫作為記者採訪了一九四六年的鈕倫堡審判,其報道通過電波傳遍了德國的千家萬戶,他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一九四九年民主德國成立,沃爾夫被調到外交部,隨即被派往蘇聯,出任民主德國駐蘇聯大使館的一等秘書,其父則擔任民主德國首任駐波蘭大使,父子同為新德國的外交官。這時他退出了蘇聯國籍,成為民主德國的公民。 一九五0年民主德國國安部成立。翌年沃爾夫被調回國內,加入東柏林的一個經濟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實際上是國安部對外情報局的前身。沃爾夫善於概括和總結,分析和預測能力強,很快成為研究所的骨幹,一九五二年即升為部門副主管,一九五三年研究所正式改名偵察局,直屬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沃爾夫也升為局長,年僅二十九歲,兩年後即晉升獲少將軍銜。此後沃爾夫即領導著這一部門,主要針對聯邦德國,展開了極有成效的情報活動,直至一九八七年退休。 沃爾夫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在西方苦心布建和經營了嚴密的間諜網,他手下有四千多名情報人員,其中一半在聯邦德國,一半在其他西方國家。他本人一直居於幕後,長期以來西方情報機關只聞其名而不知其人長相如何,直到一九七八年他在斯德哥爾摩出現被拍下一張照片,西方才知道了他的形象。 沃爾夫雖然不在第一線工作,卻不等於他不到第一線,其實這位間諜大師經常化妝易名使用別的身份出入西德和其他西方國家,只是西方情報機構從未發現。 沃爾夫在聯邦德國布建的情報網成效之大,在間諜史上堪稱奇蹟。這裡僅略舉幾例。 打入聯邦德國總理府。一九二七年出生的京特.紀堯姆曾經是納粹黨員,入伍後被英軍俘虜,後逃脫,在蘇聯占領區生活,加入了德蘇友好協會,成為攝影記者。一九四九年被民主德國情報機構招募,在蘇聯基輔的克格勃學校受訓三年,一九五四年混在難民中進入西德,一九五六年定居西柏林。他參加了社會民主黨,埋頭苦幹,不問名利,在黨內的地位逐漸上升,一九六四年擔任了社會民主黨法蘭克福地區的書記。一九六九年社會民主黨主席維利.勃蘭特當選聯邦德國總理,紀堯姆成為勃蘭特的顧問,一九七二年成為勃蘭特的秘書,從此勃蘭特有什麼機密文件,沃爾夫就有什麼機密文件,克格勃也分享到了大部分情報。當然,沃爾夫的情報來源眾多,即使紀堯姆在一九七四年四月被捕,也沒有對沃爾夫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勃蘭特是聯邦德國最早推行新東方政策和緩和政策的總理,這一政策確實緩和了東西方關係,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對蘇聯東歐的和平演變在很大程度上是從新東方政策開始的。但是沃爾夫派遣的特務使這位總理被迫辭職,沃爾夫後來承認,紀堯姆進入總理府並非事先安排好的,勃蘭特的下台其實並不符合民主德國的利益。 眾多女間諜。沃爾夫利用女間諜之多之成功,在間諜史上也罕見其匹。女間諜中被捕而曝光的有∶一九五五年被捕的施密特(捕前為聯邦德國一個美國空軍基地的秘書);一九六六年被捕的海茵茨(捕前為聯邦德國外交部秘書);一九七三年被捕的奧斯丹麗特(捕前為聯邦德國駐美國大使館秘書和外交部秘書);一九七六年被捕的貝格爾(捕前為聯邦德國駐法國大使秘書);一九七七年被捕的達格瑪(捕前是聯邦德國總理府秘書);一九八五年被捕的赫克(捕前是聯邦德國總統辦公廳外交事務秘書);一九八八年被捕的法爾克(捕前是聯邦德國發展援助部歐洲處官員)。這些女間諜全部是聯邦德國公民,為民主德國提供了大量西方的絕密文件。她們的男朋友或丈夫都是沃爾夫的部下,她們因愛情而成為間諜,且多至死不悔。夫妻間諜。盧策夫婦都是沃爾夫的特工,盧策夫人在聯邦德國打入了國防部,成為國防部部長的秘書,丈夫則進入國防部的設備司,他們竊取了大量聯邦德國國防部機密文件,一九七六年被捕。維爾納夫婦,丈夫在基金會工作,妻子是科爾總理秘書室的秘書,據稱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即由她竊取提供給沃爾夫和克格勃。他們在一九八五年暴露之際,成功逃脫。這些都是西方媒體公布的案子,實際上沃爾夫的絕大部分成績都還沒有公布,也可能永遠不會暴露,他曾經說過∶[讓那些秘密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守口如瓶到死。]。在兩德統一後,沃爾夫先到蘇聯避難,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他回到德國被捕,一九九三年被判處六年徒刑,一九九五年提前獲釋,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是以色列,以色列[摩薩德]對這位猶太裔同行表示了最高的敬意。沃爾夫作為德國猶太人,既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又有極高的智商和領導才幹,是天生的間諜活動領導者。他始終將當年的間諜活動視為保衛和平的工作,認為他的情報活動防止了歐洲的衝突。當然,再高明的間諜大師也無法力挽狂瀾,當整個陣營都瀕臨崩潰的時候,無論是間諜網還是軍隊都已經無能為力,這或許不僅是沃爾夫個人的悲劇。 普京到德累斯頓之後,經常到東柏林出差,日常工作又與施塔西多有聯繫,因此得以認識沃爾夫。在此不妨稍微回顧俄國和德國文化方面悠久的聯繫。德國是最接近俄國的西方大國,彼得大帝就從德國吸收了許多當時的先進工藝。彼得大帝的繼承者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位德意志親王的女兒,她擔任俄國女皇三十四年,在俄國歷史上的地位僅次於彼得大帝。德語長期以來一直是俄國人學習的第一外語。德俄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但是各方面的交往都很密切。在俄國還有數百萬的日爾曼民族。普京在列寧格勒大學就學過德語,在莫斯科的安德羅波夫紅旗學院又強化了德語,也學過英語,但德語講得最流利。關於他說德語還有一個小故事。儘管普京在到德國之前已經掌握了德語,但是畢竟沒有和多少德國人打過交道,因此剛到德累斯頓開始工作後,他還不敢接電話,怕說德語辭不達意。後來,多說幾次,也就越來越熟練,自信心也大增。兩個月之後,普京的德語就完全可以對話,等離開德國的時候,德語已經非常流利了,這對他後來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工作很有幫助,即使現在也是非常有用的,列寧之後的俄國元首都不會外語,普京作為代總統接見德國記者,很自然地用德語交談,贏得德國記者們的好感。據說他的德語還帶有薩克森口音(德累斯頓屬於薩克森州)。 普京和沃爾夫的交流沒有問題,因為他們不但相互熟悉對方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屬於同一陣營和同一行業。關於他們之間交往的報道不多,一方面是他們當時的地位並不平等,普京只是克格勃在德累斯頓的負責人,沃爾夫卻是整個民主德國對外情報的最高負責人。另一方面是距今不遠,牽涉到克格勃和施塔西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公開。 沃爾夫在獲悉普京成為俄羅斯代總統之後,對普京作了這樣的評價∶普京在德累斯頓期間學會了純正的德語,還領導過幾個東德情報人員,並非令人驚奇的事。[這一切都很正常,他們總得做點什麼,尤其對一個少校軍官來說│他還想得到提升。](由此可以得知,普京在大約一九八六或八七年被提升為少校)沃爾夫對來自蘇聯的後輩相當理解。他將普京和他熟悉的克格勃官員以及蘇軍將校相比較時指出,普京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也許通過外派,他們和國內的同事相比,變得更有教養,對世界的理解更多一些,也更能容納。]普京作為職業情報官員,在德國工作期間逐漸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組織能力,對此沃爾夫認為∶[嫻熟地掌握偽裝技巧,這種能力可以為政治生涯帶來極大的好處。]真是飽經政治風雲和滄桑的老前輩的經驗之談。普京成為葉利欽接班人的時候,沃爾夫剛從莫斯科回到柏林。[米沙]在莫斯科如果見過昔日的老戰友普京,普京和老前輩討論俄國和北約的關係,甚至談更廣泛的戰略問題,都是很自然的,儘管沃爾夫守口如瓶。作為當今俄國代總統普京對情報人員,對克格勃同事的偏愛已經引起西方記者的注意。普京對沃爾夫如果懷有敬佩之情,同樣很自然。 [日出]行動 普京在民主德國五年,主要是在德累斯頓,但是萊比錫也是他經常去的城市,因為他是萊比錫[蘇德友誼之家]的主任,這是他的公開身份,實際上他和格魯烏的合作主要是在萊比錫。也有報道說,監視駐德蘇軍,也是普京在德國工作的一部分。在德累斯頓,普京小組的辦公室是一座建於一九0九年的二層樓別墅,四周有很高的圍牆,大門有武裝警衛。五十米外就是施塔西總部。萊比錫和德累斯頓都屬於薩克森州,無論是坐火車還是汽車,數小時就可以到達。萊比錫是民主德國第二大城市,城市規模略大於德累斯頓,人口超過六十萬,這裡以傳統的印刷和出版業聞名,金屬加工工業業很發達。萊比錫又是德國重要的文化中心,布商公會管弦樂團更是歐洲最古老的樂團之一,這裡有一四0九年就成立的大學和歐洲最大的教育圖書館。普京自己透露,他在德國的情報活動,是以北約為主要目標,搜集的情報都直接報送莫斯科的克格勃總部。為此需要招募當地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了當年普京的一個線人提供的情況。此人是德國人克勞斯.朱克霍爾德,是施塔西的官員。一九八五年他在德累斯頓認識了普京。當時普京赴任不久,朱克霍爾德驅車帶領普京在德累斯頓四周觀光,後來又多次見面。 最後,朱克霍爾德被普京招募,加入了普京直接領導的一個小組,這個小組由十五名東德官員組成,分布在德累斯頓、萊比錫、愛爾福特和柏林。但是小組成員並不知道他們是在為克格勃工作,還以為是在為施塔西工作。他們向普京提供了有關東德政界、黑社會和親納粹組織的情報,朱克霍爾德則向普京提供了施塔西的檔案。直到普京離開德國三年後的一九九三年,這個小組的成員才陸續被統一後的德國當局逮捕,而告發他們的正是朱克霍爾德,他在統一後不久就向德國反間諜當局自首。小組成員中地位最高的是東德基督教民主聯盟的一個高級官員,他和聯邦德國、美國的基督教政黨都有聯繫。 朱克霍爾德對普京的評價是,普京為自己的克格勃身份而自豪,他沉默寡言,但卻很善於從別人那裡套出話來。『星期日泰晤士報』認為,由於朱克霍爾德的變節,使克格勃在德國的網絡受到了破壞,普京也被因此被調回蘇聯。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而是整個德國、東歐和蘇聯的局勢都發生了巨變。 每年春季的萊比錫博覽會,在兩德統一前,是東西方最重要的貿易集會。萊比錫也是重要的國際會議城市。因此,萊比錫每年都有上百萬人次的旅客參加博覽會和其他各種國際會議。在東西方之間存在柏林牆和鐵幕的情況下,萊比錫這種國際性城市順理成章地成為東西方間諜活動的中心。因此普京在萊比錫的公開身份肯定有助於情報的搜集。 德國媒體透露,已知普京在德國期間最大的活動,是組織和開展了代號為[日出]的行動計劃。關於這個計劃的細節都還不得而知,德國記者只打聽到,這個計劃是在兩個德國建立一個間諜網,主要是搜集蘇聯所需要的經濟和科技情報。普京活動的範圍相當廣泛,接觸的人包括兩德的各階層,特別是政府和企業官員。 為了執行這個計劃,普京以德累斯頓為基地,經常到萊比錫,還持外交護照往來西柏林、聯邦德國首都波恩和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漢堡,這都是有記錄可查的。此外他的足跡還到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和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城市全在德語區,而且都是冷戰中間諜活動活躍的城市,英國作家約翰.勒卡利多部著名間諜小說(包括『寒風諜影』)都是以中歐這些德語城市為背景的。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這種諜報戰雖然沒有硝煙和刀光劍影,卻也充滿各種陰謀、叛變、收買和滲透,雙方誰都不是善類。德累斯頓的微電子技術工廠Robotron是蘇東集團僅有的五個同類工廠之一,擁有近七萬名職工,所生產的電子計算機供應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克格勃的莫斯科總部的行動與研究資料系統所用的電子計算機即為該廠所生產,因此確保這個工廠的運作和反間諜,即是普京的工作之一。 另一方面,這個工廠和聯邦德國的西門子以及美國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都有合作關係,通過這種關係獲取這兩家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也是普京的工作。Robotron公司研究部門的主管默克爾對西方記者說,施塔西在該公司任務有二∶搜集技術情報和監視公司職工。普京顯然是和施塔西合作,在該公司舉行技術研討會的時候,從出席的西方公司代表那裡攫取技術情報。普京一九八五年到民主德國的時候,無論是東德還是蘇聯與西方在科技和工業技術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克格勃在發達國家的重要任務就是竊取經濟和技術情報,以改善蘇聯的技術。克格勃在這方面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包括從美國和英國獲得有關原子彈和氫彈的技術。儘管蘇聯科學家在核武器方面已經具有獨立開發的能力,但是克格勃從西方得到的技術,當然有利於加快核武器研製的進程。普京在德累斯頓和其他城市也發展了一些當地官員和專業人士為克格勃提供情報。當然,這種工作是絕密的,施塔西不知道,地方當局當然更不知情。曾經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八六年擔任德累斯頓市長的希爾說∶[克格勃在德累斯頓幹什麼,對我們來說也是秘密。我們和蘇軍將領有良好的關係,但是並不認識克格勃的下級官員。] 普京還使用[燕子]刺探情報。克格勃和施塔西都擅長這一手段,即利用女特工接近目標,色誘對象,再使之就範,為己方提供情報。在德累斯頓,普京有若干受過訓練的[燕子](克格勃或施塔西培養的年輕貌美的女特工)活躍於貝琉酒店。這座酒店位於易北河畔,離安吉利卡大街不遠,是德累斯頓的高級酒店之一,一座三層高的傳統德式建築。這家酒店的登記處在克格勃和施塔西的控制之下,一旦某些有價值的西方旅客入住,很快就會有精通旅客所屬國家語言的年輕女子上門。對克格勃和施塔西來說,刺探情報是不擇手段的,正如普京所說:[當然有很多見不得人的活動。] 普京在聯邦德國的活動當然瞞不過西德的情報機構。這位常駐東德的蘇聯官員到西德,照例會被西德特工盯梢,普京在和他們周旋的時候,充分運用了在克格勃學到的擺脫跟蹤技巧。據俄國報紙報道,普京曾經罕有地透露過他當年在德國這種反跟蹤的經歷。普京有一次在聯邦德國某一城市整天遊蕩,以擺脫跟蹤者,不料對方十分專業,普京未能成功。但是還有一次,普京駕車準備和一個情報人員接頭,發現被跟蹤,普京將禮帽放在車前座上面,使人誤以為是兩個人在車上,騙過了聯邦德國的特工。 德國情報機構近年調查了[日出]計劃,認為這個計劃並沒有隨著兩德統一和蘇聯解體而壽終正寢,換言之,普京當年布建的間諜網現在應該還在運作。這使德國方面相當困惑。受到德國情報機構調查的前民主德國施塔西高官和政府官員都不知道[日出]計劃,當然像沃爾夫這樣的間諜大師即使知道也決不會透露。[日出]計劃實際上還在黑暗中,很可能永遠也不會真正見陽光。普京認為自己當年在東德的工作並沒有損害西德的利益,而他招募的東德公民都知道自己是為誰工作。聯邦德國戰後的發展條件比民主德國好,但是僅有良好的外部條件和過去的基礎是不可能振興經濟的。由於聯邦德國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建立經濟體制方面擁有自主權,特別是五十年代奠定的具有濃厚德國特色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為聯邦德國經濟的恢復和振興開闢了道路,是戰後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成功的範例。德國人特有的認真、講求秩序和日爾曼式的精確,也在這種體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家和歐洲最強盛的國家,絕非偶然。普京在德國五年,工作和生活本身使他得以就近觀察聯邦德國社會和經濟的運作。 列寧之後的蘇聯領導人,沒有一個曾經長期在一個發達的西方國家生活過。普京雖然是常駐民主德國,但也經常前往聯邦德國和奧地利、瑞士,他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形態,有著切身的體驗,特別是是對市場經濟的直觀了解和法律與經濟的關係。事實證明,有這樣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