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计论] -03 有机生命 元素周期表上有一百多种元素,它们能构成天文数字般的组合,而我们的生命却主要是由其中的碳 氢 氧元素为主构成,在元素周期 表中还有有很多的元素都有和碳 氢 氧相似的属性,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从所有的元素中选一组元素来构建生命,相信你最后最佳的选择依然 会是碳 氢 氧。因为和别的元素组合相比,它们在宇宙中的含量最多,元素习性最活跃,所构建的生命最轻盈、灵活、高效。也就是说从一开 始我们便是优化的结果。 要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复杂、最优美、最充满智慧结晶的物体,毫无疑问当属地球上的生物,如果要讨论有机生命在构造上的合理性 这恐怕需要写一图书馆的书,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详述了,下面我仅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地球生物的复杂性及它们所拥有的科技含量。通常我 们人类中的某一个精英只有经过层层的选拔考试,考上一个知名的医科大学后,再经过7年的苦读,再经过几年的实习,再有十来年的临床经验 ,才有可能从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变成一名主任医师,也就是大家还算认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例如眼科、牙科等等), 但即使他成了这样的专家他仍然有许多他这个领域的问题他无法解决,但对于生命来说这位专家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维修其中的某一个器官。 2000年6月26日我们人类集全球精英之力量历时十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终于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各国为之雀跃不已。但完成人类基 因组“工作草图”离真正破译人类基因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纵使有一天我们完全破译了人类基因组的密码,也不代表我们人类就一定 能在外星纯粹利用那里的无机物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类,就像是设计图不能代表机器一样,DNA仅是生命的蓝图并不能用它来等同生命。 一辆汽车能在马路上飞驰是因为后面有许许多多的工厂和技术员在支持它,从源头算起有:矿山、钢铁厂、橡胶厂、设计院、汽车生 产厂、各种配件工厂、维修站、油田、炼油厂、加油站、马路等等。同样生命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运作也需要有类似的各种各样的工厂的 支持,哪怕它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不过生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聪明它将支持它运作的各种各样的工厂都高效的集成在了一起,甚至被挤进 了一个小小的细胞之中。在那个小小的细胞之中集成的工厂有:新生命生产工厂、食物智能识别及捕获工厂、将食物安全纳入细胞内环境的转 换系统、能量生产工厂(消化系统)、能量储备工厂、能量转化工厂、废物清除工厂、系统维修工厂、系统防御系统、运动系统等等。生命被 设计成能在一个没有物质支撑和技术支撑的陌生环境中独立生存、运转的高效机器,只不过它的构成元素是更高效轻便的碳、氢、氧而不是铁 。 一个集成了诸多工厂、功能强大的生命却只能在地球上生存而不能在月球或火星上生存,细细分析一下原因你会发现,有机生命的生 存和繁盛除了它们自身需要设计的合理外,还需要有诸多外部系统的配合,这些支持有机生命的外部系统有: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循环、碳 循环、生物的食物链、陆地的板块运动等等。它们多是一些可往复循环的系统这样会使系统长久的运行下去。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些系统你更会 发现它们的绝妙:植物固定太阳能、食草动物将植物吃掉后将它们转化成更高效的动物蛋白、为了防止食草动物的泛滥、食肉动物会将食草动 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动物们死后食腐动物和细菌会将它们的遗体清扫的干干净净、屎壳郎会运走动物们的粪便、蚯蚓会疏松干硬的泥土 ……。大自然所能做到的生态循环是我们今天刻意而为也很难做到的。 第三章 生命的艺术性 有过很多梦,曾有一个梦便是成为丹青高手:青衫,白袖,立于皓月之下,素萱轻展,笔尖浓墨欲滴。风吹过翠竹小轩,带来一抹淡淡的 芍药花香,品茗一口香茶,喷雾与纸上,旋即运笔如飞:花溪、竹筏、蓑笠、一行白鹭、一轮明月。画罢,手一抖,素萱飘与月下,携友一醉。 但想法归想法没经过严格美术训练的我,却始终未能如愿。提起手中的画笔心里想的和笔下画的始终有巨大的差异,明明心里的构图是蓝 天、白云、红日、蔚蓝的海洋、洁白的沙滩、挺拔的棕榈树、几只飞翔的海鸥,远处是归来的渔船,近处是沙滩上嬉戏的儿童………..。然而 画笔在纸上画出的却是一些奇怪的线条和一些不和谐的色彩,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搞艺术光有热情 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理论基础,它需要专业的培训和刻苦的训练,它甚至还需要天份。它是灵感和激情的迸发,是智慧的产物。然而细细的 观察后你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艺术家费尽心力所描绘的大多是我们现实的世界的山川河流,花鸟树木…….。美术家们在未成为“家 ”之前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画的要像。这既是一个基本的功夫也是他们一生所要追求的至臻目标。蒙娜丽莎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一个重要的 原因便是达·芬奇画的太像了,它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有时我猜测美术家们在郊外进行写真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美丽的花草树木,灵 动乖巧的生灵,或壮丽或清秀的山河,它们因何会存在为何又是这样的美丽?美术家们仅仅需描绘一个外在的“形”便需要付出许多的辛苦和 智慧,那如果要创造这一切呢?面对这因为各种生灵的存在而显得纷繁绚丽的世界当今最权威的科学解释是:所有的这一切来自巧合加生存选 择。美术家们会相信吗?描绘一个美丽的生灵需要多年的刻苦的训练,但这个美丽的生物之所以会如此的美丽只不过是一个巧合而已!实际上 多数美术家是相信这样的解释的,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美术家们更多的是像诗人一样的感慨,对于因何如此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 题。我不是美术家,我只是个曾经的美术爱好者,我充满了好奇心,我想刨根究底的弄清事情的原委。在此我不想仅仅在此细究理论上的字眼 ,我想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验证进化论者所说的是否是真理。 对于生物之所以会如此的美丽进化论者常说的一个理由是躲避天敌的需要,其中最常举的例子之一便是斑马,进化论者辨称斑马之所以身 上会有色彩对比强列的黑白花条纹,“是因为斑马的条纹实际上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即有天敌来袭所有斑马逃跑时,这此明暗相间的条 纹形成了一条绚目的洪流,致使天敌无法对目标做出准确判定,更不可能对斑马群体中的弱小、病老者进行识辨,从而大大降低了天敌对斑马 的捕获量。”这个辩说听起来浅显易懂,逻辑上似乎也说的过去,于是普通的大众对此深信不移。但是我们若是对这个答案细究一下我们就会 很快发现它的破绽。首先我们先从纵向的时间上来探讨一下这种可能性,我们假设斑马的祖先几百万年前是一种纯色的马我们姑且叫它A型马( 斑马的祖先是什么和无数其他生物一样尚无定论)。于是进化的故事开始了: 进化故事1:一天一只母A型马无意间生下一只带有不规则的黑色色块的A型马,我们预测这只带有不规则的黑色色块的A型马若能成功的繁 衍下去的话总能将身上目前难看的色块逐步进化成色彩规则、美丽的斑马,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要想法让它活下去,一只饥饿的狮子出现在A型马 群旁,这只带有黑色色块的A型马在马群中显得如此的醒目,它立刻成为了狮子的攻击目标。一番猎杀与反猎杀的追逐后这只另类的A型马被吃 掉,进化的脚步暂时停顿。 进化故事2:若干年后另一只母A型马有生了一只带有不规则的白色色块的A型马,这只带有白色色块的A型马在马群中虽然依然很显眼但它 却幸运的生存下去,并有机会传宗接代,当然在这之前这匹有点另类的A型马还必须在马群中取得一定的领导地位,但A型马马群能接受这个另 类作为领袖吗?假设这个另类成功的生存了下去并繁衍了后代,似乎朝着斑马的进化逐步开始了,但问题依然存在。问题一,这只带有不规则 白色色块的A型马,它的后代应该也是带有不规则白色色块的A型马,这样的A型马在马群中会更容易成为扑食者的猎杀对象,从而不易生存下去 。问题二,要想成为黑白相间的现代斑马,这个已有了白色色块的A型马还得有一天需生下一只有黑色色块的A型马,这又是一个幸运的事件, 然而这个有着不规则黑白色块的A型马依然没有任何竞争上的优势,对于A型马来说这个有着不规则黑白色块的A型马只能是个怪胎,母A型马不 一定会喜欢这个奇怪的家伙,而狮子也会在马群中轻易地锁定这个有点另类的家伙。那么在这样不利的生存状态下,这个我们假设的拥有不规 则黑白色块的A型马是如何“进化”成拥有美丽的黑白规则线条的现代斑马的呢?我实在难以想想。 (斑马身上的条纹规则有序全然不像信手涂鸦的结果,它们是如何随机出来的呢) 从横向上来说,和斑马同类的其他马或其他有蹄类它们没有斑马那种黑白相间的条纹,但事实上它们不但生存到了今天,并且它们的群落 和斑马同样繁盛。因此说斑马的黑白条纹会增加斑马的生存机会,所以斑马的祖先会从一只纯色马逐步进化成现在的样子,这个说法似乎不是 很能站的住脚。 基于“躲避天敌的需要”这样的理由,进化论者认为可以解释相当多的生物为什么成了它们现在的样子。如变色龙等可以拟态的生物,但 是变色龙之所以可以改变身上的颜色其中有着非常复杂、科学的生理结构因素和更为复杂精细的生化反应的因素在里面,许多的条件是必须并 存并不可简约的。在没有智力的参与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呢?进化论者没有告诉我们,我相信他们也无法告诉我们,因为到目前为止 连“进化”成变色龙的上一级生物是什么进化论者都没有搞清楚。在退一步即便有一天进化论者宣称他们找到了变色龙的祖先(他们已不止一 次的这样宣称过了,可是他们却从未真正的证实他们的这些推断,甚至包括我们人类自身,进化论者宣称我们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可证据呢? 仅仅是因为我们和猴子长的有点像?那马和驴也长的挺像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马是从驴进化来的呢?即那些跑的快的驴子最后就进化成了 马?)。我相信当我们把这假如的变色龙的祖先需要变成变色龙的生理变化条件和生化变化条件都罗列出来的话,这些进化论者也会为其条件 的复杂、苛刻而瞠目。就像小舟不能凭着自身美好的理想就会自发的成为大军舰,进化论者也不能仅凭着自己的幻想就指望者“变色龙的祖先 ”靠几次生育错误就完成甚至科学家们穷其智力都还没有搞清的原理的高科技设计。还有一点可能令进化论者失望的是那些真正的拟态高手, 其实它们的种族并不十分繁盛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倒是那些不太会伪装的普通小鱼小虾苍蝇蚊子等,它们的种族倒是十分繁盛。 对于生物之所以会如此的美丽进化论者另一个常说的一个理由是异性选择的结果,提出这个观点的进化论者的灵感我猜测是一天上动物园 闲逛时发现孔雀的结果,这个长着硕大的美丽尾巴的鸟,估计深深刺激了这位善于思考的进化论者,硕大的孔雀的尾巴显然不能用“躲避天敌 的需要”这样的理由来解释,因为很显然长着硕大尾巴的孔雀更不利于躲避天敌。 但是这只美丽的鸟儿就分明的站在那里,进化论就必须对其进行解释,估计经过几天的苦思这位坚定的进化论者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孔雀的尾 巴是“异性选择的结果”。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母孔雀比较喜欢有着大而美丽尾巴的雄孔雀,所以孔雀的祖先变一步步地由一种丑陋的小尾巴 的鸟逐步进化成了现代的孔雀。这个略显另类的提法很快便传遍了全球,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雀是爱美的。但是这位进化论者并没 有告诉我们孔雀进化的细节是什么。我和许多好奇的人都想知道孔雀尾巴上的那些绚烂的圆圈是如何一步步“进化”而来的,当初孔雀是如何 选材?如何确定颜色方案?以及画面的整体布局?它又是如何实施的?在生化上实施时它是如何产生那些可以构成色彩和图案的蛋白的?又是 如何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后期又是如何为它提供新陈代谢已确保那些细胞的生存?为了能够开屏孔雀尾部的肌肉也必须要经过重新的组织和 设计,这同时又涉及到了供血系统和神经反射系统,对何时开屏的控制和判断又涉及孔雀的脑部活动和激素调节系统。这所有的过程是如何一 步步随机突变而来,或是如何累计那些小的突变最后由几次大突变实现,进化论者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甚至没有告诉我们大致可能的较粗的进 化方案,他们仅仅告诉了我们一个类似口号的提纲携领的解释“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光凭这些显然不足以解释我们的那 些问题。 关于这种提法另一个疑问是母孔雀为何有如此怪异的爱好?它的这种奇怪的爱好会严重的威胁到雄孔雀的生存,进而威胁到整个族群,那 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些有着怪异想法的母孔雀为什么没有被选择掉,留下那些没有怪癖的母孔雀?因为显然没有怪癖的孔雀群会更容 易生存。 进化论者也许会说这是孔雀的一种普遍的秉性,那么不是还有“突变”吗?既然进化论者认为连孔雀的尾巴那样复杂的生化过程都可由“突变 ”完成,那么在千千万万的孔雀中产生几个没有怪癖的母孔雀和公孔雀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说 “躲避天敌的需要”和“异性选择的结果” 都会对孔雀的尾巴的产生影响的话,我认为生存的需要会高于怪癖的异性选择,并且还有二点让我疑惑的是,一、母孔雀的审美为什么和人类 如此的接近?即便是就我们人类自身而言不同的民族之间的审美观点也是有巨大的差异的,何况是对不同的物种之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孔雀 之美超越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了人类的共识,而在人类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的也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个艺术精英而已,那么母孔雀又 是如何具备了这样的艺术素质的呢?其二、母孔雀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何如此之高,甚至超过了大多数人类的水平,看看我们的祖先在墙上 绘制的那些粗慥图案你就不难理解我的感叹。即便是放到今天让艺术家们凭空设计出一种像孔雀一样美丽的生物,对他们而言也不是轻易可以 做到的事情,至少我几乎就没见过他们展示过这方面的才华,我见到更多的则是他们创造的类似怪物总动员或是怪物史莱克中的那些丑陋的怪 物,它们大多体型失调,不是独眼便是眼睛在头顶。更令人诧异的是所有影视或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外星人虽然都拥有极高的科技,但毫无 例外的是他们都长的很丑,外星人出场时不是光着身子就是穿一件极不合身的衣服,我实在不明白那些能造出可以穿梭于宇宙间的飞碟的高级 生物,轻工业就如此落后?他们不会进行基因调整来改善自己的外观?或是他们那里连基本的美容都不会做?我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 有我们理解上的偏差,但更重要的是让这些艺术家们凭空创造出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美丽生物并赋予他们合理的功能确实有点为难他们了,虽 然他们还不需要真正从生理上实现它们。所以当亲爱的读者你能真正理解我上面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时,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会怀着崇敬的心 重新审视创造了我们生命的设计师为我们创造的这美丽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以及世间的万物。 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进化论实际并没能合理的解释孔雀的尾巴是如何“进化”出来的,但不容否定的是美丽的孔雀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 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要不就是进化论是错了,要不进化论者就必须给我们另外的合理解释,告诉我们孔雀的尾巴是如何进化来的,我们要求他 们告诉我们的并不仅是一个指导性的假说,而是需要他们告诉我们更多的进化细节,包括在上文中我提到的那些问题。 也许进化论者会辩称我前面举的斑马,孔雀过于特例了,但即便是罗列我们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猫、狗、鸡、鸭。进化论者实际也无法解 释它们的外观及皮毛形成的原因,按照目前进化论的观点它们都应该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但究竟是什么爬行动物以及基于什么原因进化成 了它们,进化论对此没有解释。我们从已出土的化石中也没有发现有长的近似于它们的史前爬行动物,实际上我们也难以想像那些长着鳞片, 嘴里淌着黏液,行动迟缓,卵生的爬行动物,会怎样一步步变成猫狗这样的灵活、讨人喜欢的哺乳动物的,它们的皮毛及皮毛上的花纹是什么 原因及怎样形成的,例如:对于原先生活在山林或草地中的猫来说我认为它长一身不带花纹绿色的皮似乎更容易伪装扑食,而豹子身上的漂亮 斑点也同样让人不明原因,尤其是这些斑点看起来和谐而又规则。 其实利用进化论来解释我们这个星球上这么多美丽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前面我们谈到的那些活蹦乱跳的动物,而是在 郊外放眼我们都能看到的美丽的植物,那些绚烂了我们的生活,愉悦了我们心灵,但不能说也不能动的美丽生灵。那么进化论是如何解释它们 美丽的原因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进化论者是如何向我们解释那些美丽的花儿的。显然在用进化论解释它们的时候,“躲避天敌的需要”和“ 异性选择的结果”均不能适用了,但这也没有难倒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进化论者,这回是蜜蜂和蝴蝶为他们提供了灵感。我的中学课本上有一篇 课文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中的进化论作者这样告诉我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 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 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究竟是如何变成这样的进化论者没有细说)。花瓣不再是绿色 ,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 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 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 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 ,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是的以前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自从2005年起开始怀疑后,我发现进化论的好多观点其实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例 如上述的这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分析一下。首先,进化论者将花儿的有这么多种颜色和种类的原因主要归结于 由于昆虫的喜好和选择,但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谁对谁的影响更大一些呢?是昆虫还是花儿?我们首先要搞清这一点才好进行我们后面的讨论。 那么我首先要问大家平常我们在那里会看见更多的蜜蜂是野外?还是蜂场?相信你一定会说是蜂场,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你一定会嘲笑这个 问题的幼稚,很简单呀,蜂场的老板通常会将蜂箱放到花很多的地方,花多了蜜蜂吃的饱所以可以繁殖并养活更多的蜜蜂,甚至可以提供一部 份供我们人类吃呀。而野外由于花少所以蜜蜂吃不饱所以蜜蜂也不能繁衍更多的后代。这个问题我也觉得很简单,但进化论者为什么就视而不 见呢?是什么蒙住了他们的眼睛?事实上蜜蜂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假如现实情况是如进化论者所说的那样食物多的可以允许蜜蜂挑肥拣瘦那 么进化论者会发现我们的天空将布满蜜蜂。但现实中蜜蜂却没有这么好运,大多数可怜的蜜蜂每天将不得不飞行数十公里去寻找食物。谁对谁 有更多的选择权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昆虫(蜜蜂)有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的特殊的习性,到叫人感到费解了,按照进化的观点蜜 蜂应该进化成一种不挑嘴的昆虫似乎更合理。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进化论者解释的大前提似乎就有问题。其次进化论者认为花儿越大越鲜艳越有 利于吸引昆虫,从而有更多的繁衍机会,但事实是郊外的野花很少有大而艳的,大多数的野花小而素雅。最后花儿的美丽是对称、和谐、精致 的。花儿和蜜蜂均没有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它们又是如何合作完成了这绝美的艺术品呢? 如果说花儿的美丽进化论者还可以用昆虫的授粉来牵强解释的话,那么对于那些除花以外的植物它们为什么会那样的精致美丽,进化论者 则再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借口了,所以它们干脆就闭口不谈此事好像我们星球上就根本不存在绿色植物一样,但事实是绿色植物恐怕是我们日常 所能接触到的最多的生物了。无论从书店里还是网上你都很难找到相关的资料来介绍绿色植物为什么会长成现今的样子,我猜想进化论者能给 出的唯一答案还是那条不变的论调:基因突变加自然选择。在进一步的辩论之前我想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的回顾一下植物的进化历程。 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地球上最早出现的 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菌藻)。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 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从4 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裸蕨植物)在3 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假想中的裸蕨植物时代)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顶囊蕨,生长在志留纪晚期 —泥盆纪)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封印木 石炭纪)。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假想的裸子植物时代)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 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银杏)。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中生 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 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被子植物)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美丽的被子植物时代 )。当然其他各类植物也都在发展变化,种类也不少。 快速的浏览了植物发展的历程,下面我们的辩论将继续。我的第一个关于绿色植物的问题是:1、从植物进化的历程上来看,植物总体上 不但“进化”的功能强了,而且外观也越来越美观了同时“进化”的速度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植物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器官变得越 来越繁多,器官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如果不讨论细节,用进化论来粗略的解释一下似乎还说的过去,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嘛。但绿色植物的外 观也逐渐的进化的美观了这似乎就不太那么符合逻辑了,难道食草动物都有吃掉长的难看的植物的怪癖?不过我想进化论者仍有一个理由来辩 解,他们会说:“我们人类生活在目前的自然环境中,我们熟悉并且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觉的目前的绿色植物是美的。”我生活在 黄土高原,但当我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时,我不会认为它比黄土高原差。我们人类的审美观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如何鉴定什么是美的,这牵 涉到非常复杂的生理反应,就目前而言这仍然是个迷。但是对美的认识我们人类在大多数方面是一致的,如果进化论者说的“异性选择是决定 了很多生物美丽的原因。”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人类还和大多数别的生物的审美观点是一致的。如果造物主真的存在的话我们的审 美观点还和他应该是一致的,想到这些我就觉得非常有趣。我无法解释我们人类为什么觉得这样东西是美的,而那样是丑的,但用熟悉来解释 是应该没有道理的。恰恰相反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熟悉的事务反而会审美疲劳,创新却往往会使我们眼前一亮。 和绿色植物逐步进化的美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产品,在我们周遭可以接触到的人造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大多和那些 绿色植物的进化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们不但功能变得越来越强了,而且它们的外观也越来越精致美丽了,看看你手中的书,腕上戴着的手表, 身上穿着的衣服,家里摆放的电视,电脑等。你就不难发现我所说的这一现象,它们的原始产品不但功能粗燥简陋而且产品的外观和今日相比 也相去甚远。但对于这些我们都不会感到意外,我们知道它们都是智力创造的产物,它们艺术性创造的动力则源于我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这些产品不断提升的演化速度则是由于我们人类社会、人类智能的快速进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随机的巧合,相信打死你也不会相信 ,你会毫不犹豫犹豫的嘲笑这一愚蠢的想法。但另一个事实是绿色植物的复杂程度要远高于我所提到的那些产品,那些挺拔的大树、婀娜的杨 柳、清新可爱的小草我们既无从知道它们一路演化过来的具体的生化过程是怎样的,甚至难以对它们体貌艺术性产生的动因给出一个起码的猜 想,但对于它们的产生是源于自然突变这一提法,我们大多数人却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