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官
喻大华
清朝官僚队伍的编制额是多少?实在难以提供准确的数字,因为每代皇帝执政,这个数额都不一样,总的趋势是数量越来越多。
我手头有一个数字,在清朝中晚期的道光时代,全国文官数字是11316个(京官2369人,地方官8947人),当时中国人口将近四亿,平均34000人养一个文职官员。
提到清朝的官员数量,必须注意一个问题,上述的官员数不包含为官员服务的衙役和师爷,甚至也不包含全部地位低微的“吏”。若把这些人加进去的话,需要人民养活的政府人员数量将会远远大于官员的编制。假若一个官员用30个这类人员的话(此类人员的薪酬由地方官自筹,所以,地方官尽可能少用这些人,30人的假设十分宽裕),中国就有30万政府人员。这样一来,平均一千多人养活一个政府人员。
清朝地方官较为清闲,一个县设一个知县,税收、司法、治安一把抓,当时是一年一收税,由于很多民事纠纷由家族势力和社会道德调整,未必经官;当时人口流动性很小,社会治安也相对不错;国家对地方官没有什么工作指标,只要不出惊动朝廷的大事,就算称职,所以,每天清晨衙门点卯之后,一天其实没什么事儿。
每县的知县是最大的官儿,也是最小的官,因为下面不设任何“委办局”,所以,县大老爷也无会可开,大多时间是练练书法,写写诗,当然也贪污受贿,但那时社会穷,官儿也穷,即使二斤点心两瓶酒也能办事儿,当然,送上现银更受欢迎,但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我感觉多少有些夸张。
清朝的地方官一律异地任职,毫无通融;绝大多数官员退休之后不享受任何待遇,跟老百姓一样;地方官自称是“民之父母”,老百姓见到官员要下跪,但官民关系并不像教科书说的那样紧张。康熙朝两江总督于成龙担任罗城知县的时候,他能叫出县城里每家姓什么,每天晚上都访贫问苦,直到深夜,才回到自己那个躺在床上能看到星星的官衙里,枕着一口刀睡觉。为什么觉睡还伴着一口钢刀呢?因为他怕野兽破门而入把他吃掉。
当然,于成龙是好官,这样的官儿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