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米其林星级餐厅,你能立刻想到的是?
天价、高档、精致、环境优雅、不穿得人模人样都不好意思进去……大概如是,总之米其林绝对是顶级美食的代名词。梁实秋曾写过一篇散文,大意是法国某世代相传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传到儿子辈时,虽然顾客依然盈门,但在一次评比中被米其林取消了星级,作为主厨的老板羞愧以至自杀。由此可见,米其林在厨师和食客的心目中何等尊贵。
然而, 我们就体验了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星级餐厅- 添好运。便宜到以上所有关于米其林的想象都不存在。
添好运是家香港点心店,新加坡是其第一家海外分店。麦桂培师傅于2009年开在旺角的总店,小到只有30个座位,但开业不到一年就获得米其林一星称号。单卖点心能卖出米其林星级,使麦桂培成为新闻人物,还被CNN评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添好运今年4月在新加坡狮城大厦开业当天,吸引800多人排队,招牌点心脆皮叉烧包日卖3000笼,晚上7点多就断货。现在,想试添好运,饭点时排队至少要2小时,从不接受电话订座。一般人不怀着把晚饭等成夜宵的决心,只怕也不敢轻易尝试。
以前路过添好运时,我就被这个不起眼的小店外排队的长龙吓了一跳。虽然已习惯了新加坡人喜排队爱扎堆,但非饭点时还见这么长的队真有些惊奇。看了店外贴着的各种剪报,才发现此店不可小觑。同时我也非常好奇:在港式点心遍地开花的香港,添好运如何能脱颖而出?看来必有过人之处。趁着LG这周有空,我们下决心去体验了一下。特意选择下午2点多去,正在午饭和下午茶之间,也还是排了近半小时,总算如愿以偿。
店堂不大,装修得简单明亮。虽然顾客很多,座位挤到有摩肩接踵之感,但顾客都是等位时提前点餐,落座后一会就上,缩短了等候时间。服务员动作利落,很有眼力劲儿,能把空餐盘立刻撤走,就餐还不太局促。不过这绝不是能慢慢饮茶消闲的地方。我相信多数人和我们一样,是慕米其林名而来,重在品尝点心。
当中是一双筷子的绿色店标,两边装饰着小小蒸笼作为墙饰,下面是忙碌的厨房和出菜台:
说起港式点心,大家都不陌生。DIM SUM已经成了一个中文直译的单词,因其价廉而品种多样化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在奥克兰市中心的餐馆里,午茶时也有很多洋人在座,费劲的用筷子夹点心。除了少数以动物内脏或鸡脚为主的点心不被他们接受外,虾饺烧卖等传统的一盅两件等已成为不分国界的美食。添好运有被称为四大天王的招牌点心:脆皮焗叉烧包、黄沙猪润肠、煎萝卜糕、马拉糕。我们不由分说,各自来了一份。
据说米其林评星标准之一就是创新。能在平凡中显出不凡,既是对厨师的挑战,也是对付越来越挑剔的食客味蕾的武器。如同黄蓉在炒白菜炖豆腐中体现功力,添好运也是如此。首先上来的是最受欢迎的叉烧包(限量供应,每位只限一碟3个),貌似菠萝包。一般叉烧包都是蒸的,开十字口,这里的叉烧包却是焗的,别具匠心:
热气腾腾的叉烧包,外皮松脆,内馅很实在不欺客:叉烧肉鲜香不肥腻,虽然是焗的但汁水很足,不愧为招牌四大天王之首:
四大天王之二:黄沙猪润肠。肠粉吃过不少,但从未见过以猪肝作馅料的,也算有新意。比起传统的牛肉/叉烧/鲜虾这类solid的馅料,用猪肝做馅不易,需做到不腥不柴。外皮爽滑细薄,味道还可以:
另两大天王是马来糕和萝卜糕。很平民的点心,马来糕入口却有些惊艳:松软不必说,还有股浓郁的甜香是普通店里尝不到的。我们舌头不灵尝不出放了什么,只觉满口留香:
腊味萝卜糕煎的香,但不够脆,有点“水”。也许是人各有所爱,我觉得不太好:
除了必试的四大天王,我们还点了传统的鲜虾烧卖和虾饺。比一般店子的货真(价不算实,要贵些),满是爽甜的鲜虾,不象那些用肥肉末充数的:
LG爱喝粥,来了份金银蛋老火粥。金银蛋是皮蛋和咸蛋,有新意的是咸蛋黄打散了混在粥里,吃起来有沙沙的口感,而小块的咸蛋白增加了粥的咸鲜味。吃了6份点心加一碗粥,共花了45新币,约合人民币200多。不算便宜,和网上说的香港店比较,起码贵3成。据说添好运做出了名,很多大陆游客特意去香港品尝。但问题是等候时间太长,一般游客哪能那么空闲。我的感觉是:添好运值得去,但如果排队太久,还是算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