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之行-3
1. 有位朋友说,成都是中国最懒散,最追求享受的城市。 成都没有来得及去,看看宜宾,确有此种感受。
比如在山东,在北京,几乎在山东的每个县级小城市,所见行人,都是走路匆匆。 活着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不懈的负重感和时代使命感,都在高效率的个体运动着。 广东深圳更不用说,办事情全部用摩托车,效率更为迅猛,包括强盗。
就是在餐厅包间,吃喝的文化和效率也不一样,目的是为了社交或者要办成某件事情。 但是,宜宾的人们,很像鲁迅笔下那变阔了的孔乙己,走路个个摇摇摆摆,从来不急。 他们休闲的吟诗做乐,或大摆龙门乌龙阵,悠哉乐哉,完全没有紧迫感。
今天的宜宾,已经是高楼林立,城市很现代化了。 到了老专署街,早晚的街边,已经摆满小吃小喝的摊位,汽车不算多,摆摊的很多。 但是偶尔还能看到最老式的人力车—三轮,车夫头上捆一毛巾,坐在车上抽烟悠闲的等客。 于是油然想起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也很想体会一下乘坐老三轮的味道。
几乎所有的大小宾馆餐厅永远挤满了来客,大家都在开吃开饮打麻将。 更有,宜宾的茶馆和麻将馆几乎到处都是,几乎人人会玩,个个高手。 麻将确实是中国的文化国粹。 不管大人小孩,都会玩,而且都能玩到彻夜通宵夜战。 我记得每每打电话到13姨的手机,她总说: “正在打麻将,等会子些,我给你打回去,” 一定总打不回来,大概她时下麻将桌上壶的正得意。 得意是因为有钱赢,大赌卖房置地,小赌很逸情,更有生活中的成就感。
宜宾的麻将桌都是很现代化的,包括能够自动洗牌,排放,有多功能,并保证不作弊。自然更有现金小赌,可谓闲情逸致。
至于宜宾的地方名吃,更是人满为患,客来客往接应不遐。 生活在宜宾的人们,很有口福,因为这里的川味地方名吃实在太多太精彩了。
于是对比山东,此地的人们充满了危机感,紧迫感,都像蚂蚁,勤劳高速的工作着。 我一直不明白宜宾人是如何适应这种生活的,更不明白他们哪里来这么多的钱和时间。
2. 姨夫过世后,他家中的格局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的独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还在贵州工作,因为奔丧,才回宜宾。 但是表弟的上级单位已经一塌糊涂。 那是一家直属的国家铅锌矿,算是国家超大直属企业,有数万员工,和地方无关。 一旦崩盘,一年却只能付给一个职工一年84元人民币的生活费,连当地社队企业都不如。 听来匪夷所思,但是确实如此,于是此单位的员工如何生活维持,简直不敢想象。 好在表弟的职业是小学老师,算公务员,没有受到影响。 姨夫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的晓庄师范做教师,那是有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开办的学校。 12姨妈本身是医生,于是在宜宾自办诊所,算是很稳定的工作。
去了一趟三江口,就是电视剧中话说长江中的源头,在这里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上流三江合一。 我外公的墓地就在这里,于是我们这些后代要去瞻仰一番。 此处风水甚好。 所揽全是胜景。 从山头上向下眺望,天高地阔,云朵如画。知来者之不追,叹逝者已茫然。 天地玄黄,造化弄人,叹历史画面,而而或春光一现,又逝多少英豪。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写的何其好呀。 三江之水汇流于此,不知何年何月,得此发端。 举目望去,江水浩浩荡荡,气势浩瀚,交汇之处,云水之汽蒸腾。 远目是迤逦不断的群山,其茫茫然,渺渺然,云山雾罩,似乎充满了永远的不解。 眼底的长江大桥上车辆甚多,南来北去,江中更有船,汽笛鸣起,别有特色。
放鞭炮,祭拜,清扫,读他的墓志铭,于是才最终搞懂母亲家族的一些事情。 在外公三兄弟没有分家的时候,他们的子女是分男女按照出生秩序顺序混排下来的。 外祖父是清末晚期北大矿业系毕业的,是一位实业家。
经过仔细研究确认墓表,只有2.11.12.13.14算我的亲舅舅和姨妈,我母亲排行老10. 以上是外公与一位太太所生育出来的,即与他们同父同母。 于是明白了白二哥他妈是我的大姨,二姨妈的先生姓白,白二哥是我最大的表哥, 14算我的小舅,13算我最小的姨妈。总之很复杂,不来学习研究还真搞不明白。
3. 14舅有两房太太,前面的离婚了,又找了一位。 于是他自然有两个儿子,前窝有一个,后面又有一个。 他属于那种男性绝对权威主义者,打架不要命。 他本人几乎没有读书,他自己说,他算典型的川混混,从小学毕业,他就社会上开混了。
在这个大家庭败落的时期,他就成为家庭的真正捍卫者:他最大的本领就是不怕死,敢打架。 从文革开始,这些姨妈们就倍受欺负,比如房产被外人所强占,被驱逐,说理诉冤也没有地方。
典型的中国民间规则:行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政策也是没有用的。 有一次十一姨妈被外面欺负了,那是一帮军工厂的工人。 于是14叫了一帮哥们,拉来一车哥们混混。开始一场大战,打他姐姐是绝对不行的。 对方惨败,再不敢欺负他姐姐。 还有一次是房管局来强迫无礼拆迁,他又出手,拉来一车弟兄,把房产公司打的落花流水。 于是房产保住了。总之,他是绝对敢玩命的。
这些年,没有他,这个家族几乎没有办法抵挡文革和外来的风风雨雨。 他的大儿子在邮电局上班,中规中距,很老实本分,他那小儿子还在读高一,只有十六岁。 于是一次吃火锅的时候,我专门和他小儿子谈了不少话。 我实在不知道现在的青少年在想些什么,现代高一的中学生有了什么变化。 于是提出了很多问题,做点纪实。
“你们中学生都在搞恋爱吗?” “当然,几乎都这样,不过几乎都是女追男。” “那么,你有吗?” 他笑了,有点不好意思。 “有三个在追我,一个也不要,我当朋友。” “现在学生们的最大目标是什么?” “考一流大学,读最好的专业,我们这个学校是名校。” “再以后呢?” “出国,百分之一百,大家都认为未来只有出国一条路。” “你经常上网吗?有外国网友吗?” “很多,我们现在英文水平几乎和他们一样高,常和他们语聊。” “你对国内有信心吗?” “这事你要问我爸爸,他有信心吗?” “你认为孔子如何,中国文化优秀吗?” “没有可比性,他在今天会失业。中国文化很可爱。” “你很节省吧?比如,不太追求现代的金钱和物欲。” “我们都明白我们没有资格,只有自己的才是真实的。” “那么,你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比如一天。” “是按照分钟来安排的,绝不浪费时间,一切高效率。” “你最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绝对不依靠父母,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他胡乱吃了点,他说他的时间有限,要做功课和看书,先走了。 拼命的时代,草根的后代,清楚的头脑,个性很强,绝不靠爸爸。
4. 那天终于看到表妹,她是11姨妈的独女,还有她先生,一位出租司机。 “哎呀,你知道吗?我女儿进武警当兵了。”她两口几乎异口同声报喜。 在中国当兵是很难的事情,不但要有关系,还要送钱送礼走门子,更不说女兵。 “我那个女娃高兴透了,邻居和亲戚听到都几乎炸锅了。 “这对于我们平头百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先生开始插语: “这次不同了,公开透明招兵。像考大学,要经过很多轮淘汰。” “是呀,是呀,这事过去全靠关系的,有关系还不行,还要送钱。” “比如什么武装部长,招兵的领导,地方军区的干部,名单都是他们先推荐的,” “百姓的孩子根本不要去想,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 “这次胡主席军委下令:三千女武警,全部实行考核录取。” 她先生开始不停的说,那个兴奋,那种高兴,不打一处来。
之后他拿出他女儿的近照,身着武警军服,十分潇洒。 “你想想,三千人竞争十五个名额,这比考大学难吧?比考研究生难吧?” 眉头一皱,表妹开始忆苦思甜。 “这个女娃儿,早时好苦好苦。他爸爸开车,黑白的在外,我还要上班。” “小时候就几乎没有人管,六岁自己做饭吃,还要读书。” “初中毕业,她就外出打工了,只要她喜欢的,她就要去干。” “是呀,是呀,她只要有兴趣,就认真去做。”先生说。 “她不怕苦,也从不叫累,有股蛮劲,好强。” “要经过好多次考核呢,比如现场问答,” “很难,一轮轮选拔上来的,我们可没有任何关系,也花不起钱。” “她最终在武装部办手续的时候,部长说:真想不到,竟是你这个女娃儿。” 那天晚上,表妹的先生和我谈到半夜。 他在本市的知名度暴了,他太露脸了,他很为女儿感到骄傲。 穷人的孩子当上了兵,好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整个成都地区只招收了十五名女武警。 全部公开选拔,面向民众,逐级选拔,决不再走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