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七郎博客  
不能老是落后;自得其乐总可以吧?  
我的名片
七郎
注册日期: 2010-03-11
访问总量: 858,72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俺是“七郎”!
最新发布
· 无孔不入的中共“统战”
· 快讯:“抗新冠伟大胜利表彰大会
· 包子无限量供应
· WG2式表衷心
· Inflation, Transinflation, Bid
· 指莹为梅何其多!
· "普救星"害怕啥?!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北京二爷:北京二爷的博客
· 克利西亚:得胜的生命
· 接龙:接龙游戏室
· 恩上加恩:恩上加恩
分类目录
【七郎看世界】
· "普救星"害怕啥?!
· 穆斯林女孩撒谎的经验教训
· 总统被讽踩;国家无独裁
· 我没有爸爸!
· 重贴开博第二篇:钓鱼岛无忧矣!
【七郎看美国】
· 无孔不入的中共“统战”
· Inflation, Transinflation, Bid
· Who is more divisive? VA elect
· Inflation Inflation Inflation!
· 砌墙拆墙之人祸
· 造假+性骚表演获得艾米奖
· 新总统新疫战新希望新挑战?
· 快讯:佐州再次被刷蓝,床铺跌倒众
· 润涛阎关于2020大选的预测错了吗
· Why Trump lost?
【七郎看天朝】
· 无孔不入的中共“统战”
· 快讯:“抗新冠伟大胜利表彰大会
· 包子无限量供应
· WG2式表衷心
· 指莹为梅何其多!
· 中国速度“秒杀”铁链女事件
· 重贴国籍之争: 吾弃郎、武七郎?
· 俺不知不觉成了“万里投毒”一分
· 给云乡客、马黑文章补充两张照片
· 民主了,我的国!
【看着儿子长大】
· 在育儿旅程中犯的那些错
· 儿子的母亲节幽默
· 儿子如此中文作业……
· “I AM HOMESICK” (微博)
· 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
· 教育孩子之我见—与众父母们一起
【领导不在家的日子】
· 领导不在家的日子里:飞蛾知多少
· 领导不在家的日子里:“槑”成一
· 领导不在家的日子里: Skype视察
· 领导不在家的日子里:好处多多!
【懒人菜谱】
· 简单好吃的 Cheese Cake
· 懒人菜谱:高汤馄饨
· 懒人菜谱:清蒸鱼、酱豆腐
· 七郎下厨记:三杯鸡和炒芦笋(记
· 懒人菜谱:春笋宴
· 快速牛排晚餐
· 我的五谷面包
【养鸡系列】
· Possum 给鸡拜年(下、图)
· Possum 给鸡拜年(上)
· 再话养鸡—注意事项
· 续《蛇口夺蛋记》—吞蛋自缚
· 蛇口夺蛋--养鸡历险记
【家庭生活】
· 白雪公主减肥记
· 妻儿同秀父亲节
· 儿子的母亲节幽默
· 春笋冒出来了(图)
· 三八节数算爱妻指数
· 写在母亲长眠之前(后)
· 为不做家务的先生们和不让先生做
【影视评论】
【微博人生】
· 逼上微信
· 为媒第二春
· 微博人生(14)家有虎妈
· 《微博人生》(12) 气管炎是这样
· 顽童时代:“誓死捍卫伟大领袖毛
· 《微博人生》(6c) 美女甜辣椒(
· 《微博人生》(6b) 美酒好朋友
· 《微博人生》(6a) 社会主义裸照
· 《微博人生》(11)鱼美人的祝福
· 《微博人生》(10)到哪儿闪婚?
【顽童时代】
· 顽童时代:“誓死捍卫伟大领袖毛
【笑一笑,十年少】
· 快讯:“抗新冠伟大胜利表彰大会
· 响应北雁摩斯,再闹龙乡中秋!
· 自欺欺人何时休?
· 情人节取消!
· 中英互译笑话-1:洋中文
· 中英互译笑话-2:党政机关
· “网恋”万维
· 中英互译笑话-4:惊人商品警示语
· 儿子如此中文作业……
【音乐影视书籍】
· 热烈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 弃儿寻母记-推荐俄罗斯电影《意
· 德沃夏克《新世界》索尔蒂 芝加
· 《欢乐颂》卡拉扬 1963 柏林
· 《英雄交响曲》卡拉扬 1952
· 《命运交响曲》卡拉扬 莫斯科 19
· 献给父亲节:你鼓舞了我(频视)
【乱七八糟】
· 中美对陈光诚事件的处理是一大进
· 让方先生魂归故里吧!
· 开博两年十万银,气人不?
· 要地位,先学会给予
· 让贺梅们在大爱中成长!
· 潇洒些,海归就海归,海不归就海
· 文明不文明,晒晒自己的劣迹
【人生之路】
【杂谈】
· 复活“忠字舞”
存档目录
01/01/2024 - 01/31/2024
02/01/2023 - 02/28/2023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1/01/2020 - 11/30/2020
03/01/2018 - 03/31/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09/01/2010 - 09/30/2010
06/01/2010 - 06/30/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写在母亲长眠之前(后)
   

老母今年86,不怎么记事,但身体机能相对于多数同龄老人要好一些,能走动,新陈代谢正常,梳洗饮食也基本能自理,直到去年不慎摔断胯骨。得知母亲年初开始卧床不起是一个月前哥哥在电话上说的。妈妈清醒时会想念她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十多天后我们一家便出现在妈妈的床前了。三个星期的假,掐头去尾后只剩下15天,但我们“闭门谢客,专心照顾母亲,度过了一段很珍贵很难忘的时光。

我在家里排行最小因而也最受宠爱,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尤其是上外婆家。(在那物质绝对贫乏的时代,外婆总是藏着一小碗红烧肉,专等我这馋虫上门!)记得有一次不知为何没跟妈妈出门,在家里因不听话受到哥哥姐姐们的“欺负”。妈妈回家后我添油加醋地告状,结果是哥哥姐姐们连续三天很委屈地受到妈妈的“训斥”。

老人不但宠小儿子,还宠小儿媳。近年她思维不是很清楚,但每次见到上海来的儿媳时,从来不忘讲普通话,并赞她做事整齐漂亮能干。这次,母亲把周围亲人们-—包括我---的名字都忘了,却单单记得小儿媳的芳名,生生把天天照顾她的我的哥哥嫂嫂姐姐们“雷”倒了。

妈妈宠我,但不是不讲原则。有什么好吃的,全家人有份;哥哥的旧衣服,我必须接着穿;犯错误了,照样受责罚。但有一样,虽然妈妈揍过哥哥姐姐,却从来没对我动过一个手指头。每年的暑假正是农活最紧张的时侯,文弱书生的我是能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煮菜送饭是每天做的(趁机往炉灶里丢个红薯烤熟了犒劳自己),养鸡赶鹅喂猪我样样“精通”。记得当年高考完的那个夏天,我觉得高中毕业了,应当挣工分养活自己。于是下地割水稻,结果三天后就中了大暑,病了整整两个礼拜。妈妈不得不丢下田里的活,在家里照料我。很多年过去了,家里人还常拿此事笑话我:天生就不是种地的料。  

妈妈好干净,家里总是井井有条,地砖红红亮亮的,缝里都不带尘,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一直到两年以前,妈妈每天起床梳洗后仍是擦家具洗衣服。家里人脱下来的衣服是不能让她看见的,否则不管是该洗不该洗的统统都进了她的洗衣机了。我们知道妈妈的习惯,现在每天都会把她抱在轮椅上,刷牙洗脸梳头擦身换衣服理被褥,尽量让她感觉干净些舒服些。

妈妈爱看戏,即便是起早摸黑的农忙时节,只要附近哪个村子有放电影或演戏,不管是地道战地雷战还是样板戏宣传队,她都要赶去。当然,背上一定还有我这个跟屁虫。不知多少次,我在妈妈的背上是睡了醒,醒了睡,常常不记得看了点什么。八十年代后期,农家也开始有了电视,并且开禁有关帝王将相的剧目,母亲就可以足不出户的大饱眼福了。

我最喜欢缠着妈妈讲故事:程咬金,薛仁贵,李世民,十八条好汉,李逵,宋江,孙悟空,牛魔王,韩信,朱元璋,赵匡胤。夜晚搬个椅子,与邻居们坐一堆乘凉,是我们孩子们尽情玩耍嬉闹的时候,也是听大人们天南地北地聊天侃大山说书的好机会。

妈妈识字,50年代初到医院培训过,足以应付我和哥姐的小毛小病。后来搞合作化,公社,大队,生产队,她是当然的会计或出纳,常常看到她摆弄几本大册子,听到算盘噼里啪啦地响。那时就觉得妈妈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托GCD的福,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文革”时还常打折扣。故孩童时代父亲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偶像,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权威。)

妈妈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但高考那一年却因此事跟父亲吵了一架。结果是父亲没能按她的要求回来帮我复习,却很快的给我寄来了一整套刚刚重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随书附了一封信,意为他不可能丢下一个学校的学生而回家专为我一人搞复习,要我好自为之等等。在刚刚恢复高考,复习资料奇缺的那个年代,这套书可真是及时雨,对我来说是如虎添翼,而且借着这套书做了一回毕业班的“名人”,连老师们都有求于我。(注:“数理化自学丛书”是60年代初出版的,只发行了一会儿就“文革”了。77年底重印,我拿到书时离店里上架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是洛阳纸贵,很难得的。父亲是这套书的作者之一,所以印刷厂一试印他就拿到手了,作校对用。)

妈妈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是离别的滋味。那年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全家就像过节似的:好吃的好喝的,迁户口备行装,哥哥脱下了他心爱的手表给我,姐姐为我做了时髦的新衣服,外婆挖出了她很久以前到外地时用过的棉鞋(她怕我在北方---对我们南方人来说上海就是北北方---受冻)。平时忙忙碌碌的妈妈,这时反倒“清闲了”起来,有事无事的往我房间跑,问些不搭边界的话。吃饭的时候,她会停下筷子,盯着我看,看得我都不好意思。有一天晚上我在外面混到深夜才回家,只见妈妈一人悄悄地坐在客厅里等着,眼圈湿湿的…… 我当时真是幼稚得“槑透了,竟不能体会和理解妈妈的心情:儿子考上了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她应该高兴才是啊,哭什么!(注:那是1978年,我们那个省平均25个考生才录取一个,能上好学校的就更是凤毛麟了。)

去上大学的那一天,哥哥姐姐们怕妈妈难舍难分,“破坏”这喜庆的气氛,便拉上我,不辞而别。快出村口时,只见妈妈赤着脚,裤管一高一低,小步大步地在后面追赶。我们停了下来,她却也不动了,就站在桥的另一头张望着,挥着手让我们继续前行……

那一幕永远地印在了我的眼前。

 

【写在2011年8月10日】 今晨10:30哥哥打来电话,母亲于六分钟前(北京时间晚上10点24分)离开了我们。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另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及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重孙等守侯在她的床前。

没能跟母亲做最后告别的,是流浪在外乡的小儿子一家 ... ...

妈妈,我们爱您,永远怀念您 ... ...

安息吧, 我的母亲!

 

【后记】老家附近有山有林,山中有一古庵,庵前建有“海会塔”,专供放置亲人骨灰。八年前我父亲“捷足先登”,后来我祖父母的坟墓被迫搬迁,遗骨化灰,亦安放于此。母亲亦步亦趋,终于跟离多聚少的父亲永远在一起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