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出国之后,等到出租房租约期满,他就搬回市里另外找住处。虽然这些年来他再也没有光顾玉茗父母的小店,有关玉茗的消息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他的耳中。他知道玉茗去了日本的九州,因为他的表舅住在那里,听说她后来嫁给了当地一个旧时的“华族”子弟。所谓“华族”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一种贵族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生效当日废止了“华族制度”为止。但是这些“华族”的后人,在当地的政界、商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地位。玉茗临行前送给他的手帕,他一直保存着。他找人把手帕镶在一个玻璃框里,他把这个镜框挂在寓所的墙上,就在书桌的正上方。这些年来,他无数次凝望那两支山茶花,欣赏那细密的针脚和精美的构图,体会那一针一线之中所蕴含的心思和情谊。
有一天,他不想再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徜徉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之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融入这个社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顾晓娟,顾晓娟表示大力支持,并建议他可以作为她的私人助理,协助她管理她所拥有的几间店铺。他理解顾晓娟想要充当他的“艺术保护者”的意愿,而且她也有那样的实力,但是他拒绝了。他认为那样的安排无形中建立起某种契约性的义务,他宁愿保持更多的自我。他对顾晓娟说,自己的姐姐在国内经营服装销售,从前是由沿海进货到家乡销售,如今同类型商铺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他想把日本的服装发运回国,增加姐姐的经营品种和竞争力。由于顾晓娟在服装行业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的关系,他希望顾晓娟能给他提供意见和渠道。顾晓娟一口答应,并立刻安排与他一道回中国考察姐姐的经营规模以及店铺的位置。他和顾晓娟的家乡之行在亲友之间引起很大的反应,大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于他们两人的关系。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不刻意去澄清,因为他深信大多数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在顾晓娟的帮助下,他当上了姐姐在日本的代理,为姐姐的时装店采购、发运日本的服装。这些工作占用不了他太多时间,他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写作,稿件发回国内的书报杂志出版社,有一份旅游杂志还聘他为特约撰稿人。他还进修日文,希望有一天能用日文写出高水平的作品。姐姐姐夫在商场拼搏多年,培养出敏锐的商业触觉,他们看到当时家乡不少人想要出国进修和谋生,就在国内办了一家移民留学中介公司,由他在日本负责联系学校以及为刚到日本的朋友提供协助。相对于大多数孤身闯异乡的人来说,他并没有经受过太大的磨难,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因此他很乐意为初来乍到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头几年,他在服装出口和移民留学中介方面的业绩很稳定,也交了不少朋友,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反而少了。他请了人来负责处理事务性的工作,腾出更多时间用来学习日文和写作,自己感觉日子过得相当充实。
(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