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示範:該怎麼過生活
by 獅子踏雪
(接上篇:貓王面前,人要謙虛一點)
在與人類同居共存的大多數時間裡,貓都是住在戶外的,它們開始大量生活在人類的居所之內還是比較近期的事。是什麼讓它們走出這一步的呢? 恐貓族會說,這是愛貓族的擬人化傾向,把他們的喵族室友當作替身了。但我卻懷疑,對於許多愛貓者來說,情況可能恰恰相反。他們看重的不是貓跟人有多麼相似,而是它們與我們有多麼不同。與貓一起生活,打開了一個超出自我世界的窗口,教會我們一些重要的東西,懂得生而為人究竟意味着什麼。
貓最吸引人的特質之一是怡然自得。貓可不像人類,尤其是現代人那樣,熱衷於地追求所謂快樂的幻覺。它們對自己和生活感到滿足,只要沒有受到威脅,就繼續保持這種狀態。在吃飯或者睡覺之外,它們靠東遊西逛、玩耍嬉鬧來打發時間,從不追問生存的意義。對貓而言,生命本身就是硬道理。
如果有人覺得貓讓人受不了(這樣的人可不少呢),一個原因可能是羨慕嫉妒恨。正如Jeffrey Masson在他那篇關於貓的傑作《貓的九條情感之命》中所說:
“在英語中,‘怡然自得( contentment)’這個詞表達一種與世界或與自我達成和諧的感覺。它更像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種短瞬的情感。一個人可以(暫時性地)快樂但不是怡然。怡然自得你沒法買到, 而快樂通常可以。對我們來說,快樂可是正兒八經的生意。”
當人類越來越多地要從宗教和安慰刺激中尋找快樂,貓卻在享受它們與生俱來的怡然自得。為什麼會這樣,是值得探討的。貓似乎從不追悔過往,也不憂慮未來。它們生活在當下,接納着身邊的一切。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貓無法看到過去或未來。可能是吧,雖說貓兒們往往要在慣常的時段進早餐,表明它們對時間也並非全無概念。但關鍵的是,貓不像人,它們不會為光陰的流逝而焦慮,也不會把自己的貓生想成一個故事,指望走向一個更好的狀態,而是坦然迎接正在到來的每一天。他們不會在對時光流逝、死之將至的恐懼中浪費生命,也因此得以享受另一種形式的永生。所有的動物都具備這種特質,但在貓身上似乎特別明顯。在所有與人類聯繫密切的動物中,貓肯定是受人影響最小的。
“當我玩貓的時候,焉知不是貓在玩我呢?” 蒙田曾經有此一問。對於只能被人類部分理解的動物,我們只好揣測它們的內心,但還是忍不住要琢磨,喵星人總能怡然自得的秘密,或許在於它們不需要老是去想自己應該是個什麼樣子。貓當然有尊嚴感,比如它們會避開那些對自己不尊重的人,但是貓不會根據任何想象來努力重塑自我。它們很高興做自己,從無內心掙扎。
還是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貓沒有道義感。許多故事中的貓都表現出英勇的獻身精神,甘冒痛苦和死亡的危險來保護自己的小貓,但是我們也的確無法教給貓咪們更多的倫理道德,比如像把狗教得那樣懂得廉恥。貓註定不是美德的載體,也沒有自我犧牲的傾向性,除非事關它們的子孫後代安危。但是正因為如此,貓也不會借殺死其他的貓或者別的誰,來謀求成為某種荒誕信仰中的烈士,所以這也不算什麼壞事。貓族中沒有“自殺戰士”這一說。
前面講的那位相信能讓貓吃素的道學家,只是證明了哲學家能有多傻。其實與其想教導貓,倒不如像蒙田那樣跟貓學習,來得更聰明一些。貓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不需要誰的說教。另一方面,不滿足於自身狀況,似乎乃是人類的天性,人類動物從不會停止為更高級的生活形態而努力。貓不做這種努力。這些聰明、頑皮、極其善於適應的小東西已經懂得該如何生活,用不着苦思冥想,上下而求索。
踏雪獅王空降,人類接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