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史:日本投降不是由于原子弹 日裔军史专家长谷川毅在其专著中提到,原子弹的杀伤力还不足以让日本在5天内迅速做出投降的决定,苏联的参战,才是让日本走投无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直以来,西方史学界都认为,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完全是因为广岛和长崎的那两团“蘑菇云”。 因为直到1945年7月28日,日本都对中、美、英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视而不见,扬言要坚决战斗到胜利为止。可随着8月6日和9日的两枚原子弹炸开,日本却在15日宣布了无条件投降。这显然就是在原子弹的威胁下做出的决定。 日本的相关专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表示:投降只是因为苏联发了一个公告。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在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少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核物理学家都找到了爱因斯坦,请他作为代表向总统提出,加紧研制可以制衡德国的原子弹。 1939年10月,罗斯福采纳了这项建议,并让人选取了数名精英,组建原子武器委员会,开始实施旨在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这项工程是直属总统管辖的高度机密,对国会甚至副总统都进行了保密。 杜鲁门是在继任总统之后,才在工作汇报中得知这件事。这时已经是1945年的春天了,只需再等三个月,美国的第一批原子弹就将研制完成。 1941年12月,日军高层担心美军会插手中国战场,就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想法,企图通过拖住美军的海军战力来让美国放弃东南亚的利益。 结果美国因此向日本宣战,而日本也没有想到,美军除了海军舰队,还研制出了一种不受太平洋限制的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试验成功。至此,他们投入50万人、耗时5年、耗资22亿美元的“曼哈顿工程”取得了初步成功。 杜鲁门知晓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认为那是一种可以扭转战局、调转历史文明的战略武器,就下达指示说,要尽可能将它投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军需生产中心。 自7月26日起,连续5天,美军的飞机都盘旋在日本的各大城市上空,散发中、美、英向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波茨坦公告》。 对此,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却公开表示,日方不会理睬这份无用的公告,他们会战斗到底,直到取得胜利为止。 美国早已做好了投原子弹的准备,当即就下发了明确的指令:8月3日后,只要气候条件允许,就按计划投出原子弹。 8月6日,美军B-29轰炸机飞到了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地面上的市民只能看见一个降落伞缓缓下落,在半空中发出剧烈的白光,然后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湮没了整个城市。 当时的日本还以为这是一枚高性能炸弹,直到杜鲁门亲自声明那是原子弹后,他们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日本的部分高层也因此产生了退意。 8月6日,在原子弹的攻击下,广岛30万居民死亡了一半,方圆14公里内就有6万栋房屋变成废墟。核武器的辐射更是让远离爆炸中心的人都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 8月8日,日本天皇得知了这一事件后,认为在这种武器的威胁下,战争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就提出“应转告铃木首相,迅速结束战争,争取有利条件。” 但是日本国内的主战派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们仍然强硬地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新一轮的作战,甚至还喊出了“一亿玉碎、决战本土”的口号,号召民众“与日本共存亡”。 高层的战争分子用他们手中的军事力量把天皇控制起来,发动了政变,并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继续战斗的诏书。 日本天皇录好地投降录音带被他们藏了起来,时任陆军大臣的阿南惟,也在威胁之下切腹自尽。美军见日军还没有收敛的意思,就下达了投掷第二枚原子弹的指令。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长崎,再次造成了10万余长崎居民的死伤。 随着长崎的“蘑菇云”升起,日本战争分子发动的政变也被镇压下来。苏联在8月8日向日军宣战,日本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能这么快投降,其实连美国高层都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们的计划中,日军至少还能负隅顽抗好几个月。所以在连续发射了两枚原子弹后,他们仍然派了上千架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密集轰炸。 由于战势变换得非常迅速,时间差很小,所以在美国的刻意宣传下,世界人民大多都以为日本是忌惮美军的原子弹才宣布投降的。 但事实是,原子弹当时还在试验期,其具体的杀伤力和放射性,是在后期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后才确定的。那时候,日本不少人都还当它只是一种更厉害的炸弹而已,又怎么会在短短5天时间就宣布投降呢? 美军的原子弹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而真正让日本放弃的,其实是苏联的宣战。 二战时期,日本虽然四方征战,但却一直与苏联保持着外交关系,两者早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也还在有效期中。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减少美军伤亡,曾多次劝过苏联参战,但苏联都不予回应。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召开时,丘吉尔再次当面催促过苏联参战,但斯大林依旧不肯松口,只说“时机未到”。 随着战势逐渐明朗,日本的败局不再留有悬念,斯大林才真正开始考虑苏联参战的问题。据资料记载,1945年7月,美国曾截取过一封日本发往苏联的密电。 上面的内容是,日本希望苏联可以避免参战,并帮助他们以有利的条件结束战争。也就是说,日本高层有了结束战争的意思。一旦成功调停,那么美军将失去用原子弹打击日本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如果苏联在这时参战,就会以极小的代价成为坐收渔利的大赢家。正因为美国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急于在苏联参战前让日本投降,所以才会在原子弹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投了出去。 原子弹毕竟是新的杀伤性武器。只要让人们相信,是美国的原子弹直接导致的日本投降,那么苏联参战的意义就会被掩盖,战争结束后,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占领日本,并削弱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贝尔纳斯曾说过:“炸弹投在日本,是为了让俄国人和欧洲更好商量。”由此可见,使用原子弹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打击日本的两个地方,更多的是形成国际政治上的制衡。 苏联对美国这种惯用的手段十分熟悉,所以苏联一开始就有所准备。苏联一方面在利用日本寄希望于他们的心态,拖延日本投降的时间,一方面又在和美国争取放大自身的战后利益。 斯大林原本计划和中、英、美一起发表《波茨坦公告》,并将公告发布时间定在8月,但美国却拒绝在7月就发布了公告,还拒绝在公告上添上苏联的名字。 这一举动让斯大林明白,美国已经不想让苏联参战了,所以他立刻让原定于8月20日的宣战计划提前了10天,准备在战争结束前参战。 此时日本也关注着苏联的动向,当他们发现《波茨坦公告》上没有苏联时,还暗中高兴了一下,以为苏联愿意保持中立,帮他们从中调停。 也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希望,日本才会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后,仍然按兵不动,还派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去摸清苏联的态度,敦促苏联进行调停。 8月8日下午,佐藤尚武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见面后,刚要进行问候,就被莫洛托夫用宣战声明打断。他向佐藤尚武宣读了公告,表示苏联将于8月9日零点,对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但由于地区的时区不同,在时间差之下,苏联宣战仅一个小时,就对日本开战了。日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等到8月9日清晨5点时,苏联就已经攻进日本。 在这样的局势下,日本除了无条件投降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丘吉尔曾说:“日本的失败早在第一颗原子弹投掷之前,就已经是定局了。” 日本不少高层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一直都试图争取有条件的投降,只是苏联的宣战让他们的幻想彻底破灭,这才无奈地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