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四书五经 时差千年 四书五经是代表中国的思想传承和文化道统的典籍,历史地位相当圣经,可兰经,不仅国人知晓 ,世界汉学界也是必读之书。实际上,四书和五经是两个时代的概念,名称的出现,时隔千年。
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6年,皇帝统一万民思想,独尊儒术,诗,书,礼,易,春秋被尊为宝典, 朝廷设立五经博士,五经名称流传开来。
南宋纪年开始为1102年,当时的儒家朱熹认为,中国的学术原典以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为核心相传,应该为典籍之主。就将他们的著作,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定为儒学必读的四书,四书五经 的名称才开始并传。以后他在讲学过程,将重点转到四书上面,并写成流传后世的四书集注,四书地位 就越来越高。
朱熹名声也越来越高,不仅在中国,他的著作还传到朝鲜,日本,17世纪传到了欧洲,欧洲 也认为他是孔子以后中国的儒学的集大成者,把他学说翻译成外文,在欧洲流传。所以,四书 和五经概念的出现,时间差有一千年。以后四书地位突出,天下学子都以训读四书为主,四书五经并列的的讲法已经不够准确。
朱熹一生大起大落。他因为学问高深,曾为皇帝指定为伴读的“侍讲”。但因为参与政事, 批判南宋王朝的腐败,反对偏安,要求反攻复国,受到政敌攻击,诬蔑他“霸占他人财产” “娶尼姑为妻”。结果他的学术被称为伪学,郁郁不得志而去世。身后才得到证明,在世界 范围被认为是可和孔孟齐名的大儒。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大成者。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根源,西人认为和西方的理性有相似之处, 相当于形而上学。他关于气的学说,被认为是指现实世界,被等同形而下的世界。由于他认为 理在气先,西方人就认为朱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实际上中西概念,往往似是而非。朱熹本人否定 理气有简单的先后区别,背后是中国的太极和混沌观念等中国式辩证思维。理气互相反馈,并不是 简单的位置先后的关系。 就像西方古今流传的BEING观念,中文翻译成存在,或是者,都有模糊 不清之处,还是辩证使用和理解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