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圍棋是一種和諧的狀態。它的重點不在於競技或爭勝負,而是調和。」這是「昭和棋聖」吳清源的圍棋哲學。 近年來,因為AlphaGo的出現,圍棋再度成為話題,也對棋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若要說起開創現代圍棋基礎的棋士,則非吳清源莫屬,1933年的吳清源在與本因坊秀哉的對決中,下出了「叄叄、星、天元」的新布局,同樣對圍棋界投下震撼彈。兩者對於圍棋的影響,總是使人津津樂道。 吳清源1914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2014年11月30日在日本去世,享年100歲,其提出的「新佈局」理論奠定了現代圍棋基礎。 吳清源從小天份極佳,同時學習中國與日本棋譜的他,棋力一下子就超越了喜愛圍棋的父親。在國內,他曾接受段祺瑞每月一百大洋的生活補助,爾後,這位圍棋神童在美術商山崎有民的牽線下,入瀨越憲作門下,展開了獨霸日本棋壇的第一步。 在日本,吳清源的棋力超群,他對日本棋壇帶來勇於挑戰的精神,更是在百年後依舊為人稱頌。例如吳清源首次對戰木谷實,第一子就下在天元處,接着便開始模彷對手棋步,據說最早使用模彷棋戰術的是文豪蘇東坡,故此下法也稱「東坡棋」,而吳清源也是日本職業棋界首次使用東坡棋的棋士。而正是吳清源與木谷實這對搭擋,開啟了日本棋壇一個空前的新時代,在兩人進行十番棋對弈時,一起去了信州地獄谷溫泉避暑休養,經過數次的討論,最終有了「新布局」的誕生,雖說新布局古代就有嘗試,但真正系統性討論並發揚光大者實為此二人。 1933年誕生的新布局,距離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不過兩年時間,此後吳清源與各路好手進行十番棋的較量,棋盤上的中日對抗吳清源大獲全勝,但隨着中日戰爭愈演愈烈,情勢也有所變化。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中,吳清源的家與日本棋院會館,都成為一片焦土。1947年師父瀨越憲作向日本棋院提出吳清源脫離申請書,據吳清源本人回憶,在戰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從來不知道自己已被日本棋院除名,當然這也違反他的意願,不管是因為他曾加入璽宇教的信仰問題,或者因為他中國人的身分,縱橫棋壇的一代霸主竟然不屬於日本棋院,確是一樁怪事。 夾雜在中日兩國恩怨情仇中,吳清源的中國人出身及他的國籍問題一直是引發爭論的話題,他曾在1936年加入日本籍,在1949後又因為政治原因,回到中國籍,最終於1979年再度加入日本籍。吳清源之於圍棋,與愛因斯坦之於物理學,兩者或可相當,對於民族問題來說,不禁令筆者想起愛因斯坦對自己國籍問題下的幽默註解,他說:「如果相對論證實了,德國會宣布我是個德國人,法國會稱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那麽法國人會說我是德國人,德國會說我是個猶太人。」原來自己是哪裡人,從來不是自己決定,而是由外部政治力量所干涉的結果。 中日戰爭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命運,在歷史的洪流中,又有多少人感嘆命運的捉弄與不公。圍棋發源於古代中國,於公元7世紀傳入日本,但它恐怕沒想到在千年後,中日兩國的敵對情勢,竟使棋手深陷民族衝突中難以脫身,令人不勝唏噓。 然而,不管國際情勢如何複雜,吳清源終究專注在圍棋上,潛心研究棋道。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不墨守成規,勇於創造的維新精神。就他本人的說法而言,他並不喜歡「定式」,當時日本棋界規定很嚴,不允許創造新的打法,而吳清源隻身從中國至日本,以新布局打破成規,創造了一代佳話。他以獨到的觀察力參透棋局,卻也能從宏觀角度思索棋理,出入之間,怡然自得,王國維曾說:「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吳清源之所以出類拔萃,正在於此。 此外,他對圍棋的理解也值得後人深思,表面上圍棋是爭奪勝負與領地多寡,但實則是追求自然的調和。黑白兩子代表陰陽,陰陽調和,方能運行不輟。在人與人之間,需要秉持着尊敬與愛護的精神,互相幫助,達到國際親善的理念。如同他在自傳《中的精神》中所說,不管你在各行各業,追求和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他一百年的圍棋旅程中,儘管一路上頗有顛簸,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道,並將其傳承下來,今後也將有更多人延續他的思想與精神,這或許才是圍棋最可貴的優良傳統! 若有機會到日本,真想親眼看看地獄谷溫泉的新布局紀念碑,滿足思古之幽情。棋士的青春會隨着時光流逝,但保有青春的思維,追尋和諧的棋道,進而探究更深的人生哲理,這樣的進取精神,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這也是吳清源留給我輩最重要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