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以巴战,不可能不爆发 现代人称历史为宏大叙事,叙事有故事的意思。认为第一次大战的发生是由于1914年一件偶然的行刺事件的说法,就是一个故事,流传百年,表达了世事如棋,人生难料的集体意识。
实际上,那次行刺发生的前提非常多,之前已发生两次多国多方的巴尔干战争,欧洲大国已成立两大对立的军事帝国集团,一战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必然现象。 波斯尼亚所在的巴尔干,是东西欧的交界地,又是欧亚两洲的连接地,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战略咽喉。当地民族众多,宗教多元,历史复杂。一战前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三大帝国。都插手巴尔干地区事务,争夺势力范围。其中民族问题最尖锐的是奥匈帝国。奥匈帝国为扩大版图,先是要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山,以后又要吞并他们的后台塞尔维亚。那位波斯尼亚的塞族人刺杀奥匈的大公,出于拯救国家的民族主义,便不是偶然事件。
之前的1912年,为争夺势力范围,巴尔干国家同盟和奥斯曼帝国的接棒者土耳其就发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由于战后领土利益分配不均,巴尔干国家之间又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而为了准备未来的战争,欧洲大国已经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和意大利为同盟国,俄,法,英为协约国,各自成为攻守同盟,可谓磨刀霍霍。两次巴尔干战争,两大集团都各自选边参战,已经是欧洲大战的预演。
1914年,塞尔维亚人刺杀奥匈帝国大公事件成为借口。奥匈帝本来就要吞并塞尔维亚,遂利用行刺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那时,俄国以保护斯拉夫人为由,开始扩军动员,准备对奥匈帝国开战。法国作为协约国国家支持俄国,实质上因为法国和德国有领土争端,打击奥匈可以联合俄国攻击德国。 德国早就决心为改变世界势力范围格局一战,就以奥匈同盟国的地位发出最后通牒,然后对俄国和法国宣战。
英国作为协约国成员站在俄法一边,而德国和英国为称霸世界已争斗很久。所以,德国和英国之间也进入战争状态。以后引起连锁反应,到1914年底,参战国家除了奥,德,俄,法,英以外,土耳其和日本也宣布参战。土耳其早就是德国的盟国,在蒙古问题上和俄国有争夺,所以参加对俄罗斯的攻击。而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借口英日之间有同盟约定而站在英国一边,也对德国宣战,然后就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并企图夺取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岛屿。日本和英国有私下协议,即战后平分太平洋南北的德国势力范围。 第一次大战,各国之间各有秘密协定。俄国获得自由确定其西部边界的权力,这是以后控制东欧的开端。日本同意赤道以南的德国太平洋岛屿战后归英国;英国则同意赤道以北德占岛屿归日本。英国并承认日本有权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是引发中国五四群体运动的事件。
而美索不达米亚即伊拉克地区,和巴勒斯坦,划归英国势力范围,以后导致中东库尔德地区被分割四分;以色列在英国赞助下在巴勒斯坦建国。 1876年,英法德俄四大国占有的殖民领土有4000万平方公里,人口2700万。到1914年,他们的殖民地增加到6500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万。世界已经被欧洲大国划分完毕。 而世界大国实力在变化,1870年英国经济比重占世界32%,为第一。到了大战前的1913年,美国上升为世界经济第一位,德国由第三位升为第二。而英国却由原来的第一,落到第三位。这时出现修昔底德现象,实力大增的德国要重画世界势力范围,必然挑战已落后的英国,开始扩军备战。一战时,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给英国致命威胁。
美国本来在欧洲世外,由于在拉美和德国有势力范围的争夺,因此选择支持英国,是导致德国被击败的决定因素。
随后不久,德国挑起第二次大战,就像历史上的七年战争,百年战争,十字军战争,等等,战争曾是人类处理世界事务的经常选择。 波黑人一粒子弹本身并没有挑起世界大战的能耐,有没有他,一战,二战都会发生,原子弹都会爆炸,巴以战争反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