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错漏百出的唯物主义及其危害(上)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zgxMTE5
错漏百出的唯物主义及其危害(下) https://blog.creaders.net/u/13614/202008/381310.html
错漏百出的唯物主义及其危害(中) 二、物质与精神的真正关系——心物统一 虽然唯物主义滔滔不绝地骂唯心主义,滔滔不绝地谈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他们却没有对精神与物质作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一旦对精神与物质做严格定义之后,唯物主义就破产了!就这么利害。口沫满天飞却不见干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惯用手法。 既然讨论精神与物质,那么就必须对这两个东西进行严格的界定。 什么是物质? 物质有两种形式,实物质与场物质: 以分子原子的粒子形式构成的,我们叫做实物质。比如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及其所有衍生物,就是实物质。 以场形式构成的,我们叫做“场物质”或者“虚物质”。比如声音、光线、电磁波等等各种场,凡是以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就是场物质。许多场物质是人无法感知,但可以通过现有或将来有的仪器检测的到,也可能有任何仪器都无法检测到的物质,如反物质现在检测不到,不知道将来是否有仪器能检测到,如果“反物质”是存在的,那么它也是物质,即场物质。 可以肯定地说:物质是由能量构成的,无论是实物质还是场物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 这里讨论的物质,包括实物质与场物质,是它们的总和;当然还包括物质的属性,即物质的运动规律。本文讨论的物质范围很广阔,可能比唯物主义者对物质的定义还宽广得多。 什么是精神? 看了上面对物质的定义,马上会有人说,这世界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唯物主义是对的。 错!世界除了物质还有精神存在,而且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人开车在马路上,必须依照交通规则,如果他总是不按照交通规则开车,他可能很快就会出交通事故,或者被处罚。交通规则就是精神,它是物质以外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且对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不遵照精神行事,结果就被精神伤害。 譬如围棋,棋子棋盘就是物质,只有棋子棋盘是围棋吗?难道不是五子棋吗?用围棋的规则就是围棋,用五子棋的规则就是五子棋,你拿石头子出来按照围棋的规则比划,也是在下围棋。规则就是精神,它比物质更加重要,你难道说精神不存在吗? 什么是精神?除上面所指的实物质与场物质及属性以外,独立存在的东西就是精神。如:知识、思想、理论、主义、学说、意思、意识、意志、意愿、感情、精神、道德、制度、法律、规则、规矩、习俗、技术、方法、文化、语言(不是声音)、文字(不是纸与墨水),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学科…等等都是精神。对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总结与应用是精神活动。 精神是生命对世界的认知、总结与升华。用人类的感知功能与设备的功能无法感知,但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不存在吗?象棋规则不存在吗?法律不存在吗?交通规则不存在吗? 人类只能感知物质,却感知不了精神,精神独立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上。精神既然是独立存在,物质就决定不了精神。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实践)是精神的应用,就是精神活动。世界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它就是“精神遗产”。 有的书把精神称为意识、思维,我觉得还是用精神一词更为贴切,所以本文就用精神一词。其实精神是意识、思维与实践的集合。 可以说,实物质与场物质及属性是物质范畴,而对物质的认知及应用等实践活动是属于精神范畴。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比如水,它是物质,它随着温度与压力等的变化在20多种状态下转化,是它的运动规律,是它的属性,也是属于物质范畴;而认识和利用水及其变化的规律即是人的实践活动,是精神活动。如,利用水的清洁特性清洗物品,利用水的蒸汽特性制造蒸汽发动机。 如果是群体的精神,必然是群体的生命对事物的共同认知、总结与升华,才能算是群体的精神。 对某个具体事物来说,必然是先有精神,然后才有物质。这样说,理解起来可能困难,看完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明白了,我们以事实说话。 例子一、语言的交流过程 仔细研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语言与声音就是很好的例子。 语言是精神,而声音是物质——场物质。比如声音“wang”,在普通话语境中,大家可能理解成“王”;而在英语的语境中,却可能被理解成“1”;在有的语境中可能什么也不是,只是噪音。如果你与猴子、或者其他语境的人讲“wang”,他们听不懂,或者理解成“我要杀你”,那问题就大了。这就是物质相同而精神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精神不重要吗? 那么,是不是,没有声音这个载体,语言这个精神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即使是没有了声音,语言依然存在,哑巴还有哑语呢。没有了声音,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交流,书面形式交流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书本就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语言集。从这里可以看到:语言(精神)是独立存在的,声音(物质)只是语言(精神)的一种载体,而且不是唯一的载体。这个载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表达精神——语言而已,离开这个目的,这个声音就毫无意义,可能还有害——声音变成噪音。很明显: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主人,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物质第二,精神第一。 为了交流,交流的双方在交流之前早已认同了同一种语言,否则就无法交流。交流时一方把意思通过语言编码成声音,把声音掷给对方。声音是场物质,声音又通过空气、电话线等实物质传播。另一方接收到声音,通过语言解释出意思,就完成了整个交流过程。这很像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换过程。意思与语言一样都是精神,意思是更高级别的精神。整个交流的目的是把意思(精神)传给对方,除了这个目的,整个交流就毫无意义,语言与声音只是作为意思的载体而存在。如果交流的双方都同时懂得多种语音,双方会为了更好地表达意思而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切换。语言是早已存在的,声音是为了交流即时产生的,空气、电话线等实物质又是声音的载体。所以先有语言后有声音,物质第二,精神第一。 声音与语言是不同的。声音不一定是语言,不是语言不是音乐又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语言如果用声波表达出来就是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文章,哑语直接用动作来表达。可见,声音不是语言唯一的表达方式。 整个交流过程可以描述为:主动方把意思(精神)通过语言(精神)编码成声音(场物质)通过空气(实物质)传给接受方;接受方再通过语言解码还原成意思(精神),从而完成整个交流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主动方→精神→物质→精神→接受方。 整个交流过程都是为精神而产生、而存在、而进行,物质只是临时借用而已,用完就完了,所以物质不重要,精神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主人。 对于物质(声音)而言,没有精神(意思)时,就是有害的噪音。可见,精神是物质的生命和物质的存在意义。 例子二、下围棋 对于围棋来说,棋子棋盘就是物质,规则、技术、经验是精神,棋盘上的争抢拼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不是靠物质定胜负,而是靠精神定胜负。可见,精神的作用才是根本。 决定它是不是围棋,是以规则(精神)决定的。用五子棋的规则,就是五子棋,用十子棋的规则,就是十子棋,用围棋的规则就是围棋,或者你创造一个什么规则,大家也按照你的规则,就是你那种棋。棋子与棋盘还是一样的,没有了围棋规则,围棋不能叫作围棋。可见,精神(规则)在这里的重要性,它规范了整个行为的范畴和意义。 双方比赛的是看谁的棋子(物质)的漂亮吗?以棋子漂亮程度定输赢吗?如果是,那么比尔盖茨就是围棋世界冠军。你的棋子是钻石、翡翠、黄金的,对方的棋子是石头的,你就能赢吗?不一定,输赢绝对不与物质有任何关系。甚至为了公平起见,双方还要交换棋子与棋盘方位(象棋),显然是为了物质的平等而做的。你与世界冠军的唯一差别只在技术(精神)上,绝对不在棋子与棋盘(物质)上。所以精神决定着胜负成败。 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比赛双方技术(精神)的高低,双方在围棋规则(精神)的规范下,在棋盘(物质)上拼杀的只是精神,自始至终,整盘棋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产生、而存在、而进行,最后得出精神(技术)的胜利者。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棋子棋盘)在精神(棋规)的规范下争夺精神(技术)的胜负。物质只是表达精神的载体而已,物质只是为精神服务而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更加核心。 在这个下棋的过程中,规则、技术等精神的东西早已存在,而棋子棋盘是根据精神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也是临时找来的,拼杀的是精神,与物质无关。所以,也是物质第二,精神第一。 有的唯物狡辩者说,没有棋子棋盘的物质,你就下不了棋,憋死你,还是物质重要。没有棋子棋盘,我们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甚至可以下盲棋(本人上课时就经常与人下盲棋),换另一种物质,只要能把精神表达出来就行。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与精神谁重谁轻?谁第二谁第一?一目了然。 例子三、法律书 以一本法律书为例,纸张、油墨就是物质,里面所要表达——法律的具体内容就是精神。花那么多的纸张、油墨、人工,最终目的是把法律表达出来,法律书的唯一目的是表达法律(精神)。 这本书,如果没有精神(法律),它就是负价值。同样的纸张钉好后,油墨乱泼上去,这本书不表达法律,也不表达任何东西,它的价值绝对低于纸张、油墨加上人工的总和,甚至低于单独的纸张价值。这时的书,它就是负价值,只能当垃圾处理,还得费时间。由此可见,人类制造出来的没有精神的物质,它的价值就很低,甚至是负价值。当然原始的物质不是负价值,如石头。在这里,纸张与油墨不是负价值,当它们混合在一起又不表达精神的时候,就是负价值。 同样,没有法律书,要表达法律就很困难,仅靠口耳相传,必然有许多遗误,造成许多不便。法律可以脱离书本而独立存在,当然有书本才能更好表达。法律书是法律与书本的统一,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纸张与油墨是为了表达法律而临时弄来的,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 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 对于法律书来说,法律是先于书本而存在的。首先在议院审议通过之后才成为法律,书写下来,为了广为传播再付与印刷。当制定法律的时候,它是先于书本而存在的,也是脱离书本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法律书都是如此,先有法律,后有法律书,先有精神,后用物质表达。精神(法律)是物质(纸墨)的主人,物质是精神的载体,法律书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形成完美结合,成为一体。成书之前,精神(法律)已经独立存在,现在出版的法律书甚至可能是几十、几百年前的法律。从这点上讲,也是物质第二,精神第一。当然是精神(法律)更重要,没有了精神,书本就是负价值。 不仅法律书,所有的书本,数学物理哲学小说……都是如此。 法律也可以离开书本独立存在。二战时日本人搞过一个《中国农民惯行调查》,发现中国北方的农村,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利用习俗治理,是非常民主自治的村庄,治理得非常好,习俗非常详细,却没有形成文字,没有用实物质表达出来,而是口耳相传、心心相印。习俗是很重要的精神,用什么方式表达当然是次要的,精神可以在没有物质的情况下独立存在。 再次证明: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主人,物质第二,精神第一。精神脱离物质、先于物质存在。 物质与精神哪个更重要?当然是精神! 例子四、经书与武功秘籍 语言与文字都是精神。对经书而言,纸与墨水是物质,经是精神。唐僧奔波万里、费时十九年,才从印度取回真经。唐僧取经取的是精神,经书只是经(精神)的载体而已。 修炼界有许多经、武术界有许多武功,不形成文字,甚至不允许形成文字,只是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私传秘授,所以这些经、武功更加珍贵。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功夫武术、民间技艺,都不形成文字,师徒相传着。才使得许多东西失传,非常遗憾。中国的文字历史很长,形成文字并不困难。可见许多是不想形成文字而已。这就是没有做好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才使得精神失落。这又再次证明,精神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选择好物质,作好主人与载体的统一,是最好的存在方式。 在许多武打片中,武林高手们为了什么经、或者武功秘籍,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地争夺,表面看是争夺那个物质的书本,实际争夺的是它的内涵——精神。如果把那个书本复制许多份,分给大家,原来那个书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了。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原来那个书本)没有变化,而它的精神(内涵)被复制了,原来的物质就不重要了。可见整个经书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它的内涵(精神)上,没有内涵的书就毫无价值。经书(物质)是经(精神)的载体,如果是世界上的孤本,那这个载体就特别重要,一旦经书被毁,那个经(精神)就与这个世界失去联系;经书被撕碎,经书的物质(纸张与墨水)不变,由于它不再承载了那个经(精神),被毁后的经书就毫无价值。所以并不是物质多值钱,精神才是无价宝,精神才是最珍贵的。 这里再次充分证明了,物质只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主人,物质是为精神而存在,物质丧失了这个作用,就毫无生存价值。精神远重于物质,物质第二,精神第一。 例子五、交通 车辆、路、街道是物质,交通规则是精神,信号灯也是物质。交通规则(精神)通过信号灯(物质)表达出来,制约车辆(物质)的行为,物质受到精神的制约。交通规则(精神)是独立于车辆、道路、信号灯等物质而存在的,也是先于这些具体的物质而存在的。 谁敢说世界上没有精神,那他走路不要管交通规则好了,他很快就会被物质伤害——交通事故,或者招致精神的处罚——交通处罚。当然也有没有交通规则的地方,那是在没有人烟的荒漠,那里很自由,那他尽管去好了,看是在有精神(交通规则)的地方好?还是在没有精神的地方好? 城市化率越高,社会效率也就越高,人们生活也越好。这是世界的通例。现在中国也在大力提高城市化率,就是把人从交通规则少的地方搬到交通规则多的地方。可见精神(交通规则)对世界的良性作用。 为什么有交通规则?人类原本就没有交通规则,由于人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逼不得已而产生交通规则,而且条文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腻。有了交通规则,人能更加安全地、自由地生活在世界上。以城市而言,有了交通规则,人口的容纳量更多、车辆的容纳量更多。一个现在百万人口的城市,如果没有了交通规则,可能只能容纳十万人,而且车辆也没法开,开出去就撞人,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大家都不用交通规则,你不撞人,人家就撞你,大家都在相互伤害,大家都没有安全,生命得不到保障,生产力也会落后、低下,生活会比较困苦,所有人都是失败者。这时可以看到精神(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精神能提升物质的效益,能使社会更发达。 精神越丰富,社会效率越高,人们生活得越美好;精神越缺乏,社会效率越低下,人的生活质量越差,生活越艰难。 例子六、青花瓷 制作青花瓷的那把泥土就是物质,而它的制作方法与经验却是精神,烧制是利用知识、在精神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也是精神范畴,当然精神更重要。在制作某个青花瓷之前,制作方法已经存在,而且独立于那把泥土而存在的,更不可能依赖于那把泥土。泥土与青花瓷的制作方法加上烧制,最后制成青花瓷,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青花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制作方法(精神)上。 例子七、货币 货币是最能体现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例子,我们从中最能获得灵感。 一张100元的钞票,它的造价差不多是0.05元。也就是是说,它的物质价值是0.05元。但是它却以等价100元的价值在市面流通,它的价值为什么溢出那么多?印100元钞票与印1元的造价差不多,为什么前者的价值是后者的100倍?是因为银行在后面作坚强的承诺,还有政府强力的维护,与民间的认同。就是说它的99.95元的溢价是精神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物质价值是不变的0.05元,而它的精神价值是99.95元。如果撤去上面所说的银行、政府和民间的作为,那么这张印着100元的钞票,不但不值100元,就连那0.05元的物质价值都不值,就是说,它连物质价值都争不回来。从这里可见精神的利害。再次体现了,人类制造的没有精神的物质是负价值(低于物质的造价)。 黄金货币也是一样,在不被认同的时间和地方,黄金也是一钱不值。在蛮荒的古代,当贝壳作为货币的时代,黄金就不值钱。这里不能计算使用价值与修饰价值,那是没法计算的,因为石头的使用价值比黄金高,小水晶的修饰价值比黄金高,如果也统计使用价值与修饰价值,那么石头与小水晶都比黄金值钱,那是物品价值不是货币价值,不属于本例讨论范围。 也就是说,货币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货币的价值主要是由精神决定,物质所占的比例很低。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至于表达100元的等值,那100元钞票也不是它的唯一方式,银行的100元支票可以作为等值货币来流通,某个有信用的人写的100元甚至更高价的欠条一样可以当成相应等值货币来流通,银行、支付宝、微信直接往你的账户里打上100元的账,同样等值100元,这里的100元等值就完全脱离了那100元的钞票。就是说100元钞票(物质)不是表达100元的唯一方式,只是其中较好较普遍的方式,可见表达和承载相同的精神有多种不同方式。 各个例子的共同点 为什么这么啰嗦地拿出那么多、那么重复的例子,是因为中国人被唯物主义毒害得太深,轻描淡写不足以有力破除。 各种各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世界最先出现原始的物质,如石头、木头、土地等等实物质与场物质,后来生命从这些物质中总结、推演、升华出精神。 世界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世界可能是先有物质后有精神;对于具体的事物,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物质与精神是依存的关系,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主人,物质第二,精神第一;精神比物质更重要,而且精神还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物质也可以没有精神而独立存在。 世界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世界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心物统一的。
待续...........
金剑 2019年1月 2020年6月修改
相关链接
《错漏百出的唯物主义及其危害(上)》 https://blog.creaders.net/u/13614/202008/381119.html
错漏百出的唯物主义及其危害(下) https://blog.creaders.net/u/13614/202008/3813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