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聊,啍几句京剧以自娱。这京剧虽名为京剧,却不是北京的剧种,而是南方剧种。因为西太后喜欢,致使这一南方小剧种,蓬勃发展起来,成了国粹。再后来,江太后发展了现代京剧。所以西太后江太后对京剧的发展,功不可没!
因为京剧本质上是南方剧种。所以我这个南方人啍起来觉着很自然。哼几句《贵妃醉酒》你听听?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 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那贵妃为啥醉酒了呢?咱先得说一说剧情。
据百科介绍,京剧《贵妃醉酒》讲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动人的爱情故事。贵妃何以醉酒?那是因为皇帝不找她,而找其他女人去玩了,这杨贵妃遂因吃醋而饮酒。一饮便饮多了。就这么一桩没啥故事的故事。经过京剧那么一艺术,吃醋都吃出美感来了。 这唐明皇与贵妃杨玉环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千古传唱。动人在哪儿呢?咱还得说说贵妃醉酒以外的故事了。 话说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启了大唐盛世。这一盛就盛了一百多年。那时大唐国,国强民富,到处呈现出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祥和景象。富裕了,政府可以养些闲官以灿烂其文化,官员可以打情骂俏以演绎些爱情。一个国家的闲官数量,是一个国家富裕的重要标志!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成堆,何来动人的爱情? 他们那点事,能载入史册,千古传唱,就得归功于一个闲官。这个闲官叫白居易。他光拿工资不干活,整天游个山玩个水,喝喝酒写写诗的。诗歌里,歌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歌颂伟大的领导。他写了首长诗,叫"长恨歌"。这首诗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歌颂了玄宗与楊贵妃间感天地地的爱情。 这诗里还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大大的骗人了。玄宗和贵妃初次见面时,这杨家女早已不是初长成,而已是人妇了。这人是谁?他是玄宗皇帝的亲儿子。这玄宗看见儿媳妇漂亮,便强占了儿媳妇,就是公公搞上了儿媳。 公公搞上儿媳,这叫乱伦。民间把它叫做"扒灰"。这种行为破坏了基本的纲常伦理,模糊了人与畜生之间的界线,所以,很为人们所不齿。 据说,上海解放后,解放军抓住了上海滩流氓头子黄金荣,连夜审讯! "黄麻子,你丫老实交代,你干了那些坏事!", "报告政府,我扒灰"。 "啥?" "就是,我那孙子,其实是我儿子"。 这种霸占儿媳妇的事,连地痞流氓都觉得不光彩。黄金荣把它视为他人生最大的不是。因为杀人放火,或英雄或歹徒,都是人之所为,而与儿子抢女人,就沦为禽曽的勾当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黄金荣没有与儿子抢女人。实际情况是,他儿子因病死了,儿媳为丈夫守寡。俗话说"三十如虎,四十如狼",为解决年轻媳妇的生理问题,金荣先生亲自上马了。这金荣先生不仅没与儿子抢女人,而且还有救人与水火的味道呢?但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扒灰毕竟是不光彩的,丢人的。 可玄宗就完全不同了。他是活生生地把杨玉环从他儿子手里夺过来的。后来皇宫举办家宴,他儿子寿王要跪拜以前的老婆,现在的后妈,心里多别扭呀。大家喝酒作乐,可寿王他就喝不下呀,所以,后人有诗云"薛王沉醉寿王醒"。 这种夺儿子之妻的事,即使地痞流氓也为之不齿。一旦发生在皇帝身上,却被顶级文人白居易歌颂得动人美丽。权力可改变一切哪!想必白居易也是靠歌颂领导而使他的白居变得容易的。 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代的美女海了去了。光有美貌,不足在史上留名。哪?是什么使她名垂千古的呢? 因为她有一个干儿子,他叫安禄山。 那时楊贵妃三十来岁,可这干儿子安禄山已有五十多岁的。这干儿子呀,对玄宗和贵妃,整天“爹呀妈呀”的叫得特甜,孝顺得很。好像还会演小品,常逗得玄宗贵妃乐不可支。渐渐地,这干儿子很得他俩的欢喜。玄宗便把许多大权都交与他。于是这干儿子手握重兵,权势渐大。后来发动了"安史之乱"这一反革命政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大唐盛世不再。 所以这玄宗贵妃的爱情故事,实在是祸国殃民。哪有半点可歌颂之处? 这安绿山,他有皇帝贵妃做干爹干妈,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权势无边,一手遮天。他活得如此滋润,还有啥不满的呢?他为啥还要造反呢? 那原因就是,绿山想把干妈变成干女儿! 你想呀,叫一个比自己小二三十岁的女子为干妈,他愿意吗?叫干女儿才对呀?看着这貌美如花的杨贵妃在身边晃来荡去,他能不春心荡漾吗?古书上称杨贵妃为"羞花",就是说扬的美貌使花儿都羞得不好意思了。面对如此的天降美人,绿山同志怎不想占而有之呢? 要把皇帝的宠妃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自个做皇帝。做了皇帝,天下女子便取弃自如。安绿山于是起兵反唐,自个想做皇帝了。 你对咱的推理,肯定不会认同。这些大人物们,想的都是江山社稷,民族大义,社会责任,怎可能为一己之私,而祸国殃民呢? 为了佐证咱的推理的正确性,咱举一个近一些的例子,那就是明末清初的吴三桂。那时的吴三桂,有一个站队问题,立场问题。即站在以李自成同志为首的新兴的大顺政府一边,还是站在以多尔衮王爷为核心的大清国一边?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由民族大义,社会矛盾等因素决定,而是由一个叫陈圆圆的美貌女子决定的。这件事情,史书上称为"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冲冠一怒,不为国家,不为民族,不为百姓,不为苍生万民,只为一红颜,即一女子是也。 所以,说大人物们,心系百姓,为国为民,很多都是忽悠。也许他们比咱小民百姓更肮脏更无耻。可小民百姓,千百年来,对大人物的所作所为,唯有景仰崇拜和羡慕,哪有批评指责的念头? 千年前唐玄宗扒灰的故事,被当作爱情的圣歌而一直传唱。 这不?前几年李玉刚先生的《新贵妃醉酒》唱彻长城内外,红遍大江南北。这歌词写得那个美呀!抄录在这,请你欣赏。 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 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 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 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 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 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 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 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 爱恨就在一瞬间 举杯对月情似天 爱恨两忙忙 问君何时恋 菊花台倒影明月 谁知吾爱心中寒 醉在君王怀 梦回大唐爱。 白居易先生描写他俩的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他俩恩爱得不行。咱这就纳闷了,既然如此恩爱,那贵妃何以醉酒? 醉酒的原因,不就是玄宗去找另一个女人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那很可能不是玄宗只爱贵妃一人,而是因为玄宗六十多岁,年迈体衰,爱不动三千佳丽罢了。即然玄宗只爱一人,那其他的二千九百九十九个佳丽,是否被允许另嫁他人了呢? 估计不会! 就像一个人,点了三千道菜,有的尝一点,太部分都不碰。旁边站满了饥渴的人群,可就是不给别人吃。因为这有个等级问题,只有他才配享那些美食。这样的制度,千百年来,被我们歌颂着维护着。 玄宗与贵妃,真谈不上什么爱情,只有帝王的荒淫无耻。玄宗为了讨好贵妃,不惜损害国家利益,不惜破坏朝纲礼仪。他与为博女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又有什么区别?况且他还是个扒灰的主。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也有对扒灰的描写。但那个人的扒灰与黄金荣的扒灰,还是有些原因的。至少是偷偷的。像玄宗那样,光天化日,明目张胆的强占儿媳妇,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即使伟大如"宁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不敢扒灰。 话说袁绍有个儿媳妇,名唤甄宓,才貌双全,远近闻名。曹操与袁绍作战时,就幻想着打败袁绍时,把甄氏占为己有。后来果然击败袁绍,不料甄氏却被先冲进城的大儿子曹丕所得。曹操郁郁不乐。尽管他威仪四海,权大无边,可他却不敢与儿子争女人,只得作罢。 这甄氏,如花似玉且才华横溢,与才高八斗的曹植很有共同语言。曹植对嫂子欣赏心仪,怎奈曹丕心胸狭小,使曹植与嫂子讲个话都非常困难。美丽绝伦的嫂子,在他眼里,就像可望不可及,可思不可得,梦幻飘渺的洛神一样。而曹丕却不惜香怜玉,处处刁难冷落甄氏,致甄姑娘郁郁而早逝。曹植把他的悲伤怅惘,凝成文字,遂成千古名篇《洛神赋》。 从这可以看出,三国时期,虽社会动荡,但基本廉耻还是有的。 其实,早在周期时,汉民族就有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水准似乎下降,累得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奉劝大家"克己复礼"。所以,汉民族很早就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是有相应的行为规范的。 可在唐朝时期,伦理观念相当混乱。比如,著名的武则天,她是唐太宗父子共同的老婆。黄巢的叛将朱温,灭唐称帝后,把几个儿媳妇充作他的嫔妃。导致最后被儿子所杀。当然,儿子杀老爸,原因不是老爸抢了他的女人,而是为争皇位,想早点做皇帝。"有权就有一切",这个道理他懂。"不爱江山爱美人"这种事,恐怕只有老外那种傻瓜才会做。 唐朝人为啥这么乱呢? 那是因为五胡乱华后,胡汉混杂。这胡人兽性未泯,野蛮落后。野蛮战胜了文明。这是汉民族的一曲悲歌。当然现在胡汉不分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了。不便过多评述。 玄宗贵妃的那点事,本就是一出皇帝用手中的权力,强占自已儿子的老婆的闹剧。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连儿子的老婆都要霸占,真是毫无约束,更无自律。可我们百姓却指望着他带领我们过幸福日子呢!玄宗他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定是国家人民的不幸。这盛唐就是毁于玄宗之手。 知道了些剧情背景,咱心里便不想再唱《贵妃醉酒》了。得嘞,还是唱唱《霸王别姬》吧!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外却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这是京剧《霸王别姬》中一段经典的唱段,就是虞姬走出帐外去自杀前的那段《看大王》。
这《霸王别姬》,精确地说,应该叫《姫别霸王》,因为剧中的主角是虞姬。故事说的是项羽被六十万汉军层层包围在垓下,败局将定。那天项羽虽左冲右突,英勇无比,抢挑了汉军十几员上将,但仍冲不出重围。回到帐中,情绪低落。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时,虞姬上前,好生安慰,拔双剑为项羽起舞解闷,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情绪稍安,困乏而睡。虞姬便悄悄走出帐外。眼见败局已定,回天无力,为保项羽颜面及自身尊严,虞姬决定自刎。望着天上清凉的明月,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虞姬若有所感,便唱上了那段《看大王》。(当然,真实的虞姬是没唱京剧的,但剧中的唱词是虞姬的心声的写照)。 这是虞姬赴死前最后的挽歌!这里没有掏胸跺足的悲愤,这里没有怒火满腔的仇恨,这里没有怨天尤人的冤屈。有的只是顺天应势的平静!有的只是回天无力的无奈! 好一个贵族气质! 虞姬何许人也?史书上极少记录,因为项羽失败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又是个胜利者书写的,史学家们谁会关注一个失败英雄的女人呢? 虞姬能歌善舞,还能文能诗。极对是个非凡的人物!能让"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大英雄项羽倾情一生,怎能是个等闲之辈? 咱说虞姬有贵族气质,没有史实证据,但可以通过比较得出这个结论。与谁比较?当然是刘邦的女人们。 刘邦可不像项羽,只有一个女人。刘邦的女人很多。项羽与虞姬,那是爱情忠贞,而刘邦与他的女人们,那只是勾兑色情。在刘邦眼里,没有情义,只有利益!刘邦对于女人的态度,被他的子孙们继承下来。数代以后的一个叫刘备的人说过一句名言,"兄弟是手足,老婆如衣裳"。三国中记录下这句话,是为了表达刘备重视兄弟情谊。可视老婆为衣裳的人,怎能对人有真情义?有的只是利益和利用罢了。 刘邦在没做皇帝前,就是个江湖混混。早年他看上了吕太公家的财产,巴结吕太公,娶了他的大女儿吕雉。 这吕雉是富家之女,怎么会嫁给刘邦这样的混混?而且那时刘邦已是个三十出头的剩男,而吕雉却是豆腐年华。史书上记载,那是因为她爸吕太公会看相,一眼就看出刘邦是帝王之相,便不管贫富差距,年龄差别,执意要把女儿嫁给他。 这个史书就是个扯蛋!不仅当代史多扯蛋,看来古史也多有扯蛋!你想,如果从相面上就可看出刘邦有帝王之相的话,那项羽在鸿门宴上,直接杀了刘邦,或直接投降刘邦得了,对吗?据咱的逻辑推断,刘邦搞到了吕雉,八成是用了下三烂的招术。 随着权势的上升,刘邦后来又勾搭上不少女人。一路辗战,一路播撒些革命的种子。刘邦的女人,在做皇帝前,都是些野鸡夜雊。比较起来,还是吕雉上得点台面。 吕雉也算能干,一介女流,用计谋杀了战神韩信。可谓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这些本是当政者的治国手段,无可厚非。可她的心太狠毒了,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范围。 据史书记载,刘邦当皇帝后,收集了不少优秀的女人为妃。其中有一个妃,史称戚夫人的,有貌有才,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宠爱。吕雉在她面前,那就是一个掉了渣的土包。刘邦便渐渐冷落吕雉吕皇后。吕雉羡慕嫉妒恨。刘邦在的时间,吕后难以下手惩罚戚夫人。刘邦一死,吕后就把戚夫人四肢砍断,丢进猪圈,还嘲笑她,"你弹琴啊!,你跳舞啊!你不是挺有能耐吗?" 戚夫人本不是吕后的仇敌,也从未得罪过吕后。刘邦宠她而冷落了吕后,这是刘邦的喜好,不是戚夫人的错。可吕后仅仅是出于嫉妒,而对无辜的戚夫人下此毒手,实在是残暴之极,令人发指!作为有天然母性慈爱的女性,竟然可以如此歹毒!!吕后是毒女的极致!从此江湖民间就有了"最毒莫过妇人心"这一说辞。 反观虞姬,她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气质高雅。她的身上处处散发着人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虞姬与吕雉,一个是仙女,一个是人渣。可做母仪天下的皇后的,却却是粗鄙蛮横心如蛇蝎的吕雉。这不得不说是汉民族的巨大悲哀! 虞姬虽然不上史书,但却被民间怀念和颂扬。虞姬虽然早已香消玉碎,但一首赞美她的歌在民间传唱。后来歌词失传,但曲调还是传了下来。许多后人按这个曲调填词,这词牌就叫"虞美人"。最有名的"虞美人"词,就是一千年后南唐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虞姬的美名千年不灭。很欣慰现在又有京剧讲她的故事。由虞姬舞剑那一段京剧改编的京胡曲《夜深沉》,刚劲有力,充满激情,是京胡少有的名曲。这曲子一定会长久存在下去,因为它是京胡的魂。听到《夜深沉》,就会使人联想起虞姬。有许多胡琴名家演奏过它。咱觉得美克美女士在日本演奏的版本最为传神。(这里应该连接上视频)。 虞姬乃人中极品!何方灵地才能产生这样的人杰呢?史书对虞姬的籍贯,出生年月,家庭成份,怎么与项羽谈上恋爱的,通通都没有记载。对她是哪地儿的人,咱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听说有人研究过武则天她妈的出生地,还拿到一大笔科研经费呢?咱也想申请些科研经费,考察一下虞姬的出生地。 咱初步判定,虞姬是浙江上虞人。咱作出这个判断,理由有二。一是项羽早年就生活在绍兴上虞一带,后跟他叔叔项梁起的兵。应该是那时候找的虞姬,谈的恋爱。后来项羽统领三军,军务繁忙,就没时间误恋爱了。二是上虞出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是上虞人。附近的诸暨,还出过西施大美人呢!所以,上虞出个虞美人,合情合理。 比起西施,虞姬名气似乎没她大。其实,西施出身卑微,就是个农家女,后被权贵收去当间谍培养,然后被当作工具送给吴王夫差。她与夫差之间,根本没有爱情,有的只是算计。而虞姬是个自由身,她与项羽之间,没有任何的算计利用,而是纯粹的真诚的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虞姬出身肯定比西施高贵,才情气质也当在西施之上。可她名气不如西施的原因,就是历代统治者更喜欢西施!他们需要百姓树立为权贵牺牲一切的崇高思想。或者,说得更高尚些,叫"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二出代表曲目。咱不论艺术成就,单从故事情节来看,咱更喜欢《霸王别姬》,因为,比起把公公转为老公的揚贵妃,虞姬不知要高尚圣洁多少倍呢! 咱再唱几句《看大王》,以表对虞姬的怀念和崇敬,也表达对民族的哀伤和惋惜。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