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到海天才女《关于万维写博的冷思考》一文,不由产生了很多感想,虽然仓促写出,思绪混乱,却是有感而发,贴在这里贻笑大方吧,同时也作为向海天MM 美文的致敬。
博客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记得两三年前刚开博的时候,万维博客里讨论历史,文化的热帖很多,质量也相当高,现在这种盛况已经不太常见了。一些重量级写手的退出,常来万维博客的人也是能感觉到的。还有就是微信转贴文的泛滥,养生文,菜谱,心灵鸡汤...万维博客给人的感觉越来越“水"了。
那么博客这种网络存在会不会淡出历史舞台呢?和社交媒体比起来,博客属于深度思考,深度写作,写的人需心静,花时间,读的人同样需心静,花时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心静恐怕是最难达到的心理状态之一,时间,当然是最昂贵的消费品。
可是我觉得就算没有了博客这种网络交流平台,愿意深度思考的人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读者或许不多,但是世界上总有一群人会静心思考的。深度思考,写作和阅读,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需求,但确实是一部分人的心灵需求。这种需求亘古有之,所以在没有版权,没有稿费,甚至没有活字印刷,大多数人不识字的时代,总有那么一批人在写,还有一批人在读和传播
- 我相信对这些人来说,追求名利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当然,那时的文字流传下来的很少,能够流传下来的,多数是文化的精华
- 从某种意识上讲,这些纯属个人行为的写作,帮助完成了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使命。
当然,今天的网络写作,到底是在构建文明还是在使文化粗鄙化,失去其精英性,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说和研究了。在我眼里,网上的文字固然有高下之分,但多数还是出于对"玩文字"的爱好和倾诉表达的需要。喜欢玩文字和喜欢下棋,打游戏,烹饪钓鱼一样,都是一种爱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当然有时候玩着玩着也能达到一种境界,就像过去有才华的京剧票友能达到专业水平一样。 中国人对"文"向来是非常认真的,大概和科举制度的传统有关,"文以载道",仿佛不能载道的文都不应该存在似的, 所以不但中国的文人,即使是爱好文字的人,都活得有点沉重。
这种沉重感也被带到了博客写作,所以"为什么写博" "是否还接着写博”,和哈姆雷特王子的“to
be or not to be" 一样,是万维博客永恒的主题之一。尤此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个情节,话说宝钗令人佩服尊敬的地方很多,但她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大家在探春那里处理家务事,正忙得不可开交,宝钗和探春竟对讲起学问来。李纨不解,问:"叫人家来了,有不说正事,你们且对讲学问!”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对我等每天二十四小时被工作,家务,父母孩子包围的人,如果不经常拿出几分钟静下心来思考,阅读,写点东西,那么不但流入世俗,恐怕慢慢也就是失去思考能力,变成最琐屑无趣的人了。记得有位作家说过,
being aware 也是一笔人生财富,不思考,不读不写,有如何 aware 呢?
网上是个既虚拟,又极其真实的社会,网上的文字,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网上人格,往往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不需要现实中的隐藏和粉饰。网上是个遇到心灵知己的地方,也是一个需要懂得分寸和距离感的地方。 大多数风景只有在远处看起来最美;擅长文字的人,在网上多数有现实中不为人所见的光彩,而除去文字,他们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
所以,要小心了
- 鸡蛋滋味好,并不意味着你要去见那只生蛋的老母鸡和她的鸡窝
- 你收获的,可能是千古知音也可能是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