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思想上的左倾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个文人思想的左倾,是否等同于“共产主义的同路人”, 鲁迅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是有待商榷的。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人“左右”的概念基本上和常识意义上的“左右”是相反的,稍有常识的人,想弄清这点用不着学老顽童周伯通左右互博。中国特色的“左”代表什么,你懂的,所以此处省略一万字。
常识意义上的左,维基百科上市这样解释的:左派,又称左翼,和右派相对,在政治中通常是指支持社会平等,自由,反对社会分层,不平等,和阶级统治的人或政党。左派政治家倾向于改变传统社会秩序,创造更为平等的财富和基本权利分配。“左派”这名词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议会中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反教权、群众社会运动和世俗化的人。
在世界范围内,十九世纪晚期和鲁迅生活的十九上半叶是左翼运动崛起和狂飙突进的年代。左翼思潮的崛起,或许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延续和某种极端化,它的性质和对那个时代以及后世的深远影响不是我的笔力能够胜任的,但是根据我的阅读和理解,自五四运动以降,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左翼倾向,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受世界潮流影响的,"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更不等同于中共。"左”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物 ,代表了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小人物的真诚关怀和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思考。
民国是一个新旧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和言论极为自由的年代,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出现一些叛逆,过激的言论并不足为怪-当时社会的左翼文化不是中共创造的,更不是鲁迅创造的,但是左翼思潮被中共利用,如同鲁迅被中共利用一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一个事实是,中共从某种程度上把自己打造成了代表社会先进力量的一个图腾,致使大量真诚“上下求索”的左翼知识分子上当受骗,或者思想上亲共,或者干脆直奔延安投共。最后一点思考是,中共在当时左翼运动中的影响,未必和它后来的宣传是一致的:中共领导了当时的左翼思潮
- 左翼思潮导致了知识界的倒戈和民国的倒台,这是中共的一面之词,具体的历史真相亟待“小心求证”,轻信中共的宣传无异于再次上当受骗。
还有几句题外话,是关于鲁迅是个“不负责任的医生,没有为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说法,这大概是这几年我听到过的最匪夷所思的论断。鲁迅一介书生,又没有竞选中华民国总统,他为什么负责为中国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前途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呢?中外哪个著名作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方案了?这原非作家的事,甚至也不是思想家的事。没有解决方案就不能对批判社会吗?
自从我写了第一篇质疑批鲁的文章后,已经被归为“鲁粉”一类,我不想辩解,但是我对鲁迅的兴趣,确实不如对“倒鲁派”的思维方式的兴趣更大。或许,研究,探讨海外华人群体的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比重新评价鲁迅的现实意义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