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尽快重视汉字草书识读人才的培养和创制汉字草书识别的编码系统 ——从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和培养有甲骨文特长的学生说起 文 / 王继洪 据搜狐网等媒体报道,一位具有甲骨文特长的学生“既非高考,又非考研,以一技之长‘杀’进川大” ,感慨良多。(注) 当前,各种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通论著作和工具书一出再出,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科研经费,这本是我们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大陆能对汉字草书通识的人才相当匮乏,其现状令人堪忧。当今不要说一般的人,也许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的专业教师中,能通识汉字草书文献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 我想,对汉字草书识读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应该亚于对甲骨文识读重要性的认识。当年孙诒让、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时代的人们,识读汉字草书一般是没有困难的,而我们今天的文字交流,多半靠键盘输入、打印机打印或印刷,就完全不同了。现在不少文科大学生连教师标准行书字体的板书,就常呼看不懂了。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文献档案中,尤其在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较长的历史时期,有大量的手稿、日记、书信、题跋、批注、札记和书法作品等都是用草书或行草书写就的,其文献的价值难以估量和不可取代,她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的价值和重要性,是不分古今的。厚今薄古,或厚古薄今,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古与今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再过几百年,近现代之“今”,就变成了那时候的“古”了。如果我们今天的人们,还不能识读离我们并不太遥远的、曾经使用或流行过的汉字草书,能让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以后的人们来通识吗? 中国是汉字的发源地,是世界汉字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理应在汉字整体的使用和研究方面,都领跑于汉字文化圈中的各国,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至今还相当重视汉字各种字体的书写和研究。 我们目前在世界各国大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言文字的使用。普及与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以自身的提高作为前提,其普及的质量和持久性也成问题。打铁的自身不硬,能打得好铁吗?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不久前祖先写的好多字,都不认得了,那何以服众,何以面对祖宗,何以谈得上发展祖国的文化事业。 而且,重视汉字草书字体的识读,不是孤立的,她必然会衍生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了解,深厚我们及其后代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为此,谨以本文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确立对汉字草书识读重要性的认识,并建议: 1、在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和文献档案系等相关的系科,开设有关汉字草书字体识读的课程。 2、组织人力和物力,开发和创制汉字草书字体的编码识别系统。 2011年11月5日 写于韩国忠州大学 注:详见http://news.sohu.com/20111105/n324616515.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