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忧虑竟成谶
王继洪
六月十五日中国男足一比五惨败于大多由年轻球员组成的泰国队,国人一片哗然。业内领导也立即表态,要全队作出书面检讨。其实,不必如此。以我这个足球的外行看来,中国男足虽然一路输在这场九十分钟的比赛之中,但如果更深层地看中国足球这个“老大难”问题的话,我认为:更应该说,中国足球是输在球场之外。
五月十二日,应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聘请我任该校的客员教授,我来到了曼谷。乌隆府地处泰国的东北,离曼谷还有五六百公里的路程。十三日该校青年教师娄婉娜在前一天专程来接我后,又陪同我一起登机前往学校。中文系领导陈淑慧老师也驾车来该府的机场迎接。随后,把我接往下榻的校内客房。
我第一次来到热带气候的国度,实在是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炎热。没想到,一进入校区,吸引我的不仅是热带旖旎风光的美丽校园,更是校内一路上阵阵的鼓声、齐声的呐喊和激荡的民族舞步之声。学校正在放假,哪还会有这么一批批的学生在这里呢?
娄婉娜老师告诉我,学生们正在排练节目,准备迎接六月十日将要来到的新同学。
在随后的时间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在一幅幅迎新的宣传画旁,总有一群群的学生在排练这类的节目。他们细心和周到地准备着各种礼品,甚至还搭起了花团锦簇的拱形之门。
隐约之中,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是在这般群团精神薰陶之下的泰国队,与中国队足球比赛的话,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虽然没有往下想下去,但似乎有一种不妙的预感。这种预感,又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二○一一年我在韩国忠州大学任教期间,也是在韩国大学生的迎新活动上,那聚餐晚会老同学的自我介绍和席下新老同学齐声呼应的吶喊之声的一幕。我终于明白了,为何中韩男足比赛,韩国队会屡屡取胜的道理。这个道理,只有亲自与韩国青年大学生密切接触,了解他们骨子里的群团意识和集体精神,才会自然开悟。果然在二○一二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韩国男子足球队获得了铜牌。迎新活动并没有因为开学上课了而就此结束。校领导对下午的课程时间上做了些调整,还派车送学生到新校区去与新同学欢聚,活动正在进行着,还将持续至七月份,并将与他们绽放的笑容一起,成为青春难忘而幸福的记忆和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迎新活动不仅在于迎接新同学,也加强了新老同学间的交往、友情和凝聚力,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树立了团结友爱的校风,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集体和友爱的精神,并使民族传统的文艺和歌舞得以传承,因而已成为了全泰国高校的一种校园文化,也为泰国现代社会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体育竞技比赛中,很少有足球赛那样,需要终场毫不松懈的团队精神和全队始终默契的集体意识。这种国民精神和素质不是光靠球队几年的训练就可培养的,而是在他们一进入学校、甚至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融入于他们的血液之中和无形地化在了日常平凡的生活之中。
一天下午在备课之余,我偶然加入了中文系所在的人文学院老生们的彩排活动。快要结束时,几百名男女同学里外几层地围成了一个大椭圆形,大家双手一字排开,互相搭在肩膀上,并俯仰着齐声而连续高喊表示信心和团结的口号。在我的眼前似乎突然出现了史上从未见过规模如此巨大的比赛团队,一时连相机的快门也很难把握住。
开学那天,人文学院领导举办的迎新会,我也参加了。千余名新生来自各地和各校,应该是没有经过预先的排练,在会议行将结束之际,台下的学生霎时爆发出用手掌击拍的三段整齐而有频率变化的击掌之声,犹如排空而来的巨浪之声,响彻会场。在我三十余年大学教师的生涯中,这是闻所未闻的人气、精神与自然和声之共鸣,是泰国大学生以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生、团体、乃至对整个民族的信念最具现代感的天籁之声。在这般突如其来的不同文化的感染和冲撞之际,能不撬动起人们的思绪吗?
本文并非要倡导泰国大学生式的迎新活动,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表述方式,但能提高国民素质和团队精神的文化及时代精神,对任何民族来讲,都是需要的,都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延宕、加以远之。这不仅仅是足球比赛所需要的。
我宿舍楼的前面分别有一所小学和幼儿园,经常目睹泰国孩童们户外的集体活动,感慨良多。鼓声、掌声、呐喊声和舞步声是可以即时感知的,而领悟则是需要通过对泰国年轻人已成习俗的日常举止的细节去体味的,那就是他们在时时充盈着感恩和虔诚的心态之下、习惯而成自然地体现着个人的表现服从于团队、个人的奋斗融合于集体和民族、个人的成绩和荣誉归功于王国的精神和价值观。
请问我们的男子足球队当下也是生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团体精神成为民风的环境下吗?我们能一味单纯地责怪男足球员和走马灯似的一位又一位的外籍教练吗?竞技比赛虽说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中国男足屡败几成常态的话,我们不能不从球场之外找根源,是否我们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基因中还缺少点什么,是否我们大家每一位国人也有自己的责任加以反省的呢?
那天是周六,可窗外仍持续不断地传来大学生们迎新的击鼓之声。
注:本文已发表在2013年7月5日《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
本文简体字版的大公网链接: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3/0705/1738290.html
本文繁体字版的大公网链接: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3/0705/17382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