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韩国女性印象 王继洪 注:本文已发表在2012年12月26日香港《大公报》的副刊《大公园》。因原稿题目《从路边几座雕像略谈对韩国女性的印象》太长,而改为现标题。原稿曾所附的三幅图片,现附于本博文之下。 去年我在韩国忠州大学(现为韩国交通大学)执教汉语课程时,趁着学校放暑假,独自乘车经釜山登船,前往济州岛,作了几天环岛旅行。济州岛给我印象更为深刻的,并非只是秀美的山野和寥廓的海景,而是散落在环岛各处的女子雕像。 一座位于济州市区海魂广场旁桥栏的群雕之中,比真人更为高大的中年女性雕像列在众多的群雕男子之中,只见其手臂粗壮,坦露上体,两腿稳稳站地,与众男子一同双手举起和头顶着数十米长而沉重的钢筋水泥大弯梁,她大嘴咧开着的质朴笑容瞬间绽放在那粗犷和颧骨高突的脸庞上,伴随着强烈的反差及视觉冲击,令人对历经沧桑的韩国劳动女性油然生起一种可亲可敬之情。 另一座位于济州岛客运码头不远的海堤上,一个曲线优美的青年女子刚从海底潜水捕捞归来,手上还握着渔猎的工具,没有丝毫倦色,在体味她对生活的责任和自信之际,更让人赏读了她那妩媚又沉静的渔家女之美。 还有一座更为典型的是朝鲜半岛女子日常生活情景的雕像,一位辛劳的大妈背负装着水罐的箩筐,笑容可掬,似乎在迎接远到的客人。在济州岛市区和景区随处可见的免费饮水处,总有与此类似造型的雕像。 也许您会说,这些雕像是体现济州岛的地域风情和民俗,其实也不完全如此。我在釜山,据说是亚洲最大的百货商场门前,一位年轻的妈妈,身上一前一后地用织物负载着两个婴幼儿,而身旁的丈夫却双手空空如也,一起从我的身边走过,此景似乎与现代社会和那女子时髦的着装不尽相符。随着我在韩国生活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场景在韩国的商场和街头不足为奇。与我们这边的小孩大多由奶奶或外婆带养不同,韩国的小孩大多都由妈妈亲自照看和养育。 为了了解韩国泡菜的制作过程,我实地去周边的民居考察,所见的也是男子在一旁坐着,而女子双手忙个不停。当然成堆的大白菜,我想应该是她们的丈夫运来的吧。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我许多韩国的学生在周记中,常常深情地把泡菜称为“妈妈的菜”或“妈妈的味道”。难怪,近年一位韩国著名作家以母亲为题材的小说,竟然畅销达两百多万册。 最近媒体报道,一位泰国的女子外嫁到韩国,很不习惯韩国男子不事家务的状况,大有后悔之意,但她见到身边韩国籍的妻子们都乐此不疲,并无怨言,便也开始入乡随俗了。 我所知道韩国普通女子的特点,除了上述体恤和感恩父母,勇挑家庭生活重担外,大概还可用以下几个词句来作粗线条的描述: 直率。相对而言,韩国的女子或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比较坦露。有些女生见别的女同学有了男朋友,有时会很坦诚地说或在周记中写道:“我好羡慕他们噢!”“我还没有男朋友,我好着急噢!”她们知道我认识的韩国学生和中国留学生较多,个别的甚至还会对我说:“老师,您帮我介绍吧。” 初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般都深藏于心中,至少不会详述。但我所教大学四年级的两位女生,却分别在周记中较大篇幅地叙述了自己初恋的始末。那少女金子般的纯情,滴滴洒落在字里行间;情窦初开的羞涩而又炽烈的情感,奔放起涌在笔墨之中。掩罢卷本,仍催人泪下,而对如此率真的性格,印象更为深刻。 群体意识。其表现为二,一是恋爱本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但在我身边的韩国男女大学生们,周末经常带着恋人三五成对地在一起亲密地做游戏,高声欢叫唱玩。一起喝着低度白酒或果汁饮料,在野外烧烤和聚餐。亲姐妹在暑假中,也会带着各自的男友一同旅游。二是有了男友的女生或有了女友的男生,在所见的教室和课外,多半还是与自己同性的学友在一起的时间为多,而不是我们这边常见的形影不离。 现代而不失传统。“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本是古老《诗经》中的名句,而其蕴含的意境之一,却让我在异国才感受到。手拉手,双肩间隔着前行,是我所见韩国大学校园恋人亮相的主要特写。相悦的情侣们,大多手拉着手,双肩间隔着约半个手臂的距离(当然也有并肩前行的),平静地交谈着前行,展示着一种既浪漫温馨又稳重大方而纯洁的情调,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和画面。在不少青春题材的韩剧中,男女主人公自始自终几乎没有接吻的镜头,到了韩国后才知道,这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一般都有非血缘和亲缘的“兄弟姐妹”关系。这点不限于女性,男女都一样。在韩国当听他们介绍“这位是我的姐姐”或“这位是我的哥哥”时,多半都不是亲兄妹亲姐弟,这也许是韩国独具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这种社会文化并非仅仅在称呼上,而在虚拟的关系中,承载着相关的实际功能。大三的李智慧、陈秀景和大二的金恩贞三人将要一同来天津工业大学留学,李智慧在向我道别时,除了有师生难舍之情,还自然流露了几分对往后来中国自己所担负“「姐姐”责任的忧虑,因为,其它两位都亲切地叫她“姐姐”“姐姐”。 比起上述同性别之间的“哥哥姐姐”的称呼来,而异性间的哥哥姐姐称呼,尤其是兄妹间的称谓,更是委婉动人。大家知道,韩国语叫爸爸为“阿爸”,而叫哥哥则为“喔爸”,而且“喔爸”的语调和音量似乎比“阿爸”来得更高,更响亮。当这样的妹妹叫着自己非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喔爸”、“喔爸”来的时候,其亲切自然和别样动人的异性之情,却被称谓本身所内涵的敬重之礼和人伦之道,在无形之中牢牢地锁定和限制。 新起的女性独立意识。重男轻女是东方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韩国的长子一般都自然承担着赡养父母的责任,现在一般还是这样。家庭的遗产以往一般都由儿子继承,现在也开始逐渐变化。也逐渐有了女儿也可继承遗产的习俗。由女子首先提出离婚的要求,在离婚的案例中也逐渐发生了。系主任俞泰揆教授对我说:“由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这在三十年前的韩国是不可思议的。” 女性占整体人口的一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影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更是其特征、品性和素养塑造着一个民族今天和未来的精神和文化,没有半点可忽视的理由。我在韩国一学年的经历,可能还不足以有深入谈论此话题的资格,但韩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可称道成就的同时,在文化事业上也取得了可与之媲美的亮色,应是有目共睹的。之中,我想韩国普通女子的既传统内涵又现代爽辣的风格,既负重担当又与男子同享生活的共性,在务实和重情感之中,不断地建立着其厚德载物的功绩,也许并不太为过,并还有着些许的值得观照之处吧。 本文的《大公报》连接:http://news.takungpao.com.hk/fk/takung/big-park/2012-12/13510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