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韩国别具特色的“前辈”和“哥哥姐姐”称呼的品味 文 / 王继洪 您要是有机会去韩国,并在那儿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不少韩国人在汉语说得还不是怎么纯正的时候,但“前辈”一词的汉语发音还来得特别的准,而且“前辈”一词的汉语也经常挂在嘴边。如果您欲对“前辈”一类的称呼加以展开的话,恐怕还是了解韩国社会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一 “百度知道”对韩国的“前辈”称呼,解释为“学长”和“师兄”的意思。这个解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我想,是否这样解释来得更为妥当:韩国人称其早于自己入学或入行的学长、学姐或师兄、师姐。 如果对韩国人与“前辈”相关的一些称呼来分析,他们在此类的人际关系,大概有以下几个层面: A、男朋友、女朋友,是指向人介绍自己正在恋爱的对象,这跟中国一样。 B、“哥哥”、“姐姐”,这在韩国也可用于对非血缘或亲缘的,比自己年长的、关系亲近者的称呼(本文指的哥哥姐姐,均为这层关系)。您在韩国听到对方这样称呼或介绍时,多半是指这种关系。而且这样“哥哥姐姐”的称呼,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哥哥姐姐的称呼前是不加修饰词的。中国也有客气地称对方为哥哥姐姐的,但前面通常是加修饰词,如海涛哥、红梅姐等。 其二,这种哥哥姐姐的称谓,不仅用在与他们哥哥姐姐当面之时,而且还用在其哥哥姐姐不在场的时候,如“那东西,我已经交给姐姐了。”听到如此纯正和温馨的话语,实在令人感动。 其三、对哥哥姐姐,即使比自己的年龄仅大几个月,有时也是这样的称谓。 其四、这种哥哥姐姐,常常兼有双重身份,即既是前辈,又是哥哥姐姐。 C、前辈。韩国人称其早于自己入学或入行的学长、学姐或师兄、师姐。 介绍到这儿,您就可理解了,称对方为“前辈”,既是对对方的尊称,又在情感上是有别于哥哥姐姐的。 D、朋友。是韩国人对同学、校友或熟人的一层关系,这与中国相同。 二 这种“哥哥、姐姐”或“前辈”的称呼,不仅在形式上是对对方的尊敬,更是蕴含着一种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人际关系。 在称呼或被称呼的一方,都会在在自己的内心和行为上,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接受和承担起该称呼所对应的某种责任。 下面来举例说明: 忠州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金旻径、李智慧和郑惠仁三位女同学早就要我教她们烧中国菜,我也答应了。眼看就要回国了,再不教,就要食言了。昨天,我请她们三位一起来我宿舍,教她们如何烧红烧肉,并一起吃了晚饭。李智慧同学非常伤感,因为今晚不仅要与老师分别,也是与自己的这两个姐妹在大学生涯住在一起最后的一个夜晚了。明年她要去中国天津留学。不仅如此,在伤感之余,还有一份自己感觉到的重担,因为与她一同去天津的还有她的二个妹妹,一个是同班同学陈秀景,一个是下一个年级的金恩贞。她说道:我是她们的姐姐,我要关心好她们,真的感到责任很重。话语之中,一种发自内心的几分担忧和责任之感溢于言表,听之,实在令人感动。同理,作为弟弟和妹妹,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的哥哥姐姐。 其实,李智慧同学虽然在留学天津这件事上,将要担起做姐姐的某种责任,但也许她会其他时间和场合,是别人的妹妹,别人又为她担起了哥哥姐姐的几分责任来。也同样的道理,陈秀景和金恩贞虽然在留学天津这件事上,会得到姐姐的照顾,但她们在其他时间和场合又是别人的姐姐,她们也会像姐姐一样对待弟妹们。这样韩国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良性的人际关系就在这样建立起来,并形成了共识和社会习俗。 三 比起同性别之间的“哥哥姐姐”的称呼来,而异性间的哥哥姐姐称呼,尤其是兄妹之间的关系,更是委婉动人。大家知道,韩国语叫爸爸为“阿爸”,而叫哥哥则为“喔爸”,而且“喔爸”的语调和音量似乎比“阿爸”来得更高,更响亮。当这样的妹妹叫着自己非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喔爸”、“喔爸”来的时候,其亲切质朴的异性之情,却被称谓本身所内涵的敬重之礼和人伦之道,在无形之中牢牢地锁定和限制。 其实,稍微有点人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纯粹的一夫一妻的专偶婚,在华夏的存在不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而已知人类进化史至少有一百万年了。再远的,暂且不去说它,而至少存在过近万年的氏族外血缘群婚的习俗,在我们的基因中,也许多少会带来些原始的信息和遗传。现今的人们有些非情爱和性爱的两性交往的情感和友谊,应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而韩国现今的社会习俗,就把人们的这种情感和潜意识的需求,化为双方明确的“兄妹”和“姐弟”之间的关系了。 尽管在我们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还保留着“把兄弟”“把兄”“把弟”等的词汇,以及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义弟”“义妹”之类的称谓,但这些词汇,已随同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从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消失得干干净净了。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棵大树的话,临风的玉树,不仅需要主干的伟岸和壮实,还需要枝杈伸展和枝叶的繁茂。这样的话,大树通过繁茂的枝叶,从周围充分地吸取阳光和雨露,同时也向大自然回馈了清新的空气和具有生命意义的色彩。 当我们的社会彻底铲除了封建的宗法制度,“七大姨八大姑”的习俗也随之荡然无存。不仅如此,由于历史的陈账,我们不得不实行的人口政策,使得个人与外界的交往中,社会亲属关系方面所存在着相当的孤独和陌生感,也为以往的历史所罕见。当人们纷纷在讨论,目前社会公德缺失方面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时,人之亲情所本应具有一定数量的枝丫和羽翮的因素,也值得考虑。 虽然,韩国目前也面临自身的社会问题,但韩国所保持较好的传统文化和相对较高的国民素质,是不得不承认的。在他们一声声的“前辈”“哥哥”“姐姐”称谓的氛围之下,形成了韩国特具的既古老又富有国别特点的多层次的人际交往的习俗和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 韩国的“前辈”“哥哥姐姐”的称谓中所包含的人文实质和文化内涵,是否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呢? 2011-12-16 写于韩国忠州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