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个时代,许多国家都面临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对政府带来的压力是丧失了“人口红利”,同时增加了对高龄人群的医疗护理开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要面对的主要是“如何优雅地老去”。万维博主“望那儿一汪”最近发表了几篇文章,讲了几个老人的故事,很有启发。尤其是其中两个故事与养老院有关连,而故事主角对于养老院的态度特别有代表性。博主的哥哥嫂嫂乐在其中,而另一位粤籍老太太却极度抗拒进养老院。据我的观察,在我们这里,不愿意进养老院这种现象,以国内或香港移民的华人朋友比例较高。大多数洋人以及所谓“土生”的华人并没有太大的反感情绪。最近几年,奥克兰住宅市场需求上升,政府放宽了建屋的诸般限制。新建住宅处处可见,而且都卖得很好。其中相当部分盖的是养老院或退休公寓,以满足退休养老人群的需求。 我随朋友参观过本地一些养老院,但说不上有深入的了解。以下关于新西兰养老院的描述来自“嘟妈妈课堂”的文章《再谈新西兰养老制度和养老院》: 新西兰的养老院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办的,由政府提供资助,这样的养老院占大多数;还有一种是教会办的,由社会募捐来支持养老院的经费开支;另外还有私人办的,从政府那里申请经费。无论是政府办的还是教会办的、私人办的,条件都非常好,看起来像度假村。 上文所说的三种形式大概是不错的,至于“条件都非常好”则有点过誉了。据我亲眼所见,度假村式的固然有,豪华公寓式的也不少,却也有个别由华人经营的养老院条件并不是那么好。记得大概十年前,朋友邀我一起去考察一家正在放盘求售的养老院。那家由华人经营的养老院规模不大,占地不超过 2000 平方米。建筑物略旧,聚在休息室的几个老人精神状态都不算好。也许知道老板无心经营,员工的精神面貌也近乎消沉。老人们的居住环境比香港电影《桃姐》稍微好一点,但远远比不上我先前曾经看望过的一位远亲所住的养老院。那是一家有些历史的洋人机构所经营,我那位远亲当时已经在那里住了几年。那里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房间和卫浴,房间里有电视,院里有娱乐设施和活动空间。基层员工多是坡里尼西亚人,一个个身体健硕,笑容可掬。其后也因了各种原因到访过别的养老院,总体感觉以洋人集团式经营的水平比较可取,但由于院内较少懂华语的工作人员,对于不能使用英语交流的老人极其不便。而由华人经营的华语养老院则是服务水平参差。 新西兰此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似的一点是,儿女长大了,基本上不与父母同住。因此老年夫妇相濡以沫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旦丧偶,就增加了独居老人的数字。基于上述原因,近年奥克兰“养老院”和“退休公寓”的市场日渐膨胀,经营者有稳步增长的趋势,经营手法也多样化。政府办养老院基本上供不应求,既要经过资格审查还要排很长的队。教会办的也只占市场份额的小部分,大头还是在私人机构经营这方面。 我十二年前搬进现在的住处,当时与我共用一条车道的邻居是一对白人夫妇,丈夫叫彼得,当时 67 岁,妻子叫琳达。彼得说他已经在这里住了 25 年。彼得身高接近一米八,外表非常壮实。他已经退休,喜欢在家里做一些木工活。大概是在 2015 年,忽然间经常进出医院,人也垮塌了下来,原来是脑里有个肿瘤,过没多久就去世了。两年后,琳达告诉我,她要把房子卖了,住到养老院去。她说想要住进去的养老院环境很好,有大大的户外活动空间,有游泳池,还有她喜爱的保龄球道。入住的方式是交付一笔钱购买一套包含卫浴、厨房的独立房间。房间有三种价格,六十万、八十万以及一百万,她选的是一百万。这笔钱第一年会被扣除 5% ,第二年再扣除 5%,第三年扣 10%。所余的 80% 由经营者支配使用,当她去世之后,养老院会把那作为保证金的 80% 交给她指定的继承人。2018 年,琳达与我们告别,欢欢喜喜地搬到她心仪的养老院去了。 我在奥克兰还认识两位高龄独居老人,一位是白老太,五十年代初从香港来到奥克兰,年轻时是商界女强人,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八十多岁,仍然处处流露她对“性价比”的敏锐触觉。她会告诉你奥克兰哪一家的牛排做的最好,哪一家 Fish & Chips的味好量足......白老太还喜欢上网直接联系供应商购物。为了取得“批发价”,她往往会动员她的朋友们搞“团购”,每次砍价成功都令她很有成就感。另外一位是我曾经介绍过的黄老先生 Alex。黄先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时刻保持一颗好奇、求知的童心。两位老人独居的时间都很长,无奈岁月不饶人,现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搬到养老院里住了。我曾经写过三篇小文介绍黄先生,可算是对一位独居老人的简单素描,链接附于文后。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我与我的一班朋友已经踏入“年轻老人”的门槛,有时不免会谈到“近黄昏”这个话题。我与我家娘子早就想好了,将来一定义无反顾地搬进养老院去住,绝对不给我们家小棉袄造成负担。我认为“儿孙绕膝”是农耕社会的特质,而且带有把儿女当成“私有财产”的自私。在我看来,父母虽然在抚养、教育儿女方面付出良多。无可否认的是,儿女成长的过程中,也享用了社会和政府的各种资源。因此儿女必须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 曾经响彻云霄的口号“计划生育好 政府来养老”本身就不够严谨,已经被证明了其欺骗性。随着社会现状的改变,现在说“养老不能靠政府”也算是理性的改动,至于“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在“耍流氓”。在我看来,养老虽然不能一味靠政府,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还是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制度和监管措施。
快乐老人Alex https://blog.creaders.net/u/7653/201609/265614.html https://blog.creaders.net/u/7653/201612/274954.html https://blog.creaders.net/u/7653/201809/3310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