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癌症治疗中的“讳疾忌医”与“过度治疗”
加拿大整合癌症疗法协会 (www.cicta.ca)
贺福长 讨论:fuchangh@yahoo.com
当前虽然我们处于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医疗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新药物、新方法及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量的涌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癌症本身的特点,癌症病人的总体治愈率应不高,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回天乏术,癌症给人们的印象仍是“不治之症”。但更残酷的事实是,社会、医学界及患者对癌症过度恐惧了,从而造成了“过度治疗”,这种状况不但没有延长患者的生命,反而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
可以说,现在“讳疾忌医”者越来越少,而乐于接受或施行“积极治疗”者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癌症治疗的“过度”现象。如果是恶性程度极低,且病情进展缓慢,癌细胞也并不扩散的癌症,病人已经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生完全可以建议不必施行侵袭性的治疗,对病情进行定期的观察和监测。比如像前列腺癌,有专家表示,对于75岁以上查出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一般不会建议手术治疗的,因为这些患者即使没有得病,其预期的寿命也只有那么久了。实际上,不仅是对待前列腺癌,全社会在癌症治疗的整体策略上,都还存在着许多观念上的误区,使许多癌症在治疗上面临着与上述前列腺癌相类似问题。因此,符合上述情况下的某些癌症治疗就可以缓行。虽然大部分癌症5年的临床治愈率仍然低于50%,但某些癌症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可以说是“不需治疗”之症,或者说是不治疗也可以存活的癌症。例如,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彼得·阿尔伯森看来,某些前列腺癌简直就是“不治”之症———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也可以让病人存活的癌症,他的研究表明,即使不治,确诊的患者在20年后,明确因此病致死的比例极小,这个结论听起来有点玄妙。然而他的结论立时受到了挑战。瑞典研究认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如在65岁以下的患者,前列腺癌一经确诊就应该立即接受手术治疗,这样做可以使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减少一半以上。而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是否需要手术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对于那些不能得益于临床治疗,却仍然“积极治疗”,结果这部分患者徒受治疗之苦,有较大的治疗投入,而没有相应的治疗效益。 医生只考虑肿瘤能否切除掉,以及经过放疗或化疗肿瘤能否缩小。至于患者的生存期能否延长、生活质量是否确有提高却很少顾及。这也不是肿瘤诊疗策略最优化的选择。 这时应当选择姑息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当然,如果不是侵袭性的治疗,有专家表示,依然可以尝试,前提是自己愿意,有经济能力,而且这种治疗有科学的意义。
对于癌症的治疗,应该达到这样一个要求:个性化合理的治疗。医生要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经济、心理,甚至是宗教信仰。时至今日,癌症的病因尚未找到,对于大多数早期肿瘤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很多是可能治愈的。但对于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来说,适度治疗最重要。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延长生存时间。
从技术上来说,观察性等待仅仅是对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但从精神上来说,这却代表对生命的认识。西方人对待疾病的一种态度是,得病,不管是平常的感冒,还是癌症,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要让它尽量过得正常,过得愉快。 但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中国人由于“恐癌”心理的普遍存在,医生和病人仍会把癌症作为关注的焦点,并因而施行强力治疗,肿瘤患者死于治疗引起的并发症者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讳疾忌医”与“过度治疗”都是有害的。 (贺福长医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