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Facebook翻译为 “扉视簿刻”或者“非斯博客”以及“非斯不可”,而不是 “非死不可”.叫“脸谱”不觉得是新的东西,或者少一些与时俱进感觉。 我现在开始用Facebook。我看见有人把Facebook 翻译为“非死不可”。我对这个翻译不以为然。觉得应该翻译为 “扉视簿刻”。或者借用“博客”,译为扉视博客。当然还可以试一下其他文字,比如扉视簿客, 扉视博客,费时簿客,费时博客,扉视簿册或费事博客。扉视簿刻 中的 “扉”联想到心扉,扉页, 启扉视之。簿本来就有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登记事物的册子和簿录的意思,可以翻译成英文book。在汉语读音上, 读bù,也可读bó. "簿刻"两字,有现成的应用,比如:“中国台北选手男双夺冠 澳网冠军簿刻上中国名字”,“美国手工艺术家用废弃电话簿刻出名人脸孔”. 很难说我现在的翻译就很合适,“非死不可”也有一定的意思,人们也不一定非咬文嚼字,我的建议也需要大家统一认识和讨论.如果大家都认定“非死不可”,那就“非死不可”吧. 开始以为Facebook是年轻人的东西,没有加以利用,喜欢写博客,其实Facebook界面更友好,真实.三年前我参加一个音乐会,组织者邀我建立Facebook,组织者是我的声乐老师的室友,后来 声乐老师的女朋友是钢琴家也约我用Facebook,可是我建立Facebook后三年没有动他还有一点“非死不可”意思. 最近开始用,发现很多艺术家用Facebook.我喜好音乐,开始向合唱团员们发邀请,可是人员有限,有一些人还不愿意我加入人家的圈子.不过Facebook就是我消遣的玩具,里面有大量的人物照片,和广告,很生活,很生动.Facebook有意思的地方是,里面是真人事实.博客的写手们都是虚拟面孔,呆久了让人失去了社会的现实感觉,或真实感, 和Facebook在一起,可以感受年轻人和艺术家们的活力. Facebook社会的现实的参与性更强一些.为什么人们要到体育场看比赛呢,因为要体验现场人气. 利用Facebook可以部分体验现实社会, 个人的真情实感得到表达, 另外中西结合, Facebook里面洋人多,使自己置身在比较自然或开放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成为某些艺术家粉丝,你能第一时间收到的信息,还能发表自己意见.比如成为朗朗的粉丝,你可以马上知道很多消息,我看新闻报纸的某些新闻性由于Facebook功能的现实和真实性就面临“非死不可”前景. Facebook不是“非死不可”,而是“非活不可”,或非"火"不可.在Facebook里面,有自己和他人的照片和录像,,人们在Facebook里,基本上是知己知彼, 不妨畅开心扉, 把Facebook视为某种"知己"吧!
我很长时间不动我的博客了, 现借“非死不可”由头关顾一下博客, 要不然我的"啊长白山"博客"非死不可" . (文字没有认真修改,望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