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各国沉没的航空母舰一览 一、英国(8艘) “勇敢”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先试用航空母舰。巧得很,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勇敢”号﹝Courageous﹞,也是英国的。 这是一艘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船改装的轻航空母舰,最初作为大型巡洋舰建造,在一战期间担任快速布雷舰和训练舰。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1924.6.12-1928.5.5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为航空母舰。 1939.9.17于爱尔兰西南Fastnet Rock附近被德军潜艇U-29击中,十五分钟之内沉没. “光荣”号 “勇敢”号的同型舰“光荣”号﹝Glorious﹞是第二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1940年6月8日“光荣”号自挪威撤退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到两艘德国战斗舰:Scharnhost及 Gneisenau,虽然一艘同行的英国驱逐舰拼命为其掩护,“光荣”号经过德舰十一吋主炮轰击一小时多后,终告沉没。 “使者”号 在太平洋中,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也属英国海军。1942年四月九日,“使者”号﹝Hermes﹞轻航空母舰在锡兰海外被日本舰载俯冲轰炸机炸沉。这是英国在东方唯一损失的一艘航空母舰,也是唯一沉没在印度洋中的一艘航空母舰。 “皇家方舟”号 20世纪30年代各个海军强国进一步加强海军势力,建造多艘大型舰只,战争一触即发。英国考虑自己的海军实力尚不足够应付德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时,决定建造新式舰队航空母舰,于是军方下令设计师在有效期内设计出先进的航空母舰。当时设计师曾考虑拉华盛顿条约对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的限制。在排水量限制下为给航母提供最大的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艏和舰艉各装了外伸板,并各自向外向下弯。由于军方要求能搭载超过60架飞机和装甲保护,使设计师只能把原来的机库增加多一层,使载机提高到70架以上。由于增加了机库,必然使舰舷提高,也增加了排水量,为减少重量,设计师也只能将两舷的装甲厚度减少。设计师还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海浪对航空母舰的舰艏的破坏,因此将舰艏设计成封闭性。设计师终于在有效期完成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并提交海军。经过军方的验收后,军方在1934年批准拨款建造一艘,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11.17完工。起初命名为“木星”号,1937年4月13它下水后,才正式命名为“皇家方舟”号(老舰“皇家方舟”号则更名为“飞马座”号)。由于“皇家方舟”号的设计非常成功,从而成了皇家海军后建航空母舰的原型。 标准排水量 19500 吨, 满载排水量 27300 吨,航速31节,载机72架(平时48),舰员 1575 人。它在二战初期表现突出,最著名的是在猎歼郫斯麦号的战役中击毁其方向舵,为托维舰队最后击沉它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胆”号﹝Audacity﹞ 排水量一万吨。此舰由俘虏的德国邮船改装,只能配备六 架飞机,平时担任船团护航任务。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英国护航船团至直布罗陀海峡时,在葡萄牙海外被德国潜艇 U-751 击沉。 “竞技神”号 1918年,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1923年7月才完成它在航母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竞技神”号一开始就按照航母标准进行全新设计。在这之前,世界上的航母都是由战列舰、重巡洋舰或商船改建的。它采用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构成了岛式上层建筑。“竞技神”号实际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版。 “竞技神”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0950吨,航速25节,载机20架。后来由于舰载机大小、重量的不断增加,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的舰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4门140mm炮、4门102mm炮和4门47mm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这一点与现代航母注重对空防御如出一辙。1942年4月9日,“竞技神”号在锡兰岛亭可马里海军基地附近,遭到日海军机动舰队的舰载机击中攻击,共命中10弹,很快沉没。 “鹰”号﹝Eagle﹞ 英国皇家海军中唯一一艘由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也是二战初期参战较多的航母。1917年,英国海军买下阿姆斯特郎.怀特瓦兹公司1913年开工,因一次大战中断工程的智利战列舰“科克兰”号的舰体,利用舰体改建为“鹰”号航空母舰。1920年4月尚没完工的“鹰”号就入役进行舰载机运用试验,11月再送入造船厂继续建造,于1923年完工。标准排水量22,600 吨,满载排水量26,200 吨,航速24节,载机21 架,1920.4.13完工,1942.8.11负责到马耳他运送物资期间被德国潜艇U73的鱼雷击沉。 “复仇者”号 排水量一万五千吨,飞机十五架。这是一艘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借用的护航航空母舰,1942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直布罗陀海外,被德国潜艇 U-155击沉。 “勇猛”号 这也是一艘从美国借用的护航航空母舰,排水量一万五千吨,飞机四十八架。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在英国港口内飞机加油时,起火爆炸沉没。 二、美国(11艘) “列克星敦”号 “列克星敦”号﹝Lexington﹞是第一艘被日本击沉的美国大型航空母舰,它是美国的第二艘建造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四万八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42年五月八日“勒克星顿”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受到日本“翔鹤”号及“瑞鹤”号舰上飞机的攻击,至少有两枚鱼雷及两枚炸彈击中该舰,起火两小时后终因航空汽油爆炸而被迫放弃,由美国驱逐用五枚鱼雷击沉。 “大黄蜂”号 “大黄蜂”号﹝Hornet﹞是最后一艘被日本击沉的美国大型航空母舰,黄蜂号服役不及一年,在1942年十月二十四日圣塔克鲁兹岛﹝Santa Cruz Is.﹞海战中被炸受重伤后被日本驱逐舰击沉﹝总共挨了四枚炸彈及十六枚鱼雷﹞。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CV-8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也是第七艘以大黄蜂为名的美国军舰。由于大黄蜂号在建造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已经过期失效,而建舰技术又有所提高,故此它有时也被视为约克城级的改良版本。 杜立特空袭 大黄蜂号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报复日本的杜立特空袭。虽然加入现役后的数个月,他仍在诺福克附近进行适航测试。1942年2月2日,大黄蜂号搭载了两架陆航B-25米切尔型轰炸机,并在30哩外海面成功起飞。这次实验证明了杜立特的计划可行:利用航母搭载陆航轰炸机到日本外海,然后予以轰炸。 3月4日,大黄蜂号经巴拿马运河,前往西岸的旧金山阿拉米达。3月20日抵达后,16架B-25轰炸机依次吊上了飞行甲板,而机库则保留了大黄蜂号的机队(B-25无法放到机库)。4月2日,大黄蜂号低调下离开了阿拉米达,在此时船员才被告知,大黄蜂号将直接航向日本。 4月14日,大黄蜂号与企业号的第十六机动舰队汇合。4月18日清晨,美军在距离日本约600海哩被发现。美军纳什维尔号迅速将其击沉。由于担心位置已被日军发现,威胁缺乏保护的两艘航母,哈尔西在8时下令所有轰炸机起飞。 由于海面状况恶劣,阵风及大浪令船身剧烈摇摆,令起飞显得更为困难。而率先起飞的杜立特只有467尺飞行甲板可用。幸运的是杜立特成功起飞,到9时20分16架轰炸机全数起飞。大黄蜂号随即调头,在一星期后返回珍珠港。 4月30日,大黄蜂号被派往支援珊瑚海海战,但在到达前海战已经结束,在瑙鲁一带巡逻后,大黄蜂号于5月26日返回夏威夷,并在两日后前往中途岛。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4日早上,日军飞机开始攻击中途岛。美军三艘航母则放出机队攻击日军航母。大黄蜂号的机队并未直接摧毁日军航母。在起初的鱼雷轰炸机攻势中,著名的第八鱼雷中队(Torpedo Squadron 8, VT-8)更被全数击落,只有一人生还。 大黄蜂号的俯冲轰炸机队亦采取错误航向,结果一无所获。成功发现并摧毁赤城号、加贺号与苍龙号的是企业号与约克城号的机队。稍后美军发现飞龙号,大黄蜂号与企业号的机队前往攻击,最后亦是企业号成功攻击。 6月5日,美军开始追击撤退的日军舰队。这日大黄蜂号击沉了三隈号,并重伤最上号及朝潮号。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中途岛海战后,大黄蜂号返回珍珠港。期间它换上了CXAM雷达,并更换火炮。8月17日,大黄蜂号离开夏威夷,前往所罗门群岛。早期它主要用作巡航,并未有参与登陆瓜岛战事。后来企业号与萨拉托加号先后受创而要修理,大黄蜂号与黄蜂号便成为美军太平洋上最后的航空母舰。9月15日,黄蜂号在与大黄蜂号巡航期间,被潜艇击沉。美军的航母力量被进一步削弱。幸运的是企业号于10月重返战场,两舰稍后参与了圣克鲁兹海战。 沉没 圣克鲁兹海战 10月26日早上,美日舰队的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双方准备已久的舰载机随即起飞,希望能抢先攻击。美军两架战机在侦察期间无意发现了瑞凤号,随即投下炸弹,令其无法起降飞机。稍后,美军与日军的攻击机队擦身而过,紧随的零式战斗机立刻拦截企业号的机队,但大黄蜂号的机队却成功飞抵日航母上空,并重创翔鹤号,逼使其撒退。 被战机驱散的机队又攻击了照月号及利根号。大黄蜂号第二波的机队又重创了筑摩号。然而,日军的机队终于发现大黄蜂号(同行的企业号刚好被雨云掩护)。美军的F4F在雷达导引下起飞拦截,却因通讯不良,令大半攻击机队轻易冲破防线,并组织攻击。10时14分至25分之间,大黄蜂号被三颗炸弹及两枚鱼雷击中,两架受损飞机撞入甲板。舰上的航空油库被点燃,引发大火,而舰桥及甲板严重损毁,引擎亦无法运作。 由于火势一度受控,美军在中午下令北安普敦号将大黄蜂号拖离战场。由于缆索断裂等技术性问题,拖行要到下午2时30分才开始。这段时间,企业号被数波轰炸机攻击,严重受损,托马斯·金凯德下令美军撤退。虽然大黄蜂号的抢修兵成功令引擎恢复运作,然而4 时20分,隼鹰号的机队发现了毫无防卫的大黄蜂号,北安普敦号立即切断缆索回避攻击。23分,一枚鱼雷摧毁引擎室,并令舰身向右倾侧14-18度。由于再无电力抽走入水,4时50分,舰长下令弃船。撤离期间,瑞鹤号的机队又将一颗炸弹投入舰身。5时27分,全体船员离舰。6时02分,另一颗炸弹再度命中大黄蜂号。然而大黄蜂号仍未沉没。 美军下令两艘驱逐舰马斯廷号(Mustin, DD-413)与安德森号(Anderson, DD-411)击沉大黄蜂号,其他舰只则全速撤退。大黄蜂号再被九枚鱼雷及超过400发5英吋炮弹击中,却仍未加速下沉。晚上9时40分,日本先锋驱逐舰离大黄蜂号只有二十分钟航程,两艘驱逐舰被逼撤退。10时20分,全体日军舰队抵达。由于大黄蜂号受损严重,无法俘获使用,日本驱逐舰向大黄蜂号再发射四枚鱼雷。10月27日1时35分,大黄蜂号终于沉没。 “约克镇”号 1942年六月六日中途岛海战中,“约克镇”号﹝Yorktown﹞被日机三枚炸彈及二枚鱼雷击中受重创,在友舰拖撤战场途中,被日本潜艇 I-168击沉。 早期历史 约克镇号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于1934年5月21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开始建造,1936年4月4日在埃莉诺·罗斯福主持下完成下水仪式,并从1937年9月30日开始服役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海军基地,舰长为欧内斯特·D·麦克沃特海军上校。 1938年1月,在舰只设备装配完毕后,约克镇号即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和弗吉尼亚海岸南方的演习场开始训练其新装备的航空编队。 1938年1月8日,约克镇号启程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并于1月13日抵达波多黎各的库莱布拉岛。2月,约克镇号开始了它的试航,沿途经过了夏洛特·阿马利亚、圣托马斯、美属维京群岛、海地的戈纳伊夫、古巴的关塔那摩湾和巴拿马运河区的克里斯托巴尔港。3月1日,约克镇号从克里斯托巴尔港的科隆湾出发返航,3月6日到达汉普顿锚地,第二日又前往诺福克的海军造船厂,进行试航后的船舶维修。 在经历了1938年秋初的维修后,约克镇号于10月17日从造船厂转往诺福克的海军基地,不久又前往南部演习场进行军事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太平洋方面传来的最早信息令人沮丧——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击。由于战舰编队遭到严重破坏,此时未受损害的航空母舰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月7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只有三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游骑兵号和胡蜂号航空母舰,以及新近服役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都留在了大西洋海域。约克镇号于1941年12月16日离开诺福克前往太平洋,此时它的第二火炮阵列换装成了厄立空20mmFF火炮(Oerlikon 20 mm guns)。1941年12月30日约克镇号到达圣迭戈,不久就成为新成立的、由海军少将法兰克·杰克·弗莱彻(Frank Jack Fletcher)指挥的第17机动部队的旗舰。 在新战区,约克镇号的首次任务是护送一支往美国萨摩亚群岛运送增援海军的船队。1942年1月6日,约克镇号与其他多艘军舰离开圣迭戈,将海军部队运送至图图伊拉岛及该岛上的帕果帕果,以增强已经部署在该岛上的守备部队。 在安全完成此次运送任务后,约克镇号与姊妹舰企业号于1月25日离开萨摩亚群岛水域。6日后,第8机动部队(属企业号)和第17机动部队(属约克镇号)分道扬镳,前者去往马绍尔群岛,后者前往吉尔伯特群岛。两者都参加了美国在战争中的第一次攻势——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突袭。 当日5时17分,在路易斯维尔巡洋舰和圣路易斯轻型巡洋舰及其他四艘驱逐舰的掩护下,11架道格拉斯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17架道格拉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指挥官柯蒂斯·W·斯麦利的带领下从约克镇号上起飞。它们攻击了在贾鲁伊特环礁(Jaluit Atoll)上发现的日军岸上设施和船舶,但是猛烈的雷暴雨阻碍了行动,共有7架飞机失事。约克镇号上的其他飞机则袭击了梅金环礁(Makin Atoll)和迈利环礁(Mili Atoll)上的日军设施和船舶。 第17机动部队发动的这次对吉尔伯特群岛的攻击对美军来说是个惊喜,因为一路上他们都未曾碰到任何敌军的水面舰只。只有一架执行侦查巡逻任务的九七式大艇-“画眉鸟”试图攻击被派往前方搜救贾鲁伊特任务中未能返航飞行员的驱逐舰。但其还未及引起损失,就被驱逐舰上的防空炮火驱逐。 不久,另一架“画眉鸟”——也可能是同一架飞机——从距离约克镇号约15,000码(14,000米)的低空云层中冲出。此时约克镇号为了不妨碍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飞机的飞行而未启动防空炮火。不久,被两架F4F战斗机追逐的“画眉鸟”由消失在云层之中。不到5分钟,这架飞机就又从云层中冲出来,坠入海中。 虽然第17机动部队原计划对贾鲁伊特环礁实施第二次攻击,但是由于雷暴雨和夜幕降临而被取消。至此,该编队退出了这片海域。 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后来称赞马绍尔-吉尔伯特群岛突袭“从构想到计划,再到执行都十分精彩”。但是他也在其后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对日占岛屿情报数据的缺乏,两只编队的攻击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其后约克镇号进入珍珠港补充给养,并于2月14日再次出海,开往珊瑚海。3月6日,它与第11机动部队会合——该机动部队围绕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组建,指挥官为海军少将威尔森·布朗(Wilson Brown)——并共同向腊包尔和盖斯马塔行进,以攻击日本舰只从而阻滞日军的推进速度,同时也掩护盟军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的登陆。不过,当这两艘航空母舰——在多达8艘的重型巡洋舰(其中包括澳洲皇家海军澳洲号重型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向新几内亚挺进之时,日军仍在继续他们对澳洲的攻势,并已经于3月7日在新几内亚东端萨拉马瓦-莱城地区的修恩湾登陆。 关于日军攻势的消息促使布朗少将将第11机动部队的攻击目标由腊包儿改为萨拉马瓦-莱城地区。在1942年3月10日早晨,位于巴布亚湾内的美国航空母舰开始投放飞机。列克星敦号在7时49分开始投放其航空编队;21分钟后,约克镇号亦紧随其后投放飞机。尽管将飞机投放点选择在海湾内将使飞机必须横穿欧文-斯坦利山脉——该区域的飞行条件并不良好——飞行约125英里(200公里),但是这一安排将能够保证机动部队的安全以及攻击的隐蔽性。 在接下来的攻击中,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第2侦查中队(VS-2)中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于9时22分对日本船只展开俯冲轰炸。9时38分,该航母上的鱼雷机与轰炸机中队 (VT-2 and VB-2)对萨拉马瓦地区的日军船只展开进攻。其战斗机中队(VF-2)则分散成多个四机攻击小组,一部分进攻莱城,另一部分则进攻萨拉马瓦。约克镇号上的飞机在“雷克斯小姐”("Lady Lex.")(列克星敦号的昵称)的攻击波后接踵而至,9时50分,第5轰炸机中队(VB-5)和第5鱼雷机中队(VT-5)对萨拉马瓦地区展开攻击,于此同时第5侦查中队(VS-5)则对莱城地区海岸边的辅助设备实施破坏。第42战斗机中队(VF-42)的飞机在萨拉马瓦地区上空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在确定该地区不存在敌方空中力量后,即对该地区的地面目标和港口中的小型船只展开攻击。 在完成攻击任务后,美军飞机开始返航,至中午,104架飞机中的103架被安全收回,另外一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则被日军的防空炮火击落。这次针对萨拉马瓦-莱城地区的攻击是两艘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共同执行的首次攻击任务。尽管较之其后的行动,该次攻击的鱼雷和炸弹命中精度有待于提升,当时这次攻击仍然为飞行员们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将会令他们在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中有更出色的发挥。 第11机动部队在攻击后以20节(23英里/小时;37公里/小时)的速度往东南方向撤出战区,直至夜幕降临,又转向东面,以15节(17英里/小时;2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最后与第11.7机动部队会合——该机动部队包括四艘重型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由澳洲海军少将约翰·克雷斯(John Crace)指挥,曾在航母编队前往新几内亚的途中为之提供掩护。 约克镇号之后继续在远离日军陆基飞机攻击范围的珊瑚海海域进行巡逻,并准备好了一旦出现战机,就对敌发动攻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4月。在萨拉马瓦-莱城突袭行动后,南太平洋的局势暂趋稳定,因此约克镇号及第17机动部队的其他军舰开进了汤加群岛的东加塔普岛上尚未建成的港口,进行自2月14日离开珍珠港后的首次维护。 不过,不久之后日军又再次行动。对海军上将尼米兹来说,这是“一个表明日军意图在5月第1周内攻击莫尔兹比港运输线的绝好迹象”。因此,约克镇号于1942年4月27日离开东加塔普岛,再次开进珊瑚海。第11机动部队——现在由海军少将奥布里·W·费彻接替了布朗在列克星敦号上的指挥权——亦离开了珍珠港,与第17机动部队会合,并在5月1日到达新赫布里底群岛西南方,位于约克镇号战斗群的附近。 珊瑚海战役 第二天下午15时17分,2架第2侦查中队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发现了一艘正在上浮的日军潜艇。三架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随即从约克镇号上起飞赶往现场,在该潜艇下潜后对其实施了一次攻击。 5月3日早晨,第11机动部队和第17机动部队之间相距100英里(160公里),各自都在进行着加油作业。在午夜前不久,弗莱彻收到一条从澳洲飞机上发来的信息——日军的运输舰只正往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上运送军队和设备。此前不久澳洲人刚从该地区撤离。日军甫一登陆,就开始修建一个水上飞机基地,以支持他们在南方的攻势。 为此,约克镇号向北以27节(31英里/小时;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5月4日破晓,日军刚刚建成的滩头阵地进入了约克镇号的攻击范围。在7时1分,第一攻击波的18架来自第42战斗机中队的F4F战斗机、12架来自第5鱼雷机中队的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28架来自第5侦查中队和BY-5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从约克镇号上起飞。约克镇号的航空编队对敌舰和位于图拉吉岛和所罗门群岛佛罗里达岛南岸的吉沃图(Gavutu)上的海岸设施进行了三波不间断的攻击,共耗费22颗鱼雷和761,000磅炸弹,击沉日军菊月号驱逐舰、四艘运矿船和四艘驳船。另外,第5航空集团摧毁了5架日军的水上飞机,总共损失了2架F4F战斗机(飞行员获救)和1架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机组人员失踪)。 与此同时,第44机动部队——一支由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克雷斯指挥的巡洋舰-驱逐舰特混舰队加入了列克星敦号的第11机动部队,至此,盟军在决定性的珊瑚海战役前夕集结完毕。 此时在北面,11艘载满士兵的运兵船正由一艘驱逐舰护送,并由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四艘重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提供掩护,驶往莫尔兹比港。另外,还有一支围绕参加过珍珠港偷袭活动的两艘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组建的、拥有2艘重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机动部队提供额外的空中掩护。 5月6日早晨,弗莱彻将全部的盟军力量都集中在其战术指挥之下,形成第17机动部队。7日黎明,他紧急派遣克雷斯率领驱逐舰和巡洋舰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the Louisiade archipelago),以阻截任何企图向莫尔兹比港行进的敌人。 而弗莱彻则率领两艘航空母舰和其余僚舰往北搜索敌人。此时日本的侦查飞机发现了尼奥绍号舰队油料补给舰及其护卫舰西姆斯号驱逐舰,并将前者错认为航空母舰。两波的日本飞机——第一波为高空轰炸机,第二波为俯冲轰炸机——向这两艘船发起攻击。西姆斯号在高射炮组由于机枪故障无法运作的情况下,被三次直接命中并很快沉没,大批船员丧生。而尼奥绍号则幸运得多,其在遭受多达7次的直接命中和8次近距脱靶后仍未沉没,直至11日船上的幸存者被送至亨利号驱逐舰上后,它才被来救援的驱逐舰击沉。 尼奥绍号和西姆斯号吸引了原本会袭击弗莱彻的航空母舰的日本飞机,与此同时,从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飞机发现并击沉了祥凤号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上的一名舰载机飞行员在无线电通信中如此描述这次胜利:“我们逮着这只航母了!” 当天下午,翔鹤号和瑞鹤号在仍未找到弗莱彻的舰队的情况下,投放了27架轰炸机和鱼雷机用以进一步的搜索。这些飞机一路上平安无事,直至遇见从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上起飞的战斗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本飞机被击落9架。 接近黄昏时,三架日本飞机难以置信的将约克镇号错当成他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并试图降落。军舰上的防空炮火遂将它们驱逐开,这三架飞机从约克镇号的舰首掠过,随后转向逃脱。两分钟后,又有三架日本飞机犯了相同的错误,并试图进入约克镇号的降落圈。航空母舰上的炮手击落了其中的一架。 然而,战斗还远未结束。第二天——5月8日——的早晨,一架列克星敦号上的侦察机发现了日本海军上将高木武雄的航母攻击舰队——其中包括了翔鹤号和瑞鹤号。约克镇号随即出动飞机发动进攻,共有两枚炸弹击中翔鹤号,毁坏了它的飞行甲板,使其无法再投放飞机;另外,炸弹也引起了汽油储藏罐的爆炸,并摧毁了一个引擎维修车间。随后列克星敦号上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又送去了另一波攻击。在这两拨攻击中,共有108名日本军官丧生,40余人受伤。 在美军飞机轰炸日本航空母舰之时,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截获了一条信息,该信息表明日军已经知道他们的大概位置,于是美军开始准备击退发动一次报复性袭击,这次袭击在11时后不久到来了。 美军负责战斗空中巡逻的野猫战斗机击落了17架日军飞机,但仍有一些日军飞机成功地突破了防御网。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亦被成为“Kates”)向列克星敦号的舰首两侧发射了鱼雷,其中的两枚撕开了列克星敦号的左舷;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又投掷了数颗炸弹。列克星敦号的三个引擎室被部分淹没,几处火灾在甲板以下肆虐,而航母的升降机亦无法工作。 约克镇号也遇到了麻烦。在其舰长埃利奥特·巴克马斯特的控制下,这艘航母躲开了8颗鱼雷;其后在九九式舰上轰炸机的攻击下,它又成功的躲开了多颗炸弹,但是仍被一颗炸弹击中,这颗炸弹击穿了飞行甲板,并在甲板下方爆炸,造成死伤66人。 列克星敦号的损害控制部门最终将火情控制住了,航母又能够继续进行飞机作业。空战则在8日中午之前就以早早结束了;在一个小时内,航母由恢复了船身的平稳,只有舰首稍稍的下倾。然而,船内的汽油蒸汽被引燃导致的爆炸又引起了一次火灾,并使航母内部遭受严重破坏。17时7分,列克星敦号被宣布弃船,随后被菲尔普斯号驱逐舰击沉。 日军赢得了战术性的胜利,是盟军遭受到了相对而言更为严重的损失;而对于盟军来说,此次战役阻截了日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攻势,已经实现了战略性的成功。约克镇号亦非全身而退,它在此次战役中遭受了严重损伤,专家估计它必须在船坞中呆上三个月才能重回战场。不过,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让约克镇号得到维修,因为盟军已经通过破译日本海军信息得到足够情报,估计日军即将展开一次大规模行动,行动目标为夏威夷岛链的西北端——两个位于低珊瑚环礁上的小岛——它们被称为“中途岛” 中途岛战役 获得此情报的尼米兹开始系统的规划中途岛的防守,他尽可能的增加了中途岛的人员、飞机和枪炮,又将大部分的海军力量都集中起来,准备好了与敌军展开一次海上决战。另外,他又将第16机动部队——其中包括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召回珍珠港进行短暂的给养补充。 约克镇号也收到了命令返回夏威夷,它于5月27日到达珍珠港。船坞的工作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修复工作,以使该舰能够重新出海。约克镇号上的航空编队——其中的大部分飞行员都身经百战但也都已精疲力竭——得到了来自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和机组人员的补充,而萨拉托加号则在夏威夷短暂休整之后即前往美国西海岸进行舰只的现代化维修。休整完毕之后,约克镇号作为第17机动部队的核心于5月30日重新出海。 到达中途岛的东北方海域后,约克镇号升起了海军少将弗莱彻的旗帜,并与由海军少将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Raymond A.Spruance)指挥的第16机动部队会合,第17机动部队位于后者北面,两者之间保持着10英里(16公里)的距离。 从中途岛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侦察机从6月初开始就持续不断的搜索着周围的区域。6月4日破晓之时,约克镇号投放了一组由来自第5轰炸机中队的10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半径为100英里(160公里)的半圆区域内进行搜索,但是一无所获。 不过同时,一架从中途岛起飞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正在接近的日军,并通过无线电通知了岛上驻军。弗莱彻少将名命令斯普鲁恩斯少将的第16机动部队找出敌军航空母舰的位置并在发现后立即发动攻击。 约克镇号的侦查机群在8时30分回舰,它们着陆之前不久6架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飞机刚刚起飞。当最后一架无畏者被收回后,飞行甲板立即开始为投放攻击机群——包括17架来自第3轰炸机中队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2架来自第3鱼雷机中队的TBD破坏者式鱼雷轰炸机和6架来自第3战斗中队的野猫战斗机——作准备。同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也开始投放它们的攻击机群。 来自3艘航空母舰的鱼雷轰炸机群发现了日军的攻击舰队,但是却碰到了大麻烦——来自第6、8、3鱼雷机中队的41架飞机总共只有6架返回了企业号和约克镇号,没有一架返回大黄蜂号。 鱼雷机群虽然损失惨重,但却达到了目的。日本负责战斗空中巡逻的飞机中止了对航母的高空掩护,而将注意力转为攻击鱼雷轰炸机。航母上空顿时为刚从约克镇号和企业号上赶来的无畏式飞机敞开。 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约克镇号上的俯冲式轰炸机开始连续打击日军的苍龙号航空母舰,在3次致命的攻击中共倾泻了多枚1,000磅的炸弹,使苍龙号变为一片地狱般的火海。企业号上的飞机则同时攻击了赤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亦在短时间内将其变为两座漂浮于海上的残骸。而美军攻击之时,日军航空母舰正在进行加油和换弹作业,炸弹和汽油的连锁爆炸令这场灾难雪上加霜。 在3艘被毁的航空母舰之外,日军还有一艘航母——飞龙号仍未被发现。在与其姊妹舰分开之后,飞龙号投放了18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不久,它们就找到了约克镇号。 13时29分,约克镇号上的雷达发现了攻击机群,其随即中止了对正在甲板上的战斗巡逻机进行的加油作业,并开始快速的清理甲板。正准备降落的无畏式飞机退出了降落圈,为防空炮火腾出空间。无畏式飞机收到命令组成了一支战斗巡逻编队。甲板上的一个容量为800加仑的储油罐被推到了航母尾部,以消除火灾的隐患。船员收起了加油管道,并将各个舱室固定,锁好。 约克镇号上的战斗机倾巢而出,试图阻击来袭的日军机群,它们在15至20英里外与之相遇。野猫战斗机展开了有力的阻击,将由大约18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和18架零式飞机组成的机群打散。“四面八方都有飞机,”巴克马斯特舰长如此写道,“其中许多冒着烟坠落了。”九九式舰上轰炸机群的指挥官、海军上尉Joichi Tomonaga的座机可能在战斗中被第3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少校约翰·S·撒奇(John S.Thach)击落。 在密集的防空炮火和航母巧妙的规避动作下,仍有3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命中了约克镇号。其中2架在投掷完炸弹后即被击落;第3架则在投掷完炸弹后失去控制,向下翻滚并撞上了位于航母尾部靠近左船舷的2号升降机,随即爆炸并撕开了一个边长达3米的方形大洞。而炸弹爆炸溅起的碎片杀死了在舰尾和飞行甲板下方操作28mm口径机枪的船员。碎片还还刺透飞行甲板并击中停在机库甲板上的3架飞机并引起火灾。其中一架无畏式飞机已经加满了油并挂载着一个1,000磅的炸弹。机库军官、海军少校A·C·艾默生及时启动了洒水装置,遏制住了火情并最终扑灭了火灾。 第二颗炸弹击中了航母的左舷,并穿透飞行甲板在烟囱的底部爆炸,致使3个锅炉的烟道破裂、2个锅炉无法工作、5个锅炉中的火被熄灭。烟和汽油充满了6个锅炉的火室。负责一号锅炉的工作人员不顾危险和不适,仍然坚持岗位保持锅炉中的火不熄灭,从而保持了足够的蒸汽压力以保证辅助蒸汽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颗炸弹击中了航母的右舷,并穿透了1号升降机在第四层甲板爆炸,在衣物储藏室引起了一场火灾。此处临近汽油储藏室和弹药库,不过使用二氧化碳隔绝汽油系统的预防措施无疑有效地阻止了汽油被引燃。 在修复由俯冲轰炸造成的损害时,约克镇号的速度已经降至了6节;至14时40分——即炸弹攻击导致大部分锅炉停止工作后约20分钟,约克镇号慢慢停了下来,在海中静止不动了。 大约到了15时40分,约克镇号准备重启锅炉;到了15时50分,引擎室报告可以达到20节甚至更快的速度了。此时约克镇号还未脱离战斗。 与此同时,由于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约克镇号又开始为甲板上的飞机加油,这时舰上的雷达发现了在33英里(53公里)外正在进犯的一支飞行编队。航母又重新进入战斗状态,汽油系统被重新封闭,加油作业也被停止了。正在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6架飞机中的4架被派去拦截入侵者。而飞行甲板上的10架飞机中的8架油箱中都只有23加仑的汽油,它们随即起飞作为拦截日军飞机的战斗巡逻飞机群的预备队。 16时,约克镇号开始以20节的速度破浪前进。其投放的飞机已经与敌机相遇。约克镇号接到报道,来袭的飞机为九七式舰上攻击机。野猫战斗机击落了至少3架敌机,但是剩下的敌机仍然向着航母及其护卫舰扑去。 约克镇号的规避动作避开了2枚鱼雷,但是另有两枚在相隔几分钟内各击中了船身左右两侧,其中第一枚的命中时间为16时20分。航母受到了致命一击;它失去了动力,舵也被卡住了,只能呆在原地不动,并且船身开始向左侧倾斜。 随着船身倾斜的加剧,损害控制部门的长官、海军中校C·E·阿尔德里奇从船体内部发出报告称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控制海水涌入是不可能的了。引擎室的长官、海军少校J·F·德莱尼不久又报告说尽管所有的火灾都已被扑灭,但是船体失去动力使得船身的倾斜无法得到控制。巴克马斯特命令阿尔德里奇、德莱尼和其他全员确保自身安全,并穿上救生衣进入上层甲板。 船身倾斜在持续加剧,当其达到26度时,巴克马斯特和阿尔德里奇确定船身倾覆即将发生。“为了拯救尽可能多的船员”,这位船长后来写道,“我宣布弃船。”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船员将伤员放入救生筏中,送至附近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上,整个弃船过程井然有序。在疏散了所有的伤员之后,行动执行长官、海军中校I·D·威尔茨通过航母右舷放下的一根绳索离开。巴克马斯特则最后一次搜索全舰,查看是否还有生者遗漏。在最后确定“没有活着的人留下”后,他通过从舰尾放下的一根绳索离开航母。此时,海水已经淹至机库甲板的左侧。 营救与沉没 在被哈曼号驱逐舰(DD-412 USS Hammann)营救上来后,巴克马斯特又被转至阿斯托里亚重型巡洋舰上向弗莱彻海军少将作报告——后者在第一次俯冲轰炸之后即将旗舰换成了阿斯托里亚号。两人一致同意营救部门应该尝试拯救这艘军舰,因为尽管它已经严重倾斜并随时存在倾覆的可能,但是它仍然顽强的浮在海面上。 当针对约克镇号的拯救行动快速展开之时,约克镇号上的飞机都已经转移至企业号之上,并在当日下午参加了攻击日军最后一艘航空母舰飞龙号的行动。在被4次直接命中之后,这艘日本航母即陷入绝望境地,不久就被其船员抛弃,在海面上独自漂荡。 约克镇号整晚都还未沉没。其间又在船上发现了两个幸存者,其中一个通过机枪操作引起了附近的休斯号驱逐舰的注意。这艘军舰就去了这两个船员,其中一个不久死去。 同时,巴克马斯特选出29名军官和141名船员返回约克镇号试图拯救它。当营救部门回到这艘航母上后,4艘驱逐舰组成了一个反潜警戒网。船员发现直到6日清晨位于衣物储藏间的大火仍在缓慢燃烧。从Pearl and Hermes环礁被召唤来的绿鹃号扫雷艇(USS Vireo(AT-144))不久开始牵引约克镇号前行,不过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约克镇号上的营救部门登船后就开始按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实施行动,各个部门的船员——包括损害控制部门、防空炮工程师、导航员、通信员、供给人员和医疗人员都各司其职。为了协助营救工作,阿诺德·E·特鲁少校将他的军舰——哈曼号驱逐舰停靠在约克镇号接近船尾的右舷,以提供水泵设备和电力支持。 至下午三点左右,营救工作似乎已见成效。减少航母上层重量的工作进展顺利,一门127mm口径的火炮已被转移至其他船上,第二门炮也即将被拆卸;飞机则也被转移至其他船上;潜水泵(由哈曼号驱逐舰提供电力)已经将引擎室内的大量海水抽出。工作人员的努力已经使得航母的倾斜度减少了2度。 然而此时约克镇号和走位的6艘驱逐舰都未能发现日本潜艇I-168号已经悄悄潜入现场,并已经抵达一个有利的射击位置。虽然不寻常,但是可能是由于附近水域布满的碎片和残骸,没有一艘驱逐舰发现这艘潜艇。15时36分,警戒人员发现了4颗齐射的鱼雷正在接近航母右舷的船梁。 哈曼号驱逐舰试图用其20mm火炮攻击鱼雷以使其在水中爆炸。但是其中的一枚鱼雷击中了哈曼号的船中部,使其拦腰折断,迅速沉没。 2枚鱼雷击中了约克镇号舰底岛状结构的末端。第4枚鱼雷则从航母尾部穿过。 大约一分钟后,沉没的哈曼号在水下发生了爆炸,这可能是驱逐舰上携带的深水炸弹自动引爆造成的。这次爆炸杀死了许多哈曼号上的船员以及被甩入海中的部分约克镇号上的船员。爆炸猛烈冲击了已经严重破损的航母舰体,引起了剧烈震动,导致约克镇号上的辅助发电机脱离,机库甲板中的许多固定装置破裂,固定位于右舷的前桅底柱的柳钉均被折断,还有多位船员被甩出,造成骨折或轻伤。 所有的驱逐舰都开始搜索敌方潜艇(已逃脱)并营救落水的哈曼号和约克镇号的船员。巴克马斯特舰长决定将下一步针对约克镇号的营救工作推迟至第二天。 绿鹃号斩断了牵引绳并转头回到约克镇号附近开始搜救幸存者,它一面将还在航母上的船员接下来,一面搜救落水船员。尽管受到了身旁航母左右摇晃所致的巨大冲击,这艘扫雷艇仍然坚持展开营救任务。之后,在拖船上,巴克马斯特亲自主持了一个葬礼,来自哈曼号的2名军官和1名士兵通过海葬下葬。 第二次针对约克镇号的拯救行动之后就再也没有展开。在6日晚上和7日清晨,约克镇号仍然浮在海面上。到6月7日5时30分,四周驱逐舰上的船员都注意到了航母开始急剧向左舷倾斜。7时1分,船身向左侧倾覆并沉入3,000㖊(5,500米)深的水中,它的战旗亦一同沉入水底。 “黄蜂”号 黄蜂号的建造背景极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由于美国在批准建造约克城号及企业号后,只剩下15,000吨可用作航母,海军只好将原本近20,000吨的约克城级设计,缩减至15,000吨,以多造一艘航空母舰。结果,新造的黄蜂号比约克城级少了25%的设备重量,连引擎亦被大幅削弱。其引擎轴马力为75,000轴马力,比约克城级的120,000轴马力、艾赛克斯级的150,000轴马力、甚至轻型航母独立级的100,000轴马力,都低出不少。同时,黄蜂号基本上亦无有效装甲,尤其是对鱼雷的防御极为薄弱,后期追加的装甲亦无法补救这致命缺陷。 火炮方面,黄蜂号分别安装了8座单管5英寸/38炮、4座4联装1.1英寸/75炮及24挺.50机枪。其中15枝机枪在后来被拆除,翻新时又装上了30挺20毫米机枪。 种种限制下,黄蜂号的龙骨在1936年4月1日置放,并于1939年4月4日下水,于1940年4月25日正式服役。 1942年九月十五日“黄蜂”号﹝Wasp﹞在所罗门群岛海战中,被日本潜艇 I-19击中三枚鱼雷,起大火后又因航空汽油油管破裂引起爆炸,弃船后由美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普林斯顿号 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CV/CVL-23),是美国海军第四艘以“普林斯顿”冠名的舰只,1941年6月2日在纽约造船厂以塔拉哈西号(USS Tallahassee,CL-61)轻型巡洋舰的名义开工建造,1942年2月16日改建为航母CV-23,1942年3月3日更名为“普林斯顿”号。 1944年10月24日,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日军飞机投下一枚250公斤穿甲弹击中,击穿飞行甲板和机库,在主装甲板爆炸,引起大火拼蔓延至机库。40分钟後,因大火与浓烟使舰上人员撤离,仅留损管人员与友舰实施救援。最後大火引爆该舰航空鱼雷,将舰体炸裂,美军只好用驱逐舰以鱼雷击沉。“普林斯顿”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後和最惨(只用一颗炸弹而报废)的舰队航空母舰。 五艘被日军击沉的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皆属卡萨布兰卡级,排水量一万一千吨,飞机二十七架,沉没日期及经过如下: USS Liscombe Bay 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吉尔伯特群岛﹝Gilbert Is.﹞被日本潜艇I-175以一枚鱼雷击沉。 USS St Lo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雷依泰湾海湾中被一架自殺飞机击中,引起机库航空汽油爆炸,三十分钟内沉没。 USS Gambier Bay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萨马岛外﹝Sarma Is.﹞被日本重巡洋舰“鸟海”号、“羽黑”号及“能代”号以舰炮击沉。 USS Ommaney Bay 四五年一月初,前往吕宋岛西北岸途中,被日本自殺飞机击中,起大火后弃船,由美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USS Bismarck Sea 四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被二架日本自殺飞机击沉于硫璜岛海外。德国在二战中也击沉了一艘美国护航航空母舰: USS Block Island 号。此舰也属卡萨布兰卡级,在大西洋中被德国潜艇U-549用一枚鱼雷击沉。 三、日本(20艘) 赤城号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的一部分,赤城号的原始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1923年11月,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 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赤城号、加贺号参与轰炸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赤城号先后在长江流域、华南、海南等地作战。 1940年,日美局势日趋紧张,美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 身为第一航空舰队旗舰,赤城号带领着六艘空母突袭了珍珠港。在这之后,由于一直是航空舰队的中心,所以从腊包尔攻击直到达尔文港的空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2年4月, 赤城号进出印度洋,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哈密斯号和重巡洋舰多赛特夏号。 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受到美国轰炸机机的集中轰炸而重创起火, 引起甲板上刚加满油的舰载机和摆放在甲板上的鱼雷爆炸,执行护卫任务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射了一条鱼雷,赤城号于次日凌晨沉没。 加贺号 加贺号航母,由川畸船厂(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开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暂停,原计划是作为快速战列舰,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改为航母。 1923年后重新开工并改造为航母,1928年3月 21日服役,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之后排水量为42,541吨,8台锅炉蒸气轮机,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 武备为10座单管20毫米单用炮,8座双联127毫米两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舰员编制人数2016人,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舰之一,她与赤城号的起源很类似,原始设计是战列舰。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 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加贺号和赤城号一起完成了轰炸和制空任务。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配合陆军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 1932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被击落13架,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 随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轰炸的目标也扩展到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市区。1939年后,加贺号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贺号作为六艘航母之一参与偷袭珍珠港。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后,加贺号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加贺号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龙骧号 在1924年的日本舰艇补充计划中,准备建造1艘27000吨和3艘10000吨的航空母舰。1925年,为了取代老旧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有了建造“龙骧”号的腹案,后来又从水上飞机母舰变更到航空母舰。 “龙嚷”号最初计划的排水量为9800吨,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年11月,“龙骧”号在横滨三菱造船厂动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横须贺进行艏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数量增加到36架,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一层机库,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搭载飞机48架、官兵924人。 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 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搭载有18架96式战斗机和12架97式攻击机。它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搭载有24架“零”式战斗机、9架97式攻击机,在为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苍龙号 苍龙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日本海军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参考该航母设计。 满载排水量198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2000马力,最高航速34.5节,编制舰员1100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 ,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3架(最多可达71架)。 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近代航母。相较之下,赤城号、加贺号虽然体型庞大,不过也是历经数度改装才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现代化外貌,而这种现代化外貌就在苍龙级上确定,可以说日后的日本航母都是以苍龙级为基本而发展出来的。船体是重巡般的以速度为优先考量的高速船体,飞行甲板通遍全舰长度,小型的舰桥位于右舷,而两只向下弯曲的烟囱则位于其后。 飞行甲板上于中心线装设有前、中、后三座升降梯,机库共有两层。最初计算的舰载机为:九六式舰战常用12机加补用4机,九七式舰攻常用9机加补用3机,九六式舰爆常用27机加补用9机,九七式舰侦常用9机,合 计常用57机加补用16机共73机。到了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标准则为零式舰战常用18机,九七式舰攻常用18机,九九式舰爆常用18机,各机种补用机各三机,共常用54机,补用9机。建造时为了压低排水量,采用电气熔 接式,即电焊式结合,不过在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本件的舰体强度受到质疑,于是在外板、内底板、最上甲板级上甲板实施大范围的补强措施,结果增加了不少的排水量。又,本来在龙骧级上使用的舷外通路因为耐波 性不加,而在设计本舰时多采用舰内通路。本舰的轮机与重巡铃谷级的相同,使本舰达到34.5节的速度 航空母舰苍龙号完成后即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开始了飞行队的训练。1938年4月,苍龙号派往中国战场支持,将舰载机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同年10月参加了广东方面作战的支持任务,并于12月归回本土。 1941年11月26日,苍龙号搭载了零战21机 、七式舰攻18机、九九式舰爆18机合计57机前往珍珠港。在执行完珍珠港的任务回国途中,苍龙号所属的第二航空战队奉命前往威克岛支持久攻不下的登陆作战。 1942年1月,苍龙号与飞龙号一起南下参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支持作战,2月,在帛琉与第一航空战队会合,先是轰炸了澳洲的达尔文港,后是进入了印度洋,对锡兰岛发动攻击,炸沉英国重巡洋舰和轻航母一艘。这段期间是苍龙号最得意的时候,不过,死亡的脚步却渐渐逼近。 1942年5月27日,苍龙号随着一只前所未有的大舰队从本土出发前往中途岛,参加了惊天动地的中途岛大海战。苍龙号当时仍在第二航战里,僚舰仍是飞龙号,他们都归在二航战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管理下。 此海战中苍龙号除了定数的载机以外,还搭载了两架后来彗星舰爆前身的新锐高速侦察机二式舰侦,和准备配上占领后的中途岛基地的三架零式战斗机。 由于密码遭美国破译,所以美国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着苍龙号所在的南云机动部队发动猛烈的攻势。当日上午10时25分,就当舰队数度击退来袭鱼雷机,准备好迎风放出战机时,美军俯冲轰炸机突然从空中窜下,在短短几分钟间,三枚直击弹命中苍龙号飞行甲板上面,并平均的 落在三座升架机前,爆炸连续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飞的战机和堆积在甲板上的炸弹鱼雷,全舰陷入一片大火,10时40分,苍龙号的主机就停止了动作。 7时13分,焚烧了八小时半的苍龙号沉没,定员1103名中有718名战死。 飞龙号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 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龙凤号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舰“大鲸”号,1933年8月在横须贺开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吨。它也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没有安排太多设施;外观上与“剑崎”号相似,最上层甲板平坦且没有主要建筑物,只有为了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根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曾担任第6舰队第1及第2潜水战队的旗舰。1941年底,“大鲸”号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为“龙凤”号。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官兵989人。“龙凤”号可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曾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回到日本。其后为搭载新式战机而将飞行甲板延长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泊在吴港时遭空袭而役失动力,后被充作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被用于运送海外日本战俘和侨民回国,最后在1946年4月解体。 瑞凤号 瑞凤级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战前积极建设的空母预备舰其中一类,这种预备舰原来以给油舰、潜水母舰的名义建造,然后在构造上替以后改装成航空母舰留下预备空间,像是机库、管道、升降机等。 瑞凤级于1940-1941年间改建为航母。改装期间,大多数的上层建筑都被重新设计改造。安装了机库及飞行甲板,重新安装了防空炮,安装新的动力。新的机库是该舰原来的小型水上飞机机库的延伸。 瑞凤号由横滨海军造船厂建造。1935年6月20日作为潜艇母舰开工,1936年6月19日下水,在完工前改装为航母,1940年12月27日服役。参加了瓜岛圣克鲁斯海战,中一枚炸弹而撤出战场。在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战斗中被多枚炸弹命中沉没,当时是作为小泽舰队的一员充当诱饵。 瑞凤号在大战中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南太平洋海战、马里雅那海战、雷伊太海战等重要海战,战历遍及战争前中后三期,算是日本轻航空母舰中武勋最高的一舰,不过最后仍难逃沉没命运。 祥凤号 祥凤号由横滨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2月3日开工,1935年6月1日下水,1939年1月15日完工。祥凤号在竣工后就迅速编入了第一航空舰队第四航空战队,并在开战之初从事对于内南洋诸岛的战机运送工作。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战中,翔凤号在从美军列克星敦号和约克敦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及鱼雷轰炸机的饱和攻击下,被命中13枚炸弹和7枚鱼雷而沉没。他不仅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航舰,也可能是沉没的最快的航舰─前后不到三十五分钟。 千岁级航母:千岁号、千代田号 千岁级水上飞机母舰包括“千岁”号和“千代田”号。最初设计是作为一种排水量仅46吨的袖珍特攻潜艇的母舰,在平时充当水上飞机母舰和高速油弹补给船,并可作为航母预备舰。 “千岁”号于1934年11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开工,1936年11月下水,1938年7月完工。而“千代田”号则于1936年12月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8年12月完工。在水上飞机母舰时代,两舰曾活跃在中国大陆沿海。 中途岛战役后,决定将“千岁”号和“千代田”号迅速改装成航空母舰,分别在1942年11月和1943年2月进入佐世保和横须贺造船厂开始改装。 “千岁”号于1943年8月完工,“千代田”号则于同年12月完工。标准排水量11190吨,测试排水量为13600吨,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3米,航速29节,巡航力11810海里/18节,可搭载战斗机21架、攻击机9架,合计30架。但因机库空间不足,有7架战斗机必须露天停放在飞行甲板上。 “千岁”号完工后被编入第3舰队第50航空战队,从事输送飞机和船队护航任务,而“千代田”号则编入第12航空舰队第51航空战队。1944年2月,两舰同日被改编入第3舰队第3航空战队,6月份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千岁”号在恩加诺角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弹命中,在10月25日上午沉没;“千代田”号则在当天下午遭到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炮击而中弹沉没。 翔鹤号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瑞鹤号(Zuikaku)和翔鹤号(Shokaku)属同一级航空母舰,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两舰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一同作战,所以两舰命运也很类似。 两舰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与瑞鹤号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战队共6艘航母参与珍珠港行动,这也是第五航空战队的首次任务。由于第五航空战队的飞行员训练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战队,所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上起飞的飞机多数用来袭击机场和制空。 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汇合转战对印度洋,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战队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击沉了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19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进入1943年,太平洋战争的天平已完全逆转。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 最大排水量 33,200吨 飞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节 主 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标准舰载机 零战21架,99舰爆30架,97舰攻30架(1941) 标准舰员 1690人 瑞鹤号 瑞鹤号和翔鹤号属同一级航空母舰,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这是日本海军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设计的大型航母。 其标准排水量为25675吨,航速34节,18节时续航力9700海里,可载机84架,有3部飞机升降机。由于日本海军舰载机重量较轻,所以舰上没有装备弹射器,在飞行甲板上装有11根拦阻索。 由于瑞鹤号加装了坚固的防护装甲,生命力大为增强,岛式上层建筑设在右舷,其上装备了双联127mm高炮8座、三联25mm高炮12座。 瑞鹤服役后一直与姐妹舰翔鹤号一起行动,参与了空袭珍珠港、腊包尔、达尔文等战斗。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瑞鹤与翔鹤联手击沉了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严重受损,瑞鹤号安然无恙,但由于飞行员和飞机损失严重,只得返回日本进行整补,所以没有参加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海战后,瑞鹤号编入第一航空战队。在1942年8月的瓜岛争夺战中,瑞鹤号在东所罗门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1944年6月,瑞鹤号在马里亚那海空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几乎耗光了舰载机和飞行员。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无法为其补充新飞机和人员了。由于没有了舰载机,瑞鹤也失去了它的作战价值,因此在随后进行的莱特湾海战中,瑞鹤被编入小泽中将的诱敌舰队。 1944年10月25日,瑞鹤号被美国舰载机炸沉在恩加诺角海域。 标准排水量 25675吨 武备 97式攻击机32架(含预备机5架)双联127毫米平高炮8座,三联25毫米炮12座 总长 257.5米 宽 26米 型深 23米 动力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160000马力,4桨(300转/分) 吃水 8.87米 飞行甲板 长242.2米,宽29米 航速 34节 载机 零式战斗机20架(含预备机2架) 续航力 9700海里/18节 99式轰炸机32架(含预备机5架) 舰员 1660名 飞鹰号 飞鹰号由‘出云丸号’客轮改造成的航舰之一,出云丸号建造完成时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豪华客轮,但在完成了上段甲板的出云丸号却在昭和15年10月,由军方征收并且改造成航舰,“出云丸号”(飞鹰号)比姊妹舰“橿原丸号”(隼鹰号)更早以客轮身分下水,但却比“隼鹰号”(原橿原丸号)更晚完工成为航舰,本舰编第1001号舰。 飞鹰号完工后于昭和17年(1942年)七月装上了二号一型雷达,而因为本舰是以商船改造而来的改造航舰,因而在航速及装甲等部分无法与正规军舰相比,服役后曾在太平洋海战中发生机轮故障,不得不退出战斗。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 隼鹰号 隼鹰号由“僵原丸”号客轮改造而成。改造工程于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正式更名。 完成改造以后的隼鹰号马上就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这场作战中,隼鹰号搭载了零式战斗机20架和九九式舰爆19架,并没有搭载舰攻。隼鹰号由于刚完成改造,其上配属的飞行队训练程度很低。不过北方作战倒也没有碰到多大的阻碍,部队顺利的攻占了阿图岛和吉斯卡岛等地。舰载机最远还攻击到阿拉斯加西边的荷兰港。 “隼鹰”号在1942年7月与“飞鹰”号同被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战队。在中途岛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它们由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第一线作战;10月份参加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攻击了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美军进攻塞班岛时,它们也有出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隼鹰”号被2枚炸弹命中,坦损伤不重。它在修复后直担任训练和飞机运输的任务,未参加针对莱特湾美军舰队的作战,因此免去了被美军穷追猛打的命运。 1944年12月9日,“隼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而严重受损。但由于中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因此幸运地没有步姊妹舰的后尘而发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鹰”号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于1946年8月解体。 神鹰号 神鹰号(Shinyo)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因二次世界大战而无法回国的德国邮轮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 本舰前身为德国豪华客船“沙恩霍斯特号”,由北德意志罗伊德公司建造,于1934年12月14日首次下水,并于1939年7月完工,在同年航抵于日本神户港。最初船上是采用了新型涡轮电动推进的先进轮机组,但由于在试航时发生故障,故改装为RO号舰本式涡轮机。 原先此船预定于1939年8月26日自神户港出发前往马尼拉到新加坡,不过因为德国发送密电要求滞留返回神户港;同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欧洲爆发,虽然船员与旅客改道苏联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但是船无法返回德国而一直留在于神户港。中途岛海战后由于折损过多大型舰艇,因此日本海军向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接洽买下此舰计划改装成航空母舰,以增加海军舰队航空母舰的数量,并约定在战后付款。 1942年9月27日,本舰于吴海军工厂依照之前大鹰号的设计图纸开始展开改造作业。1943年12月15日竣工完成后,和其他由商船所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一样,拥有较小的飞机机库和较为短的飞行甲板,然而本舰较其他一样从商船所改装的航空母舰中,其飞行甲板是最为长的。 本舰于1944年7月6日改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主要负责南方航线的护卫工作和部分训练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中国黄海济州岛西方海域遭美军潜舰“锹鱼号”(SS-411 Spadefish)所发射的4发鱼雷命中,并进而引发航空燃料舱的爆炸,全舰最后仅有60人幸存。1945年1月10日本舰除役。 海鹰号 “海鹰”号的前身是属于日本大阪航运公司的“阿根廷丸”号客轮。1939年5月在三菱长崎厂完工,也是日本大型商船“奖助金”支持下的产物。中途岛战役后,1942年12月由三萎长崎厂进行改装,次年11月完工,更名为“海鹰”号。“海鹰”号排水量16700吨,水线长159.59米、宽219米,飞行甲板长160米、宽23米,是“鹰”字号航空母舰中最袖珍的一款。由于换装了“阳炎”级驱逐舰的52000马力主机,航速增大到23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时),可载官兵587人。该船航速太慢,只从事船队护航、运送飞机等后勤任务,未投入到前线作战。 1845年3月19日,“海鹰”号在吴军港外海遭美军空袭受损,被拖回濑户内海的别府湾作为训练用的靶船。同年7月24日在别户府湾遭英国海军航空兵攻击后,搁浅直至战争结束,1946年9月解体。 大鹰号 1941年日本正密谋偷袭珍珠港里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很可能爆发全面战争,于是把建造中的三艘万吨邮船征用,改装为标准排水量17,000吨的全通型航空母舰,称为大鹰级,分别将“春日丸”、“八幡丸”和“新田丸”改名为“大鹰”、“云鹰”和“冲鹰”, 这也是日本第一型护航航母。它们以游步甲板为机库甲板,上面加造5米高的飞行甲板,载机最多为27架。它们除了加强船体强度外,还要为防止重心上升增加压载。 1942年11月,三艘大鹰级全部服役,由于航速只有21节,根本不能编入舰队作战。它们大多数用来船队护航、飞机运输和训练飞行员。 “大鹰号”航母于1941年9月15日完成改造。 服役期间只参加了一次战斗部署,其余时间主要是执行训练和运输任务。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海军“红石鱼”号潜艇击沉。 云鹰号 云鹰号航母于1942年5月31日改造完成。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在1944年9月15日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东南被美“石首鱼”号潜艇击沉。 冲鹰号 冲鹰号航母于1942年11月25日改造完成。 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岛八丈岛以东被美“旗鱼”号潜艇击沉。 “大凤”号 “大凤”号航母是作为日本二战主力翔鹤级航母的后续舰型设计的,于1941年7月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此时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仅5个月。原计划在1944年6月竣工,但是中途岛海战后前线战况日趋恶化,特别是航母的损失很大,为了及早服役,补充战损,“大凤”号通过简化工程加快进度,于1943年4月7日下水,并在1944年2月初进行最后舾装,3月加入日本海军。 无论是来自民间的造船工人,还是日本海军官员,都对“大凤”号充满信心。当时甚至有人在机库后壁上用墨手书“天下第一舰”。其技术数据如下:标准排水量29300吨,公试排水量32400吨,满载排水量37268吨,全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1751名,装备100毫米高射炮12门、25毫米机关炮51门,载机数量61架。装甲系统采用局部重点防护,在机库、舰桥和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铺设了层层厚重的装甲。 可以说,这艘精锐航母一改日本航母的传统设计风格,采取多种创新设计,集技术精华于一身,强化装甲防御能力。因此,日本海军狂妄地称其为“不沉之航母”。 1944年6月,“大凤”号服役3个月左右,美军在塞班岛登陆,日本派遣以“大凤”号为首的9艘航空母舰等50艘舰艇组成第1机动舰队,驶往菲律宾。6月19日上午,在收到美军舰队位置的报告后,“大凤”号上前后起飞了16架零战、17架彗星和9架天山,与翔鹤、瑞鹤上起飞的舰载机会和,组成日军最大的一个攻击群向东方杀去。 与此同时,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ALBACORE, SS-218)以大凤号为目标,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前五枚鱼雷都未射中,只有第六枚鱼雷击中了“大凤”号前部升降机附近右舷舰体。 本来,这枚鱼雷并未对“大凤”号造成重大伤害,军舰航行如常,仅航速减少1节,只是前部升降机受到冲击停在中途,导致舰载机无法起飞,于是舰员们急忙用各种材料填补升降机口,以恢复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舱被震裂,挥发的油气溢出并在机库内聚集,舰上人员发现后采取了强制通风措施,不断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晕倒。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机口的堵塞物,使前后升降机口之间实现自然通风,但是为了不妨碍舰载机的出击,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下午14时32分,油气遇明火爆燃,引发全舰大爆炸,厚重的飞行甲板也隆起变形,火焰冲天,声闻数十里。16时舰长菊池大佐下令弃舰,16时28分,“大凤”带着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建造的最现代化的航母,就这样永远沉没了。 信浓号 “信浓”号原本是二战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在中途岛海战后的航母增势计划中被列为航母改造舰。 “信浓”号继承了“大凤”号重装甲航母的设计风格,进一步强化防御措施,从理论上讲是一座最坚固的海上堡垒。但是,在紧张的战时改造中,为了缩短工期,工程尽量从简,建造质量堪忧,存在诸多隐患,在竣工时省略了部分气密试验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竣工,服役时的性能数据为:标准排水量62000吨,公试排水量68060吨,满载排水量71890吨,全长266米,宽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编制2515人。直到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日军判断美军很有可能将横须贺海军工厂列为空袭目标。当时“信浓”号武器不全,又无飞机,形同一具大而无当的铁躯壳,让其留在东京湾内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电令“信浓”号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向濑户内海西部回航”,意在让“信浓”号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海,同时前往吴港完成最后的工程。 11月28日下午13时30分,“信浓”号搭载大部分舰员和少量工人离开母港横须贺,开始处女航。20时许,正在自由游弋、意图营救落水B-29飞行员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发现了“信浓”号航母,并开始追击。29日凌晨3时许,射水鱼抓住良机,在1280米的距离上顺次发射了6枚MK14-3A鱼雷,航速46节,定深3米,一分钟不到,第一枚鱼雷就击中了“信浓”号右舷舰尾,随后又有三枚中的。 军舰已经发生右倾,而自信满满的阿部俊雄认为几条鱼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浓”,在纠正倾斜后下令继续以18节的速度前进。然而,军舰很快再度右倾,并且越来越大。到早上6时许,舰员们惊讶地发现“信浓”号动力全失,右倾达20度,在海浪的推动下随波逐流。到上午9时35分,右倾已达35度,阿部俊雄认为回天乏力,下令弃舰,包括阿部舰长在内的1435人与舰同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