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计论] -02 真核细胞的产生 现代的高等生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区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很重要的一条便是:真核细胞有若干各具功能的细胞器,例如:线 粒体、中心粒、内织网等;原核细胞则没有细胞器。从化石材料知道,先出现原核细胞,以后才有真核细胞。那么进化论者是如何解释这些真 核细胞的细胞器的由来的呢?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理论是内共生说。按照这个假说,结构复杂的真核细胞是由以下的步骤发展而来: 大约10亿年前,一些个体较大的前原生动物被其他原始生物所侵入,或者它吞下其他原始生物。假定是好氧细菌进入了较大细胞的前 原生动物里,于是前原生动物可能受害而死亡,也可能把它消化掉,也可能偶尔由于突变而能与入侵者“和平共处”,于是逐渐发生了共生作 用。共生对两种生物都有利,前原生动物形成了有效的呼吸结构——线粒体,而共生的好氧细菌得到了安生处所。以后又发生了类似的过程, 具有鞭毛(细胞的游泳工具)的小细胞并入了上述的具有线粒体的前原生动物,并发生了共生作用,从此这个前原生动物便可以在水中自由的 游泳了。诸如此类的巧合在这种幸运的前原生动物身上又发生了若干次,终于使得这个前原生动物变成了一个结构复杂,活动能力强的真核动 物细胞。而真核植物细胞的起源则是由于那个前原生动物碰巧吃掉的是叶绿体生物(叶绿体生物是怎么来的进化论者没有详细解释,看样子不 难,虽然我们人类奋斗了这么多年仍不能制作出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设备),于是经过漫长的过程,在那里也发生了共生作用,这就产生了出 了真核细胞的植物。 看完这个学说的概述后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我在一处高高的天台上打着哈欠,突然一只老鹰飞进了我的嘴里。那天正赶上我胃出了 点问题,不能及时的消化它,老鹰于是在我胃里不停的翻腾,疼的我死去活来最终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过来却突然发现自己多了 对翅膀,呼扇呼扇还能用,于是从此后我便翱翔在了祖国的蓝天上,心里那个美呀!。过几天我又吃了个蝙蝠于是我有了超声波系统,吃了萤 火虫我浑身闪闪发光。吃了个苍蝇,哇,数千只眼睛看世界还真的不一样哎!我再吃……吃不下了,太恶心了!。 生物的进化:一段奇迹大爆炸的历史 当我们在同进化论者就某一个细节争辩如没有智能的引导单靠幸运和巧合是极难完成的时候,他们总会说你知不知道生物的进化史有40亿 年,地球已经存在50亿年,而我们的宇宙据推算更是已经演化了150亿年之久。是呀,40亿年,50亿年,150亿年!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时光数 字,似乎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没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但问题是这期间要实现进化所要求的巧合不是1个2个而同样是数十亿计,那些 听来令人生畏的时间数字真的够用吗? 在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简单的回顾一下生物进化的历史看看在生物在大规模进化中大致用了多少时间,同时我们 还需要大致盘点一下生物进化到今天这种地步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之所以在这两个需要用数字说话的统计中使用了大致这个词,是因为我相 信目前我们这个星球上没有人能就上述的统计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所幸的是即便是一个很粗的数字也足以说明问题。 生物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大致有40亿年,在这40亿年中据估计大约有10亿种物种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然而化石证据告诉我们在这40亿年的 生物进化史中生物大部分时间是以单细胞生物的形式在海洋中度过的,时间竟有35亿年之久,直到距今只有5亿年之久的寒武纪前夕因为某个我 们人类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生物开始突然大规模的繁盛起来,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多细胞生物在极短的地质时间里突然大量涌现,生物分类 最高级即门这一级的生物几乎全部都出现了,也就是说生物突然在门这一级的层面上同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生物考古史上著名的“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关于它的起因和原委迄今仍是个迷,但这并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关于“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在这一节我想要强调的 是现今我们生物考古所发现的生物化石99%以上都是“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及其之后所产生的,之所以大爆炸之前的35亿年里很少有生物化石, 其主要原因一是可能当时地球上生物的数量本身就很少,二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难以形成生物化石。也就是说我们所能看到的物种绝大多数都 是在这短短的5亿年中被进化出来的,然而就是这短短的5亿年生物的进化也并非是匀速的。生物考古的发现表明已知的物种大多数都是在地球 数次大灾变前后被灭绝或创生出来的,被记载的由大灾变引起的物种灭绝有5次几乎每一次都造成了当时地球上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物种的灭绝, 其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发生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据信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可能造成了当时地球上 95%的物种灭绝,整个地球的物种进化被重新洗牌。最后的一次大灾变发生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那次大灾变灭绝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当时地球上 75%-80%的物种,但在灾变过后一段较短的地质时间里地球上又重现了勃勃生机大量新的物种被创生出来,随后便进入了一段漫长的稳定时期, 再少有新的物种被创生却不断的有物种因不适应环境或别的原因被灭绝。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5000年的历史中,我们没有记录过一种新物种 的诞生,但据信已有数十万种物种灭绝。如果我们将上述的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物种其进化所花费的时间只 有大概1亿年左右(也就是我们假设每次灾变后地球平均需要2000万年恢复生机)。也就是说在那段神奇的日子里每年都有7-8种新物种被创生出 来(10亿除以1亿再乘以70%),达尔文相信在一种物种向另一种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必然有多的不可计数的“中间型”,达尔文说如非如此那将无 异于神迹。这将意味着在那段神奇的岁月我们天天出门都有可能碰见马面牛身的怪物,而像猴子变人这种事情在那时一年可发生好几次。 从一种物种进化到另一种物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蛋白质、组织、器官、外形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联等等,甚至不同的物种间都不会有相 同的蛋白质,虽然它们可能完成的是同样的功能例如:兔子和狗的大腿肌肉蛋白质,而几乎每种物种都拥有数量惊人的独特蛋白质例如仅人类 所拥有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就超过10万种。每一种蛋白质的编码都牵涉一大段逻辑性很强的基因程序。从前面的文字中我们已经知道靠大自然随 机的巧合来完成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很长的时间以产生这种极难求的巧和。但在那段神奇的时间里这种极不容易发生的巧合似乎突然 变得非常容易了,几乎每分钟都会有一种新的蛋白质被创生出来,而不像某些科学家所计算的那样“至少需要100亿年才能发生”。虽然进化论 者可以说这个数字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但每分钟都成功的产生一种可用的新蛋白质在逻辑上也是难以理解的。 生物进化一个幸运加速的过程? 有迹象表明地球的生物进化史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下图是一张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越靠近现代,新的地质年代的时间就越短而与之对应的生物多样性,却似乎越来越纷繁复杂。这是非常令人诧 异的,因为按理说随着生物复杂性的增加,大自然依靠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所进行的进化应该是一个减速的过程,并且新的研究表明随着物种 越来越高级,物种基因中对出错的基因程序的修复机制也越来越高级,高级的哺乳动物和低等的细菌相比基因在复制中出错的概率要低数千倍 。所以说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随着地质年代由旧到新,新物种出现的概率应呈指数倍数的下降才是合理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此如果 我们认定进化论是对的,那么我们就只能承认我们平常所认定的一种常识性逻辑是错误的,正确的逻辑应该是随着筛子数目的增加,被摇出全 是六点的概率也在飞速的增加。 无所不能的幸运 在大自然千千万万的物种中几乎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些自己的小特点,其中更有一些甚至拥有高科技装备,例如:蝙蝠拥有超声波的发射及 接受分析装置;鲸鱼拥有次声波的发射及接受分析装置;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 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萤火虫能发出冷光;电鱼拥有发电器能产生瞬间电流(南美洲的电鳗甚至可产生900伏的电 压,人畜若踏到电鳗身上,将遭电击而危及生命。电鱼发电器是它自卫或捕食的工具,发电器受大脑支配,对其放电的强度和时间,电鱼完全 能够控制。到目前为止,人类的任何一种蓄电装置,在结构和效能上都没有超过电鱼的发电器);屁步甲炮虫自卫时能瞬间制造出100℃的毒液 ,并迅速射出;蚊子头部的触角,能感受空气温度、湿度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接受其导航,从而准确了解人体所处的位置, 采取偷袭行动。更有些昆虫的触角,能在1立方厘米空气中,觉察到一个不同物质的分子。其构造之小巧,灵敏度之高明,足以和人造的高科技 产品相媲美!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累举,对于产生这些具有异能生物的原因进化论者解释说,那是由于它们的前辈基因发生了突变碰巧使它们 拥有了这些高科技装备从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本领,而这些本领又使它们具有了生存竞争的优势从而使它们的种族得以繁盛。说白了又是幸运 使然,但问题是这些生物装备如想发挥作用则必须具有完整性,例如蝙蝠如只具有超声波发射装置而没有接受和分析装备很难想象这种半吊子 工程对它有什么好处,能使它具有怎样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它们的种族繁衍下去。但如果是一次性完成的则需要同步考虑许多精巧的器官、组织 及相关蛋白质的产生问题。这样的幸运同神迹无异。 大自然中可以为师的生物多的不可胜数,我们人类甚至专门开辟了一门新的叫仿生学的学科来专门研究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并且从中获 益良多例如:雷达、直升飞机等等。在理性上或许我们可以接受一两个如同神迹的巧合,但我相信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是难以成百上千万的如同 神迹的巧合,况且它们发生在在我们看来是不同的科技领域,并且设计精巧,它们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它们可以是千里眼顺风耳,它们可以洞 察微毫,它们可以是勇猛的武士,也可以是阴险的下毒高手,它们可以摆下八卦阵请君入瓮,也可以使用先进的化学武器强攻,它们可以使我 们陷入禅思,也可以轻易的让我们兴奋不已难以自拔,它们是如此的广袤深邃如此的无所不能。如果这一切都是源自幸运,那我只能再次惊叹 我们身处的这个星球,它是如此的奇特,在这里幸运可以广泛而又轻易的发生,在这里幸运可以创造任何的奇迹。 或者进化论者认为这些神奇的装备其实非常简单,如是如此我真为那些倾心竭力发明类似装备的科学家感到汗颜,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们都 费时费力的研究了那么久,有的甚至到现在都研究不出来。说到这里我有时真的怀疑那些进化论者究竟是不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他们 就怎么能够相信这些复杂的极富逻辑的事情是一些连文盲都不如的小动物靠幸运所产生的呢?我猜想这些家伙如当官会不会在会上大放厥词说 :“嗯,这些事情很容易嘛,你看人家臭屁甲虫随便生几个娃就搞定了嘛,从概率上说生娃创新具有极高的成功率,自然界不乏成功的先例, 你们要好好学习好好领悟。啊,这个,这个,我讲到哪了?哦,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明年的科技发展规划,科研人员就可以走了,孕妇留下…… ”。 为恐龙定制的小行星 今天我们能如此繁盛乃至称霸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从某种程度上应该感谢6500万年前,那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相信,如果恐龙不在那次小行星的撞击中灭绝,我们人类便不会有今日的成就。看过侏罗纪公园和金刚的朋友大多会对影片中体型巨大、奔跑 敏捷的恐龙印象深刻,没有人会怀疑如果它们还活着人类能顺利地进化到城堡时代(估计城堡只能成为恐龙大快朵颐的场所),但是如果没有 城市的发展怎么能指望人类的文明能进一步的发展呢。然而我们又是非常幸运,恰恰在我们诞生的前夜,一颗几乎为恐龙定制的小行星以恰好 的速度撞击了地球将我们最危险的竞争对手连同与之相关的生态链一并减灭,同时这次小行星的撞击还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环境。当新时代的曙 光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地球的气候已变成了适宜哺乳动物生存的气候环境,而阻碍哺乳动物生存发展的天敌已全部被消灭,哺乳动物的繁盛 已不可阻挡。 之所以说那颗小行星是为恐龙定制的,是因为我们的宇宙中虽然运行着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星体但6500万前撞击地球的那颗,无论尺寸还 是撞击的力度都绝对的恰到好处的。如果当时那颗星体积在大一些速度在快一些,就很可能威胁到我们地球的安全,但如果它在小一些,它就 只能成为那夜夜空中的一道点缀而对我们地球生态系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我们真的非常幸运在我们出现的前夕,在0到+∞几乎无穷多 个可选项中,那夜夜空中恰好飞来了我们最需要的那颗小行星。 终极奇迹--人类 虽然人类是进化论目前所认为的终极物种,进化论者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也是所有物种中最多的,但令进化论者尴尬的是恰恰是 人类似乎最不适合用进化论解释。例如进化论认为物种形态的变化应有利于物种的生存竞争,这样方可进行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但从猿到人 的进化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猿身上厚厚的体毛不见了,然而没有体毛的保护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明显是一个劣势。有意思的一个细节 是虽然我们身上大多数的体毛都消失了,但却流下了眉毛、眼睫毛、头发、胡子、阴毛等使我们看起来更美观一些的局部毛发。 还有就是我们人类的生育过程,我们人类的母亲需要10月怀胎才能产下婴儿并且我们人类的婴儿相较其他哺乳动物似乎需要更多的呵护并 且能独立生存的时间也要长的多。 人类初生时,体力和智力都极其薄弱,非但不能独自行走坐卧,而且没有一种有条理、极简单的动作,也不能认识自己周围的东西,不能 趋利而避害。甚至于吃奶时还要母亲把乳头放在嘴里,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才会找乳房。 至于猿猴,则与其它的动物一样,生来就具有相当的能力,能充分活动,省去了母猿许多养育的麻烦。它所拥有的智力,非人类的婴孩所 能梦想:它能自动地寻找乳房,能趋利而避害;在极短的时期,人类的婴儿还坐不稳,它已经能够奔走求食了;还在幼儿时代,它的智力就同 成年的猿猴一样了。 这一切如果从进化论的角度推演,早期的人类向猿猴进化似乎比猿猴向人进化更符合逻辑。 肉体上的变化,最使进化论者困惑的是生殖器官和性行为的急速变化与获得大型头脑的过程。例如:只有人类男性的性器官中没有骨头; 只有人类女性的性器官有处女膜;只有人类在正常时是男女面面相向的性行为;只有人类能够以性行为当做追求快乐的目的;只有人类的受精 卵附在子宫内壁生长发育等。 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人类的大脑是灵长类中绝对值最大的,因此,人类女性的性器官比任何其的灵长类都要大得多。这种大小,大 概是为了生出拥有全灵长类中最大头部的婴孩时较为方便吧!脑本身即是人类在造化上最大之谜。 先是它的容量。人类约始于200万年前的猿人(奥斯托拉洛比提克斯等);然后是50万年前的原人(比提康特洛普斯等);其次为10万年前 的旧人(涅安第尔泰鲁人等);再为5万年前的新人(克洛马尼奥人),已进入现代人类等阶段慢慢进化而来,其间,脑以爆炸一般速度急速增 大。 从脑细胞的数量,也可以看出脑是如何急速发达的。类人猿约10亿个,现代人则约140亿个。单纯的比较是增加了14倍,然而智能和脑细胞 数是一种几何级数的比例,实质上,它的增加速度高达200倍。 由于增加过于快速,使得生物学家不知如何作最适当的说明。现代的两位学者琼斯及米德曾说:“能够确切地说明人类巨大的头脑是如何 诞生的假设,至今尚未被提出来。” 其中问题之一是,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为了生存,并不需要拥有大型脑。生物只有向其他生物作生存竞争时,能够打胜或是足以向顺应环 境变化的方向进化。如果脑部的发达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需进化到比类人猿的头脑稍聪明的地步就可以了。而我们人类据说即便是今天的 现代人我们对大脑的开发使用也不到10%,人类有对艺术、数学、音乐等才能,并对死后世界关心,及对宇宙的憧憬等等精神活动,这些都与生 存竞争或顺应环境无关。当然说的这里进化论者也许会急着搬出一堆骨头化石来向我们展示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但这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现在我也能立即向你展示骆驼、驴及马的化石图片(我敢保这3种动物的诞生是有先后顺序的)然后我向你解释说马是骆驼经由驴进化过来, 我有证据你看它们的骨骼化石多相似,我还能进一步向你解释细节:由于沙漠中环境恶劣食物短缺一部分骆驼便迁至草原上来了,为适应草原 上的生存需要它们需要奔跑的更快于是它们的体型发生了变化,你看它们先是进化成了驴后来便进化成了奔跑的更快的马!。听完了这些你会 相信吗? 既然进化论不能很好的解释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而我们却有真实的存在,那我们只能再次寄希望于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发生了。我们猜想当初 一群猴子不知怎么搞得就喜欢身上不长毛,整天爱胡思乱想,还爱享受一年只有发情期才能做爱怎么行呢?它们驱逐或杀死了种群中那些浑身 长毛皮糙肉厚没有生活情趣的战士(也不知是怎么做到的),同时它们也驱逐或杀死了那些能快速生育健康宝宝的母猴子。它们顶住了旁人不 理解的目光,一代又一代这样坚持着,它们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它们确信自己的远见及旁人的短视,最终它们成功了,它们的子孙成为 了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霸主。当然这群另类的猴子中还有一群终极幸运者,它们从非洲出来直直的向北而去,在向北的征途中它们的子代皮肤 变得越来越白,鼻子越来越高,头发越来越黄,眼睛越来越蓝,最终他们成了白种人。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一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如果短兵相接 我没看出加拿大的黑人比白人到底有什么劣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真的很幸运,引用一位不知名的人士说的一句令全世界所有人 都动心不已的话:“那真是集美貌、智慧、财富、权利于一身哪!。” 第二章 完美的安排 有机生命就像一种精致易碎的艺术品,它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极高,并且同进化论者宣扬的生命越高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的观点恰恰相反 的是,实际上越高等的生命对环境的要求越苛刻。一些低等的生命可以在缺氧、高温、高压、极寒、没有阳光的环境下长期生存。但高等生命 则不能,从生命从地球上出现的时间顺序上也能看到这一点高等生命是在地球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中逐步出现的。上文“超级幸运之星—地球 ”向读者展示了一颗适合有机生命生存的星球都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我们看到了一连串极为苛刻的条件,甚至有人推算出在宇宙中满足此种 条件的星球出现的概率大约为是十亿亿分之一。虽然这样的概率意味数千个银河中才能有一个这样的星球但很幸运我们的地球便是这极少概率 中的幸运者,我们应该为地球而欢呼但且不忙感到庆幸,因为事实上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的条件好的让人难以想象(如果这不是源自 设计而是凑巧的话),它不但具备适合有机生命的生存所必须的所有条件而且它还拥有一些很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无关有机生命的生存但有 了它们会使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变得更好。 地球的倾角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是没有倾角的也就是地球是站着绕太阳旋转的,但事实上地球绕太阳旋转是有一个倾角 的角度大约是为23.44°。那么和站着绕着太阳旋转(零倾角)相比有这样一个倾角到底能有那些好处呢? 首先和零倾角相比23.44°的倾角会使地球的整体受热相对均衡。如果是零倾角那么赤道地区会一直是热的(会比现在还要热很多),而两 极则一直处于寒冷之中。而有了这样一个倾角则会使地球的南北半球交替的变冷变热,使地球的南北半球接受和可利用的太阳能相对均衡。也 正是因为地球带着倾角的自传,围绕太阳公转造成了四季的演变,而四季的变化事实上拓展了大型高等生物的生存空间,它们在冬季蛰伏春夏 秋季繁盛,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安排。因为若非如此两个半球的较高纬度地区虽然仍可能生存高等生物,但显然和今天相比生物的多样性和繁 盛程度都会差很多。对于生物而言地球的利用率将大大降低。 其次地球上之所以会有寒流、暖流及与之相关的雨雪风霜的变化是和地球的倾角密不可分,若没有这个倾角地球上南北半球的今天周期性 出现的寒流、暖流及与之相关的雨雪风霜的变化将不再存在。如果是那样那么地球的陆地上可能局部地区仍适合大型高等生命的生存(如沿海地 区、海岛、河流附近)但大部分地区将是一片荒漠。 地球的倾角是23.44°你也许会想如果这个倾角再大一些两半球的受热会更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好,我们可以做个假设设想如果南北回归 线由现在的23°26′变成30°那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南北回归线向两极分别靠拢6度34分。这意味着对于南北半球来说夏天将会变得 更热冬天将会变得更冷,同时这意味着热带将会扩大,相应的,寒带也会增大。因为对于寒带地区来说,太阳的高度变小了,那么现在温带的一 部分地区也会成为寒带。同时,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地区面积会增大。这么一来,热带和寒带都增大了,中间的温带却变小了。但对于很多高等生 物来说尤其是人类最适合的居住区恰恰是温带。23.44°是保证南北半球尤其是北半球温带面积最大最优的角度。这又是巧合? 宇宙最佳的观测点 我们有一颗聪明能独立思考的大脑,我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有探知未知世界的动力和勇气,我们同这个星球上别的生灵有着很大 的不同,我们似乎生来便被赋予了开拓创新的使命。我们不断的探究未知不断的改造周遭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变得日益强大,而我们这颗 美丽的星球相较而言似乎显得越来越小了,人口的膨胀和资源的日益枯竭会使我们终有一天会去别的星球开拓新的疆土。当然在此之前充分的 了解宇宙,了解我们身边的星体是必须的。晴朗的夜里我们仅凭肉眼便能看到地外的那些星球,透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了解到更多,千百年来 通过不断的观测宇宙我们对宇宙及周边的星体已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于这些成就我们一直将之归咎于我们的智慧和勤奋。多数 人也许从未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何能看到宇宙?这个问题或许会令你哑然失笑,你会说抬眼就能看到呀!但是深问一句:为什么呢?你 会说空气是透明的呀。但是再深问一句:为什么空气会是透明的呢?……。 宇宙中有多少行星我们并不清楚,由于它们并不发光所以多数我们都看不见,我们能看见的基本上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在太阳系70 多个行星和卫星中只有7个有大气层,并且只有地球的大气层是透明的。所以“空气”是透明的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恰恰相反它是 宇宙中及其特殊的个例。事实上每一个有大气层的星体其大气层的构成成分都是不尽相同的,地球的大气层是以氧和氮为主加少量的二氧化碳 和极微量的其他碳化合物等元素所构成的,这样的大气成份组合和厚度不但能恰好满足生物生存的必须而且又不影响它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 如果我们大气中碳元素过多,就会产生有机的烟雾,就像大卫星泰恒上的大气一样在那里浓浓的烟雾会使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它太厚我们 眼中的宇宙不但可能总是雾蒙蒙的,而且冲出地球对我们而言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透过透明的大气我们能观察到宇宙,今天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多数并不是实地考察而是通过分析遥远星体所发出的能穿透大气层并为我 们观测的电磁波光谱,自然界电磁波的光谱很长,它包括:伽马线、X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几乎所有的波段人 眼都看不见。对有机的生命没有帮助甚至有致命的伤害,但在整个光谱中却有一小段是动植物和人类所必需的,也就是说电磁波中有很窄的一 段,它对生命的过程如光合作用是有用的,而这一段光谱,又正式带给我们有关周围宇宙各种架构资料最多的一段光谱。这些波段就是让植物 制造食物,让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宇宙的波段,在自然界全部的电磁波谱中占了不到亿万分之一的亿万分之一。 我们处在一个叫银河系的巨大漩涡状星系中,它由星星,尘埃和气体形成一个扁平的蝶状,包含一个巨大的银心和几条螺旋臂,它的 直径有十万光年那么大。如果我们住在这星云的中央,四周的星将会团团围住我们,所以会很难分辨出那些星在我们星云内,哪些在星云之外 ,而且星云中央的尘埃特别多比我们附近的尘多很多,因此想要向宇宙远处观察特别困难阻碍太多。但天文学家如果要从螺旋臂里任何一个行 星作天文观察,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在那里浓浓的星尘和气体会被星光照耀,使辨认银河的形状都有困难,要分辨我们星系中的星与其他的 星更困难。事实上今天我们能很好的观察到宇宙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银河中一个相当特殊的位置,我们既不在银河系的中央也不在它的螺旋臂 上(虽然那里聚集了银河系中的大部分星)。我们的位置接近银河系平面的中间,而且又在螺旋臂之间,附近太空尘的密度最低。所以我们在 银河的平面,不受其他星尘的阻碍,能清楚的向外观察太空。 日全食 今天我们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多数信息来自恒星,这不但是因为恒星能发光使我们能看到它们,还因为恒星确是在宇宙中占有着非常重 要的位置。所以要想了解宇宙就必须从了解我们身边的恒星开始,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便是太阳,它是一颗伟大的恒星它提供了我们地球生物圈 中几乎所有的能量来源,但长久以来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光芒是如此的夺目使我们很难对它进行观测。但有 一种情况下却是例外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的观测并分析太阳的色球层,那就是日全食发生的时候,当日全食发生时月球正好遮盖了太阳 挡住了它夺目的光芒,在那一刻太阳大气的最内一层也就是色球层中带粉红色的光弧显露出来。同时一个彩虹的光带也出现片刻。日全食时所 观测到的色谱大概是所有色谱中对一颗恒星所能提供最多信息的一个。 我们为什么能观测到这样的色谱呢?那是因为那一刻从地面上看去月球恰到好处的大小,如果月球稍大一些它会遮住色球层的一部分 。因而减弱了色谱的光。如果月球稍小一些则会让过多的太阳光阻扰对太阳大气的观察并摧毁色谱。因此月球与太阳的大小必须完全配合。而 日全食发生的条件则恰恰满足了这样的一个要求,在日全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天空中排成一条直线,太阳比月球大400倍而那一刻距离 我们正好有400倍之遥,这是一个惊人的巧合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巧合才使那一刻月球在外观上看起来和太阳几乎一般大。 日全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仅仅使我们了解到了太阳的色谱吗?翻开我们的科学史你会惊奇的发现,事实上我们人类科学史上尤其是 宇宙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理论的验证都和日全食有关!1870年的日全食让我们认识了太阳色球层的架构,并发现了全宇宙第二多的元素氦 。在19世纪的两次历史性的日蚀中天文学家研究出了太阳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而这些洞识日后协助天文学家研究出远处的恒星是如何产生光 谱的,其实这就是星球太空物理的起源。从此我们可以理解其他恒星的操作原理了。科学与日全蚀的关系到1919年的春天又一次显明了。5月29 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领导的队伍在日全食的黑暗中拍到了太阳和金牛星座附近星球的照片,分析结果显示太阳的引力弯折了从远处射到地 球的星光。弯折的角度正如爱因斯坦预测的一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日全食的情况下被完全证实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也因此革新了。那一 次的实验只有在日全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是科学史上重要的一页。 石油和煤炭 作为有机生命我们可以进食其他有机生命并将它们转化为维持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但是我们制造的那些机器它们并不能像我 们这样,它们要想正常运作也必须“进食”,百余年来它们主要吃的食物归根溯源只有2种:煤炭和石油。这两种物质对我们的文明如此重要, 以至我们称它们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清楚煤炭和石油的确切起源,但多数人都相信它们源自远古生物的沉积后来由于地 质运动它们被深埋在了地下并在地下经过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远古的植物沉积变成了煤而远古浮游动物的沉积则形成了石油。需要特别指 出的是虽然多数科学家对这种说法深信无疑,但同进化论类似的是这种说法依然只是一种假说,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些事 ,并且对这种说法其实长久以来也一直也有反对的声音只不过主流媒体对此极少报道所以多数人并不知情,那么这些质疑者的理由是什么呢? 以煤的形成为例(下面的质疑源自网络): 1.从目前探明煤田来看,有的煤田方圆十几万平方千米,横跨几个省区。煤层总计厚度有的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并且,层层叠叠延续不断 。这么大的储量,那得需要天文数字的木材,无法想象如何沉积……尤其是普遍而广泛存在分层现象。有煤田存在,就必然有多样的分层,十 几层,几十层,难道是植物层层沉积,地壳层层变动,然后层层掩埋,形成层层煤田?大自然没有这么繁琐。若真如此的话,层与层之间的时 间空间绝不是现在的样式。这是没法想象和模拟的。 2.漫长的地质年代,会生长无数代的植物,固定大量的太阳能,但是这些植物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不会长期存在,否则新的植物不会生 长。即使今天我们到未曾破坏的原始森林或沼泽,也不会发现超出想象的“大量积累”。如果发生地壳变动,把它们埋到地下的话,假设能成 煤,也是薄薄的一层,几乎薄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 3.可按照现有的数据简单换算一下。煤的燃烧值取3.4×107焦/千克,木材燃烧值取1.26×焦107/千克,可见,每千克的煤的热量是木材 的2倍多。煤的密度取1.8t/m3,木材的密度取0.5t/m3,每立方米煤的重量是木材的3倍多。这样,单位体积的煤的能量是木材的6倍多,这还是 比较保守的算法。假如很常见的煤田有30米厚的煤层的话,其能量需有200米的木材来对应,这还不包括由木转化为煤之间的能量损耗。要是再 方圆几万平方千米,并且多煤层并存的话……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 4.有众多资料说,在煤层中可发现植物化石、孢子、花粉等,但质疑者认为这不是普遍现象,也可能是巧合。即先形成煤田之后,在地 壳变化的作用下,后形成化石,二者并不相关。植物化石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各种地质环境中如石灰岩、沉积岩,同样不能说明这些岩层也是由 古代植物沉积而成。 ???? 5.煤炭除了作为能源外,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称为“工业的粮食”。其产品成千上万种,涵盖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完整 的产业链,又称为“煤化工”。可以作为“石油化工”的替代。 显然,即使今天的木材本身的能也不能形成这样的“木化工”。经过漫长地质 年代的演化,又怎么能呢? 展示这些质疑并不是想在此深入的讨论石油和煤炭的成因,只是想告诉读者石油和煤炭的真实成因很可能和你现在所熟知的那些结论不一 样它们很可能也是智能设计的产物,它们被设计用来支持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它们是造物主无私的恩赐。 下面我想着重提一下关于煤炭和石油的另外一些细节,你依然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巧合,但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些“巧合”,记住此前你曾读到 的和即将读到的那些巧合,当你读完这本书时把这些巧合串到一起想一想如此多恰到好处的巧合就真的仅仅是巧合吗?话题扯远了。关于煤炭 和石油的第一个“巧合”是这些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地球上的石油大多分布在沙漠和海洋之中极少占用宝贵的耕地,而煤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 业则极少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关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二个“巧合”是它们的可利用时间,从地球上已探明的石油和煤炭的资源量和新能源的 研发和推广的速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资源恰好可以支持到替代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尤其是石油相信中间的误差不超过二三十年,而二三 十年相对于数十亿年的地质年代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相当精确了。如果石油和煤炭如目前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源自地球早期生物的沉积,这个数字 还意味着早期生物的沉积数量、沉积的程度、丰度都是恰到好处的。煤炭和石油的第三个“巧合”是它们的开采的难度和可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核能太阳能煤炭石油开采的技术难度要低的多,但它们的利用率却高的惊人,开采出的原油除了是燃料的原料外,还是我们多种工业 产品的原料如: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等。如果没有煤炭石油我们的文明将会滞后很多,换句话说 如果石油、煤炭没有那些属性的话我们的文明将会滞后很多,但我们很幸运石油、煤炭不但拥有那些令我们心动的属性,而且利用它们所要求 的技术门槛也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