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計論] -03 有機生命 元素周期表上有一百多種元素,它們能構成天文數字般的組合,而我們的生命卻主要是由其中的碳 氫 氧元素為主構成,在元素周期 表中還有有很多的元素都有和碳 氫 氧相似的屬性,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從所有的元素中選一組元素來構建生命,相信你最後最佳的選擇依然 會是碳 氫 氧。因為和別的元素組合相比,它們在宇宙中的含量最多,元素習性最活躍,所構建的生命最輕盈、靈活、高效。也就是說從一開 始我們便是優化的結果。 要論我們這個星球上最複雜、最優美、最充滿智慧結晶的物體,毫無疑問當屬地球上的生物,如果要討論有機生命在構造上的合理性 這恐怕需要寫一圖書館的書,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詳述了,下面我僅想從另一個側面來說明地球生物的複雜性及它們所擁有的科技含量。通常我 們人類中的某一個精英只有經過層層的選拔考試,考上一個知名的醫科大學後,再經過7年的苦讀,再經過幾年的實習,再有十來年的臨床經驗 ,才有可能從醫士、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變成一名主任醫師,也就是大家還算認可的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例如眼科、牙科等等), 但即使他成了這樣的專家他仍然有許多他這個領域的問題他無法解決,但對於生命來說這位專家所需要做的僅僅是維修其中的某一個器官。 2000年6月26日我們人類集全球精英之力量歷時十年花費數十億美元,終於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各國為之雀躍不已。但完成人類基 因組“工作草圖”離真正破譯人類基因才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縱使有一天我們完全破譯了人類基因組的密碼,也不代表我們人類就一定 能在外星純粹利用那裡的無機物創造出一個新的人類,就像是設計圖不能代表機器一樣,DNA僅是生命的藍圖並不能用它來等同生命。 一輛汽車能在馬路上飛馳是因為後面有許許多多的工廠和技術員在支持它,從源頭算起有:礦山、鋼鐵廠、橡膠廠、設計院、汽車生 產廠、各種配件工廠、維修站、油田、煉油廠、加油站、馬路等等。同樣生命能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存運作也需要有類似的各種各樣的工廠的 支持,哪怕它是最簡單的單細胞生命。不過生命在這方面做得非常聰明它將支持它運作的各種各樣的工廠都高效的集成在了一起,甚至被擠進 了一個小小的細胞之中。在那個小小的細胞之中集成的工廠有:新生命生產工廠、食物智能識別及捕獲工廠、將食物安全納入細胞內環境的轉 換系統、能量生產工廠(消化系統)、能量儲備工廠、能量轉化工廠、廢物清除工廠、系統維修工廠、系統防禦系統、運動系統等等。生命被 設計成能在一個沒有物質支撐和技術支撐的陌生環境中獨立生存、運轉的高效機器,只不過它的構成元素是更高效輕便的碳、氫、氧而不是鐵 。 一個集成了諸多工廠、功能強大的生命卻只能在地球上生存而不能在月球或火星上生存,細細分析一下原因你會發現,有機生命的生 存和繁盛除了它們自身需要設計的合理外,還需要有諸多外部系統的配合,這些支持有機生命的外部系統有:地球上的水循環、大氣循環、碳 循環、生物的食物鏈、陸地的板塊運動等等。它們多是一些可往復循環的系統這樣會使系統長久的運行下去。仔細的分析一下這些系統你更會 發現它們的絕妙:植物固定太陽能、食草動物將植物吃掉後將它們轉化成更高效的動物蛋白、為了防止食草動物的泛濫、食肉動物會將食草動 物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動物們死後食腐動物和細菌會將它們的遺體清掃的乾乾淨淨、屎殼郎會運走動物們的糞便、蚯蚓會疏鬆干硬的泥土 ……。大自然所能做到的生態循環是我們今天刻意而為也很難做到的。 第三章 生命的藝術性 有過很多夢,曾有一個夢便是成為丹青高手:青衫,白袖,立於皓月之下,素萱輕展,筆尖濃墨欲滴。風吹過翠竹小軒,帶來一抹淡淡的 芍藥花香,品茗一口香茶,噴霧與紙上,旋即運筆如飛:花溪、竹筏、蓑笠、一行白鷺、一輪明月。畫罷,手一抖,素萱飄與月下,攜友一醉。 但想法歸想法沒經過嚴格美術訓練的我,卻始終未能如願。提起手中的畫筆心裡想的和筆下畫的始終有巨大的差異,明明心裡的構圖是藍 天、白雲、紅日、蔚藍的海洋、潔白的沙灘、挺拔的棕櫚樹、幾隻飛翔的海鷗,遠處是歸來的漁船,近處是沙灘上嬉戲的兒童………..。然而 畫筆在紙上畫出的卻是一些奇怪的線條和一些不和諧的色彩,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敗後我終於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搞藝術光有熱情 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理論基礎,它需要專業的培訓和刻苦的訓練,它甚至還需要天份。它是靈感和激情的迸發,是智慧的產物。然而細細的 觀察後你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的藝術家費盡心力所描繪的大多是我們現實的世界的山川河流,花鳥樹木…….。美術家們在未成為“家 ”之前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畫的要像。這既是一個基本的功夫也是他們一生所要追求的至臻目標。蒙娜麗莎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一個重要的 原因便是達·芬奇畫的太像了,它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有時我猜測美術家們在郊外進行寫真時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這美麗的花草樹木,靈 動乖巧的生靈,或壯麗或清秀的山河,它們因何會存在為何又是這樣的美麗?美術家們僅僅需描繪一個外在的“形”便需要付出許多的辛苦和 智慧,那如果要創造這一切呢?面對這因為各種生靈的存在而顯得紛繁絢麗的世界當今最權威的科學解釋是:所有的這一切來自巧合加生存選 擇。美術家們會相信嗎?描繪一個美麗的生靈需要多年的刻苦的訓練,但這個美麗的生物之所以會如此的美麗只不過是一個巧合而已!實際上 多數美術家是相信這樣的解釋的,面對着美麗的大自然美術家們更多的是像詩人一樣的感慨,對於因何如此他們認為這不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 題。我不是美術家,我只是個曾經的美術愛好者,我充滿了好奇心,我想刨根究底的弄清事情的原委。在此我不想僅僅在此細究理論上的字眼 ,我想通過一些實際的例子來驗證進化論者所說的是否是真理。 對於生物之所以會如此的美麗進化論者常說的一個理由是躲避天敵的需要,其中最常舉的例子之一便是斑馬,進化論者辨稱斑馬之所以身 上會有色彩對比強列的黑白花條紋,“是因為斑馬的條紋實際上是一種適應環境的保護色,即有天敵來襲所有斑馬逃跑時,這此明暗相間的條 紋形成了一條絢目的洪流,致使天敵無法對目標做出準確判定,更不可能對斑馬群體中的弱小、病老者進行識辨,從而大大降低了天敵對斑馬 的捕獲量。”這個辯說聽起來淺顯易懂,邏輯上似乎也說的過去,於是普通的大眾對此深信不移。但是我們若是對這個答案細究一下我們就會 很快發現它的破綻。首先我們先從縱向的時間上來探討一下這種可能性,我們假設斑馬的祖先幾百萬年前是一種純色的馬我們姑且叫它A型馬( 斑馬的祖先是什麼和無數其他生物一樣尚無定論)。於是進化的故事開始了: 進化故事1:一天一隻母A型馬無意間生下一隻帶有不規則的黑色色塊的A型馬,我們預測這隻帶有不規則的黑色色塊的A型馬若能成功的繁 衍下去的話總能將身上目前難看的色塊逐步進化成色彩規則、美麗的斑馬,但在這之前我們先要想法讓它活下去,一隻飢餓的獅子出現在A型馬 群旁,這隻帶有黑色色塊的A型馬在馬群中顯得如此的醒目,它立刻成為了獅子的攻擊目標。一番獵殺與反獵殺的追逐後這隻另類的A型馬被吃 掉,進化的腳步暫時停頓。 進化故事2:若干年後另一隻母A型馬有生了一隻帶有不規則的白色色塊的A型馬,這隻帶有白色色塊的A型馬在馬群中雖然依然很顯眼但它 卻幸運的生存下去,並有機會傳宗接代,當然在這之前這匹有點另類的A型馬還必須在馬群中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但A型馬馬群能接受這個另 類作為領袖嗎?假設這個另類成功的生存了下去並繁衍了後代,似乎朝着斑馬的進化逐步開始了,但問題依然存在。問題一,這隻帶有不規則 白色色塊的A型馬,它的後代應該也是帶有不規則白色色塊的A型馬,這樣的A型馬在馬群中會更容易成為撲食者的獵殺對象,從而不易生存下去 。問題二,要想成為黑白相間的現代斑馬,這個已有了白色色塊的A型馬還得有一天需生下一隻有黑色色塊的A型馬,這又是一個幸運的事件, 然而這個有着不規則黑白色塊的A型馬依然沒有任何競爭上的優勢,對於A型馬來說這個有着不規則黑白色塊的A型馬只能是個怪胎,母A型馬不 一定會喜歡這個奇怪的傢伙,而獅子也會在馬群中輕易地鎖定這個有點另類的傢伙。那麼在這樣不利的生存狀態下,這個我們假設的擁有不規 則黑白色塊的A型馬是如何“進化”成擁有美麗的黑白規則線條的現代斑馬的呢?我實在難以想想。 (斑馬身上的條紋規則有序全然不像信手塗鴉的結果,它們是如何隨機出來的呢) 從橫向上來說,和斑馬同類的其他馬或其他有蹄類它們沒有斑馬那種黑白相間的條紋,但事實上它們不但生存到了今天,並且它們的群落 和斑馬同樣繁盛。因此說斑馬的黑白條紋會增加斑馬的生存機會,所以斑馬的祖先會從一隻純色馬逐步進化成現在的樣子,這個說法似乎不是 很能站的住腳。 基於“躲避天敵的需要”這樣的理由,進化論者認為可以解釋相當多的生物為什麼成了它們現在的樣子。如變色龍等可以擬態的生物,但 是變色龍之所以可以改變身上的顏色其中有着非常複雜、科學的生理結構因素和更為複雜精細的生化反應的因素在裡面,許多的條件是必須並 存並不可簡約的。在沒有智力的參與下,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呢?進化論者沒有告訴我們,我相信他們也無法告訴我們,因為到目前為止 連“進化”成變色龍的上一級生物是什麼進化論者都沒有搞清楚。在退一步即便有一天進化論者宣稱他們找到了變色龍的祖先(他們已不止一 次的這樣宣稱過了,可是他們卻從未真正的證實他們的這些推斷,甚至包括我們人類自身,進化論者宣稱我們人類的祖先是猴子,可證據呢? 僅僅是因為我們和猴子長的有點像?那馬和驢也長的挺像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斷馬是從驢進化來的呢?即那些跑的快的驢子最後就進化成了 馬?)。我相信當我們把這假如的變色龍的祖先需要變成變色龍的生理變化條件和生化變化條件都羅列出來的話,這些進化論者也會為其條件 的複雜、苛刻而瞠目。就像小舟不能憑着自身美好的理想就會自發的成為大軍艦,進化論者也不能僅憑着自己的幻想就指望者“變色龍的祖先 ”靠幾次生育錯誤就完成甚至科學家們窮其智力都還沒有搞清的原理的高科技設計。還有一點可能令進化論者失望的是那些真正的擬態高手, 其實它們的種族並不十分繁盛有的甚至瀕臨滅絕,倒是那些不太會偽裝的普通小魚小蝦蒼蠅蚊子等,它們的種族倒是十分繁盛。 對於生物之所以會如此的美麗進化論者另一個常說的一個理由是異性選擇的結果,提出這個觀點的進化論者的靈感我猜測是一天上動物園 閒逛時發現孔雀的結果,這個長着碩大的美麗尾巴的鳥,估計深深刺激了這位善於思考的進化論者,碩大的孔雀的尾巴顯然不能用“躲避天敵 的需要”這樣的理由來解釋,因為很顯然長着碩大尾巴的孔雀更不利於躲避天敵。 但是這隻美麗的鳥兒就分明的站在那裡,進化論就必須對其進行解釋,估計經過幾天的苦思這位堅定的進化論者終於得出一個結論:孔雀的尾 巴是“異性選擇的結果”。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母孔雀比較喜歡有着大而美麗尾巴的雄孔雀,所以孔雀的祖先變一步步地由一種醜陋的小尾巴 的鳥逐步進化成了現代的孔雀。這個略顯另類的提法很快便傳遍了全球,現在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孔雀是愛美的。但是這位進化論者並沒 有告訴我們孔雀進化的細節是什麼。我和許多好奇的人都想知道孔雀尾巴上的那些絢爛的圓圈是如何一步步“進化”而來的,當初孔雀是如何 選材?如何確定顏色方案?以及畫面的整體布局?它又是如何實施的?在生化上實施時它是如何產生那些可以構成色彩和圖案的蛋白的?又是 如何把它放到合適的位置?後期又是如何為它提供新陳代謝已確保那些細胞的生存?為了能夠開屏孔雀尾部的肌肉也必須要經過重新的組織和 設計,這同時又涉及到了供血系統和神經反射系統,對何時開屏的控制和判斷又涉及孔雀的腦部活動和激素調節系統。這所有的過程是如何一 步步隨機突變而來,或是如何累計那些小的突變最後由幾次大突變實現,進化論者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甚至沒有告訴我們大致可能的較粗的進 化方案,他們僅僅告訴了我們一個類似口號的提綱攜領的解釋“生存競爭、自然選擇”以及“基因突變”,光憑這些顯然不足以解釋我們的那 些問題。 關於這種提法另一個疑問是母孔雀為何有如此怪異的愛好?它的這種奇怪的愛好會嚴重的威脅到雄孔雀的生存,進而威脅到整個族群,那 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這些有着怪異想法的母孔雀為什麼沒有被選擇掉,留下那些沒有怪癖的母孔雀?因為顯然沒有怪癖的孔雀群會更容 易生存。 進化論者也許會說這是孔雀的一種普遍的秉性,那麼不是還有“突變”嗎?既然進化論者認為連孔雀的尾巴那樣複雜的生化過程都可由“突變 ”完成,那麼在千千萬萬的孔雀中產生幾個沒有怪癖的母孔雀和公孔雀應該不是問題吧。如果說 “躲避天敵的需要”和“異性選擇的結果” 都會對孔雀的尾巴的產生影響的話,我認為生存的需要會高於怪癖的異性選擇,並且還有二點讓我疑惑的是,一、母孔雀的審美為什麼和人類 如此的接近?即便是就我們人類自身而言不同的民族之間的審美觀點也是有巨大的差異的,何況是對不同的物種之間。然而令人驚嘆的是孔雀 之美超越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成為了人類的共識,而在人類歷史上能做到這點的也只有鳳毛麟角的幾個藝術精英而已,那麼母孔雀又 是如何具備了這樣的藝術素質的呢?其二、母孔雀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為何如此之高,甚至超過了大多數人類的水平,看看我們的祖先在牆上 繪製的那些粗慥圖案你就不難理解我的感嘆。即便是放到今天讓藝術家們憑空設計出一種像孔雀一樣美麗的生物,對他們而言也不是輕易可以 做到的事情,至少我幾乎就沒見過他們展示過這方面的才華,我見到更多的則是他們創造的類似怪物總動員或是怪物史萊克中的那些醜陋的怪 物,它們大多體型失調,不是獨眼便是眼睛在頭頂。更令人詫異的是所有影視或是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外星人雖然都擁有極高的科技,但毫無 例外的是他們都長的很醜,外星人出場時不是光着身子就是穿一件極不合身的衣服,我實在不明白那些能造出可以穿梭於宇宙間的飛碟的高級 生物,輕工業就如此落後?他們不會進行基因調整來改善自己的外觀?或是他們那裡連基本的美容都不會做?我想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一方面 有我們理解上的偏差,但更重要的是讓這些藝術家們憑空創造出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美麗生物並賦予他們合理的功能確實有點為難他們了,雖 然他們還不需要真正從生理上實現它們。所以當親愛的讀者你能真正理解我上面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時,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會懷着崇敬的心 重新審視創造了我們生命的設計師為我們創造的這美麗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以及世間的萬物。 基於以上理由我認為進化論實際並沒能合理的解釋孔雀的尾巴是如何“進化”出來的,但不容否定的是美麗的孔雀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們 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要不就是進化論是錯了,要不進化論者就必須給我們另外的合理解釋,告訴我們孔雀的尾巴是如何進化來的,我們要求他 們告訴我們的並不僅是一個指導性的假說,而是需要他們告訴我們更多的進化細節,包括在上文中我提到的那些問題。 也許進化論者會辯稱我前面舉的斑馬,孔雀過於特例了,但即便是羅列我們身邊經常可以見到的貓、狗、雞、鴨。進化論者實際也無法解 釋它們的外觀及皮毛形成的原因,按照目前進化論的觀點它們都應該是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但究竟是什麼爬行動物以及基於什麼原因進化成 了它們,進化論對此沒有解釋。我們從已出土的化石中也沒有發現有長的近似於它們的史前爬行動物,實際上我們也難以想像那些長着鱗片, 嘴裡淌着黏液,行動遲緩,卵生的爬行動物,會怎樣一步步變成貓狗這樣的靈活、討人喜歡的哺乳動物的,它們的皮毛及皮毛上的花紋是什麼 原因及怎樣形成的,例如:對於原先生活在山林或草地中的貓來說我認為它長一身不帶花紋綠色的皮似乎更容易偽裝撲食,而豹子身上的漂亮 斑點也同樣讓人不明原因,尤其是這些斑點看起來和諧而又規則。 其實利用進化論來解釋我們這個星球上這麼多美麗的生物是如何產生的,真正的困難並不是前面我們談到的那些活蹦亂跳的動物,而是在 郊外放眼我們都能看到的美麗的植物,那些絢爛了我們的生活,愉悅了我們心靈,但不能說也不能動的美麗生靈。那麼進化論是如何解釋它們 美麗的原因的呢?首先讓我們看看進化論者是如何向我們解釋那些美麗的花兒的。顯然在用進化論解釋它們的時候,“躲避天敵的需要”和“ 異性選擇的結果”均不能適用了,但這也沒有難倒那些充滿想象力的進化論者,這回是蜜蜂和蝴蝶為他們提供了靈感。我的中學課本上有一篇 課文叫《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文中的進化論作者這樣告訴我們:“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來看,昆蟲起了到重要的 作用。億萬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昆蟲還不多。花色素淡,傳粉授精,依靠風力,全部是風媒花。後來出現了被子植物,昆蟲 也繁生起來。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為萼和花冠(但為什麼會這樣以及究竟是如何變成這樣的進化論者沒有細說)。花瓣不再是綠色 ,而是比較顯眼的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形狀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發芳香,這就成為蟲媒花。“蜂爭粉蕊蝶分香”, 昆蟲給花完成傳粉授精的作用。 昆蟲采蜜傳粉,有一特殊的習性,就是經常只採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這個習性有利於保證同一種植物間的異花傳粉,繁殖後代。這樣可 以固定種的特徵,包括花的顏色。我們可以設想,假如當初有一種植物,花色微紅,由於其中紅色比較顯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蟲的注意,獲 得傳粉的機會較多,經過無數代的選擇,在悠長的歲月中,昆蟲就給這種植物創造出純一、顯著、鮮艷的紅色花朵。昆蟲參與自然選擇的作用 ,造成各種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種不同的花色。”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是的以前我也對此深信不疑,但自從2005年起開始懷疑後,我發現進化論的好多觀點其實經不起仔細的推敲,例 如上述的這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題,讓我們一點一點的分析一下。首先,進化論者將花兒的有這麼多種顏色和種類的原因主要歸結於 由於昆蟲的喜好和選擇,但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誰對誰的影響更大一些呢?是昆蟲還是花兒?我們首先要搞清這一點才好進行我們後面的討論。 那麼我首先要問大家平常我們在那裡會看見更多的蜜蜂是野外?還是蜂場?相信你一定會說是蜂場,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你一定會嘲笑這個 問題的幼稚,很簡單呀,蜂場的老闆通常會將蜂箱放到花很多的地方,花多了蜜蜂吃的飽所以可以繁殖並養活更多的蜜蜂,甚至可以提供一部 份供我們人類吃呀。而野外由於花少所以蜜蜂吃不飽所以蜜蜂也不能繁衍更多的後代。這個問題我也覺得很簡單,但進化論者為什麼就視而不 見呢?是什麼蒙住了他們的眼睛?事實上蜜蜂的繁殖能力是很強的,假如現實情況是如進化論者所說的那樣食物多的可以允許蜜蜂挑肥揀瘦那 麼進化論者會發現我們的天空將布滿蜜蜂。但現實中蜜蜂卻沒有這麼好運,大多數可憐的蜜蜂每天將不得不飛行數十公里去尋找食物。誰對誰 有更多的選擇權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昆蟲(蜜蜂)有經常只採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的特殊的習性,到叫人感到費解了,按照進化的觀點蜜 蜂應該進化成一種不挑嘴的昆蟲似乎更合理。所以關於這個問題進化論者解釋的大前提似乎就有問題。其次進化論者認為花兒越大越鮮艷越有 利於吸引昆蟲,從而有更多的繁衍機會,但事實是郊外的野花很少有大而艷的,大多數的野花小而素雅。最後花兒的美麗是對稱、和諧、精緻 的。花兒和蜜蜂均沒有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它們又是如何合作完成了這絕美的藝術品呢? 如果說花兒的美麗進化論者還可以用昆蟲的授粉來牽強解釋的話,那麼對於那些除花以外的植物它們為什麼會那樣的精緻美麗,進化論者 則再也難以找到合適的藉口了,所以它們乾脆就閉口不談此事好像我們星球上就根本不存在綠色植物一樣,但事實是綠色植物恐怕是我們日常 所能接觸到的最多的生物了。無論從書店裡還是網上你都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來介紹綠色植物為什麼會長成現今的樣子,我猜想進化論者能給 出的唯一答案還是那條不變的論調:基因突變加自然選擇。在進一步的辯論之前我想我們還是有必要簡單的回顧一下植物的進化歷程。 當今地球上生長着約40多萬種植物。它們不僅在形態結構上不同,而在營養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環境上也各不一樣。地球上最早出現的 植物是細菌和藍藻等原核生物,時間大約距今35~33億年前。以後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才發展到現在的狀況。第一個階段稱為菌藻植物時代 (菌藻)。即從35億年前開始到4億年前(志留紀晚期)近30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的植物僅為原始的低等的菌類和藻類。其中從35~15億年間為 細菌和藍藻獨霸的時期,常將這一時期稱為細菌—藍藻時代。從15前億年開始才出現了紅藻、綠藻等真核藻類。第二階段為裸蕨植物時代。從4 億年前由一些綠藻演化出原始陸生維管植物,即裸蕨。它們雖無真根,也無葉子,但體內已具維管組織,可以生活在陸地上。(裸蕨植物)在3 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早、中期它們經歷了約3千萬年的向陸地擴展的時間,並開始朝着適應各種陸生環境的方向發展分化,此時陸地上已初披綠裝 。(假想中的裸蕨植物時代)此外,苔蘚植物也是在泥盆紀時出現的,但它們始終沒能形成陸生植被的優勢類群,只是植物界進化中的1個側支 。第三個階段為蕨類植物時代。裸蕨植物在泥盆紀末期已絕滅,代之而起的是由它們演化出來的各種蕨類植物;(頂囊蕨,生長在志留紀晚期 —泥盆紀)至二疊紀約1.6億年的時間,它們成了當時陸生植被的主角。許多高大喬木狀的蕨類植物很繁盛,如鱗木、蘆木、封印木等(封印木 石炭紀)。第四個階段稱為裸子植物時代。從二疊紀至白堊紀早期,歷時約1.4億年。(假想的裸子植物時代)許多蕨類植物由於不適應當時環 境的變化,大都相繼絕滅,陸生植被的主角則由裸子植物所取代(銀杏)。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類演化出來的。中生 代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時期,故稱中生代為裸子植物時代。第五個階段為被子植物時代。它們是從白堊紀迅速發展起來的植物類群,並取代了 裸子植物的優勢地位。(被子植物)直到現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適應性最強的優勢類群(美麗的被子植物時代 )。當然其他各類植物也都在發展變化,種類也不少。 快速的瀏覽了植物發展的歷程,下面我們的辯論將繼續。我的第一個關於綠色植物的問題是:1、從植物進化的歷程上來看,植物總體上 不但“進化”的功能強了,而且外觀也越來越美觀了同時“進化”的速度也加快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植物在億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器官變得越 來越繁多,器官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如果不討論細節,用進化論來粗略的解釋一下似乎還說的過去,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嘛。但綠色植物的外 觀也逐漸的進化的美觀了這似乎就不太那麼符合邏輯了,難道食草動物都有吃掉長的難看的植物的怪癖?不過我想進化論者仍有一個理由來辯 解,他們會說:“我們人類生活在目前的自然環境中,我們熟悉並且熱愛我們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覺的目前的綠色植物是美的。”我生活在 黃土高原,但當我看到江南水鄉的美景時,我不會認為它比黃土高原差。我們人類的審美觀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如何鑑定什麼是美的,這牽 涉到非常複雜的生理反應,就目前而言這仍然是個迷。但是對美的認識我們人類在大多數方面是一致的,如果進化論者說的“異性選擇是決定 了很多生物美麗的原因。”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人類還和大多數別的生物的審美觀點是一致的。如果造物主真的存在的話我們的審 美觀點還和他應該是一致的,想到這些我就覺得非常有趣。我無法解釋我們人類為什麼覺得這樣東西是美的,而那樣是丑的,但用熟悉來解釋 是應該沒有道理的。恰恰相反的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熟悉的事務反而會審美疲勞,創新卻往往會使我們眼前一亮。 和綠色植物逐步進化的美觀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我們人類創造的產品,在我們周遭可以接觸到的人造物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大多和那些 綠色植物的進化有着相似的經歷,它們不但功能變得越來越強了,而且它們的外觀也越來越精緻美麗了,看看你手中的書,腕上戴着的手錶, 身上穿着的衣服,家裡擺放的電視,電腦等。你就不難發現我所說的這一現象,它們的原始產品不但功能粗燥簡陋而且產品的外觀和今日相比 也相去甚遠。但對於這些我們都不會感到意外,我們知道它們都是智力創造的產物,它們藝術性創造的動力則源於我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這些產品不斷提升的演化速度則是由於我們人類社會、人類智能的快速進步。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一切都是隨機的巧合,相信打死你也不會相信 ,你會毫不猶豫猶豫的嘲笑這一愚蠢的想法。但另一個事實是綠色植物的複雜程度要遠高於我所提到的那些產品,那些挺拔的大樹、婀娜的楊 柳、清新可愛的小草我們既無從知道它們一路演化過來的具體的生化過程是怎樣的,甚至難以對它們體貌藝術性產生的動因給出一個起碼的猜 想,但對於它們的產生是源於自然突變這一提法,我們大多數人卻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