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慕容青草的博客
  哲学与信仰
网络日志正文
公平人生(五)--- 公平否认之超自然意义 2008-01-12 10:36:20
我们前面讨论了人类所受到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对公平的否认,以及由于公平的自身逻辑特点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对公平之否认。在日常生活我们常遇到的对人生中的公平与否进行感叹地另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抱怨命运不公平。其实,除了前面在“公平之自然否认”中提到的人们生来就面临的各种不公平现象之外,在人的一生的进程中,在人们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或个人谋生奋斗的活动中,人们始终会遇到有些人很顺利而有些人则不顺利的情况,而这些现象的发生往往使当事人感到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这就构成了公平之否认的超自然意义。

尽管我们经常也可以为生活中人们所感叹的“命运”找出一些人力所未尽人意之处,但是生活中所存在的大量的巧合却经常是无法归结于人之努力之不足的。本文作者曾在网上登过一篇讨论“巧合”的文章,而生活中的大量的用人类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巧合,便构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无法掌控的“运气”,而不同人的不同运气的对比便表现出了很多人经常感叹的(除了生来就有的公平之自然否认之外的)的命运的不公平。这里作者将通过对巧合,以及人们面对巧合的一些思维逻辑和人类科学认识的局限的讨论,帮助读者认识公平之否认的超自然意义。

第一节      巧合

有些读者中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干某一类事的时候时不时地会伴随着发生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带来很多困扰。比如说我们来考虑这样一种假想的情况,张三第一次到李四家去串门,刚一进屋,屋里原来亮着的一盏灯就憋掉了。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一个有趣的巧合。所谓巧合是指没有必然关联的几个事件发生在了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习惯用巧合来解释各种我们找不出相关原因的共发事件。从巧合的上述基本意义,我们可以推论出巧合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意思:发生在不同场合的若干个巧合之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这是因为如果从一个巧合A能推出事件B的发生,我们就不能称事件B为巧合了。如果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我们应该说不同的巧合是相互独立的事件,否则其中有些事件就不能称之为巧合了。根据这一理论,一个人遇到了一件巧合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再遇到另一个巧合,也不意味着他的下一个巧合将会在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甚至不意味着他的下一个巧合不会与刚发生的巧合极其相似。因此,如果上面假想故事中的张三离开李四家之后又去了王五家,那么王五家的灯泡也完全有可能当张三进他屋子的时候自己憋掉。

尽管巧合的严格定义如上所述为互不相关的相互独立的共发事件,但人们对于巧合又有一种默契的共识,那就是认为巧合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发生得太频繁了。如果上面故事中的张三一个月里拜访了二十个人家而那二十家的灯泡都是当他一进屋就憋了从而搞得张三因此落下一个坏名声的话,就是在最坚定的唯物论者当中也会分裂出两种不同的人来。一种人会说“张三的运气真不好”,另一种人则会开始研究张三身上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场以致造成灯泡易憋。当然,唯物论者谈运气听起来可能有点滑稽(尽管这是非常普遍的事),就是打算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张三的想法也并不具备十足的道理(尽管有些道理),因为他们既然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巧合这么一说,就没理由完全否认二十个相互独立但非常类似的巧合在短期内相继发生的可能。现在我们假设确实有一群科学家对张三进行了人体测试,但经过长期反复严格的高科技的检查根本找不出与他人不同的异常之处。那时可能百分之百的唯物论者都将会认为张三是一个倒霉的人了。

当然,故事中的张三造成的破坏只不过是几个灯泡而已,而且是由他对不同的人家造成的损失。如果张三自己是个科学工作者,而且那些巧合换了一种形式发生。比如,张三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和另一位科学家黄二需要在同一个实验室里作实验,而且张三和黄二曾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事。假设有一天黄二正一个人在实验室里作实验的时候,张三也来到实验室。黄二的实验需要自行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结束,所以他先离开实验室去作些别的事情。等黄二回来的时候,张三已经离开了实验室,黄二检查实验的结果后非常沮丧, 因为结果很差而且比平时都要差。作实验得到不好的结果也没什么奇怪的,所以黄二也没说什么,只把实验重作一遍。但如果我们假设在同一个月里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十多次,几乎每次张三在黄二的实验运行的过程中单独在实验室里停留过之后,黄二的实验结果都要比往常差,这时站在任何人的角度都可能会开始对张三产生怀疑并向研究所报告所发生的事情。

但根据我们前面对巧合的讨论,我们知道发生在张三和黄二的实验室里的这一切完全可能属於是巧合的范畴。尽管张三的出现常伴随着黄二的实验失败,作为一个科学家,张三可能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的职业道德去破坏黄二的实验。正如在前面灯泡憋坏的讨论中我们没有确切的理由否认多次灯泡憋坏的发生仍属於巧合一样,我们也没有确切的理由否认多次张三的出现与黄二的实验失败发生在一起也属於巧合。

实际上考虑到张三和黄二以前有过一些过节,黄二可能很快就会怀疑到张三的出现与他实验的失败有关。即使黄二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朗的人(假設他与张三的不合全是张三的错),如果当上述实验失败事件在一个月里发生了十多次之后(尤其当研究所急等着他的实验结果时),黄二还不对张三产生怀疑并向保安人员及研究所报告,人们就要对他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心和资格产生怀疑了。

其实,就算张三和黄二以前是好朋友,在经历了上述遭遇之后黄二都很难不对张三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如果黄二只有当与张三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才遇到这种不幸的巧合,他或许会另找一个工作一走了之。但如果在他的生活中不论在家里还是与亲朋的交往中,或是在职业工作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的巧合,就算他不是一个敏感的人,他也会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他经常要处於这样一种尴尬的处境,如果他不对某人产生怀疑就无法按照常理及已知的科学知识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可能是对自己和其他的人甚至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但如果他对某人产生怀疑,他有可能是错怪了他人并无故树敌。他会挣扎在“不要轻易怀疑人”与“这个世界上确有坏人存在而且人心隔肚皮”的逻辑边缘上。这种状况对於他的人生可能是灾难性的,他有可能因此而心志劳累并导致心理彻底崩溃。如果张三的出现与黄二实验失败的巧合真的导致黄二心理崩溃,张三也会觉得实在是莫名其妙,因为他恐怕实在是没有作过任何有损于黄二的事,只怪一切都是那么地巧。

以上由假想的憋灯泡的故事引出的讨论或许有些夸张,但在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事例。各种可喜的或不幸的巧合经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生活中,那些不幸的巧合不但会造成即时的有形的损失,而且会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无形阴影。很多相继发生的巧合之间的高度相关很容易造成思维基於现代科学的人们之间的各种猜疑。

第二节      奇怪的因果逻辑链

其实,巧合之所以会造成人们之间的猜疑,正是因为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人们对巧合的所做的假设,即巧合的发生应该是小概率的事件。一旦若干巧合违背了小概率的特征而高频率地发生,人们就会认为在表面上看来是巧合的事件背后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必然因素。如果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根据已知的科学常识找不出会造成已发生的巧合的任何原因,人们就会开始考虑可能的人为因素了,也就是说人们要开始彼此之间的猜疑了。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因果逻辑链。在现代化社会里,人们的思维往往是以他们所知的科学常识为基础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之所以被他们称为巧合,是因为他们的科学知识无法提供产生那些现象的更确切的原因,而巧合可以是一个不需要原因的原因。但是,正如我们在上一节指出的,既然巧合是不需要任何原因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发生在不同时候的巧合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另外,一来由于被认为是巧合的事情通常来说发生的概率并不很高,二来因为大家觉得没有必然的产生原因的事情不应该会经常发生,所以大家就做出了巧合一定是小概率事件的假设。但是另一方面,科学作为上述思维方式所依赖的基础﹐它本身却是不愿意接受小概率事件的﹔这种不情愿甚至到了“小概率事件基本不应该发生而非常小的概率的事件就完全不该发生”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科学假说的程度。比如,现代科学绝对不承认随便一个人晚上在纽约的寓所就寝,第二天早上一睁眼会發現自己躺在北京长安街上的王府大厦里。因为在现代科学看来这种事件的概率太小了,而概率太小的事件被现代科学认为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而从小概率事件基本不该发生这一点又可推出小概率事件重复发生的概率更小的结论。所以当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的某一类巧合出现的频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就会认为把它作为小概率的巧合的假设是错误的,所以人们便要开始找它的幕后原因以证明它是有着必然的可发现的因果规律的一般事件。但是,如果通过各种科学的甚至是高科技的手段人们找不出甚至难以想象出任何可能造成该事件的自然因素,人们便要开始从自身的社会成员当中找原因了。

简而言之,在上面这段中,我们画出了这么一个逻辑链:先是因为没有科学根据而认为某一类现象是孤立的小概率事件,而一个孤立事件的发生与另一个孤立事件的发生应该是没关系的,或者说其中一个的发生既不应该增加也不应该减少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但是如果这一类被认为是小概率的孤立的事件发生的次数多了之后,人们又会从科学的逻辑上推出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孤立的。这种因果逻辑链听起来可能有些古怪,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地,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确实可被认为是巧合的事件发生的次数通常较少,因此当一些原以为是小概率的事件发生的次数多了之后,应用上面的因果逻辑链可能还真地可找出那些原以为是小概率巧合背后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那些事件并非真正的巧合。但是,从我们上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出,上面的那种因果逻辑链的应用过程中并不能真正严格地排除确实是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四维空间里相互独立的巧合反复发生了多次的可能性,而当那种可能性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的时候,运用上述的因果逻辑链就会导致象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到的黄二心理崩溃的那种可怕的结果。很显然,我们人类自身的这种奇怪的因果逻辑链可以是造成生活中极大不公平的一种潜在因素。

第三节      假设

我们日常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之下的,离开了假设,我们人类可能会寸步难行。比如说,某人买了一张3点半的飞机票,他便估算好时间,在中午搭车前往机场以便能赶在3点之前到达机场。其实这里在潜意识中他做了一些假设,首先他假设不会出现交通上的意外以使得他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到达机场;其次,他假设因为飞机票上写明了飞机将在3点半起飞,那么它就不应该在3点半以前跑掉;再次,他假设如果因为飞机在预定的时间之前跑掉而使他搭不上该飞机,他一定有可伸冤之处,找回他的损失来。这是他根据生活经验对他自己的行动作的一些前提假设。再如,在棒球比赛中,当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会根据球飞行的方向和在空间的位置估计出球的落地点,然后跑向那个落地点去接球。这是我们根据生活常识所了解到的正常情况下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应走的轨道对球的落地点所作的一个假设。

以上这些假设都是生活中的简单明白的假设,一般不会出什么差错。当然,在前面的打棒球的例子中,如果有人在远处用枪将球在空中打爆了,那么我们关于球的落地点的假设就不会实现了。

上一节我们在得出奇怪的因果逻辑链的过程中用到了两个主要的假设,一是巧合是孤立的小概率事件,一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比如一个在北京长安街上散步的人听见一个在纽约公寓里睡觉的人在说梦话)在生活中不应该发生。而导致我们做出这两个假设的是另外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假设,那就是科学是一切问题的最后裁判:我们日常所见的一切现象背后的必然原因都可找到一个科学的解释,如果科学无法给出一件事背后的必然原因的话,那么那件事就一定是没有必然原因的巧合;因为概率非常小的事件不会发生是科学之不可动摇的一个基础,所以概率非常小的事件一定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这就是在我们前面的讨论中应用的一个隐含逻辑,这就是我们前两节中最主要的前提假设。而在这个假设的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假设,即认为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自我完备的自然时空中,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或原则上来说,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上的一切现象背后的必然原因都是以人的力量通过科学的手段或早或晚能给出自我满足的解释的。

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假设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人们通常都是在做着自己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而自己认为那件事是应该做的结论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前提得出的。尤其当人们假设自己做的事是一件非常正义的事业的一部分时,人们不但会理直气壮地做那件事,而且还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件事中的敌对面;同样,如果一个人假设自己做的事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时,他不但会理直气壮地做那件事,而且还可能会毫不留情地反驳指责一切反对他的科学依据的意见。

但是,假设毕竟是假设,如果某个假设是错误的,那怎么办呢?如果当一个人为了他所假设的正义的事业痛打了他的好朋友一顿之后,猛然发现他的假设其实并不成立,他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在前面第一节的例子里,黄二按照我们在第二节中所讨论的那种逻辑链进行思维的结果导致了他的心理崩溃,而第二节中的怪逻辑又是基于我们或早或晚可以通过科学认识我们的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背后的必然原因这一假设,如果这个假设本身是不成立的,那黄二不就白落了个心理崩溃了吗?

如果你现在觉得做出错误的假设是件可怕的事,那么更可怕的是,你明知如果一旦你的假设是错误的后果会不堪设想,你还只有根据某种假设去做,因为假设是我们行动的前提,离开了假设,你恐怕什么也做不了。你唯一能做的可能是一方面争取变得聪明些(比如,多学习学习)以便少做些错误的假设,一方面但愿你某一时刻作的某个假设不是错误的因为聪明并不等于就不会做错误的假设(现实生活中像前面第一节中的黄二那样的人通常是非常聪明的)。

第四节      科学界限

科学的原意是一种认知(to know)的手段。现代科学的巨大成就已使得科学成为了人们在新时期的一个新的崇拜偶像。这种崇拜的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没有科学认识不了的,只有科学还未认识到的”。因为对还未发生的事情谁也不好做什么评价,所以上述这句话似乎只是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而没什么可争议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就可以发现为了保证这句话在逻辑上的正确性,我们需要一个假设,那就是世界上不存在根本认识不到的事。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上面那句话就存在着一个逻辑漏洞了,因为它没有界定要认识的是什么,所以它告诉大家的是科学能认识任何事情,包括根本认识不到的或不存在的事情,这本身就是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了。当然,如果那句话仅仅是泛泛地用来表示对科学的信心,倒也就没什么必要去管它逻辑上有没有问题了。但是,实际上人们常把这句话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上去,来表明科学早晚能帮他们解决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当人们想要得到海岸线长度的精确测量而又不具备较为精确的测量手段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没有科学认识不了的,只有科学还未认识到的”来表示早晚有一天通过科学的手段他们能测出海岸线的精确长度来。可是当他们具备了这种测量手段时却被告知他们原来所要测量的对象根本不存在。这其实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们大家都能接受这样的结论,即一个人能否认识一个存在的对象取决于他的认知能力;而上面的例子又告诉我们不仅如此,而且一个人是否能够做到想要认识一个可以被认识的对象这本身也受到他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前面那句关于科学的能力的话应该被改为“科学早晚能认识到所有可通过科学方法认识的对象”。但是,这么一改以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把这句话中的科学替换成任何有认知能力的主语而不改变这句话的合理性。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中的科学换成黄二而使它变为“黄二早晚能认识到所有他能认识的对象”这么一句逻辑上没有明显错误的话。这样一来,为了说明科学与黄二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时,我们就只能说“科学能认识比黄二能认识的内容多得多的内容”。虽然这里我们仍在强调那个“多得多”,但已经和原来的“没有认识不了的”所表达出的“任何”的意义有所不同了,这个差别的主要意义是显示出了科学所具有的界限,而这个界限是相对于人们原来加在科学身上的“任何”二字而得出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科学的领域用“通过科学的方法所能认识到的”这么一句自己套自己的圈子话来界定的话,科学就没了界限;但如果我们用我们的想象力所能涉及的“任何”范围作为科学的领域的话,科学就有了界限。

其实,应该说科学的力量之一是它的发展本身已经向我们揭示出了它自身的局限性,或者说它自身的各种界限,而这种局限性或界限本身正是通过与人们以前对科学的各种期待的对比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人类曾经以为能够找到象用来砌房子的砖头那样的既能确定它的位置又能确定它的运动的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颗粒,但是后来海森堡(Heisenberg)告诉大家说人类作不到这一点因为如果人们想要确定那些被认为是基本颗粒的小砖头的位置就不能确定它们的运动,如果要确定它们的运动,就不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就这样,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长跑中撞了一下南墙,发现自己不能像崂山道士那样地冲过去,所以掉了一个方向不再去撞那个南墙,这样就可以继续跑下去了。人类也曾梦想过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世界上的事进行远期的预测,可是后来通过对混沌(chaos)现象的研究发现,自然和社会的绝大多数系统的变化过程是非线性的,而非线性的动力系统的变化具有混沌的特点使得它们的长远的状态对我们进行观测时的初始条件非常敏感,以至于我们在观测中如果失之毫厘的话,那么我们的科学预测结果就会差之千里。考虑到我们的实际观测总是会有误差的,那么我们也就只有放弃用科学来预测遥远的未来的梦想, 也只有承认人类在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长跑中又撞了一次南墙,所以只好再一次掉转一个方向继续跑。人类还曾经打算要通过一个不自相矛盾的公理体系推出所有的数学定律来,结果逻辑学家歌德尔(Kurt Gödel)告诉大家,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可推出所有的数学定律来的公理体系那么它一定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不自相矛盾的公理体系,那么它就不可能推出所有的数学定律,所以大家就又改道继续跑。

很早以前,中国古人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摆摊卖武器装备的人在叫卖,先说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快的矛,能戳穿所有的盾,然后又说他的盾是世界上最结实的盾,能挡住所有的矛。这时旁边就有一个看官问他如果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叫卖的发觉自己的话出了漏洞,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了。其实,如果那个人他只卖矛或只卖盾,那么他的两句话中的哪一句也不存在有逻辑上的任何漏洞。如果他是卖矛的,就算当时世界上人们所生产过的盾没有一块能挡得住它也并不十分过分;相反地,如果他是卖盾的,就算当时世界上人们所生产过的矛没有一支能扎破它也同样并不奇怪。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同时造出无坚不破的矛和无矛能破的盾这一事实便不是生产能力的问题而是人类逻辑的界限了,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实际用哪根矛去扎哪块盾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涉及到人类活动的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包括科学逻辑在内的人的认知能力的界限。比如,就象我们在前面第二节中讨论的,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频繁发生的巧合时,会最终被引向那个奇怪的因果逻辑链。而尽管那个奇怪的因果逻辑链上的每一步听起来都具有科学上的合理性,但从整体上来说具有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而且它并不能涵盖所有逻辑上可能的巧合现象,这就是人们的科学逻辑的一个界限。今天,很多人都熟悉爱因斯坦(Einstein)运用逻辑推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运用逻辑能够认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四维时空的特性。但是,我们所运用的逻辑本身并不具备时空的特性。另外,通过这一节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对我们的认知能力的各种界限的认识其实受到我们的认知能力本身的限制,而造成这种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逻辑本身不具备时空的特性,而时间是克服我们对我们的认知能力的界限的认识上的局限性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认知能力来得到对自然和社会的某些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原来没意识到的我们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我们曾在前面第二章中指出过,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是造成人类的公平之否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一章中所讨论的巧合及其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黄二的心理崩溃那样的结果,是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局限可能会给生活中的公平造成的否认的具体形式之一。

浏览(601)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慕容青草
来自: ny
注册日期: 2007-08-15
访问总量: 1,642,05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复杂情势下之最佳优先考虑
成功与别人的帮助
对抗真理的结果
旧房子的哲学
拔枯树
站与踩
哲学是公开的密码
普朗克论科学真理之传播
黑格尔论学习的过程
黑格尔论逻辑
自勉
欢迎交流
最新发布
· 那就再补充两点
· 关于μ子的两点补充
· 与μ子有关的一个哲学错误
· 当哲学被藐视之后。。。。(2024
· 给Elon Musk提一个建议
· 看来确实小题大做了
· 也许这次我真的小题大做了?
友好链接
· 马甲:马甲的博客
存档目录
2024-05-02 - 2024-05-02
2024-04-01 - 2024-04-30
2024-03-02 - 2024-03-29
2024-02-03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0
2023-12-05 - 2023-12-24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29
2023-09-01 - 2023-09-29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2 - 2023-05-29
2023-04-04 - 2023-04-29
2023-03-03 - 2023-03-29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0
2022-12-02 - 2022-12-31
2022-11-02 - 2022-11-23
2022-10-09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21
2022-07-02 - 2022-07-31
2022-06-15 - 2022-06-25
2022-05-06 - 2022-05-27
2022-04-07 - 2022-04-30
2022-03-03 - 2022-03-28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0
2021-12-01 - 2021-12-29
2021-11-02 - 2021-11-29
2021-10-02 - 2021-10-29
2021-09-08 - 2021-09-30
2021-08-08 - 2021-08-31
2021-07-18 - 2021-07-26
2021-06-03 - 2021-06-27
2021-05-04 - 2021-05-29
2021-04-04 - 2021-04-28
2021-03-08 - 2021-03-27
2021-02-12 - 2021-02-28
2021-01-04 - 2021-01-28
2020-12-02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26
2020-10-06 - 2020-10-29
2020-09-01 - 2020-09-29
2020-08-06 - 2020-08-27
2020-07-02 - 2020-07-27
2020-06-07 - 2020-06-29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17 - 2020-04-30
2020-03-08 - 2020-03-20
2020-02-20 - 2020-02-24
2020-01-10 - 2020-01-31
2019-12-02 - 2019-12-31
2019-11-07 - 2019-11-30
2019-10-07 - 2019-10-30
2019-09-14 - 2019-09-26
2019-08-13 - 2019-08-21
2019-07-23 - 2019-07-29
2019-06-06 - 2019-06-23
2019-05-05 - 2019-05-25
2019-04-01 - 2019-04-22
2019-03-07 - 2019-03-29
2019-02-09 - 2019-02-27
2019-01-01 - 2019-01-2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4 - 2018-11-24
2018-10-01 - 2018-10-30
2018-09-01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29
2018-07-02 - 2018-07-27
2018-06-02 - 2018-06-26
2018-05-13 - 2018-05-28
2018-04-03 - 2018-04-28
2018-03-02 - 2018-03-28
2018-02-10 - 2018-02-28
2018-01-08 - 2018-01-27
2017-12-06 - 2017-12-30
2017-11-09 - 2017-11-25
2017-10-15 - 2017-10-15
2017-09-05 - 2017-09-30
2017-08-05 - 2017-08-27
2017-07-14 - 2017-07-24
2017-06-09 - 2017-06-24
2017-05-02 - 2017-05-02
2017-04-04 - 2017-04-26
2017-03-02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7
2017-01-25 - 2017-01-30
2016-12-04 - 2016-12-31
2016-11-16 - 2016-11-23
2016-10-04 - 2016-10-27
2016-09-08 - 2016-09-29
2016-08-02 - 2016-08-31
2016-07-02 - 2016-07-27
2016-06-08 - 2016-06-30
2016-05-02 - 2016-05-22
2016-04-01 - 2016-04-13
2016-03-06 - 2016-03-31
2016-02-07 - 2016-02-23
2016-01-18 - 2016-01-18
2015-12-04 - 2015-12-30
2015-11-02 - 2015-11-27
2015-10-25 - 2015-10-29
2015-09-06 - 2015-09-24
2015-07-11 - 2015-07-25
2015-06-22 - 2015-06-22
2015-05-01 - 2015-05-29
2015-04-14 - 2015-04-14
2015-03-07 - 2015-03-22
2015-02-02 - 2015-02-21
2015-01-20 - 2015-01-20
2014-12-06 - 2014-12-06
2014-11-08 - 2014-11-24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9 - 2014-09-27
2014-08-16 - 2014-08-16
2014-07-12 - 2014-07-25
2014-06-08 - 2014-06-14
2014-05-09 - 2014-05-16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1 - 2014-03-28
2014-02-03 - 2014-02-28
2014-01-02 - 2014-01-29
2013-12-02 - 2013-12-30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29
2013-09-02 - 2013-09-28
2013-08-02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26
2013-06-05 - 2013-06-21
2013-05-06 - 2013-05-31
2013-04-08 - 2013-04-30
2013-03-01 - 2013-03-28
2013-02-07 - 2013-02-27
2013-01-11 - 2013-01-29
2012-12-01 - 2012-12-26
2012-11-15 - 2012-11-15
2012-10-07 - 2012-10-28
2012-09-05 - 2012-09-28
2012-08-24 - 2012-08-24
2012-07-03 - 2012-07-20
2012-06-02 - 2012-06-30
2012-05-01 - 2012-05-30
2012-04-03 - 2012-04-29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7
2012-01-29 - 2012-01-29
2011-12-02 - 2011-12-13
2011-11-06 - 2011-11-28
2011-10-12 - 2011-10-27
2011-09-24 - 2011-09-24
2011-08-04 - 2011-08-09
2011-07-02 - 2011-07-31
2011-06-06 - 2011-06-28
2011-05-09 - 2011-05-27
2011-04-18 - 2011-04-24
2011-03-10 - 2011-03-23
2011-02-10 - 2011-02-17
2011-01-14 - 2011-01-14
2010-11-26 - 2010-11-26
2010-10-13 - 2010-10-13
2010-09-12 - 2010-09-29
2010-08-22 - 2010-08-29
2010-07-05 - 2010-07-27
2010-06-12 - 2010-06-26
2010-05-09 - 2010-05-29
2010-04-11 - 2010-04-17
2010-03-10 - 2010-03-28
2010-02-16 - 2010-02-16
2010-01-04 - 2010-01-31
2009-12-04 - 2009-12-29
2009-11-22 - 2009-11-26
2009-06-03 - 2009-06-29
2009-05-13 - 2009-05-13
2009-02-13 - 2009-02-22
2009-01-14 - 2009-01-18
2008-12-08 - 2008-12-28
2008-11-01 - 2008-11-29
2008-10-04 - 2008-10-27
2008-09-12 - 2008-09-26
2008-08-01 - 2008-08-22
2008-07-15 - 2008-07-31
2008-06-07 - 2008-06-29
2008-05-01 - 2008-05-30
2008-04-19 - 2008-04-28
2008-02-02 - 2008-02-19
2008-01-08 - 2008-01-28
2007-11-01 - 2007-11-07
2007-10-02 - 2007-10-29
2007-09-04 - 2007-09-30
2007-08-15 - 2007-08-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