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一个使我们能被称为人的本能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而人类的另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不完美,每个人都总是在犯错误。人类的这两个基本特点的一个综合表现便是每个人的思维逻辑都是自相矛盾支离破碎的,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有些方面有些时刻比较一致些,而有些人在有些方面有些时刻比别人更加破碎一些。 思维层次上的不连续是造成人们逻辑上的破碎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雅典人关于2012年的世界灾难的传说。关于这种传说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还有一种介于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说法,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大灾难总是有一部分人能活下来,因此人类文明还能够继续下去。这种满足于人类文明还能够继续下去的观点其实并非仅仅是在2012传说这一件事上,而是反映在千百年人类文化之中,是一种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的一种非常宏观的愿望和信心。但是,在过去千百年里,每当灾难真的发生时,多数人考虑的恐怕还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及亲朋好友如何能够在灾难中生存下来。如果有一艘离开灾区的轮船而远多于船载量且就在船旁边的人的话,那么多数人就都要争先恐后地抢着让自己或家人挤上那艘船。这两种思维方式形成一种逻辑上的不连续。前一种思维之所以能表现得那么地潇洒是因为灾难离自己很远,因而自己能够宏观地看问题,这时我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点思维就开始发生作用,整个人类就容易被抽象成为一个点,根据这一点思维,只要有人能生存下来就行。而当灾难来临了,人类的那个点破碎了,自己就在那个大点之中了,便不再容易那么抽象潇洒地思考问题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张三向李四说王五对自己不好,这时李四可能会说:“一定是你自己没有好好地待他,否则他怎么会对你不好呢?”,接着张三向李四细细地述说自己如何如何对王五好,而王五却如何如何对自己不好;这时站在一旁的被李四认为不应该带有偏见的杨六证实了张三的话,李四就惊讶地说:“哇,王五他这个人怎么会这样?”虽然我这里的这个例子举得很“抽象”且不生动,但是我相信,例子中的情景对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这个例子中李四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是一种相当典型的逻辑破碎的情形。在这个例子中,他一开始所用的逻辑是只要你对人家好,人家就没有理由对你不好这样的点文化(关于什么是点文化,请参见本系列的第一篇);然后他的那个“王五他这个人怎么会这样”的惊叹也很具有普遍性,是人们常用来对于自己在大多数场合下理直气壮地运用着的点文化的一个替代性的交待,以表示自己一开始的见解并没有错,只是实际发生的现象太不符合常理。 人们逻辑上的破碎也表现在人们在不同的时刻或不同情景下对于相似的内容的不同的反应上。比如,人们看电影时,不论什么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历史经历,都会有非常类似的感觉,都会为电影中被冤屈的人抱不平甚至流泪,都会对电影中仗势欺人的邪恶角色产生愤怒和鄙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自己处在类似于电影中的能够影响他人的生存状况的地位时,非常遗憾地,能够具有与电影中的被欺压被伤害被冷落的角色的同情心或同理心的人就不多了(否则的话,现实世界要比真实的现实温暖可爱得多),人们就往往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爽快或自己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等等。这其实是人类的逻辑破碎的一种外在表现。现实生活中人们其实并不需要象看电影那样地进行换角色思维,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于类似的内容但不同的对象(比如从普通人轮换到明星等)作出非常不同的逻辑分析。 逻辑上的长效矛盾是造成人们在逻辑上的破碎的另一种很普遍的原因。比如,经历过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人可能都还记得,那时中国大陆的政府一方面把唯物论思维奉为国家的最高哲学思维,与此同时却另一方面极力宣讲人定胜天的唯意志论的思想。事过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可能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两种思维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但是,这种表面上的不一致性却有着内在的逻辑上因果关系。当人类接受了唯物论的逻辑之后,人就成为了宇宙中的至高者,既然人是宇宙中的至高者,那么一方面很容易会得出结论说还有什么是人做不到的呢,另一方面则很自然地会想到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如何最充分地发挥人的意志力,于是乎便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思维方式。这种逻辑上的破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只善于进行近效的逻辑思维,而不善于看到经过几个回合的逻辑推导之后的效果,所以可被称为逻辑上的长效矛盾所产生的破碎。虽然,逻辑上的长效矛盾这句话说来绕口,但是这一类的逻辑破碎却普遍地存在于人类文明之中,对人类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人类语言的局限是产生逻辑上的破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哲人老子就向世人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人类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才真正开始对人类语言的局限性重视起来。由于语言是我们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工具,而且我们的思维又受到语言局限的反作用,语言体系和语言逻辑上的支离破碎是我们思维逻辑破碎的重要原因。 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政治生活,人们常常会玩弄文字游戏或逻辑游戏或口是心非东说一套西说一套来从中获利,但是,人类思维逻辑的破碎并非只存在于这种刻意的欺骗和愚弄之中,而是人类的基本的思维特征。人们逻辑上的破碎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细说起来可以做一个大的project,写出几本专著来,本文只是一个超短的简介而已。 虽然破碎的逻辑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共性,却令人吃惊地被人类所忽略,在过去几千年的文明中,不论是哲学家还是文人政客们(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努力向人们宣讲的是人类智慧的近乎完美的光环,是人类思维逻辑的力量如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解释真相,创造物质和文化文明。世界各国不但没有一个明确的从学生阶段开始就向大家讲述人类的逻辑不完美的教育机制,甚至在大众文化中也鲜有涉及人类逻辑缺陷的内容。 虽然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矛与盾的传说,却被理解成世事不完美的表现(老毛更是用它来解释一分为二的道理),而没有去用来反省我们人类自身的逻辑也是造成这不完美的一个重要原因。哥德尔发现了数理逻辑的不完备和不相容性之后,很多人隐隐地感到了我们人类的基本逻辑可能是有点缺陷,又兴奋又困惑了一阵之后,就有人出来澄清说哥德尔的理论是在纯数学的,是在特定条件之下的,不能随意地将之推广到日常生活之中。Well,一来自己读不懂哥德尔的论文所以大家只有听学术权威们的话,二来就象中国的那个古老的矛盾的传说一样,人们在兴奋与困惑之余也没能把哥德尔的理论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人类逻辑的完美性在世界各国人们的心目中已经达到了一种不可动摇的近似信仰的地步,所以大家就乐得把哥德尔的结论看成是仅限于数理领域。 相应地,在日常生活中,就象“真相必大白于天下”这样的说法一样,人类逻辑的完美性是云云众生的一种基本心理依靠。对很多人来说,任何关于人类逻辑的不完美性都将使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信心产生动摇,产生一种恐惧,这恐怕是过去几千年里人类一直忽视自身逻辑缺陷的最主要的原因。而科学技术,尤其是以电脑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产生,更是为人们带来了一种人类具有完美的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幻象。可惜的是,幻象终归是幻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安慰的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给人们带来误导。而认识人类思维逻辑的破碎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克服破碎逻辑产生的负面作用。实际上,人类的很多智慧往往表现在逻辑上更多的一致性上,而逻辑思维能力越弱的人的在很多时候的逻辑破碎的程度就会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