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尔文提出了他的自然选择原理之后,包括达尔文和他的表弟高尔顿在内的一些人很快就试图把自然选择的原理应用到社会上,这方面的努力一直也没有完全中断过,被统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熟悉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名词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个名词的名声并不好,因为它常常和种族主义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其原因是迄今为止的主流哲学界在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应用到社会问题上时,犯了一些基本逻辑上的错误。包括高尔顿的优生理论在内的现有的把自然选择原理在人类社会上的运用的基本特点都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社会的竞争与自然的挑战将如何淘汰“劣等的种子”,保留“优良的种子”;而有思维的人比起被动地被自然选择的动植物的唯一不同似乎就是人们能够自觉地进行“品种”的筛选。这样的简单地从自然选择原理出发而得出的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会导致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维其实是不奇怪的。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来分析一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在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选择过程中的异同,我们就会发现迄今为止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犯了一个基本观察上的错误,那就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人类在经受社会选择时与动植物在经受自然选择时有三个基本的不同点: 1)在社会选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既是被选择的对象,又是进行选择的条件。虽然在自然界处在食物链的不同地位上的物种彼此之间可以形成选择的条件,但是相同的物种之间尽管也有竞争却不是进行选择的主要原因。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任何对别人进行选择的人自身都面临着被对方和其他人进行选择的可能;而且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力可能不同。在一对一决斗时体格强壮勇猛善斗的人可能会淘汰较弱的一方,但是当需要用智谋时,单纯勇猛的人就不一定能够经受得住考验了。就算某个“优种”的人什么都很厉害,把他放到被他认为是“劣种”的几个人中间,他还是可能会被对方淘汰掉的。千百年来,人类也曾被分成过三六九等,而维护这些等级制度的人群本身最后也不断地在社会的进步发展过程中被淘汰了。 2)人与动植物的一大区别是人类能思维,根据思维能产生预见,而预见的结果能够促成人们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性格和心理特征的选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社会选择原理的基本依据。 3)人是有感情,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当有人为的社会选择伤害到自己的亲友时,亲情的关联就可能会超过了一切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断;而且人类是有正义感且有扶助弱小群体的本能(尽管欺软怕硬也是人类的一个本能),所以,人类不可能总是象在自然界里那样,当猛兽扑向羊群时,羊群就一哄而散了。尽管过去几十年里在行为主义者和动物学者们的努力下,人们也已经发现动物似乎也有一定的理性,而且也有一定的亲情,但是就动物界整体来说,动物的理性与情感还是无法与人类社会相比较。 当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动植物群之间还有很多其它的不同,不过就以上三点来说,简单地套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于人类社会显然是不行的。也正是由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名声不佳,很多人宁愿远离人类社会所进行的选择这个话题。那么是否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与自然选择的过程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吗?显然不是,人类社会当然存在着选择性的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的思维及思维对行为的导向有关。当然,即便是在有着高科技和先进的医疗条件的今天,人类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的选择,不过人类的社会选择比起自然选择来要更复杂也更有趣得多。 达尔文指出了自然选择的特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现在说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选择不同于自然选择却又类似于自然选择,那么人类所面临的自然选择到底有什么基本特点呢? 首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论在人类社会中的大范围的长期整体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统计上的优势。这里的统计上的优势具有这样几个意思: 1)不同的局部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下的主流都是能够适应该局部社会政治文化的。当年冷战时,谁在资本主义阵营中大肆宣扬共产主义显然就不可能在资本主义阵营里面成为社会的主流分子;同样地,谁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大谈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谁就有被消灭的可能。我小时候由于父母在北京上班,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上海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常在上海和北京之间迁移。当时就领教过了如果在上海的孩子群中说北京的好话或在北京的孩子群中炫耀上海的优势将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 2)虽然淘汰不适应的人群是人类的社会选择的一个重头戏,但是对于很适应的人群给与优惠和奖励也是人类社会选择不同于自然选择的一大特点。最适合一个社会环境的游戏规则的人才更有机会在同等背景环境和起步条件下在社会上获得优势。 3)由于在1)和2)中提到的局部社会政治文化对于社会中的人群的选择功能,不仅那些天生就适应该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人会如鱼得水,就是天生不适应的人在理性的指导下也会改变自己来适应该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家长也会从小就引导孩子们向适应该环境的方向发展。因此,人类的社会选择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过优胜劣汰来进行选择,而且还通过对人们的理性行为的导向来强化社会的选择机制。社会选择的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的最基本的不同点,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比如,我们知道即便是在民主国家里的公司内部,一切决策都是自上而下的。因此,一个公司的上层的风格和公司的赏罚导向,以及用人的方针会通过自上而下的选择而影响整个公司内部的文化,而一个具体部门的经理的个性与品行则会通过经理的选择和导向来影响这个部门的文化特色。 4)大环境的选择对小环境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我小时候在上海和北京时会遇到不同的局部文化,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哪个地方的人在政治思想上都要与中央保持一致。 5)社会选择的机制有可能会受到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的反抗的威胁而发生改变。这一点在古今中外已经得到了无数次的证明。 其次,虽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论在人类社会中的大范围的长期整体发展过程中具有统计上的优势,在局部和短期,选择发生功效的机制可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并不存在一个简单地划分优劣的普适标准。 。。。。。。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社会选择原理从未停止过对人们进行无情的筛选。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到社会选择原理的作用,至今我们仍然常常可以看到不同层次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为没有认识到社会选择原理的作用而付出代价。一个典型的情况是,有权势的领导人物(不论是民选的政客,还是民间自然的头面人物,还是自上而下地委任的官员)常常在口头宣传上让大众付出他们的劳动和心血,但是在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却更注意优待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的选择结果使聪明的人开始不真的相信领导们的话,而是去想办法适应领导们的优待条件,而老实的人在相信了领导的话之后虽然付出了劳动和心血却未必得到真正的好处。再比如,有些作经理的总想表现出自己在技术业务上各方面都比手下的人强,结果在这种文化指导下,该部门或该公司一代不如一代,因为大家招工时都拣不如自己的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