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对不同层次上的客观状态的抽象思维与作为思维工具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或是语言环境或是传统生活习惯或是宗教信仰无不都会对人们的形而上学的思维产生影响。与西方拼音语言的字母间的密切的线性结构相应,西方形而上学大师的特点是思维之细致缜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应该说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印度的哲学重视比喻引申,他们甚至会把不谙比喻引申看作是人的一个功能缺陷。虽然我对印度文化缺少了解,但从中国文化中所带有的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尤其是佛教对于禅悟的重视中,我们也可看出印度哲学之重比喻引申可能也有着深远的传统文化的渊源。与古中国的象形文字所具有的集综合信息于一字的特点相对应,古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则带有一种居高临下言简意骇的特点,而且常会把语义同语句的整体结构进行耦合。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来与大家一起欣赏古中国式的形而上学的特点。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几千年后日本的哲人井上哲次郎根据这句话中的形而上将西方的Metaphysics译成了形而上学。这句话的特点是鲜明的对比性结构,而且在对比的基础之上运用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将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清楚地表达出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两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而两句话的各七个字中有五个字不但是字符相同而且位置完全一样,这种强势的雷同对应便衬托出了两句话中的不同的字符之间的对比,其中一对是上与下,另一对是道与器。而在这两对字中上,下,和器这三个字的意思即便是在上古时期都是普通人所熟知的。因此,由这三个字的意思便可看出这里的道的意思。既然道对应的是上,器对应的是下,器基本意思又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和使用的各种实物,而每句的第一个字“形”的意思是指多种的样式状态(即形态),因此,“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比作为各种实物的器所表现出的形态更高一层的变化运动的形态就是道。又因为器本身又具有相对性,比如器又可以表示国家军队等社会形式,所以,在器之上作为它的运动变化的形态的道的含义又可从具体的物理的规律上升到抽象的存在乃至自然的终极(及超自然)的存在。 当然,由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文字的有限,所以上述通过对比对这句话的理解显然带有一定的悟性。不过这里的悟性与前面提到的比喻引申的悟性又有明显的不同,应该说是由中国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特殊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其实,大家所熟悉的庄子的无用之用的典故也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提出来的。《庄子·内篇·人世间》的最后一段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山上的树木皆因其自身的用处而招致砍伐,油脂因其可燃而被烧掉。桂树因其皮可用于食用,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在这段文字中庄子在列举了有用的害处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衬托出了无用的最大用处:可以保命。 不过如果我们上述《易经》与《庄子》的两段不同的形而上学的论述进行比较,还是可以看得出不同的形而上学的论述因其立意的高度不同而涵盖的范围有很大区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直接就涵盖了由最具体的实物到极高端的抽象存在,唯一需要运用想象力的地方是将任何存在(实物和抽象)的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的形态也看成是更高层次的存在;而庄子的“无用之用”的直接意指仅为保命,当然它也可以有很大的引申的空间,不过那种引申本身还需要运用一些类比的手法,而且还可能被看成是与庄子的反功利的意境相悖。 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一部古中国式的形而上学的经典,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形而上学的段子,其中一例是《道德经》四十一章的“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句话。这里的“上德若谷”是说在高层次上的德说出来都如同空旷山谷一样包容一切美好的理想。我们可以泛泛地谈博爱,泛泛地谈理解,泛泛地谈和平,泛泛地谈宽容,泛泛地谈慈善施舍。但是,一旦遇到具体的情况,那些泛泛的理想马上就会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没有人可以真正地完全博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是很有限的,和平是在很多前提条件之下的,宽容本身都会受到不宽容的对待,慈善施舍更是在太多的经济和主观意愿的条件之下的才能实行的一件事。这种高上的美德在具体条件下所受到的限制就是老子接下来所说的“广德若不足”,一个广字搭配不足二字就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高上的美德之所以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实现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资源的有限。而接下来的“建德若偷”更是告诉我们任何德,大至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小至个人品德都如小偷的到来一样地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其实,“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所涵盖的意思比我们通常用德所指的意思更为广泛得多。比如,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运用到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作为对社会资源进行调动分配并以此来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经济体系的最大功效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发掘潜力,这是一切经济体系的上德,是政府许诺及人民期待的,但是,在发掘潜力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不但有些自然资源的潜力不能随意发掘,自然环境的潜力不能用到极点,而且就是经济体系的流通游戏也不能玩得太过头,因为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隐含着各种风险,当这些风险积攒到一定程度而迸发时,便可产生经济体系的重大危机。因此,经济体系需要有相应的限制发展的法规。但是,和任何一种游戏一样,当游戏的规则制定之后,参加游戏的人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规则所赋予的潜力发掘到极尽,用中国人民曾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叫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过程中,与各国各地区的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符合新的经济规则的市场风格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又形成。 如果我们再把“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句话运用到一个公司的层次上,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意思来:一个公司需要一个立意高,对外能够有良好的社会感受,既可以让别人了解公司的业务特点,又反映公司的道德水准,对内能够鼓励员工向上的治理公司的思想纲领;但是,公司的经营对外不能想着面面俱到,对内也要有所决断,而不是优柔寡断;公司在内部文化建设上也需要在细小的方面注意培养健康的文化,因为公司的运作过程中的自上而下的不健康的因素,会象小偷一样地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便渗透到公司文化的各个方面,一旦形成了不健康的风气再想修改就可能太晚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把“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句话运用在不同的层次的不同领域或局部。 我们甚至可以将上面的德字用英文字母X来代替,而将原句写成“上X若谷,广X若不足,建X若偷。” 而运用在不同的社会问题上。这说明老子的这句话抓住了人类社会逻辑中的一个存在于不同层次上的规律,而这正是形而上的思维的功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