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慕容青草的博客
  哲学与信仰
网络日志正文
否定之否定 2012-06-19 10:55:04

接触过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人一定对“否定之否定”的说法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可以说是使黑格尔的辩证法扬名于世的一个关键内容。尽管有人指出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思想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就存在,但黑格尔毕竟是第一个将其作为一个事物发展的公式而提出来的人。

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确实是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过我倒不愿象黑格尔那样试图把这背后的原因弄得过于玄乎,而更倾向于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现象:1)客观自然过程的否定之否定现象。对于客观自然我认为我们谈否定之否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实际上只不过是对于自古以来的众多哲学家们一贯强调的客观自然一直在不断变化的描述的同义反复而已,因为任何事物只要变化一次,你就可以说它是对过去的否定,然后接着再变化,你又可以说是对否定的否定;除非变化后的结果中一点原来的痕迹都没有了,你甚至总可以说第二次的否定又在某个方面对原来的起点进行了肯定,等等。2)主观对于现实的否定之否定。在这个层次上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有它的实际意义的。但是,我认为这也只不过是我本人曾在网络博客不止一次地提到过的人类极端性思维特点的一个表现而已,而不是象黑格尔或其辩证法的跟随者们所说的那样的是什么宇宙的深刻规律的表现(这一点我在前面第一点中已经“否定”了)。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总要走极端,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虽然不同的个体可能在这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是作为社会文化却非常明显的表现出在不同的极端之间跳跃的特征,这种特征便可用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来描述。

对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就先评论这么多。接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否定之否定相关的逻辑问题。小学数学课老师会告诉同学们一个基本的算术规则,那就是负负得正。负1前面再加一个负号就变成正1。老师又会告诉同学们,负号的意思是一个数的反面。长大以后,当我们学习基础数理逻辑的时候,老师又会告诉我们一个类似于负负得正的概念,叫做非非得自己,也就是说如果B是非A,那么非B(即非掉那个非A,或简称非非A)就是A自己。人们又常把非非得自己的概念归于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不矛盾律(也就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A又是非A)联系起来,因为他们说既然一个事物A不可能同时又是非A,那么非非A一定就是A自己。当然,这里又牵扯到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另一个相关的排中律的概念,即A与非A之间没有任何重合。不矛盾律与排中律合起来又可用逻辑学的术语表达为A与非A不可能同时正确。

读者朋友可能会很着急地告诉我,这里用这么复杂的非呀非的,还不如用黑格尔的否定来得简单。如果用黑格尔的否定来表示刚才所说的非非A =A的话,就应该说否定之否定等于不否定,问题是这显然又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意思相悖。但是,如前所述,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否定之否定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着非非A不等于A的逻辑。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想要用数学将黑格尔的体系进行模式化的话,他会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非非不得自己的逻辑。

另一方面,上世纪中叶波兰数学家Jan Lukasiewicz就创立了这样一个逻辑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尽管负负仍然得正,或非非仍然得自己,但是,A与非A却可以同时成立。在介绍他的这个逻辑系统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最基本的逻辑运算。假设我们用&代表逻辑的和,V代表逻辑的或,而~代表逻辑的非。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正确 &正确 =正确,正确V正确=正确,正确&错误=错误,正确V错误=正确,错误&错误=错误,错误V错误=错误,~正确=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人们通常喜欢用1代表逻辑的正确值,用0代表逻辑的错误值。所以我们有如下的逻辑关系:

1 & 1=1,

1 V 1=1,

1 & 0=0,

1 V 0=1,

0 & 0=0,

0 V 0=0,

~1=0,

~0=1,

~~1=1.

从这个结果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假如我们有两个逻辑变量,一个是p,另一个是q,那么p&q的值是p的值与q的值中最小的那个(比如,p=1 q=0 那么p&q=0),p V q的值是p的值与q的值中最大的那个(比如,p=1 q=0 那么p V q=1),而~p=1-p(比如,p=1,则~p=0,而p=0,则~p=1)。这个系统中的最大特点是,任何一个逻辑变量p与它的负面~p不可能同时正确,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不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反映。

Jan Lukasiewicz在上述这个逻辑系统中加入了正确与错误之外的第三类值:可能。这个可能可以取不同的数值,假如我们允许 可能取两个值:1/32/3,那么我们就得到一个有12/31/3,和0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假如我们有两个逻辑变量,一个是p,另一个是q,那么Jan Lukasiewicz他做如下的定义:

p & q = min(p, q),即pq中最小的那个,

p V q = max(p, q),即pq中最大的那个,

~p = 1 – p

 

比如,p = 1/3, q=0, 那么 p & q = 0, p & q = 1/3, ~p = 1 – 1/3 =2/3。所以,p~p都是可能值所允许取的数值。从哲学上来说,这表明当在一定与一定不之间引入可能之后,我们不再能说如果一个变量是正确的话,那么它的反面一定是不正确,因为,一个可能性的反面可以是另一个可能性。

 

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认为Jan Lukasiewicz这只是在玩数字游戏,不具备严格的逻辑意义。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个不是简单的数字关系的而是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具体意义的例子。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一般哲学家都不易回答清楚的问题。不过我上中学的时候的教科书上却给出了一个其实还很不错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实在的,尽管“哲学是什么?”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基本上没有把上面这个定义当回事过。原因很简单,要想使上述回答有意义,人们需要先把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解释清楚,而我上中学的时候的课本上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解释可以说一塌糊涂,世界观被解释成了对于世界的根本看法的唯物还是唯心,辩证还是形而上学的区别,而把方法论则解释为在上述世界观指导之下如何运用辩证的思维来处理事务的方法。在对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解释基础之上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答案显然就失去了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也就没有把它当回事。

但是,不久前有一次,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只不过我们不能把世界观解释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当然更不能用什么辩证与形而上学的对比来解释了),也不能把方法论解释为什么根本的方法;如果我们打算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哲学是什么?”进行回答的话,那么这里的世界观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的看法,而方法论是日常一切活动的方法的特点。也就是说,两个哲学观点相差很远的人不是说仅仅在世界是否为物质的,形而上学是否有价值的这些问题有区别,而是大到人类文明到底有什么局限,小到我们应该如何吃每一顿饭,说没一句话,甚至如何走路,如何洗澡等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会反映出两个人的思维和观点的不同以及处事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说,在两个都承认世界不是唯物的,都否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根本真理的人当中,不同的哲学素养可以使整个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呈现完全不同的图像从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及反应的方式。

在对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了上述的诠释之后,我便觉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非常精彩又高度概括的回答。

我们现在来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我上面的这段对于“哲学是什么” 的回答的讨论。用逻辑的语言我们可以把上述讨论说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错误的答案,也是正确的答案;它到底是错误还是正确取决于对于这个答案的底层结构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解释。这告诉我们,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一个结论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没有中间选择,而两千多年后,我们已经学会了对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进行一些补充。

尽管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理性对于基于感性的经验的依赖,他本人的文风却是以严格的抽象思辨而著称,因此我们不太容易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所给出的逻辑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文章则比较喜欢提到具体的生活和人物背景,而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维当中,的确就贯穿着一种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没有中间选择的逻辑。所以,亚里士多德把非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是与他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

其实,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没有中间选择这种逻辑就是在今天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基础,是我们理解任何逻辑的起点。今天整个计算机科学就是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中的与非门就是用电路来实施这个逻辑。但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人类的思维比起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来变得更加复杂了一些。如果说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的逻辑是:

一件事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那么我们今天在继续承认这个逻辑的前提之下,这个逻辑之外多加了一条:

1) 一件事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2) 一件事可以既是对的,也是错的,只要你能给出理由来。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的老师苏格拉底来说,如果我先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的,然后再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错的,那么他一定会指出我是自相矛盾,因为在他们那里,一件事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可以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错的,因为人们说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特性的观点;然后再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对的,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的认知而方法论是根据这个认知做出的方法的选择。。。。。。

浏览(701) (0) 评论(9)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2-06-22 21:23:11
陶朋友好:

今天我可能总算猜出你为什么会提到那个“度”了。。。昨天没猜出来有几个原因,一则就如我在本文提到的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别较大,所以我一时没能明白为什么你提到了“度”,二则是你在评论的时候提到了兔子朋友的评论,我不知他的想法是否与你一样,但是我从他给本文的评论中并没有看到与那个“度”有什么关系,第三是你举了生物数学的例子而我又一时看不明白你的那些例子与本文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忽然想到你之所以提到“度”可能是针对我所说的哲学不仅仅是对所谓的宇宙大问题的看法而是对于人生的方方面面而看法这么一说而来的。。。你可能是想说虽然世界很多样且人生有很多方面,但是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说两个人的哲学是一样的尽管他们在很多方面不同。。。。。如果我没有猜错而这确实是你的意思,那么我又要说这本身表明我们俩的哲学非常不同,而且哲学对于我们俩的意义也非常不同。。。。。。对你来说,哲学是什么可能是个纯概念性的问题,因此你可以抽象地去考虑在一定的度之上的哲学的相同的问题。。。而对我来说,哲学就是现实的人生,并非抽象的概念,就是此时此刻我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因此不需要有什么度的问题。。。。。

度的概念本身是个一维的概念,而人生及世界是无限多维的,因此很难用度来对不同的人的世界观来进行衡量。。。比如,你我之间对于什么是哲学的看法显然不同,我相信我们对于什么是公平的概念的看法也非常不同,对于什么造成了目前的经济危机的看法非常不同,对于宇宙的根本的看法也一定不同,对于人性的弱点的看法肯定不同,对于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如何看待中国或世界的局势动态也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区别。。。。。。我这里举出的只是世界或人生的无限多维中的很有限的几维而已,而我们的看法我相信已经是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维数很难用一个抽象的综合指标来衡量,因此也就无法用“度”的概念来表达。。。。。。当然,我们也一定有相同的,比如我们都相信牛顿定律在经典范围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开车看见红灯要停车,等等。。。。。。当我们在无限多维的世界与人生中选定某几个具体的指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度来对彼此的在这些具体方面的哲学上进行衡量,如果在一定的度之内大家彼此的看法很接近的话,我们可以说在这些具体的方面我们的哲学是一样的,比如或许我们对于禁烟的哲学是一样的。。。。。。但是,作为一个一般的哲学概念来说,我们却很难用度来衡量两个人的原本是无限多维的表现的哲学,除非两个人在人生的几乎所有的方面的看法都非常一致(有些夫妻可能能做到这一点)。。。。。。

而我昨天之所以猜不出你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谈度本身也表明了不同的哲学所导致的对于人生与世界的具体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是非常的不同。。。。。。

关于历史上的一些哲学理论过时的问题。。。很多时候,当一个理论被业内人士批评过时的时候,有些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个过时是什么意思,但是更多的时候很多人跟在潮流后面并不一定知道过时的确切意思。。。哲学上当一个哲学家批评某个前人的哲学过时时往往是指某个方面过时了,但他本人却已经继承或非常熟悉那些没有过时的方面,这时如果别人也说那个理论过时却没有熟悉那个被认为是过时的人的没有过时的部分,那么会出现很多偏差。。。事实上,这正是在人类历史上社会文化经常出现在不同的极端之间摇摆的一个重要原因。。。曾几何时西方哲学界批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且说他的哲学过时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今天的哲学界人们仍然要承认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学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我的公平分析法最早的雏形是我2006年写的一本《公平人生》,但是当时的很多思想并不成熟。。。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我花了5个月的时间,将其用英文改写,其中一些基本的概念没变,但是整体上有相当的改动。。。纽约的一个出版商与我签约,但是他根本读不懂,不是读不懂我的英文,而是读不懂我的哲学。。。但是又不愿虚下心来听我解释。。。说句实在的话,那本书里的内容,就算我在课堂里讲,今天能听得懂且过的了我出的考题的人都不会多,更何况根本不虚下心来学还要硬扯呢。。。所以我把他推掉了。。。。。。推掉之后原想再自己修改补充一下,因为经过几个月之后,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又有很多突破和提高。。。但是,生活所困,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来做这件事,所以就一直放在那里。。。。。。前几个月我也曾根据该书中的内容写过几篇文章帖子博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这里找到:1)http://blog.creaders.net/murongqingcao/user_blog_diary.php?did=112715 2)http://blog.creaders.net/murongqingcao/user_blog_diary.php?did=107334。。。。另外还有几篇再早些的。。。

至于我的英文,我在开始写的时候是有些缺乏信心,但是当我写完该书时对于自己的英文写作的自信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我过去读现在流行的那种报告文学或科普哲学的书籍较多,而那些作者比较重视写作的文学性。。。在这方面我自然比不上他们。。。。。但是,后来随着我读的英文哲学原著的增多,包括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当代哲学家的原著增多,我就对我的英文的写作能力的信心大大提高,因为我发现那些真正的哲学家与报告文学或科普哲学不同,他们的书的可读性还比不上我的呢。。。。。。

谢谢评论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2-06-21 12:17:21
陶朋友好:

谢谢大篇评论。。。尽管我读不太懂。。。。。。等着看你的大作了。。。。。
回复 | 0
作者:斜眼陶渊明 留言时间:2012-06-21 09:28:52
唔, “公平分析法”,是你发明的物种?可否说个大概来听听? 请你不要再拿黑格尔辩证法做比较的基线了,那玩意不是过时了?速度之快,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现代精神治疗体系里的过时,有得一拼了。再说了,用集合了各种虾兵蟹将语言的英语写作,尤其是写哲学论述,似乎是文体不对语种。马克思为了研究俄国问题,50多岁了还在学俄语。难道您不可以在下无法猜度的高龄,来学习一下语法严格并且诘屈聱牙的德语,然后就可以和黑老并驾齐驱了。假如一定用英语写,你同样可以让世界了解你的想法。现在网络无远弗届,自我出版的软硬件一应俱全, 完全可以自费出版,和Amazon或者别的卖书网相连,定价99美分下载,如果到了信仰危机的关头,肯定会有人来看来买你的见解。届时你可就无心插柳,而腰缠万贯了,岂不是“财”“色”双馨吗?条件现在成熟了,可以跨过这个“度”了。
回复 | 0
作者:斜眼陶渊明 留言时间:2012-06-21 09:01:35
如碳原子的排列规则是决定其物质集合体是柔软的石墨还是坚硬的“石英”------------ 本意是指金刚石,手指下打出的,竟然是石英。那可是个“硅”儿子啊!道歉。评论中有些例子,信手拈来,很多不确切,望谅。
回复 | 0
作者:斜眼陶渊明 留言时间:2012-06-21 08:51:59
这个“度”就如同生物构成中一层细胞膜那样,隔开两种溶液,并由它两边渗透压的差别而决定溶液渗透的方向。这在宏观物质的微观里确乎非此即彼,黑白分明,无此薄膜则无渗透压,则个体生命运动必将瓦解并重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但是毕达哥拉斯数学派之所以瓦解,却是因为太执着于黑白分明的“万物皆数”,而且都是整数和有理数,所以对它来说,一个僵硬的“度”,即零和根号二,就可以让它走上不归路。因为万物不但有数,数里还有无理数,物质世界的表达,由于外延的不同,还有更多的模糊。所以仅仅依靠精确数学与随机数学,是不能解释的,还得在黑白分明的二进制0和1的组合成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上,构造基于模糊数学的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学模型,来表述在非黑即白之间的混沌状态,比如“第几根头发的掉落使人正式跨入‘秃子’的行列”?再比如不同的大气压为平原水的沸腾和高原水的沸腾赋予了不同的温度。“度”有其天生模糊的精神依据以及后天精确的物质条件,是“程度”与“限度”的有机结合,前者决定量变,而后者代表着质变。至于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悖论,则包含了时间,空间和心理等更多的外在条件,比如时间既可以治愈一切,可以经过沉淀来显露出理性,这是指需要很长时间,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等不到理性的出席,个体就只能诉诸各自“感性的逻辑”,孤立地看可以造成个体的非理性,如丁玲在描述与其叛徒男友一度携手时的尴尬情形,“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而规模上造成集体的非理性,比如德意日对人类的屠杀。再比如空间也可以决定理性与非理性的物理排列与组合所造成的不同性质,如碳原子的排列规则是决定其物质集合体是柔软的石墨还是坚硬的石英,再如比较清朝绿营的软与红朝军队的硬。心理上更是说不清,因为人心险恶之处,不再善恶,而在于其本身灵活多变,自有其本身的“测不准原理”,你朝它看一眼,就有可能改变其结果。无法精确把握,充其量只能在一个范围里进行猜度,例子有表现欲的所谓“人来疯”,与恐惧心理,逐利心态,理想主义,理性态度,犬儒行为的心理因素,都可将人群纠结到一块堆儿,而各自表现为各自种类的集体。当然在人生态度上相对主义思想流行的当下,还是应当遵守一些心物精神底线上绝对主义的永恒。至于现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说,极端的好,没有任何水土与条件,就会被充满缺陷的人,弄到对立的方面去了。比如共产主义理想的纯水,滤过了所有的无机盐,无法造成薄膜内外的渗透压,生命活动只得在理想状态里进行,所以只能在现实中,一会儿暂寄心中,一会儿永悬天上。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60411&do=blog&id=31254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2-06-20 13:48:12
陶朋友好:

也可以说象你所说的是“歪打正着”。。。不过这个歪打本身的前提比那个主轴更正规。。。因为,我那两个评论所涉及的思想是长期以来的累积,而本文所打算主写的逻辑内容则是最近一段时间写形而上学的逻辑的一种惯性所致吧:)

不过你所提到的‘千万理性的个人集成以后达到了的“集体非理性”’却是我非常认真的研究的一个内容,是我的‘公平分析法’(我自我感觉那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应用背景要广多了)的一个重要的解释内容。。。。。。可惜呀,没有机会让这个世界了解。。。虽然我也曾将其中的一些内容拿到网上,但是一方面博客文章的表达形式本身有局限,另一方面我的这方面内容主要是用英文写的。。。有一个出版商和我签了出版合约,结果他根本读不懂我的书,还一个劲地和我瞎扯,我就将他们退掉了。。。。。。
回复 | 0
作者:斜眼陶渊明 留言时间:2012-06-20 13:15:23
你的感想歪打正着,文章主轴有时因为行文的拘束,会显得在达意之外,乏善可陈。反而是看似带稍着发表的边际评论,会由于自由挥洒而变得充满机锋,闪现智者的光芒。正如有的主治某类顽症的药,有时却会在无意中,产生对另一类症状的边际适用性的疗效。兔子先生的评论,也是深思的提问。万事都是个“度”的问题。度就是跨越量变和质变的分水岭。小到单个原子的性能与两个量以上则产生质变的原子们新的性能,大到一个人的理性比较于千万理性的个人集成以后达到了的“集体非理性”, 概莫能外。再接再厉吧。谢谢。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2-06-19 13:32:34
兔子朋友好: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主要是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与没有宗教信仰(包括对宗教感兴趣但是没有信仰)的人来说的不同。。。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宗教是哲学的一部分,宗教理论是哲学理论的一部分,宗教实践是哲学实践的一部分。。。。。。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哲学成为了宗教的一部分,或至少是在宗教指导之下来理解宗教的工具。。。。。。

本文写完之后,我自己觉得本文有些头重脚轻。。。。。。乍看起来,本文似乎是在以否定之否定开个头然后讨论逻辑上的负负不得正的现象。。。但是实际上本文真正有价值的却是两个非主轴的部分,第一是后面对于“什么是哲学”的讨论,第二是前面对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评论。。。。。。

其它的部分(也就是文章主轴的部分)对于改变不熟悉哲学的人们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或许有积极意义,但是就其在哲学领域本身的价值来说却无法与本文对于什么是哲学”的讨论以及对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评论相比。。。。。。

其实,这种文章的非主题的部分的价值远超出主题部分的价值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的哲学文章中常可看到。。。。。。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06-19 11:22:55
写的挺好,尤其是用符号逻辑解释形式逻辑部分。(可能有一两个小笔误)

不过后部分,我认为还是缺点什么。如果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宗教又怎么解释呢?宗教难道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吗?

我个人认为,必须加上”逻辑和理性“来修饰”世界观和方法论“,才可以区别哲学与宗教。

商榷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慕容青草
来自: ny
注册日期: 2007-08-15
访问总量: 1,861,00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拆房
如何锁定人类科学
20世纪物理学
复杂情势下之最佳优先考虑
成功与别人的帮助
对抗真理的结果
旧房子的哲学
拔枯树
站与踩
哲学是公开的密码
普朗克论科学真理之传播
黑格尔论学习的过程
黑格尔论逻辑
自勉
欢迎交流
最新发布
· 警惕过度的想象
· 当相对论不需要相对的时候。。。
· 社会资源与人力正向匹配指数
· 请网管帮助恢复失踪的文章
· 黎明前的黑暗。。。。
· 中学教育之重要
· 新一波赛事还是奇异点?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20
2024-11-05 - 2024-11-28
2024-10-02 - 2024-10-31
2024-09-01 - 2024-09-18
2024-08-01 - 2024-08-31
2024-07-02 - 2024-07-29
2024-06-01 - 2024-06-28
2024-05-02 - 2024-05-28
2024-04-01 - 2024-04-30
2024-03-02 - 2024-03-29
2024-02-03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0
2023-12-05 - 2023-12-24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29
2023-09-01 - 2023-09-29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2 - 2023-05-29
2023-04-04 - 2023-04-29
2023-03-03 - 2023-03-29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0
2022-12-02 - 2022-12-31
2022-11-02 - 2022-11-23
2022-10-09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21
2022-07-02 - 2022-07-31
2022-06-15 - 2022-06-25
2022-05-06 - 2022-05-27
2022-04-07 - 2022-04-30
2022-03-03 - 2022-03-28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0
2021-12-01 - 2021-12-29
2021-11-02 - 2021-11-29
2021-10-02 - 2021-10-29
2021-09-08 - 2021-09-30
2021-08-08 - 2021-08-31
2021-07-18 - 2021-07-26
2021-06-03 - 2021-06-27
2021-05-04 - 2021-05-29
2021-04-04 - 2021-04-28
2021-03-08 - 2021-03-27
2021-02-12 - 2021-02-28
2021-01-04 - 2021-01-28
2020-12-02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26
2020-10-06 - 2020-10-29
2020-09-01 - 2020-09-29
2020-08-06 - 2020-08-27
2020-07-02 - 2020-07-27
2020-06-07 - 2020-06-29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17 - 2020-04-30
2020-03-08 - 2020-03-20
2020-02-20 - 2020-02-24
2020-01-10 - 2020-01-31
2019-12-02 - 2019-12-31
2019-11-07 - 2019-11-30
2019-10-07 - 2019-10-30
2019-09-14 - 2019-09-26
2019-08-13 - 2019-08-21
2019-07-23 - 2019-07-29
2019-06-06 - 2019-06-23
2019-05-05 - 2019-05-25
2019-04-01 - 2019-04-22
2019-03-07 - 2019-03-29
2019-02-09 - 2019-02-27
2019-01-01 - 2019-01-2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4 - 2018-11-24
2018-10-01 - 2018-10-30
2018-09-01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29
2018-07-02 - 2018-07-27
2018-06-02 - 2018-06-26
2018-05-13 - 2018-05-28
2018-04-03 - 2018-04-28
2018-03-02 - 2018-03-28
2018-02-10 - 2018-02-28
2018-01-08 - 2018-01-27
2017-12-06 - 2017-12-30
2017-11-09 - 2017-11-25
2017-10-15 - 2017-10-15
2017-09-05 - 2017-09-30
2017-08-05 - 2017-08-27
2017-07-14 - 2017-07-24
2017-06-09 - 2017-06-24
2017-05-02 - 2017-05-02
2017-04-04 - 2017-04-26
2017-03-02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7
2017-01-25 - 2017-01-30
2016-12-04 - 2016-12-31
2016-11-16 - 2016-11-23
2016-10-04 - 2016-10-27
2016-09-08 - 2016-09-29
2016-08-02 - 2016-08-31
2016-07-02 - 2016-07-27
2016-06-08 - 2016-06-30
2016-05-02 - 2016-05-22
2016-04-01 - 2016-04-13
2016-03-06 - 2016-03-31
2016-02-07 - 2016-02-23
2016-01-18 - 2016-01-18
2015-12-04 - 2015-12-30
2015-11-02 - 2015-11-27
2015-10-25 - 2015-10-29
2015-09-06 - 2015-09-24
2015-07-11 - 2015-07-25
2015-06-22 - 2015-06-22
2015-05-01 - 2015-05-29
2015-04-14 - 2015-04-14
2015-03-07 - 2015-03-22
2015-02-02 - 2015-02-21
2015-01-20 - 2015-01-20
2014-12-06 - 2014-12-06
2014-11-08 - 2014-11-24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9 - 2014-09-27
2014-08-16 - 2014-08-16
2014-07-12 - 2014-07-25
2014-06-08 - 2014-06-14
2014-05-09 - 2014-05-16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1 - 2014-03-28
2014-02-03 - 2014-02-28
2014-01-02 - 2014-01-29
2013-12-02 - 2013-12-30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29
2013-09-02 - 2013-09-28
2013-08-02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26
2013-06-05 - 2013-06-21
2013-05-06 - 2013-05-31
2013-04-08 - 2013-04-30
2013-03-01 - 2013-03-28
2013-02-07 - 2013-02-27
2013-01-11 - 2013-01-29
2012-12-01 - 2012-12-26
2012-11-15 - 2012-11-15
2012-10-07 - 2012-10-28
2012-09-05 - 2012-09-28
2012-08-24 - 2012-08-24
2012-07-03 - 2012-07-20
2012-06-02 - 2012-06-30
2012-05-01 - 2012-05-30
2012-04-03 - 2012-04-29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7
2012-01-29 - 2012-01-29
2011-12-02 - 2011-12-13
2011-11-06 - 2011-11-28
2011-10-12 - 2011-10-27
2011-09-24 - 2011-09-24
2011-08-04 - 2011-08-09
2011-07-02 - 2011-07-31
2011-06-06 - 2011-06-28
2011-05-09 - 2011-05-27
2011-04-18 - 2011-04-24
2011-03-10 - 2011-03-23
2011-02-10 - 2011-02-17
2011-01-14 - 2011-01-14
2010-11-26 - 2010-11-26
2010-10-13 - 2010-10-13
2010-09-12 - 2010-09-29
2010-08-22 - 2010-08-29
2010-07-05 - 2010-07-27
2010-06-12 - 2010-06-26
2010-05-09 - 2010-05-29
2010-04-11 - 2010-04-17
2010-03-10 - 2010-03-28
2010-02-16 - 2010-02-16
2010-01-04 - 2010-01-31
2009-12-04 - 2009-12-29
2009-11-22 - 2009-11-26
2009-06-03 - 2009-06-29
2009-05-13 - 2009-05-13
2009-02-13 - 2009-02-22
2009-01-14 - 2009-01-18
2008-12-08 - 2008-12-28
2008-11-01 - 2008-11-29
2008-10-04 - 2008-10-27
2008-09-12 - 2008-09-26
2008-08-01 - 2008-08-22
2008-07-15 - 2008-07-31
2008-06-07 - 2008-06-29
2008-05-01 - 2008-05-30
2008-04-19 - 2008-04-28
2008-02-02 - 2008-02-19
2008-01-08 - 2008-01-28
2007-11-01 - 2007-11-07
2007-10-02 - 2007-10-29
2007-09-04 - 2007-09-30
2007-08-15 - 2007-08-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