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中学解析几何的都知道,在一般形式下,椭圆的方程是 AX^2+BXY+CY^2+DX+EY+F=0。但是,如果我们将坐标原点移到椭圆的中心,而且坐标轴旋转使得它们与椭圆的长短轴重合,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椭圆方程简化为 X^2/a^2 + Y^2/b^2 = 1。 也就是说,在数学上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观察对象的坐标系而使得我们对于被观察对象描述简化。其实,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在极端复杂的抽象世界里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观察方位,以便给出对客观世界最简单的描述。 尽管过去几千年里的哲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对客观的最精准而又明确的描述,人们对哲学的这一基本功能却缺少足够的认识,乃至包括一些著名哲学大师在内的很多人误以为哲学真谛就在于用晦涩深奥语言来描述世界。 其实,我们所听到的每一个精彩的哲理都是在特殊的角度特殊的切入点上对大家平时共同经历着却无法明确表达的客观道理的简单描述。比起西方哲学来,中国的古典哲学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例,它历经数千年让很多人觉得好象怎么解释都有道理,而且都是正理不是歪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每个描述点上都切入得非常得当,而且在方向上能够涵盖很多道理。当然,古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的一个缺陷是虽然切入点和方向都很有功力,却不够细致。 西方哲学的细致也常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只要细致了就可以不在乎形而上的方向了,或者以为细致是对简单明了的否定。其实,自古希腊以来的各个大部头的哲学经典虽然行文论理都非常细致,但是在每一个论述点上仍然努力以最佳切入点和最佳方向来对客观作最简单精确的描述。只不过因为客观存在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即便是局部的最佳描述在普通人看来也未必简单,而且即便局部足够简单了,整体上也未必简单。可以说中西方古典哲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西方是zoom in了,而中国没有。但也正因为如此,象老子这样的大师的高度概括功力就显得比西方哲人可能更高一些。双方各有强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