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达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要向人们指出世上的错都是因为人们偏离了天道,因而解决问题的一个出路便是“损”, 即损去自身偏离天道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本《道德经》是一部关于个人如何避免犯错的经典,或者说是想要帮助社会改正错误的经典。 造成错误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的,一种是由包括主观目的在内的内在状态造成的错误。改错也大致有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改错。一种是满足社会要求的外在言行上的改错,另一种是由内在愿望驱动下的改错。而内在的改错也分出不同的层次,在诸多层次中有两个层次可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一是要求自己不再有象之前那样的言行,另一是掌握了一定的改错的技巧之后的改错。当然,这里技巧又分为解决外在效果的技巧与改变自己的状态的技巧。一般来说,虽然世俗的要求更重视外在的效果,对于个人来说,改变自己的状态要更加困难。 尽管《道德经》从整体上来说是教导人们如何避免犯错的经典,老子在《道德经》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如改错或与之相关的比较直白的呈述,而是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动力学技巧。这个技巧的论述在《道德经》的第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很显然,老子在这两句话中所针对的是比形式上的错误更为深层的状态。老子的这两句话的基本意思是说,我们人生每时每刻都会偏离天道而处于这样那样的不好的状态,当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之时就好像一盆浊水,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静下来,便可以使自己逐步地去浊返清;而当我们过于安逸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开始运动(行动)起来,便可以逐步地生机盎然。 因为这两句话所涉及的是人的基本内心状态的动力学过程,所以如同整本《道德经》中很多其它地方的哲理一样,这里的两句话适用于不同环境和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境界和状态的调整,包括与改正错误相关的内心状态的调整。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试一下这两句看似简单的技巧,很快就会发现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老子在每句话之前加了个前缀:孰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