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经济的好坏和公平 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是一个非市场经济的环境。象历史上所有的非市场经济一样,在我的童年时代,对于国民来说一个生产的改善具有与生活的改善几乎同样的意涵,这是因为当时的分配法则是由与个人(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的经济状况不直接相关的因素(比如,意识形态的因素和政治的因素)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本身已不再是对于经济的最重要的指标;不仅人际间的交易的重要性使得供需关系在经济中取代了传统的生产的地位,而且诸如就业率等很多其它的因素也成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数。 所谓的市场是具有物理的或虚拟的设置的供人们卖出自己所有的和买进自己所需的商品的平台。因为离开了交易就谈不上市场,所以市场一词与交易一词所表达的几乎是一回事。强行剥夺,掳掠,体制性地要求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进贡都是交易极为不同的利益转移方式。交易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所意味着的自愿性及相应的公平性―――尽管现实中的交易常是不很自愿的而且也不是很公平的。与其它形式的利益转移相比,交易至少是在名义上设立一个公平的要求。交易中的任何不公平的行为所引起公开的或隐蔽的抗议都可能会因为这名义上的公平要求而被强化。所以,公平交易的理想可以帮助提升经济中的公平性并设定了一个改善交易中的公平的目标。 然而,如同其它的很多道德伦理的概念一样,公平一词的含义本身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人们可以声称一个表面不公平的现象是有利于更大范围内的或更长期的公平;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一点确实是事实。不幸的是,人们常利用公平的这一不确定性来支持对于一部分人的不公平的行为。鉴于所谓的市场经济与公平的要求之间的根本性的关联,公平本身的这种不确定性一定会反映在市场经济的系统性的实践中,这使得不论是政府政策的制定还是实际市场的操纵都不可能真正公平地反映出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种对于民生实际需求的判断的偏颇与稍后我将再讨论的公平悖论一起决定了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所存在的本质性的不公平。相应地,公平是支撑着市场经济的根本理念(从而是市场经济的推崇者的最大的卖点),恰恰是对于公平的偏离才是我们认识包括市场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的相对性及人类所面对和经历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关键点。 来自社会公众的对公平的述求是一种不可被忽视的社会力量,而极端的不公平将对市场的整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试图解决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这些努力中的两个极端,但是两者都未能交出消除经济的无序的成功答卷。共产主义试图通过对经济进行中央控制和计划来抑制竞争所产生的社会无序;但是他们所带来的却是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上的破产,主要是因为当他们试图通过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结构来进行中央调控的时候,他们低估甚至忽视了社会大众的个人的意愿和价值。结果所有的昔日的共产主义政府都不但未能合理地预见很多潜在的经济需要,而且未能有效地调动从草根阶层到高级知识阶层的建设社会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试图通过所谓的自由市场竞争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从而建立起宏观的经济有序来。但是,他们同样未能防止经济走向无序。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所追逐的是个体的最大利益而不是社会整体的最大利益,而经济体系中的个体的利益的满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整体利益的满足。除此之外,导致市场经济出现无序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任何所谓的公平竞争都会面临的公平的悖论因素。公平悖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是:尽管人们都要求竞争条件的公平性,却都认同并追求竞争结果的不平等性 。结果所谓的(纯)自由市场竞争将不仅产生巨大的自然与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很容易会导致社会财富在经济体系内的分配的两极分化。 1.3 经济相对论的应用例子:中国和欧元危机 (待续)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