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基督徒信仰心路的分享。
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说过这样一段名言:“7:18 我知道在我里面,就是在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 7:19 所以我愿意行的善,我没有去行;我不愿意作的恶,我倒去作了。 7:20 我若作自己不愿意作的事,那就不是我作的,而是住在我里面的罪作的。 7:21 因此,我发现了一个律,就是我想向善的时候,恶就在我里面出现。 7:22
按着我里面的人来说,我是喜欢神的律, 7:23 但我发觉肢体中另有一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争战,把我掳去附从肢体中的罪律。”
在我个人信主15年的属灵经历中体会到这段经句是不但是一个基督徒的心灵挣扎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个基督徒真正的信仰旅程开始的标志。作为基督徒我们知道上帝有上帝的美意,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说会有某个灵命成熟的弟兄姐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内心挣扎。不过一般来说如果某位基督徒声称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言行与自己的信仰有所冲突,那么如果他的言行不能确实地表现出这一点来的话,恐怕他的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信仰或文化信仰的阶段上。如果有传道人告诉大家他已经不再经历这样的挣扎,那么如果他的言行不能确实地表现出这一点来,恐怕他本人的灵命的成熟还有待进深。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保罗在这里7:18到7:20所说的都是“愿望”与行为之间的冲突,而第7:21到7:23谈到了内心的善与恶的冲突。我查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发现中文版的上述经句中的“心”在英文版里通常译为“mind”。我不懂希腊文,所以不知保罗的原文是怎么讲的,不过中英文的这两种译法虽然基本意思一样,但是在深层的语义上似乎有些微妙的不同。英文中的“mind”虽有“思想”的意思,但带有较强的“意愿”的意思(比如“would you mind”就是“你是否介意”的意思);相比之下,中文的“心”虽有“心愿”的意思则更具有具体的心思意念的色彩。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愿望”与我们常说的“心思意念”之间还存在着差别。也就是说,如果把mind解释为“意愿”,上面的经句中从7:21到7:23所讲的与7:18到7:20所讲的就非常自然地连贯了起来。因为圣经其实教导我们说人的言行是发自内心的。所罗门在《箴言》4:23中说道:“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 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所以在愿望与行为的冲突之间还会有一个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冲突。而中文版的7:23中的“心”容易使人把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区别模糊掉,从而忽略了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冲突。中英文版在《罗马书》7:23中的这一用词上的微妙差别对于基督徒的实际信仰生活或许会有所影响,不知这里的弟兄姐妹在平日听道或自己读圣经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其实可能包含着“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冲突的意思。
我之所以在这里强调“愿望”与行为的冲突和“愿望”与心思意念的冲突的区别和关系是因为这一区别和关联对于我个人的信仰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我个人的信仰人生经历我从保罗的上述经句中所体会到的是他在信主的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冲突之间的挣扎,而这样的挣扎导致了他在信主的愿望与自己的言行之间的冲突的挣扎。而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体会是因为对于我个人的信仰生活来说,我每日挣扎于其中的主要不是行为上的罪或言论上的罪与信主的愿望之间的冲突,而更多的是心思意念上的罪与信主的愿望之间的冲突。当一个人还主要满足于信主的承诺与自己的言行表现之间的一致而不是在自己信主的愿望与自己的心思意念的罪之间的挣扎的时候,或许他还处于灵命成长的非常初级的阶段。而对于一个已经经历了相当的灵命历程和成长的基督徒来说,他在信主的愿望与心思意念之间的挣扎可能会使他象保罗在《罗马书》7:24中所说的那样感觉“我这个人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使我死亡的身体呢?”
在经历了这样的挣扎之后,或许就更能体会保罗接下来在《罗马书》7:25中所表达的感恩:“感谢神,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
不过,这里再多一点分享---一点关于软弱的分享。我本人对保罗在《罗马书》7:25中的感恩的体会是现实加看到的希望,而且更多的是看到的希望。这是因为虽然在生活中常常能够体会到这种来自主耶稣基督的救赎的恩典所带来的从罪中的解脱,但是我个人仍然生活在上述的那种挣扎之中。而且如果灵命极为成熟且满有智慧的保罗都在挣扎之中的话,我恐怕也只有当回归天国时才能彻底从那种挣扎中解脱出来。
|